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若干思考
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9cbe462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f.png)
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快速增长的国家之一,但随之而来的也是破坏环境和资源的严重问题。
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同时保护环境和资源。
一、中国的环境和资源挑战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经济活力的国家,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森林破坏等。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资源的紧缺问题,包括能源、水、土地和金属等。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对环境的妥协和牺牲,而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完美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为了使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公正,生态更加平衡。
对于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也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和扩大内需的战略举措之一。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1. 能源转型。
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针对污染的治理和预防。
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4. 城镇化进程的生态化。
推动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城市建设,减少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5. 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监管和管理,降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项目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投融资支持。
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效中国政府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中国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增加,大量的控制污染的投资得到了实施,重污染天气的频率减少,人民的健康得到了保护。
其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确实增加,环保技术日益普及,很多企业逐步向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在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政府强化了法律执行力,防治环境污染的工作也有所改善。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实践: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关键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实践: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关键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c0840e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3.png)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实践: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关键策略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资源的日益匮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因素,以确保目前和未来的世代能够满足其需求。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关键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我们维护生态平衡。
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正日益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家园地球。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以确保我们的地球能够继续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来支持人类生存。
经济可持续性另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经济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寻找和采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同时,可持续发展还鼓励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
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我们追求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无论其种族、性别或经济条件如何。
可持续发展鼓励消除贫困、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并确保人们享有公正的社会和经济机会。
只有在公平和包容的社会中,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1. 促进环境意识和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提升全球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识水平。
这可以通过教育和传媒等渠道来实现。
学校应该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 推动创新和技术发展创新和技术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投资研究和发展先进的技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例如,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另外,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城市的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96fbc5f27d3240c8447ef50.png)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一、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人类普世价值观随着人类文明的继续向前,随着人类对这些世界性问题认知水准的加深,人类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已渗透到社会科学的若干领域而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范畴,生态学也不再局限于生物学而成为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和纽带。
同时,人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再也无法更不可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应该全面地看待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重新审视人类在整个生物圈中的定位,协调人类与环境、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促动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国际机构乃至各国政府和各专业学者,就资源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可持续发展战略达成了很多共识。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领域最熟悉和最广泛采用的术语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资源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
这不能不让人们深入思考不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根源究竟是什么?首先,不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发展模式与内在发展理念有其深厚的自然科学技术根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技术依赖于社会生产实践。
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①自然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以至于我们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能够说,没有自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就没有当今社会人类的福祉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工业文明所体现的巨大生产力使人类仍然相信人类自身与自然科学技术的无限水平。
但是,自然科学技术的过快发展和片面利用给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美国生态学家格林伍德和爱德华滋说:“当一项新技术破坏了人们大量需要的和不可再生、人类的和非人类的资的源时,那么所谓进步实际就是一项拙劣交易”。
中国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f34bfdbcfc789eb162dc820.png)
中国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文章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使有助于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而且是经济、社会的问题。
文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步骤,以及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标签:企业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既能满足我们现金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过20年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若要把中国建设成真正的顶级大国,使每个城市成为一个整洁、舒适、足以自豪的美好家园,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
全国国民、商家、政府决策部门都应该通力合作,一起去实践可持续。
从政府的角度看,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追求经济富裕、生活改善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污染和浪费,在满足各种需要与期望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福祉,协力保护共同拥有的资源。
从企业的角度思考:从前消费者会通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好坏而对该企业作出相应的评价,但是,现在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除了考虑产品或服务以外,还考虑企业对社会责任是否有更多的承担。
同时,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企业必须从节约资源投入、防止资源浪费的角度去降低生产成本。
这些压力都迫使企业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中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可持续发展都有一个误解,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关于环保的问题。
因此对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的滞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有的企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事情,首先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有的则认为可持续发展会增加经营成本,减少利益;另一些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片面认识,例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单纯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不需要触动企业的内部管理。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db9fb43169a4517623a321.png)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又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既念。
哲学方面(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缺乏。
因此,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规律办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联系的观点。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看法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08a94f058fb770bf68a559d.png)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看法和建议林毅夫联合国《199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说:“环境恶化构成了对人类安全的威胁”。
今天,中国已能确切地感受到这种威胁: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及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和不断恶化的土地盐碱化、衰退化和沙漠化;令人担忧的生物种类、数量的减少乃至枯竭…。
仅以空气污染为例,在我国,由于空气污染每年造成了近1100万急诊病人,这不仅加重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而且每年因此损失的工作时间相当于740万人年。
据估计,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
严峻的形势把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提上了日程。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已有很多人论及,这里不再多说。
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哪些因素令资源(包括水、森林、矿产、土地等等)以及环境消耗和退化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补充或人造资源替代它们的速度,从而使发展变成不可持续?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手段或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一般说来,弄清楚了第一个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知道如何解答第二个问题。
下面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可持续展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1.产权界定和稳定资源被过度开采和利用的首要原因在于大家对资源都有使用权,而个人对资源的损耗、枯竭不必承担相应的成本。
经济学教科书上常用的“公地的悲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有些地方,一个村庄的公共牧场,村里的任何成员都可以自由放牧,免费使用。
由于土地数量以及牧草生长速度存在限制,每个牧场每年有个最合适的放牧数量。
当超过这个数量的牛羊进入牧场,牧草会变得稀疏,草场受到破坏,如果这个牧场是属于某一个牧民拥有的,多放牧得不偿失,自然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可是,当这个牧场属于全体村民共同所有,从每个牧民的角度来看,多放牧一头牛羊的好处属于他自己的,而草场因而稀疏的坏处是由村民平均分摊的,个人的得益大于个人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每个牧民可能都会多放牧牛羊,最后,过度放牧就把这个公共牧场给毁掉了。
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1)
![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1)](https://img.taocdn.com/s3/m/be67a7c528ea81c758f578f6.png)
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课程:生态与环境保护院系: 海洋学院___班别: 海洋本111班**: **______学号: **********_____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一个新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要考虑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和需要都要以地球生物圈的承受力为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当代人的发展要有利于后代人的发展;强调发展的公平性,即发展要满足整代人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要,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整体的而不是偏废的发展。
但在这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上,我们行进的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顺利。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各种各样的阻碍不但没有动摇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反而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近五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各方声音都在质疑中国今天的繁荣与环境的友好关系时,雾霾天气给了大家答案。
当我们再喊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口号时,难免会显得底气不足。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2月20日开始,全国五分之一国土遭遇雾霾。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
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
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34df1d333d4b14e852468c3.png)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亦称“持续发展”。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对的最大的中心问题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延续,并成为直接参与国家最高决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的我国也不例外。
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后不久,我国政府也在1994年正式批准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016c53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4.png)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标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经济方面着手。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平衡。
这意味着我们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从环境保护方面着手。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首先,要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确保环境法规的执行。
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从社会方面着手。
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社会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我们需要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
这意味着我们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和就业机会的提供,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从教育方面着手。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这意味着我们要加强环境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在经济、环境、社会和教育等方面都下功夫。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平衡,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人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要点解析
![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2d8e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4.png)
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要点解析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提高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福利,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等。
只有通过综合的政策措施,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让所有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第二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消除饥饿。
饥饿是全球性问题,影响着数亿人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粮食供应链,加强粮食救援等措施。
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
第三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确保健康和福祉。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要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医疗技术的研发,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健康和福祉。
第四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确保优质教育。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改善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第五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
性别不平等是全球性问题,影响着数以亿计的妇女和女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要加大对性别平等事业的投入,加强性别平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社会意识的转变,打破性别歧视的束缚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性别平等,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第六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确保清洁水和卫生设施的普及。
清洁水和卫生设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改善供水和排水系统,推动卫生设施的普及,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等方面。
关于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47320d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e.png)
关于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意味着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为基础,实现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而高质量发展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资源利用最优化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几个关键思考。
1.提升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减量、再利用、再生”。
通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体系,促进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资源回收利用和再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绿色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环境治理,推行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生态约束,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3.推进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支持,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4.建立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术界等应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与引导,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加强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总之,推进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是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于学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关于学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e1ec2d27f1922791688e814.png)
来 了 巨大 影 响 。
2 、 特 什 么, 变革 什 么 ? 坚
新 形 势 对 学 会 的 要 求 , 可 以
业 、 与行 业 协 会相 互 兼 容 、优 势
1 、新 的 形 势 对 学会 有 哪 些 影 响?我 以 为至 少有 以下 几点 :
( )党 政 机 关 精 简 机 构 , 1 转 变职 能 ,人 员分 流 , “ 办 ” 官 学 会 的生 存 基础 受 到 削弱 :行业
上 的偏 差 ,作 为 自然科 学 、技 术 科 学 和科 普 类 的学 会 要 正确 应 对
存 与 发展 必 须取 决 于 自身 的活 力
与功 能 的发挥 。 ( 2) 学 会 的 社 会 地 位 不 仅
建 学 会 的 传 统 模 式 , 组 织 相 关
性 、综 合性 、区域 性 的学 会和 学
取 决于 科 技 界 的认 可 ,还 须 取决 于 市场 经 济 的检 验 。科 技 事 业要 在 “ 业 化 ”、 “ 产 市场 化 ”中求
化 为特 点 的 知识 经 济 、信 息 社 会 的 到 来 ,给 学 会工 作 的条 件 、 手
段 、 方 式 提 出 了 全 新 的 要 求 , 带
些基 础 性学 科 的 理论 研 究 ,不
能缺 少 学 会 的服 务 ,但 大 多 数应 用 学科 和技 术 工 程 类 的学 会 则更 需要 伴 随 产业 的 开 发与 市 场 开发
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5ddde57336c1eb91a375dc6.png)
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及策略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产生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
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战略观要求在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既要推进人类发展,又要促进自然和谐。
主要表现在: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 推动型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12e6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7.png)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一、引言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倡导的重要战略。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现状分析1.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已经在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在减贫目标上,中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成功将大量人口从贫困中解救出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还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2.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中国的资源利用率仍然较低,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和群体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存在问题1. 资源利用效率低问题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国内外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
2. 不平等问题在中国,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公平与包容。
3. 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为突出。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水平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四、对策建议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还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水平。
中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分析与对策
![中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8922d56a45177232f60a2fd.png)
发展目标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中国的 SDG 指数在全球整体排名中呈逐步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相关指标总
体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目标评级偏低;SDG 指数和指示板报告采用的评价指标与中国生态
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关联性不强;中国的统计数据难以满足测量 2030 年议程的数据需求等。为实现联合国倡议的
了实现该目标所要求的临界值;黄色、橙色、红色代表仍
存在挑战,且这 3 种颜色代表的挑战程度依次上升(橙色为 2017 年新增色)[7]。2018 年报告中共涉及 156 个国家,指 标数在原有基础上新增 6 个,替换 7 个,评分方法没有太大 变动 [8]。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展开了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研 究 [9-19],对联合国设计的指标体系意见不一。有研究表明,
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 SDGs2030 实施的问题分析、对策建 议以及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和决策支撑有效性层面,对国际
前沿的追踪性研究不够。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这项在全球具
资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项目“同国际组织合作”;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项目“国别层面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周全(1987—),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政策、绿色经济研究,E-mail: zhouquan@。 * 责任作者:董战峰(1979—),男,博士,研究员,环境政策部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战略与政策、环境规划、环境经济研究,E-mail: dongzf@。
将一些指标如生物多样性等纳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
以促进对至少 10% 的海洋和沿海地区的保护,从而更系 统、更全面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 [12]。同样,也有学者对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有些目标, 如 SDG14 中指标并不是完全量化的,不够严谨 ; [13] 还有 学者通过模型论证,SDG 存在矛盾 。 [14] 此外,许多学者 提出了实现 SDG 的方法,包括生态系统服务(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15,16]、 综 合 景 观 管 理(Integrated Landscape Management, ILM)[17],以及税收和补贴等财政手 段 [18]。薛澜是国内较早研究 SDG 的学者之一,其深入分析 了实施 SDGs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中国实现 SDGs 提 出了建议 ; [19] 宇传华、王璐和邱卓英等从健康角度提出中 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20,21];过勇和 宋伟认为清廉指数存在局限性,说明 SDG 得分不够公正 。 [22]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研究还不够
谈谈你对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认识
![谈谈你对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308ae39b89680203d825ab.png)
谈谈你对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认识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
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最终是为了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全面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自然资源的充足丰裕和对资源的合理运用。
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1994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1996年,全国人大以最高法律形式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为国家基本战略。
1999年开始,每年中央都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江泽民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是人类社会的理性选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无疑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
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作文
![关于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48905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0.png)
关于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作文关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思考类历史长河中,中国发展步伐总引注目。
改革开放来,我国经济社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民生活水平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站新历史起点我国正致力实现现代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伟大进程中,我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关系,确保全面建设社主现代化国家目标顺利实现。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利可持续发展,一至关重问题。
过去,我国经济建设中走过少弯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
痛定思痛,我认识只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共享美好家园。
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
近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治理。
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再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国正全面打响环境保护攻坚战。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依赖,也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重举措。
可持续发展,还解决好资源利问题。
资源发展基础,但过度开发、浪费资源却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因此,我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推进资源利方式根本转变。
方面,我国政府积极推进资源税改革,强化节约水、节能减排等措施,鼓励企业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效率。
还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利全球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我转变发展观念。
过去,一些把GDP增长作衡量发展唯一标准,忽视环境保护资源利。
种观念导致许多问题出现。
我树立践行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理念,认识环境保护资源利重性。
只样,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谐共生。
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一长期、艰巨任务。
我坚定移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与自然谐共生。
只我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建设一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已经采取一系列具前瞻性措施。
对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反思
![对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9ffb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8.png)
对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反思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联合国于2015年通过的一项全球框架,旨在解决全球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些目标涵盖了诸如贫困、饥饿、教育、性别不平等、气候变化等许多重要议题。
在近年来的推动下,这些目标已经得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和采纳。
然而,我们在思考这些目标时需要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SDGs提出的目标数量众多,涵盖范围广泛。
这使得我们要在所有目标上平衡和投入资源变得非常困难。
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可以同时关注减贫、教育和气候变化等多个目标?这需要我们明确目标的优先级和重要性,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和采取措施。
SDGs的实施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和合作。
然而,由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这种合作并不总是容易实现的。
一些国家可能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和国内稳定,而忽视了其他目标的重要性。
这种单一性可能会导致协调困难和进展缓慢。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使得各国能够在实施SDGs时不仅考虑自身利益,同时也兼顾全球共同利益。
虽然SDGs的目标是十分具有野心的,但是目标达成的时间表是否合理并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SDGs设定的时间表太过宽松,不够具有挑战性。
在与紧急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和贫困等作斗争时,我们需要更快的行动和有明确的时间表。
因此,我们需要审视目标的时间表,以确保我们有足够的动力和紧迫感来应对这些重要的议题。
SDGs希望实现的目标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民间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
这种多元意愿的协调和协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各利益相关方的目标和利益可能存在冲突,导致进展缓慢。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各方能够真正合作和共同追求SDGs的实施。
SDGs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目前的资源分配仍然不足。
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有效地实施SDGs。
这种资金和技术转移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公平性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机制,包括国际援助和合作,以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和从SDGs中获益。
可持续发展思想汇报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可持续发展思想汇报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https://img.taocdn.com/s3/m/e56ac1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2.png)
可持续发展思想汇报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当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和环境挑战之下,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合理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思想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一、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严重,导致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破坏也不断加剧。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鼓励实行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节约措施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倡导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动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既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双赢效果。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思想追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传统发展观念中,经济发展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四、绿色产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产业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产业形态。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这既有助于降低环境风险,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思想需要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支持。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共同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各国应加强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施。
国际组织和机构应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各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的经济和环境挑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施在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与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fd6c52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8.png)
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与策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的关键问题,其核心理念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然而,这个理念在实践中常常受到种种挑战。
本文将围绕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和策略展开讨论。
I. 可持续发展议题1.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普遍认为,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如何在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侵蚀的同时,有效地利用资源,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首要议题。
2. 社会公正和发展平衡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同时也关乎社会发展平衡及公正。
不公正的财富分配和社会不公会导致社会的分化和动荡。
同时,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应该注重实现全球和地区发展的平衡以及不同种族、性别和肤色的平等。
3. 能源和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源头。
如何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证能源供应之间取得平衡,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国际社会协同努力。
II. 可持续发展策略1. 环保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环保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策略。
环保技术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关键,包括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等。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环保技术的普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大家采取环保行动。
2. 创新型经济和绿色发展创新型经济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强调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和环保性。
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新技术,推动经济转型,加快绿色发展。
这其中包括发展低碳经济、生态旅游等等。
3. 公民参与和社区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公民参与和社区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公众应该参与到环保、资源利用等议题的讨论和决策当中,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推进社区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8 年 第 28 卷 第 1 期 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 Vol.28 No.12018吕永龙,王一超,苑晶晶,等•关于中国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若干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〇18,28(l):l-9.[L V Y,g l〇ng,WANG Yichao,YUAN Jingjing,et al. S ome thoughts on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8,28 (1) : 1 - 9.]关于中国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若干思考吕永龙1!2王一超1!2苑晶晶1!2贺桂珍1!2(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千年发展目标(M D G s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在减贫、教育、医疗、改善饮用水源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一些全球性问题仍然严峻,社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不公平性等问题在不同的地E不断深化。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 2016—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 d g s,对全球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本文提出了推进实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 D G S)面临的八项主要挑战,分别是“制定科学的衡量目标的指标体系如何将S D G s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实施S D G s的融资能力’’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综合观测和获取能力’’ “加强监测数据规范与评估能力建立衡量社会进步的科学指标和方法”“权衡不同目标间的冲突问题” “如何将视角从陆地转向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本文从基本原则、推进方法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有关中国推进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E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S D G s);新兴的全球挑战;绿色创新;示范E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 -2104(2018)01 -0001 -09D O I:10.12062/cpre.201712251962年《寂静的春天》的问世,引发了近代以来关于 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可持续性的热烈讨论。
随后,《增长 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著作的面世进一步促进了人 类对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
可持续发 展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有关可持续性的理论思考和案例 研究丰富。
国际上有关可持续性的理论思考主要从以下 几个关键视角。
一种视角是如何形成可持续性科学(Sustainability Science) [1]。
2001 年,Clark 等23 位学者提 出的可持续性科学概念系统地讨论了四大资本即物质资 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及其间关联关系对推 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作用[2],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概念、思想或行动逐步演化为一门科学。
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完 善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体系和重点领域[3<。
另一种视 角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6]。
D a l y认为可持续发展不同于 传统的经济增长,要将关键自然资本纳人生产函数,可持 续发展追求的是地球生物物理极限内的稳态发展和繁 荣[6]。
从传统经济学走向可持续性经济科学的首要问题 是实现生态环境从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向内生变量的转 化[7]。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问题有深人的讨论[8]。
还有一种视角是将人类为主的社会经 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耦合,认为人类不断地与自然系统 进行交互,导致人类和自然系统的形成和发展[9]。
将人类 与自然系统耦合的分析模式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响应,并 成为了整合不同类型学科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有效方 法[10-11]。
不局限于以上几类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经 渗人经济、能源、环境、生态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些广为 接受的量化评估方法[12_19]。
一些著名杂志也对可持续性 科学相关研究进行专题汇报,例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 刊》(P N A S)分别在2003年和2007年出版了两期有关可 持续性科学的专辑[2,20]。
2006年,可持续性科学的专业期 刊)Sustainability Science”创立,有学者曾对其近年来相关 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聚焦“可持续性”“气候变化”“环 境管治” “生态脆弱性” “适应性” “恢复力”等热点问 题[21]。
国内学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也进行了深度的理论思 考,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 应用实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就曾对可持收稿日期=2017-12-06作者简介:吕永龙,博士,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E-mail: y l lu L r e s.a c.c。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化与区域生态耦合及调控机制”(批准号:2017YFC0505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 目“海岸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效应及管理对策”(批准号'71761147001 &+UNEP项目“陆基人类活动对海洋和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影 响”(批准号:DRE16 - SC057 )。
续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人思考。
王如松等"22#认为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建议从社会-经 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 且指出生态整合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
吕永 龙[23]认为“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调节好生命系统及 其支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有限的环境在现在和未 来都能支撑起生命系统的良好的运行。
“持续发展”必 须遵循发展的公平性、区域分异规律、物质循环利用原 则、资源再生与共生原则。
分析与研究“持续发展*,须 用系统的观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因子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牛文元[24]认为可 持续发展理论的“外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 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硬支撑*+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内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可 持续能力的“软支撑”。
叶文虎等[25]则认为可持续发展 思想和模式的提出,是人类对进人工业文明时期以来所 走过的发展道路进行反思的结果。
近年来,国内关于可持续性科学的研究范式和计量方 法的研究不断涌现[26^31],重点集中在构建可持续发展指 数和指标体系,如压力-状态-响应框架%P S R)、生态足 迹(E F)、绿色G D P等[11,13,3$]。
但是,可持续发展仍然被 很多学者看成是政策和战略层面的概念[&]。
随着可持续 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加强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和方 法研究,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将是未来学术界急需 开展的重要工作。
1联合国为什么要推出面向2030年的全球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正式提 出将环境保护纳人发展的重要内容。
1987年,世界环境 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奠定了可持续 发展的理论框架。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会议上,102个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21世纪 议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类的共识。
在20世纪八九 十年代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所达成的一系列共识的基 础上,2000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总部一致通过 了《千年宣言》,承诺共同实施包括消除极端贫困与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性别平等和增强妇女权能等八项 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 D G s)。
在里约会议20周年之际,2012年“里约+20”联合国可 持续发展大会召开,在呼吁变革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 提出了绿色经济的理论。
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2000—2015)的15年时间期限已到。
《千年发展目标》为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2 •尤其是在减贫、教育、医疗、改善饮用水源等方面。
例如,发展中地区的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47Z下降 到2015年的14Z,极端贫困人口从19亿减少到8. 36 亿;2000—2015年,发展中地区的小学人学率从83Z増 加到91Z+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0年的1 000 例活产婴儿死亡90人下降到2015年的43人;消耗臭氧 层的物质基本被消除;全球获得改进饮用水的人口比例 从76Z上升到91Z,等等[32]。
与此同时,一些全球性问题仍然严峻,并且随着社会 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问题在不同的地区不断涌现。
一是 贫困问题依然突出,2013年,估计7. 67亿人口生活在每 天1.90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
二是医疗资源在部分地 区依然稀缺,在发展中地区,产妇死亡率仍是发达地区的 14倍。
三是青少年尤其是女性教育问题仍然突出,世界 上有1.03亿青少年缺乏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其中60Z为 女性。
此外,在饮用水、能源、卫生方面问题仍然突出。
全 球还有6. 63亿人仍然没有获得安全饮用水,水资源短缺 仍然影响着全球40Z的人口,而且这一数字预计还将増 长;有五分之一的人仍然无法使用现代电力;全世界约有 25亿人无法获得基本的卫生设施。
在生态保护领域形势 依然严峻,在8 300个已知动物品种中,8%已经灭绝,22%濒临灭绝[33]。
一连串的问题预示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仍 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千年发展目标》主要针对解决欠发 达国家的贫困、粮食安全、水、健康等基本需求问题,并要 求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但在欧美 发达国家自己陷人经济危机之后,他们对这种“失衡”的全球发展战略提出了质疑,提出“一个都不能少”,要求联 合国全面关注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可持续 发展问题。
2015年,在联合国的后发展议程中,联合国通 过了 2016—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 s),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指导 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继续引导全球解决社 会经济与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
联合国设立一组集成的 S D G s,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关键维度共17个目标和 169个分目标,来指导各个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在未来15年(2016—2030)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