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刘禹锡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过石头城[唐]张祜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以下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面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荣;刘诗由面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之前繁荣的吴官。

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做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中借杂草的蕃庑,来凸起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

C.刘诗中的“绿”字承接首句中“离离”“满”,写出了杂草的蔓延和绿意,用得生动形象,并以乐景衬哀情,在诗人满眼的绿色中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D.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建出幽静的氛围,赋与本来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妙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劝慰。

E.过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事过境迁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怀,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C (A、景物都是实写。

D、“营建出幽静的氛围,赋与本来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妙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劝慰”说法过错。

E、“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说法过错。

)2、不同:张诗中写出水的多和绵延,以石头城下水的无情表现诗人的感慨之多之悠久。

刘诗中写出水的冷和朦胧,通过描述石头城明月、雁声、流水的凄清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感伤之深之无奈。

相同:都衬托出石头城的破败荒凉,表现出对历史繁荣再也不的感伤。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原文】: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 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 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 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 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 《石头城》 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 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 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 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1/6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 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 《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 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 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 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空城”即现在已经成为荒凉的石头城。

“空”即人烟稀少,或者已经没人。

这里的“空”就有王维写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的意思。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前面两句写江山如旧,而今城已荒废。

视角是横向的,由周围的山到周围的水。

接着写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

诗人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

”“旧时月”即六朝时期的月。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评析: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

其前有小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即金陵,今南京),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即和州,今安徽和县)守,跂而望之。

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歘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尔。

”由序可知:这首《石头城》,及《乌衣巷》、《台城》等《金陵五题》作于长庆四年(824)至宝历二年(826)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期间,时禹锡并未到过金陵,是一组神思遐想、心向往之的悬拟之作。

这首诗写繁华故国的荒芜,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

诗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一幅悲凉萧瑟的景象:环绕着石头城周遭的群山依然如故,可石头城却空空如也。

起句点明“故国”,见今昔之殊。

石头城本为楚威王所筑金陵邑。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孙权重筑此城,取名石头城。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统治者,相继建都金陵,那时的石头城,虎踞龙盘,黄旗紫气,物华天宝,纸醉金迷,何等奢侈、繁华!然而,这一切有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自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以来,此城久已废弃,如今陪伴着石头古城的,只有周遭那沉寂的群山。

石头城,这六朝时代政治社会的神经中枢,江南上层统治者权势的象征,昔日的神韵与风采哪里去了?俱往矣!它已不再具有诱使上流社会决策人物风云际会于此的魅力。

次句续出“空城”,益增盛衰之感。

当今这一座空城,除江潮而外,很少有问津者。

六朝时,江流紧迫山麓,城负山面江,南临淮口,当交通要冲,为建康军事重镇。

那时江涛拍城,城中是以怎样的繁响应答!而如今,江潮虽然还按时来光顾这座空城,但拍打几下之后,亦觉兴味索然,无精打采地退走了。

石头城的荒芜连无情的潮水都深感寂寞了,其荒芜到了何种程度,还不十分容易体会出来么? “潮打空城寂寞回”,非仅是日复一日的潮水的寂寞,亦是作者的寂寞,读者的寂寞,历史的寂寞,而首先则是石头城本身的寂寞。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

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8.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

(5分)9.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6分)答案8.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

(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1分)9.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

(1分)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

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1分)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

(1分)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1分)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

(1分)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1分)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

(1分)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

(1分)(情感概括及简要分析各1分;答出任何三点即可给满分。

)【诗歌翻译及赏析】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人,元代诗人。

官至燕南河北道州政廉访使经历,晚年居浙东。

他的诗词作品清新绮丽,自成一家。

所著有《雁门集》。

萨都剌的词作虽然不多,但颇有影响。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不同点:《石头城》完全寓情于景,写得很含 蓄,《蜀相》则前四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直 接表达了对古代英豪的怀念崇敬,也表现了作 者对命运和生民的关心。
诗中采用了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的艺术手 法,在写景色的时候又兼用拟人的修辞。
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愤的氛围之中。 山川明月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 有。
这冷落荒凉的景象,寄寓着作者对唐朝国 运衰微和人生凄凉的感叹,暗藏了他对时政 治的抨击。
【拓展】《石头城》和《蜀相》的比较
相同点:《蜀相》和《石头城》都有大量景物 描写,而且都在景物描写中渗入感情。《蜀相》 第二联一个“自”一个“空”,写出了诸葛墓 的荒凉,也表达了杜甫心中的凄凉;《石头城》 的前两句用“故”和“空”二字表现山河依旧, 繁华不再的景象,三四句则让月作见证,强化 昔盛今衰的印象。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 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 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 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 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 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 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 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 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 钧,撼人心魄。
“诗豪”
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意象——意境赏析
“这首诗借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 寄托国运衰微的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头城——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富贵,而今没落荒凉 沉寂的群山,冰凉的潮水,凄清的月色 在——回——还过 山水明月依旧,而昔日的繁华不再。

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2)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2)文章来自: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江大风袁枚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①呜窗有声。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边。

◆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5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

(5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5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①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附答案

甘肃省各地2020-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甘肃省金昌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屏风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①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点题,表达出诗人看到怀素草书屏风之后惊喜的感情。

B. 颔联生动地描述了怀素草书虽浸染尘色却仍笔酣墨饱的特色。

C. 颈联奇石藤松的古朴环境,与草书屏风相映衬,二者相得益彰。

D. 诗歌以问句陡起,以神奇的想象结尾,留下回味不尽的余意。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怀素草书有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中去了。

②诗人盛赞怀素草书笔势遒劲,富有生命力。

③表现出作者对怀素草书的珍爱之情。

以“恐”字表达诗人担心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书遗墨的珍爱之情。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颈联奇石藤松的古朴环境,与草书屏风相映衬,二者相得益彰”说法错误。

诗歌把怀素书法中的笔画比作奔秋涧水的怪石,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奇石藤松并非环境。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

刘禹锡《石头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1)有人说后两句有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旧、还。

(1分);“旧”有“原来的”之意,用“旧”来形容月(月本无新旧之分),便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过去繁华岁月,“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则祗剩一片凄凉。

(1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一去不返了。

(1分)(2)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情景交融。

(1分)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1分)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3.对这首诗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首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但当年繁华的六朝故都,如今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们拍打着空寂的城墙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凉,便带着寂寞悄悄退去。

C.最后两句,写旧时的明月,它曾经见证过昔日秦淮河的繁华,而今又从秦淮河边升起,夜深了还深情爬过城墙来,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持写山、水、月,着重于景物描写,传达了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参考答案】:D(景物描写“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处处写景,但无处不包含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并非着重传达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的深沉感叹。

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着答:(4分)故国萧条,人生凄凉月虽然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如时光、繁华、显耀人物等)已经一去不返了。

【问题】1.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努力学习,报效父母《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唐]张祜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眼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华;刘诗由眼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以前繁华的吴官。

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作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中借杂草的茂盛,来突出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

C.刘诗中的“绿”字承接首句中“离离”“满”,写出了杂草的蔓延和绿意,用得生动形象,并以乐景衬哀情,在诗人满眼的绿色中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D.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

E.过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C(A、景物都是实写。

D、“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说法错误。

E、“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说法错误。

)2、不同:张诗中写出水的多和绵延,以石头城下水的无情表现诗人的感慨之多之悠长。

刘诗中写出水的冷和朦胧,通过描写石头城明月、雁声、流水的凄清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感伤之深之无奈。

相同:都衬托出石头城的破败荒凉,表现出对历史繁华不再的感伤。

[石头连连看]石头城

[石头连连看]石头城

[石头连连看]石头城【其他范文】(1) [石头城]石头城刘禹锡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1)有人说后两句有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旧、还。

(1分);旧有原来的之意,用旧来形容月(月本无新旧之分),便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过去繁华岁月,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则祗剩一片凄凉。

(1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一去不返了。

(1分)(2)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答案:情景交融。

(1分)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1分)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3.对这首诗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首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但当年繁华的六朝故都,如今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们拍打着空寂的城墙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凉,便带着寂寞悄悄退去。

C.最后两句,写旧时的明月,它曾经见证过昔日秦淮河的繁华,而今又从秦淮河边升起,夜深了还深情爬过城墙来,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持写山、水、月,着重于景物描写,传达了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答案:D(景物描写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处处写景,但无处不包含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并非着重传达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的深沉感叹。

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着答:(4分)故国萧条,人生凄凉月虽然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如时光、繁华、显耀人物等)已经一去不返了。

阅读练习二1.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

(4分)2.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金陵五题-石头城(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五题-石头城(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五题·石头城唐代: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标签咏物、地名、咏史怀古译文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注释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

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

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

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西塞山怀古⑴刘禹锡王?楼船下益州⑵,金陵王气黯然收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⑷,一片降幡出石头⑸。

人世几回伤往事⑹,山形依旧枕寒流⑺。

今逢四海为家日⑻,故垒萧萧芦荻秋⑼。

注释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晋益州刺史。

一作“西晋”。

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

晋武帝谋伐吴,派王?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王气:帝王之气。

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

寻: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今逢:一作“从今”。

⑼“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简析。

答案: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3、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石头城 刘禹锡

石头城 刘禹锡

石头城刘禹锡这是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水、山以及城墙等荒凉的景色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故址在南京市清凉山一带,战国时楚国为金陵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吴孙权重筑并改名为石头城。

城依山临江,南接秦淮河口,地势险要,有“钟阜龙盘,石头虎踞”之称。

故国:因金陵乃六朝故都,所以唐人常以“故国”称之。

②淮水:指秦淮河,六朝时代是京都繁华之处。

③女墙:城墙上面的城垛。

译文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精品《石头城》《越中览古》理解性默写附带答案

精品《石头城》《越中览古》理解性默写附带答案

《石头城》
1.《石头城》中直接描写昔日都城繁华不再,渲染了出悲凉的氛围的两句诗是:,。

2.《石头城》中以“明月”为意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之
感的两句诗是:,。

《石头城》答案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
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越中览古》
1.诗中“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写出越
王及其战
士胜利归来的画面,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
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越中览古》答案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
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附答案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附答案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附答案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附答案(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21.这首词上下阕分别扣住与两个地点的变迁,写出了倍加感伤的世事沧桑。

(2分)22.本词写了登临所见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1)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孟子·尽心上》)(2)归,还也。

有,实有也。

言窃其名以终身,而不自知其非真有。

或曰:“盖叹世人莫觉其伪者。

”亦通。

旧说,久假不归,即为真有,则误矣。

(《孟子集注》)(3)正义曰:此章指言仁在性体,其次假借,用而不已,实何以易,在其勉之也。

而行仁,本性之自然者也。

汤、武利而行仁,视之若身也。

五霸强而行仁,则力假之而已。

然而久假而行之,而不归止,安知其非真有也。

杨子曰:“假儒衣书服而读之,三月不归,孰曰非儒也。

”亦同其旨。

(《孟子注疏》)23.出自(1)段文字的一个成语是;根据三段文字,(1)段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

(2分)24.试评析第(2)(3)段文字对第(1)段中孟子观点的不同理解。

(3分)参考答案:21.六朝胜地,行宫内院。

(2分)22. (1)空旷青山,破败离宫,萋萋芳草,无人松径,荒凉落日,明灭鬼火,凄清明月。

(2分)(2)与所写虚景结合(或虚实结合),突出表达了长江一线连年征战、豪杰消磨、功业成空的苍凉悲壮,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3分)23.久假不归;仁义(2分)24.前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强调真假之别,指出不仁义的无论经过多长时间都不能变成仁义的。

后者认为“假借”紧跟在“性”、“体”之后,也是“行仁”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不懈的实行仁义,就效果来看,与真正具备仁义的人也没有区别。

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XX《XX》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山围xx 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XX 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韵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译文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 xx:指贯穿xx的XX。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xx上的矮城。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XX东边,XX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XX山围xx 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xx 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和翻译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和翻译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和翻译西塞山怀古⑴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⑵,金陵王气黯然收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⑷,一片降幡出石头⑸。

人世几回伤往事⑹,山形依旧枕寒流⑺.今逢四海为家日⑻,故垒萧萧芦荻秋⑼。

注释: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晋益州刺史。

一作“西晋”。

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

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⑻今逢:一作“从今”。

⑼“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阅读题及答案: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简析。

答案: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3、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不能用一般的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阅读训练】:
1.有人说后两句有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3分)
2.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
3.对这首诗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首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但当年繁华的六朝故都,如今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们拍打着空寂的城墙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凉,便带着寂寞悄悄退去。

C.最后两句,写旧时的明月,它曾经见证过昔日秦淮河的繁华,而今又从秦淮河边升起,夜深了还深情爬过城墙来,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诗写山、水、月,着重于景物描写,传达了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

(4分)
5.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旧、还?。

(1分);“旧”有“原来的”之意,用“旧”来形容月(月本无新旧之分),便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过去繁华岁月,“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则祗剩一片凄凉。

(1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一去不返了。

(1分)
2.情景交融。

(1分)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1分)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景物描写“皆着我之色彩”,诗人处处写景,但无处不包含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并非着重传达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①“在”说明山的状态,即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故国却已随历史雨打风吹去。

②“回”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潮的状态,即潮水依旧拍打着“空城”,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息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③诗人通过对物是人非的叙述、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5.本诗通篇写景,寓情于景,诗人以凄凉的基调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其它合理答案,请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