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林翠
【摘要】为了分析核磁共振临床应用过程中伪影的产生原因以及针对不同类型伪影的应对措施,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出现伪影的8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产生伪影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类型,进而探讨伪影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显示产生伪影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患者因素为56.10%(46/82)、设备因素为34.15%(28/82)、操作人员因素为8.54%(7/82)、环境因素为1.22%(1/82);常见的伪影产生原因包括:化学位移伪影、运动伪影、卷褶伪影、磁敏感伪影、金属异物伪影、部分容积效应伪影、截断伪影、交叉伪影以及设备伪影等.这表明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应该针对伪影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来有效保障核磁共振检查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19(025)003
【总页数】2页(P31-32)
【关键词】核磁共振;伪影;应对措施
【作者】林翠
【作者单位】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天津 30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核磁共振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伪影现象,影响了核磁共振成像质量[1,2]。
同时随着核磁共振场强的增加伪影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增加[3]。
为了进一步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伪影出现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原因,本文以本院核磁共振检查出现伪影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文以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出现伪影的8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设备为飞利浦3.0T核磁共振仪。
观察核磁共振成像伪影出现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原因。
2.结果
首先统计核磁共振成像伪影出现的影响因素,见表1所示。
结果显示患者因素为56.10%(46/82)、设备因素为34.15%(28/82)、操作人员因素为8.54%(7/82)、环境因素为1.22%(1/82)。
统计核磁共振成像伪影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化学位移伪影、运动伪影、卷褶伪影、磁敏感伪影、金属异物伪影、部分容积效应伪影、截断伪影、交叉伪影以及设备伪影等。
表1.核磁共振成像伪影出现的影响因素(n/%)病例(n) 患者因素设备因素操作人员因素环境因素82 46/56.10 28/34.15 7/8.54 1/1.22
3.讨论
3.1 核磁共振伪影出现的影响因素
患者因素主要是指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由于患者出现不自主的运动或者生理性运动、金属植入物、血流搏动以及解剖组织干扰等因素导致伪影出现[4]。
设备因素主要是指仪器设备梯度场、射频场以及静磁场等不均匀,或者扫描参数等因素导致的伪影出现。
操作人员因素是由于操作人员专业水平原因导致在检查过程中操
作不规范导致伪影出现。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周边环境中出现温度突然改变以及射频泄露等原因导致伪影出现。
3.2 核磁共振伪影产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第一,化学位移伪影。
化学位移伪影主要是由于人体脂肪与水分子中的氢质子结构不同,从而在检查过程中会将脂肪的进动频率错误的认为是反映空间位置的低频率,在进行图像重建的过程中,脂肪组织信号会形成错位,产生伪影[5]。
这种类型伪
影主要产生在水脂交界区域,因此相应的处理措施为添加脂肪抑制剂,拓展接收带宽,从而有效改变频率和相位编码方向。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脂分离技术,基于脂肪和水两者不同的纵向驰豫速率来有效降低化学位移伪影的产生。
第二,运动伪影。
运动型伪影主要分为生理性运动伪影和自主性运动伪影,生理性运动伪影主要包括患者呼吸运动、血液流动以及心脏收缩等产生的伪影;自主性运动伪影主要包括患者咳嗽、吞咽运动以及躁动等所产生的伪影[6]。
生理性运动伪
影的主要应对措施为采用心电门控、呼吸门控或者屏气扫描等方式,结合运动伪影校正技术和快速成像技术等进行规避,还可以采用回波平面系列,通过缩短检查时间来尽量减少运动伪影的产生;自主性运动伪影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对患者的检查部位进行有效固定,然后缩短扫描时间,来最大程度防止伪影的产生[7]。
第三,卷褶伪影。
卷褶伪影主要是由于患者检查部位超出了扫描范围,导致检查范围之外的解剖影响出现在下一张图像的侧边或者同一张图像的侧边,产生伪影现象[8]。
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扩大检查扫描范围,将所有结构都包含在扫描范围之内,
同时通过设置预报和带以及编码方向等来防止卷褶伪影的产生。
第四,磁敏感伪影。
磁敏感伪影主要是由于磁场不均匀导致自旋失相位,进而产生错误的信号。
磁敏感伪影的主要应对措施增加带宽,将外源性金属异物去除,将检查目的区尽量置于磁场中心。
第五,金属异物伪影。
金属异物伪影主要是由于具有磁性的金属物质在检查过程中
导致信号发生改变,进而产生伪影。
最为有效地应对措施为在检查过程中应该将患者身上的所有金属物品去除,并且在检查过程中采用快速自旋回波系列开展扫描。
第六,部分容积效应伪影。
部分容积效应伪影主要是因为体素或者像素过大,导致在同一体素内会出现多种组织信号,进而掩盖了小病灶信息。
主要应对措施为降低体素或者像素大小,减小层厚。
第七,截断伪影。
截断伪影主要是因为扫描信号强度差异较大以及图像空间分辨率不够而导致出现环形黑白条纹伪影。
主要应对措施为降低像素的大小,增加采用时间,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等。
第八,交叉伪影。
交叉伪影主要是因为定位设置以及预饱和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伪影,主要的应对措施为在定位过程中尽量避免在观察部位出现层面交叉,预饱和带的位置也要避开观察部位。
第九,设备伪影。
设备伪影主要是因为设备系统不稳定以及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伪影,主要的应对措施为设备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修复。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李郑,何玲,顾秀婷,等.磁共振成像-螺旋桨技术在消除踝关节运动伪影和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15):2105-2108.
[2]袁涛.西门子1.5T磁共振伪影故障实例[J].装备制造技术,2017,45(7):192-193.
[3]王占宏,马晓海,赵蕾,等.心脏磁共振运动伪影校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3):441-444.
[4]张琳梅,赵莉.改进Canny的核磁共振图像伪影校正算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6,40(1):50-55.
[5]付丽媛,梁永刚,倪萍,等.磁共振成像的伪影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4):20-24.
[6]仇惠,胡明成,侯淑莲,等.用永磁微型磁共振成像仪实验讨论拉链伪影[J].物理通
报,2016,35(11):108-111.
[7]张亚军.四维磁共振图像中的运动伪影削减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6,42(7):1024-1028.
[8]张刚.高场磁共振图像常见伪影分析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