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项目中几个疑问的分析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检验项目中几个疑问的分析探讨
2波士顿电梯(湖州)有限公司
摘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对电梯进行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在保障电梯使用安全上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但在实际检验作业中,检验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同时检验规则及作业指导书也无
法做到电梯所有状况的全面覆盖,导致一些检验疑问及分歧产生。
在本文中,笔
者将对现场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疑问及分歧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和
建议。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伤害;预防措施;
1. 电梯检验技术
1.1根据电梯噪音的检验技术。
此种检验技术的运用需要检测人员提前在电
梯安全运行的时段内,检测记录电梯安全运行的噪音数据,同时将检测统计的数
据同电梯厂家的数据进行比对,综合判断电梯的安全运行状态下的噪音数据范围。
在日常的电梯维护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利用专业的噪音检测工具收集整理电梯
运行数据,判断数据是否在合理的区间内,判断数据超出合理界限的可能原因,
及时发现电梯运行的隐形故障。
当然,在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要注意对运行环
境因素的排除,保证数据监测的对照效果。
1.2根据电磁感应的检验技术。
不同运行状况下的电梯对电磁波的感应程度
不同。
良好运行状况下的电梯和处于故障的电梯对电磁波的感应数据呈现出明显
差异性的数据特点。
因此,利用电梯运行的这一物理特点,电梯检测人员可以在
检测电梯时,运用电磁线圈人为制造电磁波,再用传感器收集反馈给电梯控制器、部分吸收等的电磁波数据,比对其与正常运行的电磁波数据的差异程度,判断电
梯运行是否出现问题。
因为不同的电梯材质、不同的电梯控制方式都会对电梯的
电磁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利用物理感应的检验技术依赖于产品厂家的数据提供,
依赖于数据建模的完善程度。
2曳引轮轮槽或钢丝绳磨损问题
2.1钢丝绳磨损
在电梯检验中常有这样的疑问:仅有1根钢丝绳严重磨损,需不需要更换所有钢丝绳还是可以只更换磨损的1根钢丝绳。
GB/T 31821-2015《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第4.4.1条规定: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如有一根曳引钢丝绳(或扁平复合曳引钢带)报废,应更换整台电梯的曳引钢丝绳(或扁平复合曳引钢带)。
2.2曳引轮轮槽磨损
TSG T7001-2009第2.7(3)项规定:曳引轮轮槽不得有缺损或者不正常磨损,如果轮槽的磨损可能影响曳引能力时,进行曳引能力验证试验。
在实际检验中,曳引轮轮槽缺损不存在疑问,但曳引轮轮槽不正常磨损尺度不好掌握,如检验员要求出现曳引轮轮槽磨损时即更换曳引轮,会产生较大费用且容易形成争议。
曳引轮轮槽磨损有两种:一种是均匀的磨损,另一种是非均匀的磨损。
对于均匀的轻微磨损,可按照检验规则要求,进行曳引能力验证试验,验证符合后需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备注,以后每次检验均需要重新验证;如果V型半圆槽(目前曳引电梯大部分采用此形式,复绕的多采用半圆槽)彻底沉底,变成半圆槽,此时当量摩擦系数会大大降低,会影响曳引能力,即使曳引力试验符合要求,也应更换曳引轮(建议更换曳引轮和全部的钢丝绳)。
对于非均匀磨损,笔者认为,非均匀磨损可视为不正常磨损,任意两根钢丝绳在绳槽上的工作面上的高度差大于4mm时,应该更换整组曳引轮和钢丝绳。
3紧急操作装置及悬挂装置问题
3.1无机房电梯需不需要紧急电动运行功能
在现场检验时,常有无机房电梯是否必须要配备紧急电动功能的疑问。
而有些品牌电梯,无机房操作空间设计极为紧凑,紧急电动运行功能和正常检修功能未有明显区分,检验时容易误判。
判断依据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4.2.1.4条:如果向上移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所需的操作力大于
400N,机房内应设置一个符合条件的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梯操作装置。
因此,无机
房必配紧急电动运行功能,除非具有盘车装置。
3.2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
TSG T7001-2009第2.7(4)项规定: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应
当“能够直接或者通过显示装置观察到轿厢的运行方向、速度以及是否位于开锁区”。
而各品牌电梯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设置各有不同,实际检验中应如何
判定?笔者根据电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以及GB 7588-2003的规定,理解如下。
(1)通过开孔或者显示装置(注意是否存在安装位置不合理、照度不足导致无
法观测轿厢运动方向、速度以及是否在开锁区的情况,且在停电状态下应有效)
并能清晰观察,则应保证出厂及监督检验时的方法持续有效。
如果显示装置损坏
且无法修复或代价过高,则可以考虑再重新开观察孔,只要达到同等效果即可判
定满足要求。
(2)对于采用蜂鸣器或者指示灯显示的,如果能够通过主板显示或服务器观
测到轿厢的运行方向、速度,则可判定满足要求。
(3)对于仅有蜂鸣器或者指示灯显示的,如果只能提示轿厢是否在开锁区,
无法观测轿厢的运行方向、速度,则应判定不符合要求。
4.应对措施
4.1根据检验目的做好配合措施。
因为每一次的电梯检验行为都有其检验的
重点项目,因此每一次的检测持续时间都可能不同,对电梯使用人员造成的影响
也不同。
所以,根据每次相对不同的检测目的,为了保证检测时的现场空间的安
全性,需要检测人员安排好相关电梯使用人员的配合工作。
具体而言,为了保证
住户的安全,检测工作进行前,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封锁工作现场,悬挂、放置明
显标识,提醒公众避免遭受危险。
检测工作的通知应该及时送达住户,使住户可
以根据检测工作的安排调整自己对于电梯的使用计划,减少对自身生活便利性的
影响。
4.2利用多人机制保证检验秩序。
除了检测人员的现场检测标识外,检测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检测工作的多人机制,分配相关人员的安全保障职责,保障现场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建筑物的电梯管理负责人有义务检查相关电梯检测人员的工作资质,保证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为电梯用户负责。
电梯的检测人员和电梯的物业管理机构员工应该互相监督,共同协作,约束多方人员的不当行为,保证所有的检测及其相关行为都符合安全工作的规范要求,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
相关机构更应该注重提升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检测人员提供定期培训的机会。
物业公司也应该培训相关员工的工作技能,使物业员工能够配合检测员工的工作,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4.3注重常态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定期检测电梯具有现实意义,相关企业在购买和安装电梯时,需要注意电梯是否符合产品安全标准,安装人员是否具有特种行业的安装资质。
具体而言,电梯使用企业在购买电梯时,需要注意对电梯的质量标准、应用技术的考量,需要从有营业资质的企业购买使用电梯,需要建立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监督的常态化机制,需要关注安全标准的变更和电梯使用环境的变化。
每次采购新的电梯,企业都应该仔细检查,注重验收环节的客观真实性,避免因为长期的合作而降低检测质量。
5.结语
电梯不断普及,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若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加剧电梯不安全运行程度,威胁乘梯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沈斌.电梯安全性能影响因素和强化电梯检验检测的策略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02):73-74.
[2]曹一任.探讨电梯安全性能影响因素和强化电梯检验检测的策略[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3):112+114.
[3] 彭景通.浅谈新检规下如何降低电梯安全事故[J].设备监理,
2019,53(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