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重点、难点:、
国民党统治下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中间派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遵义会议以及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及其统治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
分设甲长、保长。

4.为了控制舆论,剥脱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大批进步书刊
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经济
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的。

从根本上说,国民党统治的建立,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而是为了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进一步敞开了大门。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些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大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在复兴中国革命的艰难征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一、土地革命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
(二)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人意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在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放在中心城市。

但是,党在中心城市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十分艰难,付出了重大牺牲却成效甚微。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探索。

(二)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随着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中国革命的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得到比较大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战争胜利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但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一度陷于绝境。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点。

红军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及其苏维埃政权,同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它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二)“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了一种复仇心理的近乎拼命的“左”倾急躁情绪。

在土地革命前中期,“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一)中央红军实施大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

(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一)长征的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二)长征的伟大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历史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
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思考题: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