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理化生精选468期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3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系:a c d b()4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从“a”、“b”、“c”或“d”中选两根).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的关系.【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的传声效果好a、c材料粗细【解析】【分析】【详解】(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是因为固体能够传声,即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的传声效果好.()4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粗细相同,而材料不同的两根琴弦,即选择a和c;②若选择琴弦a和b,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所以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粗细的关系.2.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⑴实验时,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________能保持不变;⑵受到橡胶球B的撞击后,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⑷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是因为①隔音:___________;②保暖:___________.【答案】速度玻璃球滚动的距离大小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幅度大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动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橡胶球,则应保持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从同一高度落下;(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4)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①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②由于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验证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3.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力学4.测量已知质量的固体的密度5.验证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6.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7.设计并连接并联电路8.验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学9.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10.验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光学11.验证光的反射定律12.验证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3.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热学14.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三、考试形式实验操作考试采用现场动手操作形式,由各设区市自行命题、制订评分细则并组织考试。

各设区市可依据考试范围中14个实验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并考虑实验考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抽取其中若干个实验进行考试,每位学生从中随机抽取1个实验进行独立操作考试。

考试时间20分钟。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1.能按步骤进行实验;2.能安全、规范地使用各种实验仪器;3.能真实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4.能科学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5.实验结果基本正确;6.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每个实验的具体考试内容及要求如下。

实验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考试内容考试要求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观察刻度尺,观察、调节停表或秒表。

1.检查器材2.组装装置3.进行实验4.处理数据组装实验装置。

(1)用刻度尺测小车通过的路程并记录。

实验技能(2)用停表或秒表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物块的时间并记录。

(3)重复步骤(2)两次。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

实验素养态度认真、尊重事实、器材布置合理、操作有序、整理复原等。

实验2验证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检查器材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观察、调节弹簧测力计。

2.组装装置组装实验装置。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

实验技能3.进行实验(2)往木块上放砝码,重复步骤(1)。

2024年初中理化生教研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三篇)

2024年初中理化生教研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三篇)

2024年初中理化生教研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工作,将认真执行学校和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并继续参加各科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达到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且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提高本组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将立足于课堂教学,务实求真,开拓进取地将理化生教研、教改、培训等工作做好,作出成效来。

使教研活动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每位教师、服务于课堂的基本理念。

二、基本情况本学期理化组教师共有____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有了较高的认识,自觉性、主动性均较高,活动的开展得以较好的落实。

三、基本目标1.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

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___本组教师学习如何评课,如何说课,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

2.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定期对本组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突出案例培训及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努力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____指导好备课组活动四、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1、____备课,发挥群体智慧____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

为此,要积极____备课,明确____备课时间,每次____备课各备课组都要求有中心发言人,每次确定一个中心,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2、____好公开课,加强____研讨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又一种形式。

认真搞好公开课教学活动,每个听评课都要落实并有记录。

同时,对于每个公开课我们都要积极发挥群体力量,对教案仔细分析研究,对课堂结构仔细推敲,对板书精心设计,提高整体实力。

最新中考初中化学总复习经典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初中化学总复习经典习题(含答案)

中考初中化学总复习经典习题(含答案)典型例题1.某种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稀有气体B.该物质肯定是纯净物C.该物质肯定是单质D.该物质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解析:由于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如碳元素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C60等单质。

而物质又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当一种元素只构成一种单质时,该物质为纯净物;当一种元素构成的几种单质混合在一起时,则为混合物。

故D正确而B、C不一定正确。

而单质不一定是稀有气体,还可能有其它的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故A也不全面。

因此,若某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该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答案:D。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粒子为原子时,n的数值为;该粒子为阳离子时,n的数值为;该粒子为阴离子时,n的数值为。

解析:该粒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如果该粒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8,则为中性原子;如果该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大于18,应是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如果该粒子核内质子数小于18,应是带有负电荷的阴离子。

因此,要清楚原子与阴、阳离子在结构上的差别。

答案:18;大于18;小于183.有一包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适量炭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样品,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把足量的盐酸滴入冷却后的残渣中,残渣全部溶解,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问:(1)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2)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实验过程中肯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为证明它是否存在。

你认为可采取的方法是,该方法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对于这类问题,抓住特征反应就找到了突破口。

由①知,产生的气体是CO2。

而能产生CO2的反应有三种:碳酸钙分解、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炭粉与氧化铜反应。

由②知,残渣全部溶于酸,因铁、氧化钙能与酸反应而铜不能,故残渣不可能是铜,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没有氧化铜。

2019秋初中理化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19秋初中理化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正 对刻度线,读数的结果应估 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 中0.05 cm是估计值。
夯实基础逐点练
4.【2017•哈尔滨】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__量__程__、分 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__cm。 1.70
木块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 ,右侧与1.70 cm对齐,则 木块的长度为1.70 cm,其 中0.00 cm为估计值。
表示36秒
表示10时
表示9分
≈2.36 cm。
整合方法提升练
17.【中考•遂宁】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
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C
B.12.34 cm
物体的长度l=
C.12.35 cm 测量数据“12.75 cm” (12.34 cm+12.36
11.【2018•广东】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1_4_0_ s。
机械停表读数的易错点是不清楚大 盘和小盘指示的是分还是秒。由图 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1 min,指 针在2 min和3 min之间;大盘的分 度值是1 s,大盘指针在20 s,因此 停表的读数为2 min 20 s=140 s。
整合方法提升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5.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厚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测 量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乙____,不 正确操作的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__用__厚__刻__度__尺。测量时, 没有让刻度线紧贴被测的长度
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2019-2020学年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463)

2019-2020学年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463)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2019-2020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测试卷一、选择题1.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在祥云火炬中放入的燃料X 燃烧时火焰明亮,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22534X O CO H O ++=点燃,则X 的化学式为( )A .4CHB .25C H OHC .38C HD .22C H2.1.6g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

下列关于该物质组成的论断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C 、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 、H 原子个数比为1:2 ⑥分子中C 、H 原子个数比为1:4 ⑦分子中C 、H 、O 原子个数比为2:6:1 A .①④⑦B .①③⑤C .①②⑥D .①④⑤3.(10分)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 3),可有效地防治碘缺乏症,从2001年10月1日起,我国规定每千克食盐中碘酸钾的含量应在0.06~0.08g 之间。

某研究小组称取食盐样品100g ,加入足量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KIO 3+5KI+3H 2SO 4==3K 2SO 4+3I 2+3H 2O 。

测得生成碘单质0.0254g ,请计算100g 样品中KIO 3的含量,并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4.有A 、B 、C 三种物质各16g ,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g A .27g C 和若干克D ,若A 、B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A +B ==C +D B .A + 2B == C +2 D C .2A + B == 2C + DD .2A + B == C + 2D5.将mgCuO 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会儿CO ,再加热,当大部分固体变为红色铜时停止加热,并同时停止通CO 气体。

在空气中冷却后,称量,残留物的质量为ng 。

在实验中共用去wgCO ,生成agCO 2 ,则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为( ) A .4(m-n )gB .16/7 wgC .16/11 agD .4/5 mg6.Fe 、Mg 、Al 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其原因是:①Fe、Mg、Al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②Fe、Mg、Al的质量比是56∶24∶27,盐酸足量;③Fe、Mg、Al的质量比是28∶12∶9,盐酸足量;④Fe、Mg、Al均为过量,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和质量都相同。

九年级物理模拟考试精选测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模拟考试精选测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模拟考试精选测试卷(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含答案一、中考物理力学问题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如图,重5N 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硬板MN 上,容器底面积为2300cm ,高度为25cm ,装有15cm 深的水。

一根原长为10cm 的轻质的细弹簧EF 吊着柱形木块刚好静止,木块下表面与水的液面相平。

弹簧上端E 连接着固定不动的支架上,下端F 连接在木块(不吸水)上表面的中心上,弹簧长度每改变1cm ,弹力变化量为1N ,木块的重力为5N ,底面积为250cm ;高度为20cm 。

现将水平硬板MN 缓慢向上移动,木块始终保持竖直方向,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

(g = 10N/kg )。

求:(1)当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cm 时,木块受到的浮力;(2)当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6cm 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当木块下有表面刚接触容器底部时,弹簧的长度;(4)当硬板向上移动28cm 时,容器对硬板的压强。

【答案】(1)1N ;(2)1600Pa ;(3)6cm ;(4)2100 Pa【解析】 【分析】【详解】(1)当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cm 时,其所受的浮力为33-631.010kg/m 50210m 10N/kg 1N F gV ρ==⨯⨯⨯⨯⨯=浮水排(2)容器底面积为222300cm 310m -=⨯,当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6cm 时,容器中水面增加的高度63-2250610m 0.012m 310mV H S -⨯⨯∆===⨯排1容 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 332() 1.010kg/m 10N/kg (1510m 0.01m)1600Pa p g H H ρ-=+∆=⨯⨯⨯⨯+=(3)当木块下表面刚接触容器底部时,水的深度(木块浸入的深度)为H 1,容器中水的体积不变,即21()300cm 15cm S S H -=⨯木容代入得2221(300cm 50cm )300cm 15cm H -=⨯解得118cm 28cm H =<即水未溢出。

初中理化生如何开展实验教学

初中理化生如何开展实验教学

初中理化生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初中理化生开展实验教学的方法如下:1、制定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在开展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明确实验教学目标,确保实验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

例如,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电学等基本物理原理;生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结构、生理过程等生物学知识。

2、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实验。

例如,化学实验可以选择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物理实验可以选择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生物实验可以选择观察细胞结构、微生物培养等。

3、注重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

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注意细节,强调规范操作,对于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加强实验过程中的互动与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实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6、加强实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实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定期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对于损坏或过时的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正确使用和维护实验设备的方法。

初中理化生开展实验教学意义: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的首要意义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人人早报】468期:诺基亚出售地图业务又有新剧情,李彦宏仍对Here感兴趣

【人人早报】468期:诺基亚出售地图业务又有新剧情,李彦宏仍对Here感兴趣

3.【Twitter删除抄袭笑话 或整顿文字盗版】 据国外媒体Mashable报道,最近有部分Twitter用户 发现,在复制别人的内容自己发布时,发送的推文会被一个声明所替代:“根 据版权所有的报告, 该条来自@(盗版者)的用户的推文已被撤下。”这一次针对盗版文本的清理对Twitter来说很罕见。 4.【游侠发布电动概念车“游侠X”,计划 2017 年上市】昨天下午,游侠发布了其首款电动汽车产品“ 游侠X”,内置车载定制的 Android 5.1 系统 KIT T O S。车的“前脸”即车辆的进气格栅处有一块屏幕 ,内饰包括 10.2 英寸的液晶仪表盘和 17.3 英寸 1080P 分辨率的中控显示屏。车辆配备松下 18650 三元锂电池。 5.【皇家马德里和天猫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昨天下午,天猫国际和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 部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步合作是皇家马德里海外旗舰店正式入驻天猫国际。皇马 是继 5 月份拜仁入驻后,与天猫国际达成的第二个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 6.【国美电器112.68亿港元收购母公司非上市资产】 7月26日晚间,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拟 收购控股股东全资拥有的艺伟发展有限公司的全部发行股本,即控股股东将非上市零售网络和供应 链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交易总对价为112.68亿港元。 7.【京津冀手机长途漫游费或8月取消】 运营商内部消息,京津冀手机长途漫游费或将于8月1日起正 式取消,此次资费调整主要针对手机的语音业务,固定电话的长途业务和只限本地使用的数据业务 资费不在调整之列。 获取更多 【人人早报】467期:互联网如何助推《捉妖记》们票房大热? /it/179107.html 【人人早报】466期:美图也做游戏了,姑娘们准备怎么玩? /it/178526.html 【人人早报】465期:P2P租车之殇,火而不热 /it/178011.html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小白”在2015年7月27日整编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初中理化生实验目录

初中理化生实验目录

初中理化生实验目录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探究实验:1、探究水果中VC的含量;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3、观察血细胞;4、测量胸围差;5、膝跳反射;6、探究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学期演示实验模拟膈肌运动八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探究实验:1、扦插材料的处理;2、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3、观察鸡卵的结构。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演示实验: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2、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3、电阻并联对灯泡亮度的影响;4、演示保险丝的作用;5、磁极间的互相作用;6、磁场方向;7、电流的磁效应;8、通电螺线管的磁场;9、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0、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11、电动机的使用;12、电磁感应现象。

第二学期探究实验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2、探究电阻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3、测量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演示实验:1、同种物质与体积关系;2、牛顿定律;3、二力平衡条件;4、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5、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6、液体压强的特点;7、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8、功的原理;9、斜面的机械效率;10、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二学期探究实验1、测密度;2、刻度尺测长度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4、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5、杠杆平衡的条件;6、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演示实验1、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2、溶液的形成;3、水和乙醇的互溶实验;4、水和油的小实验;5、三种不同的CUSO4溶液的形成;6、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7、几种常见酸的性质;8、浓H2SO4的腐蚀性;9、酸的化学性质实验;10、浓H2SO4的稀释;1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12、酸碱中和反应实验;13、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第二学期探究实验:1、金属与酸的反应;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3、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5、饱和溶液的形成;6、自制酸碱指示剂;7、碱的化学性质;8、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9、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10、粗盐提纯;11、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2024年初中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本(3篇)

2024年初中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本(3篇)

2024年初中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本本学期,理化教研组工作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导向,本着"抓常规,重基础,讲规范,重实效"的工作思路,狠抓教学五认真,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理化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理化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教师加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合作中开展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合作,以推动我校理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任务及措施: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1、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

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如《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理化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提倡教研组每位成员阅订一份理、化报刊。

平时,理化教师要坚持阅读理、化教学研究相关的刊物,及时了解理化教学的动态和理化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理化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理化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理化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1、落实学科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

理化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学校制订的常规即使用练习稿,改变课堂以讲为主,讲练脱节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理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理化课堂教学模式;理化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化,大大提高理化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理化生教研记录(3篇)

初中理化生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理化生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初中理化生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2)备课时间:2021年10月10日(3)参与教师:全体化学教师(4)备课内容:1. 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 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 确定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4. 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备课成果:1. 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2. 设计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

3. 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2. 课堂教学观摩(1)观摩主题:初中物理《浮力》(2)观摩时间:2021年10月15日(3)参与教师:全体物理教师(4)观摩内容:1. 观摩教师展示课堂教学过程。

2. 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3. 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观摩成果:1. 观摩教师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氛围活跃。

2. 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

3. 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交流氛围。

3. 教学研讨(1)研讨主题:初中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研讨时间:2021年10月20日(3)参与教师:全体生物教师(4)研讨内容:1. 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 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 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研讨成果:1. 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2. 设计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

3. 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三、教研活动总结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教师们对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2. 优化了教学设计: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中学理化生课题研究参考选题汇总

中学理化生课题研究参考选题汇总

中学理化生课题研究参考选题汇总物理1. 中学物理“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2. 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配的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研究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特点研究4. 物理课堂小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实践研究5. 物理基础知识强化与应用教学策略研究6. 物理导学案中学生活动创意设计研究7. 物理导学案编制策略研究8. 教学情景创设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研究9. 利用过程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10. 物理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研究11. 物理课后作业布置策略研究12. 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调查与对策的研究13. 高中生物理学习方法现状调查研究14.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中实验装置改进实践研究15. 高一物理难点确定与突破方法研究16. 高考创新题型的设计特点与趋势研究17. 大班制下物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研究18. 初中物理复习课中激发学生思维策略研究19.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有效形式研究20. 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错误观点实践研究化学1. 中学化学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研究2. 中学化学课堂练习(或作业)的设计研究3.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4.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系列(如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有机化学、计算)的教学设计研究5. 中学化学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6. 以化学实验为抓手,提高初(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7. 以“问题”为教学切入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8. 信息技术(如ChemLab、ChemSkech、ChemOffice等)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9.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10. 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11. 科学合理地进行高中化学与现代教学媒体整合的研究12. 基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创新性(拓展)实验的研究13. 基于新课程的化学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14. 基于“闵行课堂教学研究网”的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15. 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技能的研究16.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实践17. 高中化学说课技能的研究与运用18. 高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探讨19. 高中化学科学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20.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小结的研究21.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反馈的研究22. 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研究23. 高一(高二、高三)化学课堂小组合作问题设置的研究24. 高一(高二、高三)化学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的研究25. 高一(高二、高三)化学教学生成性目标确定的研究26.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27.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对策与研究28. 初(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案例研究29. 初(高)三化学单元复习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生物1. 新课程背景下生命科学实验室建设的需求分析与研究2. 网络在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 生命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的研究4.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命科学信息能力的研究5.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6. 初高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7. 初、高中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8. 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9.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创新学习方式的研究10.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的研究11.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的研究12.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的研究13.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的研究14.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与探究性教学整合的研究15.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确定的研究16.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17.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研究18.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演示技能的研究19.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研究20.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21.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反馈技能的研究22.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变化技能的研究23.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的研究24.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媒体使用的研究25. 初、高中生物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研究26. 初、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式学习的组织、实施的研究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特别说明:以上课题大部分都不能直接作为课题名称,只是一个思考的方向,请您根据本校、本班、本学科、本人的具体实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细化、具体化和调整方能作为课题名称。

初中理化生教研详细记录(3篇)

初中理化生教研详细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阶段理化生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初中理化生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8:00-下午5: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参与人员1. 语文组全体教师2. 数学组全体教师3. 英语组全体教师4. 理化生组全体教师四、活动议程1. 8:00-8:30 开幕式及签到2. 8:30-9:30 集体备课3. 9:30-10:30 教学观摩4. 10:30-10:50 休息5. 10:50-12:00 专题讲座6. 12:00-14:00 午餐及休息7. 14:00-15:00 教学反思与研讨8. 15:00-15:30 教学经验分享9. 15:30-16:30 互动交流10. 16:30-17:00 总结与反馈11. 17:00-17:30 合影留念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理化生组的老师们针对这一主题,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具体内容包括:(1)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设定(2)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与策略(3)实验课的教学评价与反馈(4)实验课的安全注意事项2. 教学观摩在教学观摩环节,理化生组的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各自的实验课。

第一节课是化学实验课,主题为“探究物质的性质”,通过一系列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性质,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第二节课是物理实验课,主题为“探究浮力”,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由我校资深理化生教师主讲,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理化生教学策略”。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新课程改革对理化生教学的要求(2)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理化生教学4. 教学反思与研讨在反思与研讨环节,理化生组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上学期九年级期中物理化学综合试卷-初中化学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上学期九年级期中物理化学综合试卷-初中化学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上学期九年级期中物理化学综合试卷-初中化学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寻找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B.研究地壳板块的运动C.研究杂交水稻,获取高产稻种D.用射电望远镜探索太空2.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液态氧气B.清洁的空气C.加碘食盐D.纯奶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氮B.臭氧C.二氧化硫D.氮气4.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会经常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

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A.挤压液体B.转移液体C.滴加液体D.搅拌液体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氮气极易溶于水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C.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最大6.“锶型”矿泉水既有益于人体健康又有抗氧化防衰老作用。

这里的锶是指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7.金秋九月是丹桂飘香的季节,人们走在桂花树下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味。

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D.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8.科学家利用钌、硅和钨等,开发出一种新型双功能水电解催化剂,该催化剂有望用于高效生产绿氢。

下图为硅在元素周期中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个硅原子可表示为B.硅的核电荷数为14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硅属于非金属元素9.项目式学习小组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能杀菌消毒B.该装置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C.该装置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D.该装置能除尽水中可溶性杂质10.科学家利用下图实验研究空气成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实验中试剂汞的作用都是为了消耗空气中的氧气B.将曲颈甑中的汞换成木炭不会影响测定结果C.进行该实验,装置密闭性必须良好D.结束加热后立即测量玻璃钟罩中汞柱上升高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11.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

【初三理化生】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共11页)

【初三理化生】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共11页)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1.将1LH2、O2,N2、Cl2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里点火,生成1g溶液,则剩下的气体可能是( )A H2、O2、N2 BH2、N2、HCl C HC l、O2 、N2 D O2、N2、Cl2答案;B,D2、在托盘天平两盘上,放上A、B两个烧杯,烧杯内均盛有质量不同但都含有硫酸9.8克的稀硫酸,已知A烧杯比B烧杯重,现在A、B两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铁和锌反应结束后,天平保持平衡,则反应前A、B烧杯最大质量差为或 . 答案:0、0027g、0、0014g3、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渣的质量与所加的铁粉质量相同,则混合溶液中盐酸和氯化铜两溶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答案:8:274、SO3溶液在浓硫酸中所形成的液体称发烟硫酸,其浓度通常以游离的SO3含量来表示,如20%的发烟硫酸即表示在硫酸中含有20%的SO3。

现有20%的发烟硫酸5Kg,用水冲稀可得______Kg25%的稀硫酸.答案:20、95、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X(g )和2LY(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g )+3Y(g )=2Q(g)+nR( g).达到平衡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n的植是____.答案:66两金属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9,等质量的A和B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之比为3:4.则两金属的化合价之比为():A1:2B2:!C3:2D2:3答案:D7、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与水中的Ca2+、Mg2+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而不能起泡。

现有肥皂水溶液和四种等体积的待测溶液:①蒸馏水;②0.1% CaCl2溶液;③1% CaCl2溶液;④10% MgCl2溶液。

试回答:检验这四种溶液应选用的方法是。

答案:分别在溶液中滴加肥皂水溶液,看起泡的快慢。

1.3化学变化习题

1.3化学变化习题

达标测评
1.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有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发光放热 D.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A.颜色变化 B.气体生成 C.发光发热 D.其他物质生成
3. 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
4.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5、在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樟脑球升华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
7、加热某固体出现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8、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还有能量的转化。

分别举出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热能、光能的一个实例(两个实例不能重复)。

热能:;
光能:。

9、“某变化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一种或多种现象,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之,若没有明显现象,该变化一定就是物理变化”的说法对吗?分别举例说明。

初中理化生实验报告指导老师评语

初中理化生实验报告指导老师评语

初中理化生实验报告指导老师评语
1.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独立思考,能够举一反三。

2.该学生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

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该生在实习期间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还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3.该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4.该生在实习期间,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同时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具有较强地外语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

5.该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表现出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6.该生实习期间,工作热情、主动、积极。

对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与兴趣,虚心求教并勇于建言。

随时调整自己,力求成长、自我提升能力强。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前三个单元解词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前三个单元解词练习

期中前三个单元解词练习1.隐秘:隐蔽,不外露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3.训诫:告诫,教导4.嶙峋:形容人瘦削5.眩:眼睛昏花6.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7.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翼翼,谨慎、严肃8.收敛:收拢,合拢9.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厌烦10.宽恕:宽容饶恕。

恕,饶恕11.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12.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1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14. 纳罕:惊奇、诧异15.盘虬卧龙:形容树干像卧龙一样盘旋环绕16.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17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18.项:颈,脖颈19强:通“僵”,僵硬20.素帐:未染色的帐子21.徐:慢慢地22.唳:鸟鸣23.怡然自得:形容俺是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2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25.濯:洗26.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是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27.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弦,弦乐器;管,管乐器28.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29.俗子:鄙俗的人30.低回:留恋31.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32.审美: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33.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34.闲适:清闲安逸35.窖:收藏东西的地洞或坑36.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37.泯:灭38.厄运:不幸的命运39.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匪,非、不40.猝然:突然41.时习:时常的复习42.说:通“悦”,愉快43.愠:生气,发怒44.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45.吾:人称代词,我46.日:每天拿4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48.信:真诚,诚实4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5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51.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52.殆:有害5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54.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