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判性思维与多学科视野的培养_美国加州大学_UCLA_的经验及其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8月(中)
LUX 研讨班采取“三不主义”——不布置作业、不考试、成绩不分等级,以使学生能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凭自己的兴趣,选择研讨班,并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由地参与课堂讨论。FIAT LUX 使他们一入大学,就接触到边叙边议边分享的探索与研究型学习方式,启动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从而迅速完成身份的转变,即从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到大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技能。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重要部分:首先,需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指向事情的本质;其次,需要努力用推理来回答这些问题。为了保证学生在大学里所获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美国的大学除了注重学生在量化思考(比如数学、统计等)、逻辑、文学、艺术等基础和工具课方面的训练外,还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多学科思维或多学科视角审视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使其批判性思维有效、更有创意,也更加深刻。因此,多学科思维(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也是我们在听取美国人介绍其教育理念时最常听到的短语。如果推理路线缺乏广度,就可能仅仅认识到洞察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必要性,而不能有效地思考:我们需要考虑另一种观点吗?存在审视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式吗?这样的审视像是从某某观点来看的吗?当考虑跨学科问题(大多数社会生活问题)时,批判性思维需要借助许多学科的相关概念、知识以及洞察来分析。比如,要理解伊拉克战争的原因,需要运用科技的、地理的、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学科见识进行分析。可见真正的批判性思维需要以多学科思维为基础。
2多学科思维的培养
多学科视野与思维方式的培养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密切相关。UC Berkley 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提供多学科信息,更主要是培养跨学科的批判能力。学生只有具备多学科视野与思维习惯,才不至于使其批判性思维流于盲目和浅薄。而且随着科研的跨学科趋势,也随着人类社会所面临问题的复杂化、全球化,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视野和思维习惯,展开跨学科、跨文化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在UCLA 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特别留意到其Cluster Cour-ses (聚合课程)。Cluster Courses 是面向一年级学生的学年课,由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般是三名教师,一名图书馆员)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学科视角的协作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多学科思维习惯与视野。一门Cluster Course 一般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这门课程面向的研究对象必须跨越两门学科以上,课程主干可以是历史的、地域的或问题中心的;二是Cluster Course 的讲授内容不能被现有课程或专业替代;三是这种聚合是切实可行的。
2007年秋季学期,UCLA 向一年级新生提供了10门Clus-ter Courses,⑥其中“全球环境:多学科视野”一课就由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四名教师共同承担。课程协调人的专业领域是土木与环境工程,另外三人的专业领域分别是城市规划、大气科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
从UCLA 目前开设10门Cluster Courses 来看,其主题主要集中在环境、生态、艺术、历史、生物、城市化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Cluster Courses 的目的不在于发展新兴学科,而是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学科如何看待以及尝试怎样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与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把从不同学科获取的知识,经过个性化分析综合以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知识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UCLA 的Cluster Courses 模式展现给我们的不是传统的科学与人文或与社会科学等两种教育内容以课程或学位的形式上的简单迭加。在迭加教育模式中,学生所接受的不同学科的知识仍然基本分属于两种彼此并行、各说各话的文化体系,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或相对一个问题、一种现象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体系,相距甚远。UCLA 的Cluster Courses 模式是围绕问题,聚合不同学科领域、专业的知识,因而显得独具匠心,值得鉴借。前述FIAT LUX 研讨班采取的不布置作业、不考试、成绩不分等级的“三不主义”,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扩展自己的学科视野。一名担任FIAT LUX 研讨班课程的教师这样评论道:FIAT LUX 所提供的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吸引了一些本来不会或不敢选修某一类课程的学生。3结束语以上围绕批判性思维、多学科视野以及社会或社区服务三方面,探讨了美国一些高校所做的尝试。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就不行了。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中国大学非常狭隘的职业教育是不足以迎接这些中国未来的挑战的。⑦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它与问题解决并称为思维的两大技能。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性大学,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至相当高的地位,教育部更是决定在全国高校中建立500个大学生创新试验区。而批判性思维品质是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与核心。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近来也在上述三个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教育部自2007年以来多次就高等教育发文,强调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博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巨额资金支持相关项目。虽然措辞不尽相同,但本质上与美国高校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多学科视野、社会或社区服务等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国内一些高校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教学改革项目与我们看到的UCLA 的许多做法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可见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努力有许多共同之处,使得各种层面上的国际教育交流、相互借鉴变得更有意义,亦更切实可行。注释①检索时间为2011年5月24日。②贺新全,何守仁.论外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10(9):70-71.③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3(5):6-11.④徐学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50-55.⑤课程清单可在该校主页(/fiatlux )上找到。⑥具体课程可参见该校网页(/ge/clusters )⑦理查德·莱文.以批判眼光看中国本科教育[J ].国际人才交流,2010(3):12-14.Science Viewpoint 科教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