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题全国III卷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019·全国卷II)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 A
【评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研究与化学学科的发展 均离不开实验,学习化学同样也离不开实验。本题以4个小实验为载体,取 材于课本实验,是教材学生实验的再现,判断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是否吻合, 考查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反应原理及实验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是实 验设计与评价的题目,涉及Cl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否生成HCOl、MnO2作催 化剂加速过氧化氢溶分解制取O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SO2等,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并适度创新 操作。选项A通过已学反应原理创设实验情境,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迁移理解 能力。若把碳酸钠溶液换成碳酸钙的悬浊液,是否能够达到目的呢?换成碳 酸氢钠溶液呢?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解析】选A。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水的原理是:当含有Na+、Ca2+、 Mg2+等阳离子及SO42-、Cl-、NO3-等阴离子的原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 脂时,水中的阳离子为树脂所吸附,而树脂上可交换的阳离子H+则被 交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阴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当含有无机酸的 水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阴离子也为树脂所吸附,树脂上 可交换的阴离子OH-也被交换到水中,同时与水中的H+离子结合成水。
【解析】选 B。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X、Z 同主族,Y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X 次外层电子数,则 X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 2,设 X 的最外层电子 数为 a,有 a+a+2=10,解得 a=4,又 Y 原子半径大于 Z, 则 X 为 C 元素,Y 为 Mg 元素,Z 为 Si 元素。MgO 为离子晶 体,碳的氧化物为分子晶体,故 Mg 的氧化物的熔点高于碳的 氧化物,A 错误;非金属性:C>Si,故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CH4>SiH4,B 正确;C、Si 形成的化合物 SiC 为共价化合物,
【解析】选 B。pH=2 的 H3PO4 溶液中 c(H+)=10-2 mol·L-1, 每升溶液中所含 N(H+)=0.01NA,A 错误;由电荷守恒知,该 H3PO4 溶液中存在 c(H+)=c(H2PO-4 )+2c(HPO24-)+3c(PO34-)+ c(OH-),B 正确;加水稀释能促进 H3PO4 的电离,使其电离度 增大,由于以增大溶液体积为主,导致溶液中 c(H+)减小,溶 液 pH 增大,C 错误;向 H3PO4 溶液中加入 NaH2PO4 固体,溶 液中 c(H2PO-4 )增大,促使平衡 H3PO4 H++H2PO-4 逆向移 动,抑制 H3PO4 电离,溶液酸性减弱,D 错误。
答案 B
【评析】本题以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为载体,考查弱电 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平衡的因素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等。 H3PO4是三元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多步电离,题目需要考生以 H3PO4的电离平衡为情境,分析水和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 响、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相关离子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等,还 涉及到溶液pH与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关系的计算与判断。本题 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考査化学学科的基本术语和反 应原理,需逐一分析排除干扰,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本题兼 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 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等学科素养和思想方法的考查。本题难度 不大,属于容易得分题。
【解析】选 D。该电池采用的三维多孔海绵状 Zn 具有较高的 表面积,可以高效沉积 ZnO,且所沉积的 ZnO 分散度高,A 正确;根据题干中总反应可知该电池充电时,Ni(OH)2 在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NiOOH,其电极反应式为 Ni(OH)2(s)+OH- (aq)-e-===NiOOH(s)+H2O(l),B 正确;放电时 Zn 在负极发 生氧化反应生成 ZnO,电极反应式为 Zn(s)+2OH-(aq) -2e- ===ZnO(s)+H2O(l),C 正确;电池放电过程中,OH-等阴离子 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 错误。
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 水中的 NO3-、SO42-、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 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 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
答案 A
【评析】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化学与人们生活水平提 高和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使人们生活更加健康、安全和幸福, 学习掌握一些与化学基本知识有关的生活常识,具备一定的化学 科学素养是公民适应现代高质量生活的基本要求。本题以新颖的 图像信息考查了对离子交换法净水过程的分析,把以前生硬的考 查微粒的守恒和变化用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来呈现,充分体现化学 学科的生活价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图像信息的呈现,很 好的考查了学生对信息处理、吸收、整合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本题的取材内容 是对教材的深化,必修二教材中介绍了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就是 离子交换法,交换过程是符合电荷守恒的。
答案 B
【评析】本题以三种元素的推断为情境,主要考查考生对 “位-构-性”三者关系的掌握和理解,明确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 性变化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考查了学生元素周 期表的推断思维,契合了《考试大纲》增加的新贵“镁”元素。 涉及相关元素的氧化物熔点比较、应用元素周期律推测氢化物 的稳定性、单质与浓硫酸是否反应、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等。要 求考生具有接受、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体现“宏观辨 识与微观探析”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兼有“结构决定性质”、 “分类与比较”等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
2019年高考题 全国(III)卷
化学试题评析
7.(2019.全国I)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 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 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 C
【评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及其应用,我 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物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基础自然科学,因 此,学好化学,培育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对现代社会公民适应现 代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及其应 用,要学会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发现和提出化学问题,并进行科学 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本题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几种常见物质为载 体,考查高纯硅、铝合金、活性炭及碘酒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 求考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所学化学知识有正确复述、再现、 辨认或直接使用的能力,体现了知识累积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和保 障。考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兼顾“化学 与社会和谐发展”学科思想的考查。
C 错误;Mg 能溶解在浓硝酸中,尽管并没有学过 Si 是否能与 浓 硝 酸 反 应 , 但 即 便 反 应 也 可 以 预 测 生 成 产 物 为 SiO2 或 H SiO ,均不溶于浓硝酸,于是不能说 Si 溶于浓硝酸, D 错
10. (2019·全国卷Ⅲ)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中错误 是
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若是1 mol Ca2+即交 换出2 mol H+,以此类推Na+、Mg2+,可知水中阳离子总数增加,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水中的SO42-、Cl-、NO3-等阴离子通过阴离子 交换树脂被除去,B正确;C、通过净化处理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 低,导电性降低,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阴离子交换树脂填充 段存在反应H++OH-=H2O,D正确。
答案 B
【评析】传统石化能源面临枯竭,对于能量的高效转化和利用是 目前化学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题以以Science报道的具有高稳定性 和高循环效率的Zn-NiOOH二次电池为载体,将科学研究热点引入考 题,考查新型的电池结构、多孔的作用、充放电工作原理、电极反应、 电池工作时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等内容;在让考生对科技发展有所了 解的同时,也认识到一切的创新都离不开对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的深 刻理解和认识,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 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题目涉及“宏观辨 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等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该题是教材选修四中碱性Zn-MnO2干电池的 引申、拓展、类比。只要弄清放电过程属于原电池原理,阴离子OH- 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选D。
13.(2019 全国卷Ⅲ.13)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 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 Zn(3D-Zn)可以高效沉积 ZnO 的特点,设计了 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 3D-Zn-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
放电 反应为 Zn(s)+2NiOOH(s)+H2O(l) 充电 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A、甲苯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不 选; B、乙烷是烷烃,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不选;
C、丙炔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不选; D、碳碳双键是平面形结构,因此1,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选。
9.(2019·高考全国卷Ⅲ)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X 与 Z 同族,Y 最外层电子数 等于 X 次外层电子数,且 Y 原子半径大于 Z。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熔点:X 的氧化物比 Y 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X 的氢化物大于 Z 的氢化物 C.X 与 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ZX D.Y 的单质与 Z 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答案】C
【解析】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 光感电池,A正确;B、铝合金硬度大,可用于 高铁建设,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 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D、碘 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 确;答案选C。
8. (2019·全国卷Ⅲ)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 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11.(2019·全国卷Ⅲ)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 pH=2 的 H3PO4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升溶液中的 H+数目为 0.02NA B.c(H+)=c(H2PO-4 )+2c(HPO24-)+3c(PO34-)+c(OH-) 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 pH 减小 D.加入 NaH2PO4 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A. 甲苯
B. 乙烷
C. 丙炔ຫໍສະໝຸດ D. 1,3−丁二烯答案 D
【评析】本题以几种常见有机物分子中是否所有原子可能共面的判断 为情境,考查有机物的空间构型。涉及烷烃、二烯烃、炔烃、芳香烃空 间构型的判断,该题注重基础,回归教材,要求考生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和敏捷性,熟悉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对所 学知识进行复述、再现、辨认和类比推理灵活迁移。题目兼有“证据推 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解析】A、盐酸酸性大于碳酸酸性大于次氯酸酸性,氯气与碳酸钠溶 液反应可理解为氯气先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HClO均能与Na2CO3 反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并不能得到较高浓度次氯酸,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A项符合题意。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要达到实验目的, 可以改用碳酸氢钠溶液或碳酸钙悬浊液;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 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 到实验目的,B不选。除了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化铁和硫酸铜都可以作为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C、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盐,与乙酸乙酯不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布在上层, 故再通过分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 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 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70% H2SO4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