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和监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2、监督规则 (3)财务规制 盈余分配约束(non-distribution onstraint): 即机构盈利和剩余不能在领导层和管理层分配。 支出比例规定:加拿大,年度财务剩余不得超过 总额的10%,且必须是慈善项目支出。 行政开支比重规制:即用于维持机构运营的费用, 包括雇员工资、设备、差旅费等。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二)公共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分级管理带来的地域上限制竞争; 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允许设立相同或相似的社团。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三)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重登记、轻管理 重管理、轻登记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确立公共事业组织章程的最低要求; 增强年检的可操作性; 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 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制度化。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一)责任分担 政府、企业二元格局
政府、企业、第三 部门三元格局
责任分担现状:

社会公共事业责任分担的法规、政策几乎空白; 民间合作承担公共事务的意识淡薄、能力乏弱。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特点: 政府仍是管理公共事业的主体; 各级政府行政部门机构庞大,效率低; 管理方式:行政命令、宣传教育等; 缺乏承担公共事务职能的民间机构。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分担:即打破政府作为公共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二)公共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公共事业组织的二重性:官方性与民间性并存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俘获论”:即某些机构或集团可以利用和凭借自己 在信息、知识、财富等方面的优势,对另一些机构 或集团的政策或行为形成支配,从而使对方只作出 符合自己心意的举动。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二)公共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1)违规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 (2)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与腐败; 公益机构违规筹款 挪用公益基金及捐赠物资从事不符合其宗旨的活动 和事业 侵占或贪污捐款物资 逃税漏税、逃汇骗汇 日常管理中的财务浪费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二)公共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3)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论资排辈、官本 位);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 机 危害: 损伤人们的慈善之心,影响资金来源和业务拓展; 影响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实现。
案例1: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素材1\链接\案例: 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 故罪.doc 案例2: 毛乌素沙漠农民治沙者的光荣与尴尬 素材1\链接\三、案例研究:毛乌素沙漠农民治 沙者的光荣与尴尬.doc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责任和监督 2、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 内涵:即公共事业组织在公共事业服务与管理过程中依
美国的慈善捐赠:



在美国,国税局通过监管慈善机构的资金流向, 决定其是否具有免税资格。 捐款人可以享受捐款部分的免税,捐款人在向国 税局申请免税时,需提交由慈善机构提供的捐款 凭证。美国国税局为了查验捐款人的免税申请是 否属实,还会对慈善机构的捐助名单每两三个月 抽查一次。 美国的免税制度既能鼓励美国人捐款,也能使美 国国税局借机监管慈善机构与捐款人、受捐人。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责任和监督 1、公共责任 构成要素: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公共责 任的内容;公共责任的客体。 表现形式: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义责任 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 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工作检查、绩效考核、审计、审核、 受理申诉与控告等。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二)公共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主管部门对社团的“俘获”:主管部门将社团作为其 巩固和扩大既得利益的工具。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团领导职务;(逐利行为) 社团成为安置闲散人员的分流渠道; 社团活动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主管部门的开明程度。 社团对主管部门的“俘获”:资源依赖,为社团拨付 资金,监督疲软。
中国的慈善捐赠:



捐款免税制度手续繁杂、多头管理,鼓励作用有限 也谈不上监管。 民政部正在起草《慈善事业促进法》。 慈善立法思路:慈善资金的使用必须体现捐赠人的 意愿,要对慈善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 链接:人民议事厅:王振耀、金锦萍、徐永光谈慈 善热点。
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和监督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责任和监督 1、公共责任 内涵:即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履行职能与职务所 承担的职责与义务。 主观责任:公共组织成员对公共目标、公共使命 的良知、认同与忠诚。 客观责任:公共事业组织对工作任务和管理对象 所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表现为承担不当行为的 消极后果。
3、发展趋势 (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 行业监督约束机制:强调职业责任、引入行业认 可制度、行业巡视制度等; 组织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管理制度、核算制 度、成本效益分析,推进工作透明化、程序化。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3、发展趋势 (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低层次公共责任:强调服从和遵守规则,重点是财 务责任和过程责任,主要目标在于避免违规行为 和避免丑闻。 高层次公共责任:强调结果为本和创新意识,追求 项目的实际效益。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二)公共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原因: 现有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界定; 民政部门职能的多样化和社团管理力量的不足使其 无力应付对众多社团的监督和管理; 人民银行和国家审计部门无暇顾及对公益机构的监 督; 监督主体责任意识的缺乏是深层原因(权力本位)。
二、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英国“行政监督模式”的确立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监督: 早期:大法官制 1601年:《慈善事业法》,监督专员制度。原 告动议(relator action),由检察官代理个人或团 体提起公诉,审理遵循一般法律程序。 1860年:成立“慈善委员会”。 监督机制:以监督专员或慈善委员会为主,具有主 动性和行政规制特点。
法或依章程所承担的工作责任。 消极公共责任:不做坏事。“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 账目的完善管理”。 积极公共责任:努力做好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 追求的目标”。 责任监督机制: 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行业监督等。 责任追究方式:行政检查、司法诉讼、舆论批评、民间 协商、内部处理等。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二)公共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3、薄弱的社会监督 (1)公众监督意识薄弱 (2)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力 (3)民间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缺失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社会团体的监督主体:民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 财政部门、审计机关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二)公共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理论上:监督主体多元化和职责分工不明确可能导致 “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即产生不同主体 之间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尴尬状况; 实践上:监督主体多元化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2、监督规则 (1)注册登记制度 注册好处:免税优惠、法律保护、由官方认可而 获得声望。 注册条件(英国):独立身份和自主运作;由董 事会实施管理和控制;董事会成员不得从机构 索取报酬。 原则:受益者为所有公众或大多数人(救灾扶贫 活动例外);从事明显政治活动的机构除外。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2、监督规则 (2)财政优惠 英国免税优惠:豁免直接税(如所得税、公司税、 资本收益税),地方税税额自动减免80%。 美国免税优惠:享受优惠的组织范围广泛;具有 免税地位机构的所有收入都享受免税优惠;捐 款者享受的免税优惠大于其他国家。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2、监督规则 (4)投资规制 英国:1961年颁布了慈善机构投资法。 投资和贸易的区分:贸易行为为法律所禁止,其 利润不得享受免税优惠; 董事会负责制 专业咨询和投资经理制 投资的基本原则:安全和道德投资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2、监督规则 (4)投资规制 安全投资:慈善机构是经济资源的消极持有者 (passive holder of economic resources), 非财富的积极创造者(active creator of wealth)。 道德投资:投资项目和投资机构的选择应着眼于慈 善机构的利益,而非董事的利益。
事业管理的唯一主体,逐步实现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化,把一贯由政府直接承担的公共事业责 任转移给民间非营利组织。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政府:“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非营利组织:弥补政府、市场缺陷,医治“市场 失灵、政府失灵综合症”。 非营利组织的建设: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志愿人员、专职管理人 员、组织的专业定位; 效率组织:改革管理方式,提高效率; 廉洁组织:筹资募捐
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
(三)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监督重点:公共事业组织是否违规,不应涉及其日常 运作的管理。 5、营造竞争透明化,促使公共事业组织运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并由专业化评估机构 进行评估。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2、监督规则 (4)投资规制 投资类型的限制:商品买卖和昂贵艺术品购置; 投机行为和期货交易;房地产投资 (5)“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美国1950年税法规定:不相关活动 (unrelated business)不能享受免税优惠。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3、发展趋势 (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 规制范围扩大; 规制的具体化和细密化; 加强管制机构的权力; 完善监督控制的程序。 (2)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包括舆论监督机制和 市场监督机制。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3、发展趋势 (2)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 舆论监督:大众传媒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舆 论监督力量向社会各个角落的广泛渗透。 市场监督:第三部门各机构之间对有限资源的竞 争日趋激烈;捐款者效益意识增强,倾向于将 资源捐给管理良好且活动效益明显的组织。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二、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美国非管制模式(unregulated philanthropy)
“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胡萝卜政策”:税收优惠;赋予其他特权;各级政 府对慈善机构的直接和间接支持。 “大棒政策”:特权尤其是税收优惠的剥夺;司法调 查及相应的处罚。
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监督机制:以国家监督为主(行政监督结合司法 监督),辅之以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 1、监督主体 多元化模式:美国,税务和司法部门负有监督慈 善机构的主要责任。 专门机构模式:英国,慈善委员会,其职能如下: 制定规则;司法或准司法权力;行政管理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