毛特大纲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e0d28fdaa00b52acfc7caf8.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还保持着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3)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4)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国情的突出表现是:外无民族独立,内无人民民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贫困,国力衰微,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且发展不平衡。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鸦片战争—辛亥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1)农民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因而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彻底摧毁封建旧制度;(2)农民长期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的地位,也使他们难以在斗争中形成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农民队伍抵御不了统治阶级意识的侵蚀,因而也阻止不了农民革命队伍本身的蜕变;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刘光第、杨锐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见PPT30页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见PPT32页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见PPT34页(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PT35页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八七会议——>抗日战争——>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三大法宝)》40年《新民主主义论》、45年《论联合政府》——>解放战争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路线)》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1)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2)关于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理论(3)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4)关于人民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5)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政治上,侵占中国领土主权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领导权问题,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区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关系到革命的成败。
《史纲》和《毛特》人物及著作和重要观点线索--摘自蒋中挺《客观题应试宝典》
![《史纲》和《毛特》人物及著作和重要观点线索--摘自蒋中挺《客观题应试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8eb4ec17eff9aef8941e0691.png)
《史纲》和《毛特》人物及著作和重要观点线索--摘自蒋中挺《客观题应试宝典》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
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2.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4.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5.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李鸿章、奕、曾国藩、左宗棠:洋务派代表,推行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8.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
9.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0.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11.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毛特”实践课内容与要求
![“毛特”实践课内容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8655f3a376baf1ffc4fada9.png)
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及要求一、社会调查参考题目(任选其一)1.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2.家乡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3. 当地群众对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看法(感情)调查4.当地群众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调查5.“大跃进”时期或人民公社化时期家乡的状况调查6.当地群众医疗状况调查7.当地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8.当地某一国有企业改革调查9.当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调查10.家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11.家乡农村税费改革调研12.家乡农村医疗改革调研13.当地居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14.当地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15.当地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二、书写与装订要求1.文体必须是“调查报告”,不能写成其他文体。
2.调查报告要有标题,要有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单位)和调查内容以及作者对调查事物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或结论等。
3.稿纸手写,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书写格式要求如下:⑴装订顺序:封面——正文。
⑵封面。
标题应“居中”,若有副标题从主标题下一行以破折号领起;封面中要有***年级***专业***姓名。
⑶重要资料要有出处,要求按顺序以脚注形式注明。
三、成绩评定1.分为优(≧90)、良(≧80)、中(≧70)、及格(≧60)和差(≧40)五个档次,具体分数在各档次内给定。
2.凡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或简单拼凑或抄袭者,一律评为“不及格”。
3.不是调查报告文体、或字数2000字以下、调查地点不具体不可行的,均评为“不及格”。
4.不及格的调查报告,一律退回重写,并在两周内交回,过期不予受理。
读经典著作和讲话等并写出读后感一、待选篇目1.中央文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中央文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018考研政治必备《史纲》和《毛中特》提到的重要会议总结
![2018考研政治必备《史纲》和《毛中特》提到的重要会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97c7836bec0975f465e2e9.png)
2017年考研《史纲》和《毛中特》提到的重要会议总结《史纲》和《毛中特》提到的重要会议总结内蒙很多同学听完《史纲》和《毛特》,希望蒋老师给大家一个总结,我会陆续为大家总结我《史纲》和《毛特》讲的“主线学习法”,现在正在整理出版《客观题应试宝典》,电子稿我会陆续发到空间,大家也可以自己整理。
如“时间轴”、“土地政策演化史”、“主要矛盾运动变化史”、“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失败教训史”、“思想发展变化史”、“主要人物和著作观点史”。
重要会议线索1.中共一大(1921.7):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中共二大(1922.7):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中共三大(1923.6):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4.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5.中共四大(1925.1):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6.八七会议(1927.8):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548c3f302d276a200292ee8.png)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中共领导人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毛泽东对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的划分” 、反对霸权主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判断邓小平作为一名政治家,在这个问题上表现敏锐出的眼光。
他对世界主题的概括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中,他虽然还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指出可以延缓,如果行动有力,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是可能的。
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中,他认为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是有希望的。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著名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
一是和平问题。
二是南北问题。
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
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
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
”——邓小平邓小平对时代主题新判断的基本点(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邓小平认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2)和平与发展这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二)两大主题提出的依据1、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3、世界多极力量的彼此制衡;4、核武器等战争工具形成“恐怖平衡”;5、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
毛特知识点
![毛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c9490bf78a6529647d5337.png)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考研政治:毛中特体系框架梳理+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体系框架梳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1161cd0975f46527d3e1a0.png)
考研政治:毛中特体系框架梳理+复习要点最近有挺多考生想弄清楚毛中特的知识体系以及复习内容,小编分别简要和详细的梳理了毛中特对的知识点构架。
完全了解明白毛中特后,各位小可爱再复习心中也会更清晰明了,更加容易吸收毛中特的知识哦。
►知识点框架简要梳理1.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2.二个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4.四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发展观)5.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逻辑体系及主要内容1、毛特理论共由12章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首先必须了解的重要名词。
这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一条主线。
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厘清这15章内容的脉络。
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足够重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重点掌握提出的时间、人物、会议。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背景,有助于加深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具体实际。
重点记住一个数字——3。
也就是说,内涵具体包括3各方面,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至于对内涵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在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主要掌握两个数字——2和4。
毛特复习提纲
![毛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f0d51402020740be1e9bed.png)
2013级毛特课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P4)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P5-P7)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P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依据、成为一个体系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
(P16-P21)5、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四者之间的关系。
(P27-P28)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P34)。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P38-P43)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P43-P46)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和阶级构成。
(p56)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P58-P59)1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
(P62-P68)1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77-P80)1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及其经验教训。
(p85-p89)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原因。
(P100)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04-P106)16、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
(P113-P114)17、全面小康社会的最新要求。
(p122)18、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P123-P124)19、如何正确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P127)20、应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P133-P134)2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P137-P138)22、应如何理解开放和改革的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p139、p141)2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p145)24、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P145-P146)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根据。
(P146-P147)26、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P151-P152)27、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P153--P154)28、中国当前基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毛特范围,无页码
![毛特范围,无页码](https://img.taocdn.com/s3/m/7919291ea300a6c30c229f76.png)
2010-2011-1毛特课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特考点归纳
![毛特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53ecaea852458fb760b568b.png)
毛特考点归纳————————————————————————————————作者: ————————————————————————————————日期:ﻩ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简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答:a新民主主社会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E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f 党的建设理论G 国际战略外交文化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H毛泽东思想是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一基本要求?ﻫ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可持续:发展进程要有持续性,连续性五个转变: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各级干部工作作风4.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答: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答:A统一战线B武装斗阵C党的建设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对敌冲锋的英勇战士6.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什么答: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业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答:是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判断改革中一起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是什么答: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答: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史纲》和《毛特》人物及著作和重要观点线索--摘自蒋中挺《客观题应试宝典》
![《史纲》和《毛特》人物及著作和重要观点线索--摘自蒋中挺《客观题应试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8eb4ec17eff9aef8941e0691.png)
《史纲》和《毛特》人物及著作和重要观点线索--摘自蒋中挺《客观题应试宝典》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
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2.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4.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5.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李鸿章、奕、曾国藩、左宗棠:洋务派代表,推行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8.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
9.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0.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11.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毛特重点内容和基本线索
![毛特重点内容和基本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bd970ff8941ea76e58fa046b.png)
毛特重点内容和基本线索是:(1)一个精髓:实事求是。
主要阐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和内容意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地位和内容。
(第2章)(2)两个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又包括两个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问题)、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这些内容集中在讲义的第3、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
①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可用“三个一”概括:一个精髓,一个主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第一,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精髓。
这个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主线。
这个主线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三,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部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7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9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0章)、祖国统一理论(12章)、外交战略理论(13章)、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14章)和领导力量及党的建设理论(15章)等。
(3)三条特色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二、毛泽东思想的复习方法第一,要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复习。
毛特资料
![毛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c3090a3284ac850ad0242fc.png)
1)在思想路线上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2)在思想方法上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在理论原则上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
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②不同国家必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①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②同时又坚决抵制各种腐朽的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避免照搬西方模式即走“西化”的道路,而是要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f0702ec3186bceb19e8bbf8.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既头三年,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主要措施:抗美援朝、新解放区的土改、镇压反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三反、五反”、整党运动2、第二阶段(后四年。
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内主要矛盾:在新解放区土改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已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主要措施:在前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稳妥地推进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1、担负着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即反帝反封的任务;2、在经济上,是多种经济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即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包括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3、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4、在文化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一些措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三)、新中国面临的困难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中南、西南、华东一些地方以及沿海岛屿顽抗,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也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经济上: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状态,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2e846fd89eb172ded63b7f8.png)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文化的涵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立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先进文化的涵义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并对“当代先进文化”作出了科学概括;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和谐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基础和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现代化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还应该看到,增长不一定等于发展。
增长指的是物质上、数量上的增长;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一个社会在生活质量、财富分配、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方面的进步。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文化水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构成的一个整体;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当今世界激烈的国力竞争,不但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
毛特中出现的重要著作和文件
![毛特中出现的重要著作和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44bf4ae45c3b3567ec8b2e.png)
重要的文件、讲话、决议等·1919,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1926,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中心问题·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
(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1928,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科学回答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1929.12《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核心内容):指出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1928,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建立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930,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阐明了阶级分析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1931.4《总政治部关于调整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提出“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1933年10月《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为纠正在土地改革工作中发生的偏向、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写的,曾由当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通过,作为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
·1935,毛泽东,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936,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军事问题上的争论·1931,中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图,号召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自卫战争·1935.8.1,《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中共发布《停止议和一致抗日》,放弃“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1937.8,洛川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使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7月、8月,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毛中特 近代史框架图
![毛中特 近代史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fc4672de6f1aff00bed51e5c.png)
毛中特(30分)
备考心经:
1.选择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考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其余出题较少。
2.主观题: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四个部分,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注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例如:“两型社会”、“贫富差距”、“新农村建设”等。
3.毛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直接对应史纲的中国革命史内容,毛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史纲中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内容高度一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分)
备考心经:
1.选择题主要从“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40-1911)”考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的成就部分”。
2.抓关键词,应对单选题:
(1)首创性事件:例如“第一个”、“第一次”、“首次”
(2)强调性语句:例如“根本原因”、“最重要”、“最严重”
(3)标志性事件:例如“揭开……序幕”、“标志……诞生”、“表明……”
3.主观题主要注意“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00-1918)”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49-1956)”这部分历史,尤其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毛泽东思想著作大纲图表
![毛泽东思想著作大纲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f4944a3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d.png)
毛泽东思想形成条件时代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物质基础中国新的生产力的增长阶级条件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时间主观条件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萌芽时期(1921.7-1927.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12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最早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萌芽的标志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1926.9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中心的首要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成熟时期(1935.1-1945.8)实践论1937.7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哲学基础矛盾论1937.7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 特殊性论持久战1938.6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防御、相持、反攻抗日战争主要运动形式运动战 其次是游击战兵民是胜利之本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10三大法宝党的建设英勇战士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根本思想原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阐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新民主主义论1940.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者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成熟政治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5延安整风开始的标志对“实事求是”这一概念作出科学解释反对党八股1942.2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关于领导办法的若干问题1943.6最早完整提出群众路线有无群众观点是我党区别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论联合政府1945.4三大作风党区别与其他政党显著标志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时期(1945.9-1976)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12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4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三座大山土改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概念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区分: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首次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政党军队统一战线论十大关系1956.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拓展:十六字方针,1982.十二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矛盾论、实践论 奠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论新阶段里面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首次提出实事求是概念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次作出科学解释形成时期(1927.7-1935.1)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条件根本条件子主题 1间接统治,薄弱环节客观条件群众基础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主观条件党的领导相当力量红军存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1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反对本本主义1930.5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 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十月怀胎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基本形成包含毛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毛泽东思想使用第一次使用:王稼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解放坚强后盾首次提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通知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中共七大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首次提出总路线。
毛埔隐毛特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点
![毛埔隐毛特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45749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6.png)
毛埔隐毛特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点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13。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特性本课程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
这是一门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课程。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懂得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指明方向;培养学生科学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认真学习十七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法,辅之以网络辅学辅教式教学。
本门课实行“4+2”的教学计划,即在每周6学时的教学计划中,教师课堂讲授4学时,利用课程网络辅助平台辅教、辅学2学时。
五、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72学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7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要求学生把握这个精髓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怎样确立的?3、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4、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4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4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历史经验。
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4、如何正确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5、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6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不同。
这个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二、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识硬道理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4、如何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准确把握。
这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它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国情基础。
本章就是要说明应当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它同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主要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4、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关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6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本章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在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关于改革,要求学生掌握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关于开放,要求学生了解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并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思考题1、如何全面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2、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4、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实行的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突出这是史无前例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经济制度部分要讲清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部分,分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方面突出了两个问题: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建设创新性国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新农村建设五、区域协调发展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思考题1.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3.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4.结合现阶段个人收人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人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5.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6.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6学时)(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