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种成活率可达到6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苗种成活率可达到60%以上
近日,有读者来电话反映,自己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不足20%,不能满意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他问: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有多少?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苗种成活率?记者采访了苏州高校水产讨论所
的凌去非教授了解状况。
泥鳅自然繁殖产卵率低,且产出的卵简单被亲鳅吃掉,收集自然
泥鳅的受精卵很不便利,操作难度大。
那人工培育泥鳅苗种成活率
一般有多少呢?凌去非介绍说,假如把握好了泥鳅仔鱼早期的开口
饲料关和早期池塘水体溶氧关,一般培育泥鳅仔鱼的成活率可达到60%左右。
人工培育泥鳅苗种时为防止亲鳅摄食受精卵,应准时将受精卵收
集在一个无污染、容积相对较大的塑料桶内集中孵化,受精卵的孵
化密度为400~500粒/升。
并在孵化桶内放一个充气石,连续充气,
在20~25℃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5~30个小时即可出膜,一
般出苗率可达到80%左右。
凌去非说,泥鳅苗种的培育一般在56月
份进行,主要促进已经出卵的泥鳅仔鱼摄食生长,在投放仔鱼前每
亩投放500公斤腐熟的粪肥肥水,培育自然饲料。
一般每亩投放
泥鳅仔鱼15万~20万尾,全池泼洒豆浆一方面作为泥鳅仔鱼适口
的开口料,另一方面肥水培育轮虫,为仔鱼生长供应自然丰富的
饲料。
培育泥鳅苗种的初期对水体溶氧要求很高,一般水体溶氧量
应达到4~5毫克/升,掌握池水透亮度在30厘米以上。
泥鳅仔鱼一般经7~10天的培育即可转入其他池塘分开养殖。
近日,山东省淡水水产讨论所王玉新主任主持的"大鳞泥鳅人工育苗及无公害养殖技术讨论'项目,泥鳅苗的成活率达到了70%以上,王玉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该项目主要采纳的是网箱亲鳅产卵,产卵结束后将亲鱼取出,将网箱放入有微流水的水泥池中孵化,一般水温越高,泥鳅出苗率就越高。
泥鳅出苗后除以前期肥水产生的浮游动物为饲料外,还可补充投喂鸡蛋黄作开口饲料,一般经4~5天,泥鳅苗能正常游泳时即可分散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