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酶和ATP1
酶和ATP二轮复习
![酶和ATP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312c1152ea551810a6874b.png)
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
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增加过氧 ,其
结果可用 a
图中的虚线表示。
化氢浓度
(3) 为 保 证 上 述 实 验 的 科 学 性 , 需 要 控 制 的 其 他 外 界 因 素 有 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 。
1.ATP的结构与功能: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 源,其结构简式是 A—P~P~P ,其中A代表 腺苷 ,P代表磷
(C )
图甲: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注:酶浓度固定) 图乙: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注:反应物过量) A.CO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失去活性 B.图甲的自变量是催化速率 C.图乙催化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酶浓度增大,酶与底物接 触的机会变大 D.图乙中,随酶浓度增加,酶的活性不断增加
一、有关酶的实验设计 1.酶的化学本质的验证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运用对照实验方法 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证明待测酶液是蛋白 质;若不出现紫色,则该酶液不是蛋白质。
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实验中自变量是待测酶液和已知蛋白液,因变量为是否有紫色反应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 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 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 与酶浓度成正比。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谷氨酸分解成 γ氨基丁酸和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提取到该酶后,在谷 氨酸起始浓度为10 mmol·L-1、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对该 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1 ATP和酶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1 ATP和酶](https://img.taocdn.com/s3/m/f43d2e1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8.png)
蔗糖是二糖,在蔗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 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是二糖,在麦芽糖 酶作用下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因此由图 可知,六边形即丙,代表葡萄糖;五边形即丁,代表果糖,A错误。 图中显示蔗糖在蔗糖酶作用下发生水解,而麦芽糖在蔗糖酶作用下无 法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未体现高效性,B错误。 酶与底物结合时,结构会有所改变,形成酶-底物复合物,C正确。 酶活性可用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表示,D错误。
123456
题组三 酶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分析 5.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 图甲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乙为相同 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 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3456
A.图甲中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 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不同
123456
6.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在37 ℃、 适宜pH等条件下,用NaCl和CuSO4溶液,研究Cu2+、Cl-对唾液淀粉酶 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Na+和 SO24-几 乎不影响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是无机盐溶液的种类
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2021·海南,14)( √ )
判断正误
(5)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 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因此作为
能量“货币”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2021·湖南,5)( √ )
判断正误
(6)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 度的变化曲线。则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2017·天津,3)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二第1讲酶和ATP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二第1讲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5d1b0513a300a6c30c229f87.png)
A.物质甲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效率比在碱性环境中的高 D.由曲线Ⅱ可知试管Ⅱ中的淀粉酶在40 min左右会被消耗完
【标准解答】选B。注意表格中有pH和温度两个变量,试管Ⅰ
和试管Ⅱ相比自变量是温度,试管Ⅱ和试管Ⅲ相比自变量是pH。 如果物质甲是淀粉酶抑制剂,则Ⅱ、Ⅲ试管的淀粉不会被分解, 因此其不是淀粉酶抑制剂;试管Ⅰ和试管Ⅱ相比,40℃更适合 酶促反应;从试管Ⅱ、Ⅲ单一变量pH来看,试管Ⅱ分解快,因 此在碱性环境中的催化效率比在中性环境中的高;试管中的淀 粉酶不会被消耗,反应前后无变化。
2.ATP的去路: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专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从而实现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向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转 化。 (2)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TP都可以作为细胞的“能量货币”, 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特别提醒】①ATP的产生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 体,但并不是任何细胞都有这三个场所。 ②细胞中ATP含量较少,ATP和ADP之间的转化不断发生以维持 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③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解析】选D。本题以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为主线,考查酶及无
机催化剂有关知识。A项,果胶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
能,故正确;B项,肝脏研磨液中有过氧化氢酶,其作用是降
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故正确;C项,FeCl3溶液是催化剂,也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故正确;D项,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 的萃取效率则是利用温度升高能提高胡萝卜素的溶解度的原理, 与催化剂无关,故错误。
角度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创新设计】(浙江专版)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冲刺专题查补 专题2第1讲 酶与ATP课件
![【创新设计】(浙江专版)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冲刺专题查补 专题2第1讲 酶与ATP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63cc6525c52cc58bd6be2e.png)
图2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
果的对比可以说明,酶的作用效果具有高效性,图 2 中 A 表示
酶,B表示反应物,两者间的对应关系说明了酶具有专一性,A
项正确;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降低 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B项正确;图3中曲线最低点对应的温度 为最适温度,C项正确;图4曲线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 间的关系,AB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自纠
1.在诱导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 ATP的合成
与分解。 (2013·四川,1C)( )
2.分别向淀粉酶溶液中①加入强酸、②加入蛋白酶、③加入淀 粉溶液、④将淀粉酶烘干制成粉剂,以上四种措施中不可能
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④。
(2012·海南,4)( 3.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2013·海南,13D)( ) )
8.所有活细胞(包括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均能产生ATP。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
必考点一 细胞与能量
【典例1】 如图是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几种能源的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F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
(2)图中H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3)在高等动物体内进行B过程时的产物除CO2和H2O外,还可能 有________。 (4)在高等动物体内发生C过程的条件是________。D过程主要在 ________器官中进行的。 (5)从代谢类型来看,进行A或F生理过程的生物,叫做__度不同:如唾液淀粉酶的为 37
必修一5-1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
![必修一5-1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8b48f6ce9ec3d5bbfd0a7450.png)
必修一5-1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 TPB.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答案 A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已退化,不再合成蛋白质;叶肉细胞细胞核内的DNA不与核外发生交换;大肠杆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合成ATP。
2.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胆碱酯酶B.固醇酯酶C.脂肪酶D.磷脂酶答案 C解析废弃的动、植物油脂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用作能源物质。
3.下列有关A 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 TP的主要场所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 TP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答案 D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体内没有线粒体结构。
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于光能。
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细胞连续分裂时,需要消耗能量,伴随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使反应能进行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在催化反应时与温度和pH有关,而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无关C.若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则其正常活性就会丧失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答案 C解析根据酶的作用机理,A、D两选项是错误的。
酶的催化作用与酶的活性受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活性有其特定的最适温度和pH等。
因此,B项是错误的。
5.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 TP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毫无关系C.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D.酶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答案 B6.下列四项中哪项能表示我国选手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进行110米栏比赛时,肌细胞中ATP的变化(纵轴表示细胞中的ATP含量,横轴表示时间) ()答案 B解析进行110米栏比赛时首先要消耗ATP,而人体内的乳酸含量及吸收的氧气量并未增加,供能系统是A TP—磷酸肌酸,其能量供应有限,所以有减少趋势,但随着ATP的再生,其含量又会进一步增加。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 第2讲 酶和ATP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 第2讲 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6b7c213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5.png)
(13)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ATP的生成。
( ×)
分析:消化道中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不伴随ATP的生成,也不伴随ATP的
水解,因为消化道中无ATP。
(14)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 × )
分析: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利用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不需要ATP提
供能量。
【易混对对碰】
(4)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2018·浙江卷,T10)( × )
分析: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
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5)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2018·浙江卷,T10)( √ )
(6)ATP分子中的2个特殊化学键不易断裂水解。(2018·浙江卷,T10)( × )
2.(2021·八省联考湖北卷)甲同学从某哺乳动物的胃液中分离到了一种酶。为探
讨该酶的最适pH,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方案 A B C
D
pH范围 1~6 1~14 1~6
1~14
温度 25 ℃ 25 ℃ 37 ℃
37 ℃
酶活性测定
每间隔一个pH梯度进行酶活性测 定
最适pH
以pH对酶活 性的影响作 图,酶活性 最高时对应 的pH为最适 pH
(3)细胞呼吸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 ×)
分析:细胞呼吸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
(4)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 × ) 分析:在细胞核外,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含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5)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 ) 分析:低温下适合保存酶。 (6)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 √ ) (7)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 × ) 分析: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的结构未被破坏。 (8)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不会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 ( × ) 分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加入蛋白酶能将其水解丧失活性。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与ATP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与ATP](https://img.taocdn.com/s3/m/ebb260fe9e314332396893ce.png)
呼吸作 用
光合作 用与呼 吸作用 的关系
全国卷ⅡT1 安徽卷T29 重庆卷T30 广东卷T30
海南卷T3 安徽卷T3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生 物 新 课 标 版
福建卷T2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生 物 新 课 标 版
2011
新课标卷T1、T4 广东卷T1 辽宁、宁夏 江苏卷T8 卷T3 山东理综T3 重庆卷T5 广东生物T2 上海生物T10、 天津卷T2 T20 海南生物T5 北京卷T3、T5 全国卷ⅠT2、 海南卷T22 海南卷T14 T31 上海生物T17、 福建卷T3 T22 上海卷T24 上海卷T38 海南卷T15 海南卷T1 全国卷ⅡT31 海南卷T3 浙江卷T1
查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另外,也
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分析探究一些物质对膜的透性的影响。 关于酶与ATP的知识,除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酶的本质和
特性以及ATP的产生与消耗的相关变化外,侧重以非选择
题的形式研究影响酶催化反应过程的因素、结合物质鉴定 的知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
专题二
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 胞的方式是( )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 运输 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生 物 新 课 标 版
的细胞浸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而降低其细胞液浓度,因此,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2 细胞代谢 第1讲 酶与ATP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2 细胞代谢 第1讲 酶与ATP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2ead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9.png)
过氧化氢 淀粉
—— 产生气泡的快慢 斐林试剂 是否有砖红色沉淀
A.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酶有催化作用 B.实验二中检测试剂可用斐林试剂 C.实验三中底物选择不合理 D.实验四实验设计方案合理 【解析】 通过有无酶可以探究酶的催化作用,A正确;在验证酶 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结 果,B正确;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会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实验四中 不合理的原因为斐林试剂的碱性会干扰实验的pH,且酸性条件会促进淀 粉分解,D错误。
到最终提取物中只有一种放射性代谢产物,该物质即为CO2转化成的第 一个产物。
9.解释“正其行,通其风”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提示:“正其行”要求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面积,“通其风”要求 空气流通,增加CO2的利用率,以此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促 进作物生长。 10.大棚种植使用有机肥有利于增产,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 析原因。 提示:有机肥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时会释放CO2,增加了大棚中 的CO2浓度,进而促进了光合作用,为作物自身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 量,因此有利于增产。
第一讲 酶与ATP
核心考点一 酶
1.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2.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3.辨析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的三类曲线 (1)酶的特性曲线
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曲线
①分析图1和图2: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分析图3: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间结构遭到破坏
B.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导致酶不能重复利用 C.EfP-Ⅱ和Sub与CTH反应后,与CU的反应活性几乎为0,说明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实验结果能验证酶与底物作用符合“诱导契合-锁钥”模型
2013高考生物(苏教版)二轮复习课件 1-4-1 ATP和酶
![2013高考生物(苏教版)二轮复习课件 1-4-1 ATP和酶](https://img.taocdn.com/s3/m/fb43bcda80eb6294dd886c5e.png)
答案:
考点一
ATP
1.ATP的结构简式A-P~P~P (1)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 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嘌呤核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 能磷酸键。 (3)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 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
【解析】
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
性增强,t1属于此区间;超过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而下降,t2属 于此区间。在高温没有使酶失活的范围内,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 化,只有较高的温度才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更适合在较低温度 下保存。 【答案】 B
3.(2012年济南一模)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通常称为
(2)pH 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表现出最大活性时的 pH 称为 酶的 最适pH 发挥作用的。 (3)酶的 浓度 和底物的 浓度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当底物浓度大 大超过酶浓度,而温度和 pH 一定时,酶的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 成 正比例 关系。如果酶促反应的底物只有一种,当其他条件不变、 酶的浓度一定时,在底物的低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 加而 急速加快 ,反应速率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 活性中心 等
(3)实验设计程序 淀粉 ↓ 淀粉酶 ↓
各自在所控制的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 ↓ 淀粉与相应温度的淀粉酶混合 ↓ 在各自所控制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 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本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为过氧化氢 酶催化的底物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解读 H2O2接触到带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被催化分解成H2O和O2, O2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O2的增多,滤纸片向上运动直至浮出液 面,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O2的生成量,可以用滤纸片浮出水 面所用时间来检验O2生成量的多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讲 酶和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讲 酶和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835f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40.png)
第1讲 酶和ATP [考纲展示]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考点一| 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酶的作用和本质(1)酶的本质与合成: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2)作用:具有催化作用,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变。
(3)作用场所及条件:在细胞内、外及离开生物体都可以发挥作用,但需要相对温和的条件。
(4)来源:一般活细胞都能产生。
(5)催化机理: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
2.酶的特性(1)高效性①曲线分析:酶对应曲线A ,无机催化剂对应曲线B ,未加催化剂对应曲线C 。
(填字母) ②结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专一性①图形分析:a .写出图中所示的化学反应:B ――→A E +F 。
b .图中C 、D 表示不能(填“能”或“不能”)被该酶催化的物质。
②结论: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①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②曲线分析:如图为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Ⅰ.甲、乙两图横坐标分别表示温度、pH,b点表示最适温度,e点表示最适pH。
Ⅱ.甲图中,温度由a变为b时,酶活性升高;由c变为b时,酶活性不变,原因是高温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且不可恢复。
Ⅲ.乙图中,pH由d变为e或由f变为e时,酶活性均不变,原因是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且不可恢复。
③结论: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甲乙①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优化探究》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第1讲酶和ATP专题强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优化探究》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第1讲酶和ATP专题强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28813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5.png)
(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⑤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⑥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都是生物催化剂⑨酶的活性随温度上升而不断上升⑩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A.①④⑤⑦⑩B.③④⑧⑩C.②⑥⑦⑧⑨D.③④⑥⑧⑨⑩解析:选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因此①错误,③正确;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外源酶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分解,因此,不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②错误;酶具有专一性,④正确;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⑤错误;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才能使酶永久失活,⑥错误;酶只有催化作用,⑦错误,⑧正确;酶的活性在肯定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会快速降低,因此应低温保存酶,⑨错误,⑩正确。
2.酶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酶主要破坏肽键,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B.DNA连接酶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用于基因工程中对目的基因的切割D.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在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解析:选D。
蛋白酶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某些肽键,从而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一些氨基酸;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的是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成DNA分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用于对外源DNA分子进行切割,在基因工程中还可应用于对质粒的切割;RNA聚合酶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可将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分子。
3.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想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蛋白酶B.RNA聚合酶C.RNA D.逆转录酶解析:选C。
浙江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二第1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浙江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二第1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40e955e89b89680203d8257a.png)
消耗ATP。
( ×)
分析:易化扩散为被动转运,只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6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 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 ×)
分析: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 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其空间结构。
3.(2012海南高考·T11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 胞属于(自由)扩散。 (×)
7.(2010安徽高考·T1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
由进出。
( ×)
分析:核孔具有选择透性,核膜上的核孔有选择地让蛋白质和
RNA进出,而不是“自由”进出。
热点考向1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典例1】(2013·金华模拟)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 度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 糖溶液。 ②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和 少量亚甲基蓝晶粒(对溶液浓度影响可 忽略不计),并定时轻摇。 ③从每组a中吸取1小滴蓝色液滴,小心 放入对应b试管的溶液中部,观察蓝色液 滴沉浮情况并记录。 实验示意图
分析:血浆中的碘含量很低,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碘含 量很高,因此碘以离子状态经主动转运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 细胞。
4.(2011新课标全国卷·T1C)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 ) 分析:红细胞从外界吸水膨胀,使红细胞破裂。
5.(2011天津高考·T1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
(4)某组a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细胞失
水,a试管蔗糖溶液浓度下降,第③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上 浮。 (5)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 ,则说明蔗糖溶液浓 度较大,应该稀释蔗糖溶液。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生命系统的代谢 第1讲 细胞内的酶和ATP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生命系统的代谢 第1讲 细胞内的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9ef2d03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5.png)
专题二生命系统的代谢第1讲细胞内的酶和ATP聚焦新课标:2.2.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2.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必修1 P78正文)(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必修1 P78正文)( )3.1716年《康熙字典》收录了酶字,并将“酶”解释为“酒母也”。
“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酒精。
(必修1 P79“思考讨论”)()4.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必修1 P82探究实践)( )5.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必修1 P84正文)( )6.ATP的末端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
(必修1 P86正文)( ) 7.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在细胞中不常见。
(必修 1 P88正文)( )8.细胞中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必修1 P88正文)( ) 9.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必修1 P89正文)( )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4 “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考点整合固考基1.辨析酶的概念关系图2.把握与酶有关的三类曲线(1)酶的作用原理曲线:①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________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特性的相关曲线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________。
2019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二 第一讲 代谢中的酶和ATP(含答案)
![2019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二 第一讲 代谢中的酶和ATP(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ac51342e3f5727a4e96217.png)
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考纲要求]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 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知识主干·系统联网]理基础建网络回扣关键知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高考必背——记一记1.酶的作用、本质与特点(1)酶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呈正相关。
(3)酶浓度一定、其他条件适宜:随底物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先加快后稳定。
3.与酶相关实验的2个注意事项(1)验证酶专一性实验的检测试剂底物为淀粉和蔗糖时,检测试剂应为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
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
(2)探究酶活性最适温度实验的底物和检测试剂①底物:不能为过氧化氢。
因为温度影响过氧化氢分解。
②检测试剂:底物为淀粉时,检测试剂应为碘液,不能用斐林试剂。
因为斐林试剂需要加热,会影响自变量。
4.细胞中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 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易混易错——判一判1.判断下列有关酶的叙述的正误(1)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2017·全国卷Ⅱ)(×)(2)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2017·全国卷Ⅱ)(×)(3)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2018·全国卷Ⅰ)(√)(4)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2016·江苏卷)(√)(5)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酶与ATP》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酶与ATP》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6ca12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4.png)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酶与ATP》一、单选题1.(2023·河南洛阳·统考二模)在适宜的条件下,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段内,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构象会发生改变B.bd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底物浓度逐渐降低C.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c点处酶活性比b点低D.若增加淀粉酶的用量并进行重复实验,则b点会向左上方移动【答案】C【详解】A、ab间段内,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构象会发生改变,A正确;B、该反应中加入的底物淀粉浓度是一定的,bd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底物浓度逐渐降低,B正确;C、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原因是底物浓度降低,环境条件不变,酶的活性也不变,因此c点处酶活性与b点时相同,C错误;D、若增加淀粉酶的用量并进行重复实验,反应速率在起始阶段会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 点会向左上方移动,D正确。
故选C。
2.(2023·北京大兴·校考三模)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组别pH CaCl2温度(℃)降解率(%)①9+9038②9+7088③9- 700④7+7058⑤5+4030A.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B.在②组基础上增加酶浓度可提高降解率以及产物量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70℃,最适pH9D.①和②组结果对比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答案】A【详解】A、分析②③组可知,没有添加CaCl2,降解率为0,说明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A正确;B、②组酶的活性最高,在②组基础上增加酶浓度不能提高产物量,B错误;C、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为9,温度为70℃,但由于温度梯度、pH梯度较大,不能说明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9,C错误;D、分析①②变量可知,pH均为9,都添加了CaCl2,温度分别为90℃、70℃,故自变量为温度,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中[③]是刚形成的初级溶酶体,它直接起源于细胞 器[①]______,在它的形成过程中,膜面积减少的细胞器 是______. (2)溶酶体具有“消化”功能,是因为其含有多种 ____.溶酶体的“细胞内消化”主要是分解______的细胞 器,如[④]线粒体. (3)吞噬体和初级溶酶体的形成都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 (4)结构[⑤]与______(细胞器)的形成有关,在结构 [⑤]中形成的RNA通过[⑥]核孔需要穿过______层膜.
)
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6.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细胞器是________
命题点3
结合图示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巧辨物质运输方式
小分子的也能胞吐的是__________
自由扩散
协助 扩散 主动 运输
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与恢复静息电位时,钠离子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K+泵是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具有 ATP酶活性。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 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 内。据图二回答问题:
蛋白质 ①Na+—K+泵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 ,图二体现了细 胞膜________________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的功能。 +、K+通过Na+—K+泵的跨 ②图中X为________ , Na Pi 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主动运输 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③Na+—K+泵的存在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_____种,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结构染色体上()
3.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
4.醋酸处理细胞细胞大小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渗透吸水量等 于失水量 ( ) 5.内质网可以通过囊泡与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发生联系(
思考:
1.除了酶具有特异性外,体内还有哪些物质或结构具 有特异性? 2.低温、高温、过酸、过碱对酶活性有何影响?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4.能说出以下酶的作用吗?
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
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酶、RNA聚合酶
命题点1 以曲线、实验为载体考查酶的作用和特性
(4)请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酶活性 的关系曲线。
提示:
命题点2
结合曲线、图表和新情景材料考查与酶相关
的实验设计
命题点3 结合细胞代谢考查ATP的结构、转化与利用
(4)绘出生物细胞 ATP 产生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的曲线图:
提示:
专题二 细胞代谢
第1讲 酶和ATP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酶的本质?作用?作用机理?特性? 2.合成酶的原料?合成酶的场所?酶起作用的场所? 3.写出ATP的简式,细胞中ATP的含量? 4.产生ATP的场所?消耗ATP的场所? 5.能量的转化:何时合成ATP?何时消耗ATP? 6.ADP与ATP相互转化的反应中,催化ADP形成 ATP的酶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哪些结构中? 7.除了酶具有特异性外,体内还有哪些物质或结构具有 特异性? 8.低温、高温、过酸、过碱对酶活性有何影响? 9.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10能说出以下酶的作用吗?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胰蛋 白酶、胃蛋白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酶、 RNA聚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