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应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时器、测量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

5. 讲解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a.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

b. 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c. 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并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答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学生将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是运动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掌握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能够运用速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掌握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3、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张同样距离的运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幅图片中哪个物体运动得更快。

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和单位(20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教师出示多个与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百米赛跑、汽车行驶等,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5、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以及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将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与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骑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快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例,分析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使用秒表、卷尺等工具,测量自己的跑步速度。

2. 学生相互之间比较跑步速度,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速度的概念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写在日记中。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加强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本篇教案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

3. 熟练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了解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有关运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描述运动状态?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介绍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所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又称为路程,用$v$表示,单位是米/秒($m/s$)。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单位是米/秒$^2$。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不等,速度变化。

3. 计算方法讲解(1) 速度的计算公式:$v=\dfrac{s}{t}$。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dfrac{v_2-v_1}{t}$。

(3) 位移的计算公式:$s=s_2-s_1$。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如,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计算出其加速度;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的时间,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4)单位: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国际单位制: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 -1 ②交通运输中:千米/小时,符号是km/h 或km•h -1③注意两套单位的组合:国际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米(m );时间单位是秒(s ) 速度v 的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千米(km );时间单位是小时(h ) 速度v 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 3. 路程与时间的计算根据v =st 可以得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路程s=vt 时间 t =sv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①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过程; ②对应性:代入数据时,v 、s 和t 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③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④规范性:代入数据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数据时,要有单位。

4. 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车辆的运动速度。

下图中的汽车速度表,它上面的单位是km/h ,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km/h 。

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80 km/h 。

“136018”是指这辆车总共通过的路程为136018km 。

5. 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限速标志: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

如图甲所示,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km/h,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

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

表示从此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为24km。

6.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利用ppt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速度(m·s-1)物体速度(m·s-1)蜗牛约1.5×10-3上海磁悬浮列车可达120人约喷气式客机约250自行车约5超音速歼击机约700高速路上的小轿车约33出膛的子弹约1000雨燕可达48同步卫星3070【播放视频】——《人造物体的速度大比拼》【例题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A.猎豹最快B.旗鱼最快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猎豹的速度为v1=40m/s,旗鱼的速度为v2=108km/h=108×13.6m/s=30 m/s褐海燕的速度为v3=5km1min=5000m60s认识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了解标志牌数字表示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doc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教学重点/难点速度的计算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敏学内容及教怖治动学生活劫设计专易悟境导入在实尊生活中,物化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W蕊.fc:在田役运动会短跑出奏目・人们最关心的是谁缚行车:人们外出旅行时.总伞要选祭便蓬的交通二日尽快更达U的地:军率上总是希至导弹-作放飞机能谿飞樗快些……・通零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出软物伐运动的快慢呢?合作探丸提出间芯:场倬运动有快有曼.辱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敢示演:定金奏蹬.让学M思考、交波.得出出坂物区运动快慢豹方法.K速度代定义:提出间密:(1)运此会的百米妻边时,在比赛迂程n判断郭位运动员蹬的快些,我们用豹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月的是匚么方法?(2)小华步行.苛爸爸骑自行军.希人同仃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逐毛丁二号:总结:比蝮场虹巨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询司路程所里的时回,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土可以计翼出柜底时■间运劾的移程.建程长的逐勃快,路程晅的逐动曼.场伐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电功主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定义:速麦等于运动场佬在堇位时间内遂过打路程孕生芸希悻会二次多宾二哉疽.安=与书中的光孟:鱼堂赛跑) .邑考数师挹由的问您,小组讨论交流得由:1、比较柜司路程中月的时间:2、吃较柜司月叵驴经过的路程.学生分枳后可答.在比套过程申妄们看谁魂在前:在终点我父看谁用的时1'瓦短.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学生浬线速变的定义.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借境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建,把学生的注意方奁充至口起来.总W判断速度大小的两肆基本方法・诺一步熟悉土皎物体运动快引入速度的定义,声理解物璋学的砂究方法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速度的定义2、频闪摄影的特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课后习题一、动手动脑学物理二、补充练习: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

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

教案: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与内容: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物体的速度;2. 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3. 熟悉速度的单位及换算,能够进行单位换算;4.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速度单位换算;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b. 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少?c. 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速度是否一直相同?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速度的概念,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同时,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讲解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运动员的速度、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作业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计算你最喜欢的运动员的速度,并简要分析其运动特点;2. 判断下列物体运动快慢,说明你的判断依据;3.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1.3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并能进行简单地计算。

2过程和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晓速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1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图中四位同学谁跑得快?谁跑得慢?为什么?(经过的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2 表中哪位运动员跑得最快?(经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3如果周杰伦用5秒钟跑了150米,昆凌用2秒跑了90米,谁快?(学生便会自己计算:周杰伦——150米/5秒=30米每秒;昆凌——90 米/2秒=45米每秒。

得出结论,昆凌快。

教师顺势指出,这种计算方法算出来的数据便是速度。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2什么是速度?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4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5如何计算平均速度?(二)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三)知识梳理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长短。

通过的路程越长,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例:百米赛跑中,观众通过观察哪个运动员跑在前面,来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二裁判员则通过记录每个运动员跑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的,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

2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公式:v=s/t。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真个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发生改变(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但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但是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3.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然后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引入: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是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中的“想想议议”,观察图1.3-3,思考下列问题: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利用速度的公式,可以算出他的平均速度为
即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 m/s。
7.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师让学生做教科书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必要时可进行指导。
课堂检测 :
四、配套练习册P6页基础知识部分1、2、3、5、6、7
五、课堂小结
1.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定义。
例如:两个人百米赛跑;高铁和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小明和小聪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家等。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时,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规范解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1.3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中学教案总第个教案
示范:
汽车的速度是“10m/s” 它的物理意义:汽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

练习:
飞机的速度是“1800km/h” 它的物理意义:
学生思考: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是30m,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260km ,
谁的速度更大?
5、 单位换算:1m/s=3.6km/h
课堂小练:
比一比:一辆行驶速度为72km/h 的汽车与一辆行驶速度为30m/s 的火车,
谁更快?
看图填单位:见ppt.
衔接:图中的物体都在做什么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
曲线运动。

学生讨论: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特点:(1)是直线运动;
(2)速度不变,即速度大小不随路程、时间而变化。

3、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
无关。

三、小结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速度
1.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0 0 123436910 0 123421
47。

八年级物理 1.3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  1.3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难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知识解析】速度公式.mp4、【知识探究】速度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观看图片,思考问题:你在看台上观看跑步比赛,要比较谁跑得最快,你的依据是什么?在终点的计时员是通过什么来判断谁跑得快呢?【新知讲解】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跑步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总结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

(2)学生讨论:小聪同学的100 m跑成绩为17 s,小明同学的50 m跑成绩为8 s,他俩谁跑得快?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

时间和路程都不同时,将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就计算出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了;同样,路程不同时,将所用的时间除以路程,就可以计算出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

那么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物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用哪一种方法定义的呢?第一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2.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1)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符号v。

(2)写成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公式用符号表示为svt=。

这个公式可以变形为stv=,s=vt。

在应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时,知道路程、时间、速度三个中的两个,就能求出第3个。

观看【知识解析】速度公式.mp4。

(此图为视频资源截图,请下载【知识解析】速度公式.mp4)(3)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优秀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优秀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 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教学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新课教学(课时1)“想想议议”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快?2.赛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这两种方法一样吗?观看视频并讨论: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图片:从观众角度看,谁快?——时间相同,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快从计时裁判角度判断,谁快?——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

“想想议议”3.小聪100m跑的成绩是17s,小明同学50m的成绩是8s,如何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相同时间经过的路程,即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物理学上为了比较运动快慢,就是采取“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velocity)。

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1s)内通过的路程。

基本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1,[小资料]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m/s)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km/h 或km·h-1,这两个单位的关系是练习1:5m/s=__________km/h 72km/h=_________m/s练习2:分析下面的漫画,你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吗?猎豹10s可以跑400m,海燕1min可以飞5000m,旗鱼5h可以游540000m。

猎豹:v1=s/t=400m/10s=40m/s,海燕:v2=s/t=5000m/60s = 83.3m/s,旗鱼:v3=s/t=540000m/(5×3600s) = 5.4×105m/(1.8×104s)= 3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时与课型:一课时新授课作者单位与姓名:授课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引入课题:图片和小故事引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生:观看图片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进行新课龟兔赛跑最后谁赢得比赛,这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形容某人跑的快,是子快还是说他跑的比乌龟快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的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快慢吧!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见附件一)(一)比较运动的快慢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引导分析:哪个小组传得快呢?你如何判断的?由此得到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1.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师:我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成绩进行记录,请你分析哪个小组更快呢?你生:听故事,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竞争意识。

生:比赛,观看比赛生:小组讨论:生动有趣的比赛如何比较一组让学生轻松得出和二组哪个小比较快慢的两种组更快。

方法,培养学生分生回答方法。

析归纳的能力。

生:进行思考。

通过一步步设问是如何比较的?教师引导分析:学生用路程除以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物理学中就用这种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称之为速度。

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定义。

2.速度公式设问:根据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有什么关系?强化记忆:速度、路程和时间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变形】s= ______t= ____3.单位回忆: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谁还记得长度和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根据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得到速度的单位,谁知道呢?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单位及单位符号: m/s km/h讲解单位换算:1m/s = 3.6 km/h练习;(1)15 m/s= _________ km/h(2)18 km/h = _______ m/s4规范解题:安排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本21页的例题。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说出物理计算题应注意的地方,教师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重点:1.速度的概念及单位.2.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

比如你走的比他快,他骑自行车比你快。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探索新知,师生合作一、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百米赛跑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3)下表中哪位运动员跑得最快?男子1500m世界纪录进展表3分29秒67 史蒂夫·克拉姆英国 1985.07.163分29秒46 赛义德·奥伊塔摩洛哥 1985.08.233分28秒86 努尔丁·莫塞利阿尔1992.09.063分27秒27 努尔丁·莫塞利阿尔1995.07.123分26秒00 希查姆·埃尔·盖鲁伊摩洛哥1998.07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1知识目标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2【教学单元分析】速度的概念,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的引出速度的概念,应当先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分析,认识到比较速度的意义进而用单位时间的路程表示速度.速度的公式和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时间、长度的单位合成的,是物理中第一次遇到的复合单位,速度的计算要认清路程和时间的对应.【教学过程分析】一.速度概念的引入思考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从这三个问题中分析出比较速度的方法:用相同的时间,看运动的路程;运动相同的路程,看所用的时间.而比较不同的时间和路程的方法是用相同的时间衡量通过的路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生可以提供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比较速度的必要性,也可以直接由学生想象速度比较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说清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是速度的物理意义,结合小学的知识,得出速度的概念,可以由学生总结概念.二.实验:速度的计算学生在课前就应当准备玩具小车,进行课本上的实验,把实验中的数据添入表格中,就得到了计算速度的公式.本内容的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设计成使小车通过1米的路程,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进而比较小车的速度的大小,教师应当予以鼓励.三.速度的单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应当提供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比较和认识不同物体的速度,适当选取科技新闻,使学生联系实际和科技的学习,也可以用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建立自然界速度的物理图景和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习惯.可以提供的资料有:步行的速度、游泳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汽车速度、列车速度、飞机速度、卫星速度、地球运动的速度等.速度的单位可以用对比法学习,对比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速度的单位换算,然后应当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换算.见副板书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观察出特点:单位进行等量代换、单位用字母表示.四.平均速度可以提供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而我们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例如列车从广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等.所以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是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都是指平均速度(实际上指的是平均速率).计算平均速度的例题,例题如副板书2形成作题的规范步骤:已知列出已知条件,一般换算成求所需的单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过程是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得结果;答结果的内容.【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速度单位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教师辅导参考】1.可以在网上查找各国的速度的单位.2.各个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3.相同时期各地速度的单位.【评价方法】1.网上的资料可以列出学习记录.2.小组总结,各个小组互相补充资料,实现资料共享.3.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看看哪个组能根据资料提出新的问题.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3【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4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时与课型:一课时新授课
作者单位与姓名:
授课时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关于速度,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进行了有关速度计算的训练,但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不清楚。

我在引入时采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和小故事入手,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三个小组进
行两次接力比赛,生动有趣的比赛让学生轻松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了速度概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速度的计算不宜太难,只要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即可,但是课下应该多练习,让学生既能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又进一步熟悉物理计算题的规范解题。

附件一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参与接力棒的过程中,学习观察现象,学会从现象中
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附件二
安装有汽车司机座位前面的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求: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90min,通过了多少路程?
附件三
板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3、单位:1m/s = 3.6 km/h
1、相同时间比路程4、规范解题:
2、相同路程比时间三、匀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变速直线运动
1、物理意义及定义平均速度v =s/t
2、公式:v=s/t
附件四
A组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A、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B、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C、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那么:(1)在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采用的是上述____方法
(2)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采用了上述________方法;
(3)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采用了上述 _________ 方法。

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读作 _________,速度用符号
____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远
4、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8km/h,合_______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辆火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50m,它在前2s内的速
度为m/s,通过的路程为m。

B组
6、.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为20米/秒,汽车的速度是54千
米/小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7、小明距学校2.7千米,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2m/s,请你算出小明步行多长
时间能到学校?
8、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
段和______段,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______段。

9、如图是某同学测量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
图线,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