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教案3 秋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操场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操场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2811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f.png)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操场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认识操场上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2.能够正确地辨别和描述操场上的几何图形;3.能够通过观察分辨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操场上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辨别;2.几何图形的特征分析。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特征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分辨不同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操场示意图;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通过和学生互动的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于操场上的几何图形的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简短的问题或者图片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你们在操场上看到过哪些几何图形呢?第二步:操场几何图形的认识(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操场示意图,并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说出操场上的几何图形名称,并逐一解释每种几何图形的特征。
第三步:几何图形的分类(15分钟)教师将操场示意图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几何图形。
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区域的几何图形,并将它们通过画线的方式与对应的几何图形连接起来,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四步:几何图形的特征分析(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分析几何图形的共同特征。
例如:请找出所有角为直角的几何图形。
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直角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一。
第五步: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将几何图形的相关练习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随机抽查学生的答案,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解释和讲解。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激发学生对于几何图形认识的兴趣。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在操场上观察和寻找各种几何图形来加深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2.学生可以制作几何图形的折纸模型,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3.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操场平面图来综合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
数学教案-操场上 - 北师大版_一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操场上 - 北师大版_一年级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6a3eb119e8b8f67d1cb942.png)
数学教案-操场上 - 北师大版_一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示例操场上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过程()一、理解情境图(一)理解主题图1.出示图片:操场上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1)男生有()人;(2)女生有()人;(3)男生与女生共有()人;(4)男生比女生多()人;(5)女生比男生少()人;……(二)尝试解决问题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1)学生列式:10-9 = 1 10-8 = 2(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巩固练习(一)摆一摆,填一填.1.出示图片:摆一摆1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图片:摆一摆2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图片:摆一摆3(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个,______比______少______个,(2)怎样列式?4.出示图片:鸭子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实践活动“小调查”(一)出示图片:小调查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3.全班汇报.四、课外延伸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探究活动找座位游戏目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游戏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游戏过程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游戏说明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 操场上教案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操场上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91bef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7.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操场上》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操场上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和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操场上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数学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操场上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操场上的几何图形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操场上的几何图形模型、彩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操场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操场上的几何图形。
2. 新课导入:介绍操场上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几何图形的特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操场上的几何图形的制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操场上的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 总结提升:通过提问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板书设计1. 操场上2. 副一年级数学上册3. 内容:操场上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运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操场上的几何图形模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了操场上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操场上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操场上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6b596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d.png)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操场上教学设计(优秀4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操场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拍、球”等9个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认识两个偏旁“扌、足”。
2、会写“大、天”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借助本课插图,让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操场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挂图(1)这么漂亮的一幅图,这是哪呢?(2)操场上(板书:操场上学生拼读课题。
)(3)操场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4)操场上怎么样?指图说用“操场上真热闹呀!有的小朋友在……,有的小朋友还有的小朋友在……”谁能用上这个句型说一句话。
指名说(5)“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操场上的哪些体育活动呢?”(引导说完整的一句话)(6)你们真是爱运动的好孩子,多运动可以把我们的身体练的棒棒的。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刚才你们说的体育活动中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语宝宝,咱们一起把他们喊出来怎样?(7)(师逐个出示图片和词语让生认读。
)2、四人小组,借助拼音、自主认字。
(1)看样子每个小朋友想和词语宝宝交朋友,别急。
今天这些词语宝宝还跑到我们小朋友的座位里来了,他跑到哪儿了呢?快找一找。
(生拿出座位里的信封)四人小组只有一个人那有,如果找到了就马上坐好。
静静地用你地眼神告诉老师你已经找到了。
(2)让生在四人小组里借助拼音互助学习。
3、反馈交流。
(1)小朋友们老师看你们学得很认真怎么样都学会了吗?老师考考你们,把你们最喜欢的词语宝宝大声读出来。
(请生读)(2)齐拼。
4、多种形式,反复认读。
(1)做游戏。
(老师点一个个词语,学生做动作)学习两个偏旁。
总结:“拔河、打球、拍皮球”都是用手的,所以他们的偏旁都一样叫提手旁。
“跳高、跑步、踢皮球”都是用脚的,所以他们的偏旁都一样叫足字旁。
(2)去掉拼音读文中词语齐读。
(3)开火车。
(4)游戏拿奥运会入场票。
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案
![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79a31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7.png)
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案「篇一」操场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说话,准确认读6个词语。
2、认识“拍、打、拔、跳、跑、足”六个字,会写“八、入”两个字。
3、认识“提手旁、足字旁”两个偏旁。
教学重点:能准确认读6个词语,认识6个汉字,会写“入、八”两个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下课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到操场上做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其他学校的操场上看一看,那里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哪些体育活动呢?出示课题:操场上(指名读――齐读课题)二、看图读准词语1、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到底在操场做哪些体育活动呢?(随机出示词语,读准字音,并解释个别词语)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带拼音)2、翻开书本读词语。
自由读――指明读(当当小老师领读)――齐读3、去拼音读词语。
4、创设情景,巩固词语。
(1)游戏:请词语大王点点词语,下边的孩子说喜欢什么运动,词语大王就点出来。
对的一起读,错了马上来纠正。
(2)同桌之间做做这个游戏。
小结:我们不仅知道了许多体育活动的名称,还能把这些名称和词语对上号,真能干!5、读读词语,做做动作。
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动作有些是用“手”来完成的,而有些却是用“脚”。
三、学习生字1、给词语分类(1)教学提手旁认识生字:打拍拔(组组词,读一读)。
(2)教学足字旁认识生字:跳跑足(组组词,读一读)。
读着读着,老师发现有些汉字喜欢一个人走,而有些汉字却喜欢两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比如“拍”字就是左边的提手旁和右边的白字手拉手在一起的,这样的字叫做左右结构的字,生跟着说“左右结构”。
(1)找一找这样的字:打拍拔跳跑(读一读)(2)找一找觉得难记的生字。
(读一读)四、书写生字“八、入”(3)读一读(4)师范写“八”,边写边说注意点,生练习书写。
(5)“入”的方法同上。
(注意书写姿势)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
一年级数学上册 操场上教案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操场上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a1c0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9.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操场上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认识正方形,了解其特征和性质。
2.练习使用尺子画正方形。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学习正方形。
教学重难点
1.识别正方形,辨认与之相似的图形。
2.用尺子画正方形,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黑板、粉笔、尺子、卡片。
2.学生:数学课本、尺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引出正方形。
2.通过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角度为90度等特征,让学生认识正方形。
3.让学生构建正方形模型,通过观察模型认识正方形。
小组探究
1.学生分小组,利用卡片拼凑正方形。
2.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
教学展示
1.教师用尺子展示如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2.通过黑板上绘制出正方形,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尺子绘制正方形。
游戏活动
1.学生分组,进行正方形叠拼游戏。
2.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游戏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课堂练习
1.学生用尺子画出所给长宽为5cm的正方形并标注名称。
2.再给出其他尺寸的正方形,让学生重复操作绘制。
课堂反馈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正方形有关的问题。
作业布置
1.在家中找一些正方形的物品并拍照上传。
2.完成本节课上课后练习。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掌握绘制正方形和测量边长的方法,并且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对正方形的认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操场上》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操场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40bf614791711cd7917c3.png)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操场上》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内容剖析:本堂课是新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
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效果。
经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先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借助主题情境,让先生初步学会处置谁比谁多〔少〕几的效果。
尝试处置先生比教员多几人这一效果。
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
这里的比拟多少,不但比拟谁多,谁少。
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第二单元比拟的深化。
同时用文字替代了图形。
学习目的: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处置谁比谁多〔少〕几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处置谁比谁多〔少〕几的效果。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小圆片。
课时布置:1~2课时设计意图:经过实践情境的创设,和先生自己入手实际,初步掌握谁比谁多〔少〕几的效果的处置方法,并能用言语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操场上图片。
问:同窗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学效果?教员有〔〕人?先生有〔〕人?男同窗有〔〕人?女同窗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先生比教员多几人?教员比先生少几人?女同窗比男同窗多〔〕人?男同窗比女同窗少〔〕人?二、先生操作,探求新知1、请同窗们拿出小圆片,依据刚才提出的效果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2、先生操作,教员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并说说8-2=65-3=24、评价。
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位同窗说得比拟好?好在哪里?三、练习稳固、及时反应。
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3、小游戏,10把椅子8位同窗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
4、联络生活,拓展练习。
四、课外延伸。
调查本班的男女先生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学效果。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操场上_(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操场上_(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bda5e825c52cc58ad6be44.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操场上_(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操场上”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情境为题材,引发出“比多少”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第二单元中学习了比较,其中包括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
第三单元前面几节课学习了加减法,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将比较和加减法相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师: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大家看一看。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
(画面呈现:由校门进入操场,学生和老师拿着毽子,学生蹦蹦跳跳地来到操场活动,聚焦到踢毽子的场面,画面由动到静,由远及近,停留在例题图上。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呀?生:这是在学校的操场上。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师:大家观察。
(教师手指例题图)这里直接告诉你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同位议论。
)师:好,谁来说一说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0人在踢毽子。
②老师有2人,同学有8人。
③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
④一共看到7个毽子,老师有2个。
……(教师边与学生说说答答,边整理板书:踢毽子)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
男同学有3人,女同学有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师:好!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谁来说说你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大胆设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
操场上教案3篇【实用】
![操场上教案3篇【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5e0e7f84868762cbaed51b.png)
操场上教案3篇操场上教案篇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2~43页“操场上”内容简析:“操场上”一课是解决减法问题的综合练习,是通过学生比一比的过程,理解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与减法的关系。
其具体的知识点是解决生活中“比多”与“比少”的实际问题,教材用具体生动的画面替代文字叙述,这样的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高矮等,知道了同样多以及10以内的加减计算,这些知识是学习本课的重要知识储备。
本课学习是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比多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常见的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打基础。
“操场上”一课内容,可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对新知的学习及相关知识的同步练习;第二课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练习43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式活动题,它不仅要求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变通性、创造性培养的'好素材。
这道题可通过“还有()个空座位”与“抢座位”的对立训练,设问“要使同学们抢座位,可以搬掉几把椅子?”通过这发展性提问与答案不唯一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
因此,把这道题安排在第二课时的综合练习里去较为恰当。
学情分析:1、学习习惯方面:我校学生85%以上来自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父母文化低,没时间和能力辅导孩子,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加之地区教育的差异,学生受多方面的影响,整体学习习惯不好,语言表达、动手实践操作、与同伴合作交流都存在困难。
教学中,教师尽量引导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意义;组织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会主动与同伴合作、探索,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会合作学习的愉悦。
2、知识经验与思维认知方面: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停留在直观的表象上。
因此,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法。
同时,他们所学书本知识少,学习经验不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他们较难。
《操场上》教学设计案例
![《操场上》教学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a71fd2b84ae45c3a358c6b.png)
《操场上》教学设计案例《操场上》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比多比少”的一节课。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书分析:1.课文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一组词串和一首儿歌组成。
词串中的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着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是足字旁。
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2.本课是识字课文,因此更要突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在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分配上,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词串、儿歌)。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串、儿歌)内容,能与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激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3.认识偏旁火字旁,能正确认读“操”等12个生字新词。
操场上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
![操场上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1660edff00bed5b8f31dc1.png)
操场上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图中男、女人数的直观比较,进一步体验加、减法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充分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两者比较多少,直观地比较。
因此,可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的参与中体验。
教师准备:图形卡片,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2、同学们的爱好可真广泛,现在我们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出示场景图,并揭示课题“操场上”。
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喜欢跑步”,有的说:“我喜欢踢球”……。
二、探究新知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自主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提出了哪些问题?(老师把学生的重点问题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整理在黑板上。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会解答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小组解答的最好?(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围绕“谁比谁少几?谁比谁多几?”的问题,进行反馈。
(教师板书8-2=6)。
学生看图思考。
小组内观察后相互说一说。
小组同学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有的可能说:“我们发现学生多,老师少”有的可能说:“男同学少,女同学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各组汇报本组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问题:①学生有几人?②女同学比国同学多几人?③一共有几人?……各小组同学各抒已见,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同学们发表自己看法:有的可能说学生共有8人,男同学和女同学合起来,有的可能说一共有10人,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同学们有的说:同学比老师多6人,我们是算出来的。
有的同学说我们是一个比一个比出来的也是多6人…… 三、操作探究体验、解决“共几个”及“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案
![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436064431b90d6c85c7c3.png)
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的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操场上”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情境为题材,引发出“比多”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第二单元中学习了比较,其中包括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
第三单元前面几节课学习了加减法,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的问题。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画面呈现:操场上,学生和老师拿着毽子,学生蹦蹦跳跳地来到操场活动,聚焦到踢毽子的场面。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呀?生:这是在学校的操场上。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师:大家观察。
(教师手指例题图)这里直接告诉你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同桌议论。
)师:好,你能告诉老师,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吗?(学生可能回答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0人在踢毽子。
②老师有2人,同学有8人。
③男同学有3人,女同学有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师:好!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谁来说说你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大胆设想,可能提出以下问题)生:①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几人?②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老师比学生少多少人?)③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师:板书问题大家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好吗?先看学生比老师多几人?(6人) (教师边板书,边出示例题图)○○老师图像□□□□□□□□学生图像(师生人数一一对应后,多6人)师:通过看图你能知道什么?生:学生比老师多6人师:你会列出算式吗?(可让学生列出减式,也可出现:□-□=□,让学生填写减式。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操场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操场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185f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6.png)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操场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正确使用操场上的位置词,如前、后、左、右等。
2.能够根据老师的指令正确描述操场上各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够利用位置词进行简单的操场指引,如向左转、向前走等。
4.发展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位置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操场上的位置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能正确描述操场上的物体相对位置。
3.能按照老师指令进行简单的操场指引。
三、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操场上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位置词。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对位置词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并复习位置词:上、下、左、右、前、后。
2.老师用手势或示意物体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位置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步骤二:呈现新知识(10分钟)1.老师拿出一张操场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并熟悉上面的各个位置词所代表的含义。
2.老师指着平面图上的位置,让学生口头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步骤三:实践探究(2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教学。
在教学前,老师已经事先在操场上放置好几个标志物,如篮球、跳绳等。
2.老师让学生按照指令,根据位置词找到标志物的具体位置并描述出来,如“篮球在我前面,跳绳在我的右边”。
3.学生可以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讨论。
步骤四:合作总结(15分钟)1.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并总结他们在实践探究中的体会和收获。
2.学生可以把操场上的位置关系绘制在纸上,进行可视化的总结和归纳。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老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如“如果我站在篮球的前面,跳绳在我的右前方,那么跳绳和我之间还有什么物体?”2.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操场指引的游戏,让学生根据位置词指引其他同学或老师找到指定的位置。
步骤六:巩固和评价(5分钟)1.老师提醒学生掌握了操场上的位置词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如描述教室、家中等地方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操场上》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操场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4b65c9580216fc710afdbb.png)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调查本班的男女学生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学问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北师大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级数学上册《操场上》教案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操场上_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操场上_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fff04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6.png)
题
看方法来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问题的能力
2、 汇报问题
1、 课件出示情形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主题 解决 两 个 不 同
操 场 上 一 共 有 图中的情形:下课铃响了,老师和同学们在操 的问题,体会
多少人?
场上进行课间活动。瞧,他们有的在踢毽子, 比较多少的不
学 生 有 几 人 ? 有的在数各数,有的在记录,玩得多快乐呀! 同表述方法
究方法
8、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5、指名回答,汇 1、 第 1 题
报方法示第 2 题图,引导: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6、独立完成,汇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报:女同学有 5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适时给与必要指导
人,男同学有 3 3、让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所提出的问题 两名学生开始投球。下面的同学击掌为他们加油, 爱好
1、 看情形图,摸 在规定的时刻里,投的最多的获胜。竞赛终止后, 训练 学 生 依 照
索 里 面 会 有 教师提:谁投得多(少)?谁比谁投得多(少)? 情形 图 自 主 提
那 些 数 学 问 总结游戏,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刚才的观 出问 题 、 解 决
操场上(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
一年级
进度
1 课时
课型 特点
上数学
教案操
场上_
北师大
版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比较、摆学具等活动,能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 进一步观看方法 3、 初步形成操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谁多谁少的问题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教学难点
老师有几人? 2、 看看这幅图,老师想到了专门多有味的数学问 进行 多 种 形 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操场上-北师大版_0479文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操场上-北师大版_0479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c78fc01783e0912a2162ab3.png)
2020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操场上-北师大版_0479文档EDUCATION WORD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操场上-北师大版_0479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3.在学习学习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过程一、理解情境图(一)理解主题图1.出示图片:操场上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1)男生有()人;(2)女生有()人;(3)男生与女生共有()人;(4)男生比女生多()人;(5)女生比男生少()人;……(二)尝试解决问题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1)学生列式:10-9=110-8=2(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巩固练习(一)摆一摆,填一填.1.出示图片:摆一摆1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图片:摆一摆2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图片:摆一摆3(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个,______比______少______个,(2)怎样列式?4.出示图片:鸭子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实践活动“小调查”(一)出示图片:小调查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四、课外延伸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探究活动找座位游戏目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数学游戏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游戏过程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 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游戏说明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操场上-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场上
教学内容:
操场上 P42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
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
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把椅子空着。
”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