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的“三度”追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给人以静态的平衡之美;同字框的两个竖笔
也 可 以 稍 稍 向 外 斜 ,就 像 外 斜 的 凳 腿 一 样(图
4),给人以动态的平衡之美。教师带领学生建
立起牌楼、凳子与同字框的意的会通,学生就能
24
更好地领悟到书法中的平衡之美,以及表达平 衡之美的动态方式与静态方式。他们书写带有 同字框的字时,根据风格不同,可以灵活选用不 同的方式确定汉字的结构要领,或让两个边竖 基本垂直,或让两个边竖同角度略向外斜,但追 求的平衡稳固之美的“笔先之意”是不变的。
25
摹写相比,又应以临为主,在用心精专的过程中 提升训练的效果。当然,根据学生临摹的具体 情况,教师还要指导其恰当分配临写与摹写的 时间比例。比如,总是把握不住间架结构和笔 画形态,则可以让学生多摹写找感觉;总是依赖 于摹写以致分析与思考过分缺位,则可以引导 学生多用心临写。
2. 临摹与比对相随。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临摹往往会陷 入重复机械抄写的误区,认为只要下苦功,就能 练好字,教师也常常只重视书写前的指导,而忽 略个性化的比对与调整的指导。这些做法容易 将书法教学拉入高耗低效的泥潭却又让人浑然 不觉。《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临摹过 程包括读帖、摹帖、临写、比对、调整等阶段。比 对的过程是将临摹的习作与字帖进行比较对 照,查找写得相像与不像之处,并对再次临摹作 出调整预想的过程,是指引学生不断发扬优点、 修正偏差,将临摹训练推向精准的过程。临摹 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师生可以共同进行比对;临 摹中出现的个性问题,比对可以在教师指导下 进行,可以在生生间相互进行,也可以是学生自 我进行。比对和调整是临摹逐步走向精准化的 必由之路,因此,教师要时时引导,让学生养成 习惯,形成能力。 3. 对临与背临共进。 对临指照着字帖一笔一画地学;背临指离 开字帖,凭着记忆临写。对临字帖尽管能达到 一定的精准度,但更多的是依葫芦画瓢,尚未形 成形象和动作的记忆。也就是说,临书者还没 有真正掌握字帖中美的笔法、结字和章法要领, 一旦离开字帖,书写就会失去法度,陷入自由体 状态。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指 导学生对临字帖上,甚至写一幅书法作品,也要
2. 掌握节奏,贯通气脉。 公交汽车的快与慢、行与停形成了其轨迹运 行的节奏,这种节奏的特点是中途行驶稳健流 畅。汉字书写讲求的节奏正如行车,要稳健流 畅,虽然有行笔速度的变化,但要于一气呵成之 中完成。唯其如此,所写汉字才能气脉贯通,富 有生命气息,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书写才能有一 定的速度,以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标(2011 年 版)》中“熟练书写正楷字”的目标。因此,首先教 师在教学中进行书写示范时要流畅,不应过多地 停顿,更不能描画笔画,重复顿笔,以免误导学 生。其次,学生的临摹练习有了一定的精准度 后,要提出流畅书写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流畅 书写不是一味求快,更不是丢了法度而盲目求 快。最后,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笔断意连的书写 技法,在流动的运笔过程中体悟汉字气脉贯通的 韵味,追求心手双畅的书写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教师和家长抱怨说,孩 子低年级时一笔一画写的字很漂亮,上了中高 年级后,字反而越写越丑了。这正是因为低年 级的书写对速度要求不高,学生一直在慢速书 写,看似写得不错,但有法度而无速度,也就是 不能流畅地书写,一旦到了中高年级,作业量加 大后,为了保证书写速度,按时完成作业,没有 办法,只能将书写的法度放在一边了,字越写越 丑也就在所难免了。 综上所述,带领学生追求“三度”的过程就 是悟得心法,习得技法的过程,也是悟法于心, 心手相应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一过程的磨砺, 书法之法才能融入血液,成为学生日常书写时 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书法教学的效果才能获 得实实在在的提升。
临摹,即掌握书写动作和形成思维定式了,才算
是理解和把握了某种书写的法度。教学中,教师
要引导学生加强基本笔画的练习,像专业书法家
“锤炼线条”一样,做到天天练;要以“日克一字”
的态度,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在大量的对临和背
临中不断强化记忆,提高眼力和表现力,达到多
次精准临摹,让每一次书写都能像公共汽车一般 有轨运行,最终形成合乎法度的书写习惯。
(图 3)
(图 6)
(图 7)
(图 4)
实际上,取得左右竖笔动态平衡的方法还 可以是上开下合的,就像一个小酒杯(如图 5), 左右两边上部张开,下部内收,同样可以做到左 右对称、平衡稳固,图 5 中的两个“非”字的结构 处理就用了这样的方法,不但平稳了,还有了一 种险绝之气。
(图 5)
3. 以人情之意悟书法。 例如,相随结构的字是由两个相同的部件左 右排列组合而成的,书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左 边的捺画缩成点画,如“棘“”林”等(如图 6)。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组成这类字的两个部件就
把范本找出来,让学生一笔一画地学习,自己平 常书写时,脑子里却没有了美的笔画、结构和章 法。因此,对临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背 临,尽管背临的效果远远不如对临,但这是一个 必不可少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一定量的背 临,附之以比对、调整,才能不断提升背临的精 准度,不断内化字帖中美的技法,以实现书法之 法为我所用的目标。
26
比如“侣”字(如图 10):左部比右部略长;单人 旁的竖画对着撇画中部偏右的位置,竖画比撇 画长;“口”上开下合,首竖包着横折的起笔,末 横包着横折的收笔;两个“口”上小下大,中心对 正;右部横距匀称……通过这样的观察与分析, 汉字的笔画、部件之间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考察这种联系的规定性,学生就能更好地 把握字形结构,实现更趋精准的临摹目标。
变化、笔断意连、方圆兼备等书写要领。这样的 探索过程少了一些“依葫芦画瓢”的尴尬,多了 一些为什么这样书写的追问,更激发了学生对 书写美感的思考与追求。带着这样的思考与追 求去书写不就是最好的意在笔先吗?
(图 1)
(图 2)
2.以事理之意悟书法。
以教学《同字框》为例,同字框的两个竖笔
可以是几乎垂直的,就像牌楼的柱子(如下页图
4. 定位与分析同行。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临写的 初始阶段,要充分发挥习字格在读帖和临写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 的位置和比例关系等。习字格的作用主要是便 于进行笔画、部件的定位,但是练字又不能过度 依赖习字格,特别是在临摹有了一定基础的时 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汉字中笔画、部 件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准确把握汉字结构。 为了做好笔画与部件的定位。首先,教师 要带领学生认识习字格里的点和线。以我们常 用的米字格为例,里面的点和线就有横中线、竖 中线、斜线、边线、中心点等(如下页图 8)。其 次,根据需要,教师还可以为习字格中确定更多 的点、线,甚至区块名称,以方便师生交流。为 汉字的笔画定位时,我们主要是看笔画的起、收 笔的位置。比如“人”字(如下页图 9),撇画的 起笔在竖中线略偏左的位置,离上边线较近,收 笔在横中线以下,接近左边线,整体上大概与斜 线 平 行 ;捺 画 基 本 写 在 斜 线 上 ,收 笔 紧 挨 右 边 线。最后,为部件定位时,主要看每个部件在习 字格的位置,部件的位置基本准确了,整个字的 结构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到了临摹的中、高级阶段,习字格定位的方 法就应退居次要地位,代之以分析汉字中笔画、 部件的位置与比例关系,以此把握汉字的结构。
一、追求领悟度,让书写意在笔先 “ 意 ,先 天 ,书 之 本 也 ;象 ,后 天 ,书 之 用 也”,书法之意是书法之美的本质,书法之象是 书法之意的物化形态。教学中,笔者通过书法 和自然生活的“意”的会通,带领学生探索书法 之 美 的 本 质 ,深 化 对 书 法 意 象 的 感 受 与 理 解 , 为“意在笔先”的临摹打下基础。
畅地书写,才能创造出心手双畅的书写境界。
1. 有轨运行,合乎法度。
精准临摹所形成的合理的书写动作即为一
种法度,正如公共汽车的运行轨迹,需要固化下
来,直至形成书写动作和思维定式,这是消化和
吸收书写法度的必由之路。因此一个笔画、一个
汉字的某一次精准临摹不是目标,那也许只是一
种偶然;能达到一个笔画、一个汉字的多次精准
名 师 课 堂
书法教学的“三度”追求
李维生
二 二 一 年 第 四 十 七 期
【摘 要】书法教学应带领学生追求临摹的领悟度、精准度和流畅度,在大量的临摹练习中,悟得心法、 习得技法,实现书写法度的内化和书写能力的提高,书法教学的效果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
【关 键 词】书法教学;领悟度;精准度;流畅度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7-0024-04 【作 者 简 介】李维生,江苏省建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江苏建湖,224700)主任,高级教师。
1. 以物象之意悟书法。 例如,古人喜欢用“高峰坠石”(图 1)来形 容点画(如图 2)的形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 究两者意的会通之处,即小而多姿、方圆兼备、 坚实有力,给人以变化凝练之美感;来有所由、 去有所向,给人以流畅运动之美感。在此基础 上 ,师 生 共 同 探 究 点 画 的 形 态 与 意 态 特 征 ,即 形 态 多 变 、刚 柔 相 济 、笔 断 意 连 、排 列 有 序 等 。 为了表现这样的形态与意态特征,达成上述美 感效果,我们又应该如何书写呢?学生围绕这 个 话 题 进 行 讨 论 时 ,可 以 得 出 运 笔 沉 着 、形 态
27
(图 8)
(图 9)
(图 10)
三、追求流畅度,让书写心手双畅
启功先生指导学生写字时说“:写字的时候,
笔笔要在它的自然轨迹上,有的地方可能是一笔
带过,或笔墨不到,但是并不等于运笔的时候,它
不经过这个地方,正如北京的公交车,早高峰快
车是大站停,小站不停,但不等于小站这个地方
它不经过。”写字如行车,在合乎法度的基础上流
像一对兄弟(如图 7),弟弟为了让哥哥站得舒展 一些,把自己的捺画缩了又缩,直至变成了点画, 它们的关系多和谐呀。诸如此类的例子会启发 学生领悟到:汉字中笔画之间、部件之间乃至汉 字之间总会形成一种关系,如平行、对称、避让、 相背、相向、俯仰等,这种关系就像人与人的相处 一样,既要有丰富的交集,又不能产生冲突,这样 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书法追求的“意”是一致的。 学生带着这样的意去书写,汉字中就多了一份人 情味,也多了一种情意之美。
二、追求精准度,让书写笔下有神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确实,只有精 准地临摹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经典法帖的滋 养,才能让书写富有美的神韵。
1. 临写与摹写并用。 临写,是照着原作写;摹写,是用薄纸蒙在 原作上面写,描红、仿影等都属于摹写的范畴。 宋代姜夔《续书谱·临摹》云:“临书易失古人位 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 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 意也。”这一论述将临写与摹写的利弊讲得清楚 明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临写与摹写 并用,不可偏废。 初学写字可多进行摹写,以感悟笔画形态 和间架结构,寻找书写感觉,培养练字的信心和 兴趣。临写应伴随更加积极的分析与思考,尽 最大努力“学得像”,培养对汉字结构和笔法的 理解力、领悟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临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