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C 为补偿职业收入的不稳定而给劳动者带来的负效用
D 为补偿某些季节性生产的不稳定收入
8、在一些落后地区,女孩受教育的机会常低于男孩,使得她们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
这种劳动力市场歧视属于( B )
A 后劳动力市场歧视 B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C 个人偏见歧视
D 消费者歧视
9、劳动力需求右移与供给曲线左移时,会使( C )
A、均衡就业量增加
B、均衡就业量减少
C、均衡工资率上升
D、均衡工资率下降
10、劳动者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目标是( D )
A、收益最大化
B、闲暇最大化
C、长期财富最大化
D、效用最大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基尼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 )
A 基尼系数越大,代表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B 基尼系数越小,代表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C 基尼系数在(0,1)之间取值
D 基尼系数虽然能描述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但是它不能准确描述洛伦兹曲线的形态
2、如图,工资率W2对应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 CD )
A 供求均衡状态
B 供不应求状态
C 供过于求状态
D 很可能出现不少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3、在失业率高的时候,政府往往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些扩张性财政政策政策可能包括如下内容( ABC )
A 增加政府购买
B 增加转移支付
C 减免税收
D 降低利息率
4、下列属于宏观货币政策的是( ABD )
A 调整贴现率
B 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C 调整税率
D 公开市场业务
5、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全职家庭主妇是( BC )
A 失业人口
B 非经济活动人口
C 劳动力
D 就业人口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其他因素不变,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对青年劳动力参与率的
影响是( AD )
A 使青年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 使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提高复杂劳动收入对青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物价指数上升,其他因素不变,货币工资不变,则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 BD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与物价指数成反比
8、影响工资水平变动的企业外部因素包括( ABCD )
A 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
B 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的调控决策
C 物价
D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9、下列关于就业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BC )
A 一般情况下指就业的收入弹性
B 是衡量经济总量对就业的影响的指标
C 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的就业量的变动率
D 等于就业增长量比经济增长量
10、下列关于教育资本投资的分析正确的是( BCD )
A 其他条件相同,收益时间越长,意味着投资需要太长时间才能收回,因而投资越不具有经济合理性
B其他条件相同,接受教育的成本越低,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教育投资
C其他条件相同,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接受大学教育的人越多。
D教育资本投资的回报不仅仅包含经济收益,也包含非经济收益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力需求(从量的角度解释)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数量。
2、劳动力参与率
反映一定范围内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比率),是测度劳动力供给的重要指标(P61)
3、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4、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素质(能力、知识等)。
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5、失业
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请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和长期性
(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2、请简述工资的四大基本职能
(1)四大职能:
补偿职能——补偿劳动力的耗费
激励职能——激励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
调节职能——调节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合理调整
效益职能——对于资本所有者是投资,能获利
(2)总结: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
投入——人工成本
收入——劳动报酬,生活必需品
正是因为工资的两重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得以结合,生产才得以进行。
3、试画图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品需求增加对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影响,并比较新旧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
产品需求增加→
引致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右移→
与原来的供给曲线交于A’点成为新的均衡点:W’>W,L’>L.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论述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自发形成。
A点:劳动力市场均衡点
供给量=需求量,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W1:均衡工资率,L1:均衡就业量
工资>均衡工资率时(设工资率为W2 ):
供大于求→
买方市场→
雇主对工资具有支配力量→
降低工资→
一部分劳动者被迫接受低工资,一部分退出经济活动;雇主以更低的单价雇到较原来的需求量更多的劳动力
→均衡点移动到A。
工资<均衡工资率时(设工资率为W3 )
供不应求→
卖方市场→
劳动者对工资具有支配力量→
提高工资→
一部分雇主被迫接受高工资,一部分少雇佣劳动力→
比原来更多的劳动者以更高的工资就业,雇主以更高的单价雇到比原来的需求量更少的劳动力
→均衡点移动到A。
2、试画图说明资本流动
是如何推动地区间工资差别的消除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B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B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15分)
1、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A )
A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 劳动者、企业、政府、中介组织
C 劳动者、企业、政府 D劳动者、企业、中介组织
2、工资水平上升了1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3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B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下列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 D )
A 其他因素不变,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B 其他因素不变,复杂劳动报酬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其他因素不变,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D 其他因素不变,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国家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7、为了缓解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我国鼓励相关人才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促使大家消除“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这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均衡上上是( C )。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减少
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减少
C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加
D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增加
8、下列不属于宏观财政政策的是( D )
A政府购买 B 转移支付 C 税收 D公开市场业务
9、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 B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先成正比后成反比
10.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力市场的( A )
A供给机制 B需求机制 C 保障机制 D调节机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BC )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供给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供给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D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供给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2、下列关于失业的表达,正确的是( BD )
A 失业,即社会劳动力资源处于无业状态的一种表现
B 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C 某人大学毕业后结婚,甘当全职家庭主妇,成为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一种现象
D 失业常常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
3、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 ABCD )
A 各级正规教育
B 职业技术培训
C 健康保健
D 劳动力流动
4、一位大学女生在毕业求职时不如跟她除性别之外的条件都相同的男生有竞争力,在她求职过程中,她有可能受到了劳动力市场的哪些歧视?( ABD )
A性别歧视 B 统计性歧视
C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D 雇主歧视
5、下列关于概念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 )
A 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适龄就业人口
B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
C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
D 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
6、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实施“两个低于”的宏观调控决策,下列对这项决策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
A 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
B 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C 具体落实于“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调控手段上
D 属于影响工资水平变动的企业外部因素
7、下列关于结构性失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 )
A 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B 失业的周期相对比较长
C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匹配而导致
D 主要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8、下列关于教育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叙述正确的是( AB )
A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B 包含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C 教育投资的成本总能得到充分回报
D 其收益体现为现期的高额物质回报
9、下列关于摩擦性失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B )
A 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
B 失业期限相对比较短
C 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而导致
D 由于经济周期而导致
10、下列关于企业普通培训投资和特殊培训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 )
A培训所获得的技能一般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
B一般而言,接受企业特殊培训的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
C一般而言,提供特殊培训的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D一般而言,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表示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的敏感程度的概念,即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E=(△L/L)/(△W/W) = △L%/△W%)
2、劳动力供给(从量的角度解释)
一个经济体(国家、地区、企业、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3、工资差别
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4、劳动力市场歧视
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5、就业弹性(以经济增长率为自变量)
指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计算公式:就业弹性 = 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请简述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点。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素质(能力、知识等)。
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特点:
(1)人力资本与劳动者不可分
(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2、试画图且说明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状态、劳动力短缺状态和劳动力过剩状态。
均衡:对立因素各方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劳动力市场静态供求均衡: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力量相当时,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供求均衡的标志:
·劳动力的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够全部得到满足
A点:劳动力市场均衡点
W1:均衡工资率,L1:均衡就业量
供给量=需求量,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W2:供过于求,过剩量:L5-L2
W3:供不应求,短缺量:L4-L3
3、请简述工资的四大基本职能。
(1)四大职能:
补偿职能——补偿劳动力的耗费
激励职能——激励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
调节职能——调节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合理调整
效益职能——对于资本所有者是投资,能获利
(2)总结: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
投入——人工成本
收入——劳动报酬,生活必需品
正是因为工资的两重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得以结合,生产才得以进行。
3、试画图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品需求增加对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影响,并比较新旧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画图说明外部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产品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水平提高
反之则反是。
其他行业或本行业其他企业工资水平上涨——本行业或本企业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工资水平提高
反之则反是。
2、试画图说明地区间贸易是如何推动地区间工资差别的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