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组织和实施——以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文化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组织和实施 ——以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2T09:14:13.70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作者:杨刚才苟云洪
[导读] 乡土文化教育如何在学校内有序、高效地开展,需要我们正确理解什么是乡土文化教育,乡土文化教育教学什么,谁来教学,怎么教学;在客观分析农村学校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基础上,理解为什么要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进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的分析来研究如何在农村学校具体组织实施乡土文化教育。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杨刚才苟云洪 624200
摘要:乡土文化教育如何在学校内有序、高效地开展,需要我们正确理解什么是乡土文化教育,乡土文化教育教学什么,谁来教学,怎么教学;在客观分析农村学校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基础上,理解为什么要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进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的分析来研究如何在农村学校具体组织实施乡土文化教育。
关键词:乡土文化教育农村学校实施策略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嘉绒方言区的一个农村小学校。
从2014年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以来,学校里各项教育活动蓬勃开展,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国家规定必修课程的成绩一直领先于全县同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更是得到了明显提升。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用实践证明,在农村学校应该大力推行乡土文化教育。
一、乡土文化教育
1、什么是乡土和乡土文化
教育家傅葆琛对乡土进行了定义,所谓乡土,就是儿童成长起来的地方。
儿童成长起来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和他们学校的所在地,就是他们的家乡。
因此,乡土不单指农村,更不是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是每个人长大的地方,是让我们渐通人事,形成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方,那是每个人心灵的故土,是精神的家园。
对于我们营盘小学来说,乡土是我们学生的家乡所在地,就是普通的藏区村寨。
那什么是乡土文化呢?乡土文化教育的专家王小平老师认为:乡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区历史沿革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生活智慧。
在对这个概念的进一步解释中,王小平又提出了几个关键词: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历史、生活智慧。
“自然生态环境就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生活环境,它包括气候、土壤、自然资源,包括水、矿藏、植被和地形特点等。
”这些自然力量形成的自然面貌,就是生活的环境。
人们需要适应这个环境去生活,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激发人们形成不同的生存智慧,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这个区域人们生活的历史经历也影响着这里文化的特点,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智慧,就是乡土文化。
2、乡土文化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
基于对乡土和乡土文化的理解,乡土文化教育就是在学校内以乡土文化为教育资源所开展的教育活动。
这个活动是以学校本地地域文化的实际展开的,其内容包括家乡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本地区的历史沿革和人文特色,由以上两点决定的本地生活方式的内容和特点,包括衣食住行和生计方式的内容、形式、发展和特点,以及本地的风土习俗(节日、服饰、礼仪和风俗习惯等)、母语及民间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我们选取其中那些积极的,能推动我们的生活不断进步的、有生命力的内容,作为课程资源,启发和带动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有根的人的教育活动。
乡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一些较传统教育教学不同的特点。
(1)乡土文化教育是以家乡生活为课程资源的教育,所有的教育内容都来自家乡生活,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乡土文化,因此这门课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需要教师去挖掘和设计。
在挖掘和设计时的基本原则,是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智慧、发现美好、掌握美好的能力和方法,使孩子们的学习面向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
如《我们的美食——酥油茶和糌粑》,就是教会大家制作美食的技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就是这样一节节真正教会学生生活的课堂,让大家的学习能落实到日常中并生根发芽,引导大家认真生活、享受生活、进而想办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乡土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从事乡土文化教育活动的老师,就是在做教育创新。
每一堂乡土文化课,都是一个全面的教育创新的过程。
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直到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一个教育创新的历程。
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和学生一道发现生活中的智慧的探索活动的领队,或者组织者。
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是提出方向和方法的建议,以保证学习活动确有成果。
传统语数课堂中老师是神圣的知识传授者,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必须完成的,所以老师对教学内容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且必须烂熟于心。
但乡土文化教育的学习活动则不一样,由于地区不同,每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有很大差异。
所以老师不一定掌握所有的乡土文化的内容,以和学生一道参与式学习、共同发现、组织学习的心态来开展教育活动,是乡土文化教育中教师的作用的特点。
这时,老师要做的事是确认教学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探讨获取知识、展开研讨的方法和途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增长自我学习的能力。
我们的授课老师从原本直接对学生学业进行评定的“法官”身份,转变成为帮学生科学地找到或制定标准,并自己进行评定的引导者。
由直接的学业评判转变为引导孩子们找到或制定规则自己评判,其实就是新课程改革中师生角色转变最具代表性的所在了。
它意味着教师真的把学习还给了学生,真正让学生从头到尾自己做主、自己学习、自己评价。
(3)乡土文化教育中的学生角色转变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乡土文化教育中学生地位转变的关键所在。
所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有对学习全过程和全员的参与,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由于乡土文化教育没有考试的压力,教学重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记、背、写等被动学习。
学习变得非常放松、变得真正让大家感兴趣。
一个科学完善的乡土文化教育活动,不但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课堂;也是根据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展开有趣探究活动的试验场;还是学生在乡野村寨开展访谈、调查的小天地;更是他们交流自己获得知识过程、展现自我才艺的精彩舞台。
在有趣、有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各种能力得到锻炼,个人心智都得到了非常健康的发展。
3、乡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乡土文化教育的课程是基于地域特色的课程,属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范畴。
其中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他的基础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我们必须保证在高效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所以国家规定必修课程和乡土文化教育课程之间是主体和补充的关系,不可混淆,更不能本末倒置。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正是在保证了国家必修课程的高效实施的基础上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
我们学校将上午的珍贵时间完全用于国家必修课程的学习,确保各科成绩在全县同等学校班级中保持一二等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乡土文化教育的补充功能,既有效地缓解了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又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得到乡土文化教育。
二、农村学校的特点及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农村学校的分布、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许许多多的小规模农村学校。
这些学校人数较少,普遍在200人左右,很多甚至只有数十人。
为了照顾偏远村寨因住户稀、散导致学生上学路途远的困难,也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将多个村寨的学生集中到一起,以寄宿的形式进行管理。
周一至周五师生在一起生活学习,周末各自回家跟家人团聚。
寄宿制管理的农村学校,不管是在学校硬件设施的集中投资还是师资力量的整合高效利用,都能最大程度上对农村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而且有助于众多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
由于时间充裕,我们可以将学校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早上起床到夜里就寝全程在老师的守护下成长。
然而寄宿制学校管理也有着他不可回避、不可忽视的严重不足。
如若管理不当,在整齐划一、流水线式的教育管理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就好像一个个工厂批量生产的产品,一模一样、没有差别。
同时,大部分学生因为长时间离开亲人到学校寄宿,学习内容又是距离自己生活较远文化知识,其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2、农村学校的特点及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学校的生源来自广大的乡村村寨,他们一直身在农村,亲近大自然,受本地乡土文化熏陶较多,纯朴率真。
但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唯有努力学习考取较好的高校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社会、家长、学生都对升学抱有非常高的期望,以至于农村学校始终将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自己工作评判的终极标准。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
“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从中可见,基础教育的内容除了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更多。
而现在农村学校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围绕迎接统考、提高成绩来开展,不断机械重复地刷题迎考,重心偏离在“知识”教育,忽视了其他方面。
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规矩、不懂思考,爱心缺失、不负责任的考试机器,根本谈不上全面发展。
在农村学校里,基础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农村学校的教师们日常生活跟孩子们在一起,对孩子们有着特殊的感情。
因为长期在农村生活,对当地乡土文化近距离接触,自身对乡土文化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感情。
但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成长缓慢,在长期机械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工作激情消耗殆尽,体验不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和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容易慢慢陷入职业倦怠。
综合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学校有着他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也有着很多的劣势和不足。
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心,将教书与育人并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乡土文化教育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就可以克服这些不足,将农村学校变成一个个“小而美”的学校了。
三、乡土文化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组织和实施(以营盘小学为例)
(一)、乡土文化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原则
乡土文化教育在学校内的开展必须遵循几个重要的原则。
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当中,学校应严格审核和监管,确保课程有方向正确的政治性、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教育性、严谨有效的科学性、方法多样的探究性、适合小学生兴趣发展的趣味性等原则。
1、政治性原则
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所以乡土文化教育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保证政治方向绝对正确的前提下才能有序高效地开展。
我们知道乡土文化精华与糟粕共存,这就需要我们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严格地甄别、筛选,并适时审核、监管,确保我们教给学生的教育内容是思想端正、方向正确,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容。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的乡土文化教育,是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需要自由开发乡土文化教育课程,报送经学校领导审核后在学校教务监管下组织实施的。
2、教育性原则
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所以乡土文化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基本的教育原理,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以高效开展教育活动。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的乡土文化教育,在教务处的组织下定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包括课程开发研讨、筹备、观摩、评议等活动,绝非简单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灌输和识记。
确保将乡土文化教育的德育功能、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提升综合探究能力的功能、心理健康的功能等高效发挥出来。
3、科学性原则?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严格选择乡土文化的教育内容,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正确。
同时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探究地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科学地认知周围世界。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在开发《我们的山珍——松茸》《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琼”》等课程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对传统文化中一些核心概念的正确性、严谨性,不但利用多种渠道查找求证,还请教了当地权威的文化前辈和教学研究专业人士审核,确保了乡土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4、探究性原则? ??
乡土文化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对乡土文化知识的识记与讲授,而是引导学生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展开的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通过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乡土文化教育。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的《我们的神奇建筑——藏碉》、《我们的市场调查》等课程是跟学生生活实际提出一些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假设猜想,实地访谈调查,再拟定计划,实施实验验证,根据现象改进验证方案,对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一个完整的、动态发展的探究过程。
确保学生在参与我们的乡土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但获得基础
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5、趣味性原则? ??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乡土文化教育绝不是对本土文化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它是在保证政治性、科学性、教育性、探究性的同时趣味性十足的教育活动。
不但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还在有趣的活动开展中得到教育。
营盘小学《我们的锅庄》、《我们的市场调查》、《我们的美食——酥油茶和糌粑》等课程就是在趣味性十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活动。
(二)、农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的师资培养
很多学校在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时候都会遇到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
我们的乡土文化教育师资并没有专业性较强的专职岗位,全是学校内担任其他课程的兼职老师。
但在开始的时候老师都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帮助老师进行学习和成长。
一是结合老师的文化背景、个人爱好、特点擅长等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以及相互间的师资培训。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正是在分析了各位老师的爱好、特长的基础上,帮助大家开发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乡土文化教育课程,如学校内有老师特别擅长民间狮舞,所以开发出《我们的民间瑰宝——舞狮灯》,学校内有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比较擅长嘉绒地区的民间艺术,所以开发出了基于嘉绒地域文化元素的音乐、美术等系列课程。
二是邀请校外人士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村寨长辈等教育资源来学校开展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本校的乡土文化教师。
营盘小学邀请了小金县老年协会的长者、民间艺人等,进入校园参与学生的锅庄教学、藏戏教学等。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以培养本校的乡土文化教育师资。
(三)、乡土文化教育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基于对乡土文化教育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本校教师特点,根据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家乡的自然生态、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农事农耕、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生活技能、学生家乡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学生乡土母语的方言和文字等,展开乡土文化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经过搜集、甄别、筛选等工作将开发出来的乡土文化教育课程进行反复实践和反思,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校本化乡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乡土文化课程。
开设了《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琼”》、《我们的英雄阿尼格尔东》、《我们的故事会》等藏族传统文化系列课堂;开设了《嘉绒我们的美丽家园》、《我们的圣山——四姑娘》、《我们的山珍——松茸》等基于学生家乡环境的生态文化课程;开设了《我们的好朋友——牦牛》、《我们的物产多丰富》等农耕类课程;开设了《我们的美食——酥油茶和糌粑》、《我们的市场调查》、《我们的美丽服装——藏袍》等提高学生生活技能的课程;开设了《圣洁的哈达献给您》、《我们的朝山节》、《我们的锅庄》等民俗文化类课程;还开设了《基于嘉绒方言的藏文拼读学习》系列方言文字教学课程等。
诸如此类,还有非常多的课程正在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开发和设计。
这些课程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教师的经验等因素,不断动态发展、不断完善的。
(四)、乡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实施形式??
乡土文化教育在学校里有着多种多样的实施形式。
可以开设比较独立固定的乡土文化课堂教学;可以在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巧妙融入乡土文化教育因素;可以利用学校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还可有利用国家必修科目中的乡土文化元素进行课程融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相对独立的乡土文化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
在学校的乡土文化教育中,比较高级的形式自然是相对独立的乡土文化课堂教学实施。
我们安排每周一课时的时间结合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开展。
小金县营盘小学有《基于嘉绒方言的藏文学习》系列课堂、《我们的故事会》、《嘉绒我们的美丽家园》、《我是嘉绒小洛让》、《圣洁的哈达献给您》、《我们的圣山——四姑娘山》、《我们的美酒——恰基》等独立的课堂教学。
这些课堂教学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教学策略,将另有篇幅《如何上好乡土教材课》系列论文作阐释,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2、乡土文化教育在课间活动中的实施
农村小学的课间活动是我们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有民族特色的课间韵律操的创编、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课间活动开发等,不但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也是让学生潜移默化得到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
小金县营盘小学师生共同创编的课间韵律操《金色的太阳》大受师生欢迎,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认真做课间操的现象。
同时根据藏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的“掰手腕”、“拔萝卜”“地蹦子”“摔跤”等传统体育活动,能在学校课间赢得师生的阵阵欢笑,是大家都非常期待参与的课间活动。
3、乡土文化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我们知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乡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的开展形式,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
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起来,开展各式各类、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教育活动则必然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虽然不是寄宿制学校,但下午的课外活动是学生最开心的时间,我们有锅庄活动、舞狮活动、基于藏区事物的科学探究等大量教育实践活动,深受师生喜爱,是学生最期待的欢乐时光。
4、乡土文化教育在国家必修课程中的融合实施
国家必修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任务。
但因为有很多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太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乡土文化教育有很大的空间跟国家规定必修课程融合实施。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乡土文化教育元素融入国家必修科目如科学、美术、音乐等。
由此开发了《我们的神奇建筑——藏碉》系列科学课堂,《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琼”》系列综合课堂,基于嘉绒地区民间艺术的系列音乐课堂和美术课堂。
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民族元素,补充国家必修科目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短板,不但有助于必修科目的学习,还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乡土文化教育。
(五)乡土文化教育的评价策略?
我们知道,一项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必须有其科学的考量办法和评价机制。
乡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是如此。
小金县美兴镇营盘小学对乡土文化教育评价的办法正在逐步完善和成熟中。
1、对教师的评价
乡土文化教育工作的评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如果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则我们的乡土文化教育管理工作必然事半功倍、更能高效地可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