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教学计划----新的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联合班;本硕、本博连读创新班)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学制:3+1年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科学高级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建模和计算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实践和工业需求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能在计算机软硬件研究、开发与应用等领域(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与技术研究、软硬件及相关技术开发、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并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商业的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研究性工作,可到工业企业、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和开发机构、金融、管理机构承担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核心技术,了解计算机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的研究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课和专业领域必修课采用全英语教学,与国际计算机科学技术接轨;开设多门专业领域课程使学生开拓视野、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实行“本-硕-博”连读,加强研究能力培养;开展“学生研究计划和第二课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
知识架构:
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A4 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A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
A6 专业技术知识;
A7 管理知识;
A8 跨文化、国际化知识。
能力要求:
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 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B4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 终生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B9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10 分析写作能力。
素质要求:
C1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C2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C4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C5崇高价值观念——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责任感与合作性。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计算方法、人工智能。
特色课程:
全英语教学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概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方法、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图形学、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模式识别导论、人工智能
双语教学课程: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
研究型课程:模式识别导论、人工智能
讨论型课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机器学习的过去、现在与将来、IT前沿技术
创新实践课程:数据库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嵌入式课程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IT商业模式与创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研究能力或工程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建模和计算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实践和工业需求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能在计算机软硬件研究、开发与应用等领域(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与技术研究、软硬件及相关技术开发、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并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商业的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到工业企业、研究部门、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和开发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计算机研究或工程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核心技术,了解计算机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成为具有研究能力和工程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加强基础课教学,开设数学分析课程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开设“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专业领域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研究能力;加强工程实践课程教学,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学生研究计划和第二课堂”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
知识架构:
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A4 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A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
A6 专业技术知识;
A7 管理知识;
A8 跨文化、国际化知识。
能力要求:
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 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B4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 终生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B9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10 分析写作能力。
素质要求:
C1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C2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C4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C5崇高价值观念——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责任感与合作性。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计算方法、嵌入式系统。
特色课程:
全英语教学课程:模式识别导论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概论、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研究型课程:模式识别导论、人工智能
讨论型课程:IT前言技术
创新实践课程:数据库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嵌入式课程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IT商业模式与创业
1.专业领域课中有两个模块课:人工智能模块课和多媒体模块课。
人工智能模块课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智能机器人;多媒体模块课包括: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2.专业领域课的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人工智能、多媒体两个模块中的一个模块,在此基础上,选择其它模块或计算机学院其他专业的课程,最低要求15.5学分。
计算机软件
Computer Software
专业代码: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高级专业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掌握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建模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软件工程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实践和工程实际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软件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从软件技术能力的人才培养需求出来,培养具有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能力、软件特别是移动计算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能力、软件评审与测试的能力、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能力、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等,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软件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商业的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业企业、研究部门、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和开发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计算机研究或工程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造攻读硕士、博士,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计算机软件培养计划注重学生计算机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外,还开设了面向移动计算、软件理论与技术、系统软件及平台、大型主机应用软件专业方向系列课程,加强系统软件及平台技术的研发能力、大型主机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培养,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
知识架构:
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A4 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A5 计算机软件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
A6 专业技术知识;
A7 管理知识;
A8 跨文化、国际化知识。
能力要求:
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 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B4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 终生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B9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10 分析写作能力。
素质要求:
C1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C2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C4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C5崇高价值观念——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责任感与合作性。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分布式计算技术。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计算机科学概论
研究型课程: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
讨论型课程:IT前沿技术
创新实践课程: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数据结构大作业创业教育课程:IT商业模式与创业
网络工程
Network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学制:4 年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网络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综合知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网络高级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基础知识,通过接触和掌握现代化数据通讯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网络工程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网络工程管理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应用开发能力。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网络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从网络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需要出发,侧重在网络管理、网络编程、网络信息处理和网络安全等方向加强学生网络工程技术基础和基本工程技能训练,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计算机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研究部门、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开发机构、金融、管理机构承担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管理等业务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注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从网络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需要出发,侧重在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处理和网络安全等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
特别注重学生工程性和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培养要求:
知识架构:
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A4 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A5 网络工程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
A6 专业技术知识;
A7 管理知识;
A8 跨文化、国际化知识。
能力要求:
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 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B4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 终生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B9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10 分析写作能力。
素质要求:
C1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C2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C4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C5崇高价值观念——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责任感与合作性。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数字通信原理、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科学概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研究型课程: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网络信息检索。
讨论型课程:IT前沿技术。
创新实践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IT商业模式与创业
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专业代码: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级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信息安全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学习和掌握信息安全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技术,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信息安全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基本原理发现并解决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知识,能在信息安全软硬件研究、开发与应用等领域(部门)从事基础与技术研究、软硬件及相关技术开发、信息安全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并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信息安全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商业的经济结构等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安全毕业生能够胜任在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政务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广泛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密码学、网络攻防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同时通过与科研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的有机融合,依托产学研,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培养要求:
知识架构:
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A4 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A5 信息安全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
A6 专业技术知识;
A7 管理知识;
A8 跨文化、国际化知识。
能力要求:
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 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B4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 终生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B9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10 分析写作能力。
素质要求:
C1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C2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C4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C5崇高价值观念——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责任感与合作性。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与安全协议、网络防御与对抗、PKI原理与技术。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科学概论、数据结构、密码学与安全协议、计算机网络
研究型课程:密码学与安全协议、网络防御与对抗、PKI原理与技术
讨论型课程:IT前沿技术
创新实践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信息安全课程设计创业教育课程:IT商业模式与创业
一、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