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 教师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d3cf2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9.png)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诗经读后感1《关雎》——彼岸的虚影。
听着耳边水鸟相唤,眼中仿佛只剩下一个人,河对岸的那个窈窕身影。
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样都无法抹去她的惊鸿一瞥,于是梦中相见,琴瑟表示亲近,钟鼓使她快乐,沦陷进这一场海市蜃楼的`梦幻,却在梦醒时将这一切都归为虚无,笑他宏愿空想,却不过是相思成灾。
《蒹葭》——坠落于迷茫。
蒹葭苍苍芦苇荡,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那人却在水中央。
虽路途艰难却依然要去追寻那一抹身影,但总是相距不远,无法靠近,只为一抹微弱光芒执着追寻。
不断追逐,追逐,可是他到底在追什么?心里是不是早就有了答案,明白自己陷进了无法破译的迷障,却不愿面对现实。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白月光,追着它有时会指引人生,有时却会迷失方向。
所谓lover(爱人)也会over(结束),过度执着于单恋终究只会越陷越深,倒不如选择放手,去寻找更加幸福的未来。
诗经读后感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今天下午,我和陈建一一起去上远方文学课程。
今天讲的是《诗经》!历史上第三个朝代,是周朝。
周朝是当时的第一大国,有300万平方千米,周天子总共分了800多个诸侯国。
但是怎么能保证这些诸侯们能治理好自己的人民?于是,周天子找了一些40多岁的,没有结婚的老光棍,还得有文化。
把他们叫过来,给他们进行更上等的培训,让他们周游列国。
把民俗风情,人们所唱的歌和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筛选。
有305首,被称为“诗300”。
秦始皇焚书坑儒,可秦始皇十分推崇法家思想,只留下了医学书,农耕社会的书,剩下的.书全部烧毁。
后来的汉朝,有几百年的历史,汉朝十分推崇儒家经典和儒家学说,就又开始收集了305首诗,编辑到一块,就有了后来的《诗经》!老师讲的真有趣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诗经读后感3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作者的见解很独到,结合生活感悟,所见所闻,写出了如此好的诗经中的植物书籍。
慢慢读,值得一读再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词义精深。
诗经读后感10篇(最新)
![诗经读后感10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fdc3632bb4cf7ec4bfed0e3.png)
诗经读后感10篇一树繁花,清淡典雅。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我们与古人原本相隔于遥远的光阴两岸,却因为有了诗歌这座跨越古今的桥梁,我们才得以与古人心意相通。
诗歌的美妙,令人无法猜测,看似平淡的字眼,简单的韵律,却能千变万化,让人回味无穷,咀嚼出万般韵味,万般情意。
诗词歌赋中,最迷恋的是《诗经》。
诗经,这个名字本身,就渗透着美的凝露。
被咀嚼了千年,流淌出来的甘汁还是那么有味道,无尽回味,透着沁人心脾的诗意。
读过诗经,她有一种古朴诚恳的美,像极了我见过的一种花——粉簌簌的流苏。
我记得张晓风女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要我给那棵花树取一个名字,我就要叫它诗经,它有一树美丽的四言。
”这棵花树就是流苏。
流苏与诗经,诗经与流苏,如果要我给诗经起一个名字我就叫它流苏,它有满腔纤细的花香。
据说,那些关于诗经的故事,长达六百年之久。
六百年,从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中叶,这一段漫长的过程中,那些还尚不识文明烟火的古人,就已经懂得如何运用那些优美的文字,来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自由奔放的情感。
那时的人们是最淳朴的,天真的,用最平凡的文字诉说内心的感受。
当一个人的身心,在某一个午后,完全进入一种恬静的状态。
那些带有灵动气质的诗句进入心扉,带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神秘朦胧美,营造“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和谐宁静,送来“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的震撼人心的爱情宣言,画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青涩爱恋。
那是一场灵魂盛宴,是美的潜移默化。
在《诗经》中情感之事总是特别美好,少年的难开之口,少女的矜持缓步以及艳若桃花的容颜,都弥漫着潮润的雾气与悸动的氛围。
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愿,那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新,那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艳难收。
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有过一面之缘的铭记,便从此日思夜想困顿不已。
这美好的情愫也随着冷黄纸页与口口传唱而新鲜如昨。
当然,若《诗经》中仅有爱情,纵是最浪漫的诗篇,多了,也会觉得轻浮。
《诗经》读后感17篇
![《诗经》读后感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61fb0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2.png)
《诗经》读后感17篇《诗经》读后感篇1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
作者心心念念的这件“绿衣”,应该是亡妻生前所穿之物,因此他触物生情,想念与自身感情深厚的妻子。
通过重章叠句的表述,表现作者缠绵悱恻的感情。
用寒风凄凉来表达心境之凄凉,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剧:你为我织造的衣服仍然在身,可那个为我加衣的人,你在哪里啊?这种睹物思人的写法为后世同类型的诗作广泛借鉴,最出名的是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这首词也是触景生情,只不过是梦中所见而已。
他想念亡妻,不是写缠绵悱恻,不是抒发呜呼哀哉,反而写的是“千里孤坟”,是“明月夜,短松冈”,通过那月夜下唯有青松作伴的孤坟,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远比直接抒发情感要动人得多。
全词中的感情都是内敛的,不话凄凉,无言相述,但那真实的、强烈的情感是根本不需要任何言语而能直接击碎人心的。
尤其是上阙收尾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对应下阙开头的“小轩窗,正梳妆”,那种时空错乱的幻象更加让人唏嘘和悲痛。
《诗经》读后感篇2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
“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中国故事《诗经》读后感
![中国故事《诗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02ad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9.png)
中国故事《诗经》读后感【实用版】目录一、介绍《诗经》二、《诗经》中的美好三、《诗经》给人的启示四、读《诗经》的感悟正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其中,共有 305 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部分包含了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部分分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部分则有四十首。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其中,有一种美好的情感是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
在《诗经》中,有许多诗歌描述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
比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以及《国风·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都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除了美好的情感,还有一种美好的价值观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诗经》中,许多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比如,《大雅·生民》中的“生民如草,如草沐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以及《小雅·巷伯》中的“巷伯巷伯,胡为乎中露?”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读完《诗经》,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好。
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写作助理,我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同时,我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以便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
最后,我也应该有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总之,读《诗经》让我收获了许多,它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诗经》读后感4篇
![《诗经》读后感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f21de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6.png)
《诗经》读后感4篇《诗经》读后感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是《诗经》众多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是青青是你的衣领,长长地挂在我的心。
纵然我还不能去,你为什么不寄个音?青青是你的佩带,长长地在我想念哉。
纵然我不能去,你为什么不来?你轻盈地往来啊,登在城楼上啊。
一天不看见你,如同隔了三个月啊。
读《子衿》时,会深深的感受到古代爱情的勇敢、直白。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能去,你为什么不来?如此的斗胆直接。
回想古代,我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封建”二字,在封建王朝这么斗胆直接的谈情说爱是不可能浮现的。
每一个人都那末的羞涩,有爱不敢言,只能等待媒婆的提亲,时常遇到喜欢的人却不敢说出口,于是酿成了不少的惨剧,对照这些《诗经》时代的爱情显得那末可贵,显得那末夸姣。
读《诗经》中的诗时会感受到他们的心情或者是感情。
例如《静女》一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读这首时脑子里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男子约一个漂亮的少女到城隅约会,男子非常开心的到达约会场所,少女故意躲藏起来。
男子等了很久,逐渐变得烦躁,而当他不知所措时,女子蓦地浮现,献上彤管作为礼物,一丝甜蜜爬上了男子心头融化了他先前的不安与烦躁。
这是一幅多么夸姣的画面。
《诗经》时代那简单,却甜蜜的恋爱,没有山盟海誓,却同样令人羡慕,没有浪漫的玫瑰,普通的彤管,依旧浪漫甜蜜。
时代的改变,物质也在改变,如今约会送彤管已再也不浪漫,而人们渴望的甜蜜,那简单的爱却没有改变。
《静女》中的女子躲藏男子,看他着急的样子,看他等待的不知所措的样子,看到他那末的着急,内心反而会更加开心,因为对方那末的在乎自己。
而向来等待的男子,看到女子浮现,并送上彤管,彤管随处可见,没什么特殊意义,可是从心爱的人手里送出,却显得意义非凡,感觉那彤管特殊的漂亮,而在等待过程中的不安,烦躁,也随之消失,等来的是满满的甜蜜。
《诗经》读后感15篇_3
![《诗经》读后感15篇_3](https://img.taocdn.com/s3/m/c17e89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d.png)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书页慢慢增厚,我宛若见到了午后那温暖的阳光,轻摇的柳条,还有山坡边的轻声吟唱。
《诗经》,没有波澜壮阔的词汇,也没有万分柔弱的语句,在我眼中,他是午后那温暖的阳光,是那轻拂的柳叶,是那低声的吟唱。
他虽有枪林弹雨般的烽火,却抹灭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温情,缺淡去了那一份娇柔。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主义文学的源头。
明人方孝孺早就说过:“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
”近人梁启超则认为:“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诚如胡适所言:“《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谁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古的有价值的一部文学著作,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由此可见,《诗经》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代替的崇高地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最可信赖的物化形态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表现了一个青年男子思念心中爱慕少女,睡梦中都渴望与她结成伴侣的炽热情感。
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首女子出嫁的颂歌。
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诗气体稍轻,故不得与《关雎》并,次《螽斯》后,别为一乐可也。
然以如花胜玉之子,而宜室宜家。
可谓德色双美,艳称一时。
”轻轻翻着一篇篇美文,转眼间,眼前不再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甜美的爱情,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股对时事的评价,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对那统治者压榨的叹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此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向往理想社会的强烈愿望。
《毛诗序》曰:“《硕鼠》,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此诗斥责卫国统治者不守礼法,厚颜无耻。
《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765b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6.png)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读后感1早都知道《诗经》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但面对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时,却感觉好无韵味可言,索性就将它丢在一边,结果让我错过了这么一本有价值的书。
《诗经》是咖啡,那么《诗经是一枚月亮》则是咖啡伴侣,越嚼越有味,于是,我翻开它享受品咖啡的过程。
《诗经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个细腻温娴的女子。
她将《诗经》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来。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原以为“逃之夭夭”是正确,这里只不过是引用而已,经过反复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
这句诗大概的意思是说,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红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觉得《桃夭》该是一首歌:“桃花盛开朵朵艳,桃林内外红缠绵;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乐天天。
”重点在这“桃”上,“桃”可以引申为桃花林,桃花运等。
现代社会,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丽的桃花运。
可这毕竟是幻想,有幻想就会有落空。
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有又一次桃花运,然后从此“飞黄腾达”。
事实证明80%的女生错过了自己的青春。
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证你心仪的对象也看中你吗?女生有了桃花运便会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运只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剧,男主人公是多么耀眼,我们更不是黄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岛上看桃花。
所以,现实点,学着《诗经》中女主人公快乐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诗经》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被金钱和地位所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朴实,最真诚的。
相反地,谁能想到过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为生活所奔波,所劳累,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迷失了自我。
《诗经》读后感(通用15篇)_1
![《诗经》读后感(通用15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1b72095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c.png)
《诗经》读后感(通用15篇)《诗经》读后感1中谷有蓷,暵其干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鲁迅说,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但是如果单单从表面上看,也许人们会有感到相互理解的时候,而不必产生对于对方烦恼的烦躁和厌恶感。
大多数的解释对于中谷有蓷这首诗的看法是,一个女人遇人不淑,遭人遗弃,只得在山中感叹不已。
但是也许事实并不如此,因为并不是人被打倒了就单纯是被打倒了,痛苦也有其他的意义,比如说,诗经中有众多的女子都是被遗弃了,那也不意味着消极,痛苦并非仅仅是摧毁,有的人反而勇敢对糟糕的过去说不,这也是相当好的经历。
在诗经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女子都是被抛弃,有“氓”里面的女子勇敢地告别过去,还有“谷风”中女子也是被始乱终弃。
但是有一点相同的是,如果是要展现一个人的悲伤,心境的变化,这两处都是从“我”的角度来写的。
这里的说法并不是在胡乱解读,因为从前两首中,一个女子的喜悦,欢快,渐渐生出的紧张,哀痛,都是明显可见的变化,但是在中谷有蓷这里,只是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看,他看到一个女子在那里,似乎有什么悲伤的事,他知道那女子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似乎无法真正地走近那女子,他不能随便地去安慰,不能随便地引起她的注意。
因为她的忧愁在那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要面对的事情,而那女子的经历终归是她自己的经历,也许从这首诗角度,看过去的人“我”也正面临了自己的困境,左思右想无法想出结论,于是就只能到山谷中躲起来,想要自己一个人安静一下。
这样看来,这首诗就没有那么消极了,一个女子离婚了,她或许曾经有过美好的向往,或许对未来有过信心,总之,她正刚刚摆脱了一段不怎么好的经历,现在正躲在山里,想要仔细思考这件事,也许没有思考,但是不怎么想和其他人交流,因为必然会带上自己的情绪。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939ce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6.png)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叩开诗词的门扉,走入《诗经》的世界,我第一次领略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空灵境界,明白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情画意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诗经》之美在于静。
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
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和袅袅炊烟的年代,恍然间,透过单纯的诗句,在你的心田缓缓开出一朵学名“静好”的花。
《诗经》之美在于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长河里始终飘摇的瑰丽诗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对的人的坚贞爱情,是携手一生的誓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会觉得她艳丽无双。
《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情人羡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诗词才能描绘出这般深情缱绻的爱情。
《诗经》之美在于随。
纵观全书,没有作茧自缚的宗教信仰,没有凉薄自利的思想观念,更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
这里只有着随性潇洒的华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悠远。
《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
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华夏传统文明有着上千年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并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改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世界为之侧目。
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很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
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
”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
《诗经二首》读后感
![《诗经二首》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ef6884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6.png)
《诗经二首》读后感《诗经二首》读后感篇一《诗经二首》读后感《诗经》,这本古老的诗集就像一座神秘的宝藏,其中的《诗经二首》让我像是在时光长河里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先来说说《关雎》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几句的时候,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在眼前展开。
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欢快地叫着,那声音就像是在给爱情打call。
而那个君子,他看到了自己心仪的淑女,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直跳。
也许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样含蓄的爱情表达已经很少见了。
现在大家都很直白,喜欢就直接说,什么“土味情话”漫天飞。
可是《关雎》里的这种感情,就像一杯清香的茶,越品越有味道。
我就想起我自己啊,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一个很文静的女生。
当时我就有点心动,可是我哪有古代君子的那种含蓄啊。
我就像个愣头青似的,直接上去就想搭话,结果把人家吓得不轻,那场面简直是大型“社死”现场。
相比之下,《关雎》里的君子那种辗转反侧的思念,就显得特别优雅。
他只能通过弹琴鼓瑟来表达自己的爱意,这种默默的付出,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简直就像珍稀动物一样罕见。
再看看《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读起来就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那个“伊人”就像在云雾里一样,若隐若现。
我觉得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梦想或者目标,看起来好像就在眼前,可是当你去追求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够不着。
就像我小时候想当画家,那时候觉得自己拿起笔就能画出像梵高一样伟大的作品。
可是真正开始学画画,才发现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呢。
每次画不好的时候,就感觉那个“成为画家”的伊人离我更远了。
不过,我有时候也会想,《诗经》里的这些诗会不会被我们过度美化了呢?也许当时写这些诗的人,只是随手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并没有我们现在解读的这么深刻。
但是不管怎么说,《诗经二首》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爱情观和对理想的追求,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17e0f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f.png)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中的诗比唐诗,宋词,元曲多了几分轻快活泼,宛如轻快灵动的少男少女,带着几分自在的心意,随性哼唱,却不经意间,流传千古。
你可曾记得那河州边飘扬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
近在它“关关”的叫声。
如果有一只鸟儿叫了一声"关",另一只鸟儿会马上应和一声"关",一呼一应紧密相连且短促响亮。
听到这“关关”的叫声,又见河州旁采荇的意中人,怎会不心动呢?他的日思夜想,对她的无限眷恋,都化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只愿,她不拒绝你,你亦接近心中期盼已久的幸福。
有种思念是河州旁可见可想的采荇少女,另一种思念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蒹葭丛中迷蒙的身影。
那个她,一会儿在水边,一会儿又出现在水之州,朦胧的轻烟使她若隐若现。
秋水凝结的白露在清晨更为清透,映着她的身影。
那遥远的人永远无法触及。
我要穿过河流去寻找她,可是河流险阻,挡住了我的去路。
有时仿佛再往前跨一步就能接近,可向前一步后她又出现在了更远的地方,呼唤仍在耳畔响起……她仍旧在水边,而我却触不到她。
河道依旧绵长。
我用尽一生执着于一场没有结果的寻找,你最终在遥不可及的远方。
没有停止,没有悲哀。
仿佛已过千年,一生终了。
听说这世间除去思念,还有承诺。
有一种承诺叫做《击鼓》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那么深沉无望的爱情,一个渺小的士兵,他的爱情,在宏大的战争中是那么不值一提。
他无能为力,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去。
即使只是每天吃着粗粮,身边有妻子温暖的陪伴也好啊,总不如现在,排着队去战场迎接死亡。
在一场场骇人的战争中,多少人无望地死去,而我幸存下来。
可我的心里却只有对你的思念和忧伤。
我多希望哪天,我可以牵着你的手,亲口向你说出这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现在,请你原谅我,我们之间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长。
《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19bee802020740bf1e9b20.png)
《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精心的《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拿起一本《诗经》,翻开那微微泛黄的书页,耳畔边仿佛听见了一阵幽幽的叹息,让人的心底也微微发颤。
我听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叹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离乡多年的旅人对家乡的思念。
时间就如白驹过隙,他回忆起离家远游时,河边的嫩柳才刚刚抽出嫩绿的枝条,犹如少女纤细柔软的秀发,让人让人的心中情不自禁的生出一股怜惜。
光阴似箭,转眼已是寒冬。
他艰难的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肆虐的风雪不断的敲打着他急迫的心情。
举目远眺,家乡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他不禁朝着家乡的方向叹息着。
在风雪中,唯一让他依恋的,便是家的温暖。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我听到了即将离开家乡的旅人的叹息。
离开家乡时,吼叫的冷风仿佛要将人间的温暖吹散。
马车飞一般的疾驰着,不一会儿,就已经看不到家的影子了。
他不禁想起了他的母亲那沧桑的脸与满头的银丝。
母亲此刻一定还站在屋前目送着他的离开吧,想到这儿,泪水已夺眶而出。
他将头从车窗里伸出,想牢牢地记住自己的家乡,可飞快的马车早已载着他驶出了很远。
他只能看着离开时的道路,悲伤地叹息着,从此,望故土,已是路远山高。
读“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我听到了妻子在担忧在外服役的丈夫时发出的叹息。
在黄昏时,牛羊和鸡都回到了自己的窝里。
妻子忙碌了一天,知道现在才休息了一会。
她看着牛羊都回到了棚子里,不禁想到自己远在他乡的丈夫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她朝着丈夫离去的方向眺望着,仿佛这样就能见到自己的丈夫一样。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妻子不禁幽幽地叹息着问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可答复她的却只有阵阵风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对佳人求之不得的幽幽叹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是感慨苍天,对世事盛衰兴废的叹息;“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341b2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b.png)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读后感1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中国文化犹如滚滚黄河,川流不息,而《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之源了。
老师、爸妈都这样对我说:“五年级了,你差不多要认识文言文了,探索、体会古人的思想了。
”刚寒假,外公就领着我去新华书店,请来了她——中国文化之源《诗经》。
敞开书页,粗阅一番,倒觉得文言文並不那么单调、乏味、古板、难懂。
它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魅力却是那么无穷。
虽然书中也有注解,但是我倒觉得:毎个人必须自个儿去品读、去品味、去作出自己别样的解释。
或许,文言文就是“之乎者也” ;就是一些念不出的生字拗词;就是突然发现,凸现在明星歌里、网络语中的成语出处;就是低语细声的“卫风” 、“王风” 、“大雅” 、“小雅” 的《诗经》格调;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卸,莫不静好。
”的古人含情脉脉的情感;就是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的国风……简直目不暇接、爱不释手!《诗经》中,小雅调里的《黄鸟》是我最喜欢的诗韵,诗人述写黄鸟二次:头一次用直铺笔法劝黄鸟不要吃自己存下的食粮,让它飞回故乡问候亲人;其次借黄鸟处境比喻自己在异乡的遭遇,抒发一位异乡人不能在当地得到公正美好待遇而迸发出的怨恨,和思念故乡的心情。
细细品读《诗经》,书有散发出不仅思乡之情、爱慕之情、望子成龙、还有描写国政、家庭、友情、离别……众多喜怒哀乐、情感交织在一起,浇灌了读者的心田,牵引了读者的视线,薰陶了读者的情。
多多去翻翻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吧!去认识文言文,品味一下古人之情感,真的很快乐哩!《诗经》读后感2从前的日子过得缓慢,三月嫁娶,七月耕作,九月裁衣……日子就这样悠悠淌进诗里。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整理后交给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太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897c2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3.png)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诗经》的很美,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来参阅。
诗经读后感1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后时小院中惬意的品茶,是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中静静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我而言,最美好的莫过于在一个暖意、花香交织的清风中读一个无伤人事、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报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悠悠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氤氲万世的旧时光。
初读《诗经》,是在一个雨夜。
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蛙声,伴着沙沙的翻页声,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
偶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
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
时间一次次精简又精简它们,岁月一回回流传着又流传着它们,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里丢失着,散着,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涟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
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热烈、共同的躁动、共同的思想。
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千年的历史中打磨掉了,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兜兜转转的岁月和细细密密的时光的推敲,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
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
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
它从来没有华丽迟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请的?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仿佛看到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悠悠洒在房檐上,也冷冷清清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
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完琴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刻进骨子里的思念。
诗经读后感200字(九篇)
![诗经读后感200字(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6f8d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4.png)
最新《诗经》800字诗经200字(九篇)《诗经》800字诗经200字篇一教师、爸妈都这样对我说:“五年级了,你差不多要认识文言文了,探究、体会古人的思想了。
”刚寒假,外公就领着我去新华书店,请来了她——中国文化之《诗经》。
敞开书页,粗阅一番,倒觉得文言文並不那么单调、乏味、古板、难懂。
它的字里行间浸透出来的魅力却是那么无穷。
虽然书中也有注解,但是我倒觉得:毎个人必须自个儿去品读、去品味、去作出自己别样的解释。
或许,文言文就是“之乎者也” ;就是一些念不出的生字拗词;就是突然发现,凸如今明星歌里、网络语中的'成语出处;就是低语细声的“卫风” 、“王风” 、“大雅” 、“小雅” 的《诗经》风格;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卸,莫不静好。
”的古人含情脉脉的情感;就是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的国风……简直目不暇接、爱不释手!《诗经》中,小雅调里的《黄鸟》是我最喜欢的诗韵,诗人述写黄鸟二次:头一次用直铺笔法劝黄鸟不要吃自己存下的食粮,让它飞回故土问候亲人;借黄鸟处境比喻自己在异乡的遭遇,抒发一位异乡人不能在当地得到公正美妙待遇而迸发出的怨恨,和思念故土的心情。
细细品读《诗经》,书有散发出不仅思乡之情、爱慕之情、望子成龙、还有描写国政、家庭、友谊、离别……众多喜怒哀乐、情感交织在一起,浇灌了读者的心田,牵引了读者的视线,薰陶了读者的情。
多多去翻翻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吧!去认识文言文,品味一下古人之情感,真的很快乐哩!《诗经》800字诗经200字篇二国风召南鹊巢先秦:佚名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这是一首婚礼上唱贺的喜歌。
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浩大而豪华的婚礼: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
男家派百辆车马迎娶,女家派百辆车马送亲,众宾客用百辆车马见证他们结合。
也许在这里的百两只是个虚指之数,但仍然能完美表达出这场婚礼的隆重。
《诗经》读后感心得与感悟
![《诗经》读后感心得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d528a5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5.png)
《诗经》读后感心得与感悟《诗经》读后感心得与感悟1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
心心念念的这件“绿衣”,应该是亡妻生前所穿之物,因此他触物生情,想念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妻子。
通过重章叠句的表述,表现缠绵悱恻的感情。
用寒风凄凉来表达心境之凄凉,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剧:你为我织造的衣服仍然在身,可那个为我加衣的人,你在哪里啊? 这种睹物思人的写法为后世同类型的诗作广泛借鉴,最出名的是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这首词也是触景生情,只不过是梦中所见而已。
他想念亡妻,不是写缠绵悱恻,不是抒发呜呼哀哉,反而写的是“千里孤坟”,是“明月夜,短松冈”,通过那月夜下唯有青松作伴的孤坟,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远比直接抒发情感要动人得多。
全词中的感情都是内敛的,不话凄凉,无言相述,但那真实的、强烈的情感是根本不需要任何言语而能直接击碎人心的。
尤其是上阙收尾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对应下阙开头的“小轩窗,正梳妆”,那种时空错乱的幻象更加让人唏嘘和悲痛。
《诗经》读后感心得与感悟2最近读了几首《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主要感觉古时的男子在描写自己心仪的女生,在赞赏她的美丽时,总是用周围美丽的、美好的景物来描写,而女生在对男生表达自己的爱慕总是说自己的心情,往往在人听得云山雾罩时用一个短句点明了自己的意图。
古时的爱情永远是纯洁的、美好的,但即使中间有父母的阻拦,爱情的力量也总能支持着他们,一根微不足道草就能让七尺男儿为其思绪偏偏,一句深秋墙下相见,就能让一大家闺秀情意连绵。
几句词,几句景,轻描淡写地写出了男一女间神秘的情感。
封闭社会的爱情你情我愿,无限美好。
当我沉浸在古人的爱河中,不禁又想起现代人的爱情,似乎没有他们的执着。
女生同她们一样的忧郁徘徊,但又却是在一段恋情中还在思考着,选择他真的是最好的吗?所以一个人总是会有几段不堪回首的失恋往事。
经典常谈《诗经》读后感500字左右
![经典常谈《诗经》读后感5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702e483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a.png)
经典常谈《诗经》读后感500字左右示例文章篇一:《读〈诗经〉有感》《诗经》,这本古老的诗集,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盒子,每次打开都有新的惊喜。
我刚翻开《诗经》的时候,心里想,这都是些老掉牙的诗,能有啥意思呢?可是,当我真正读进去了,哎呀,那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里面的诗,好多都是写人们的生活的。
有写劳动的,就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这读起来,就好像看到一群妇女在田野里欢快地采着芣苢呢。
我就想啊,她们一边采,一边是不是还在聊着家长里短呢?是在说哪家的孩子又调皮了,还是在讨论新的衣服样式?这多像我们现在啊,大人们干活的时候也会唠嗑。
我就跟我妈妈说:“妈,你看以前的人劳动的时候也这么开心呢。
”妈妈说:“那可不,不管啥时候,劳动里都能找到乐趣。
”还有写爱情的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多直白又美好啊。
一个小伙子看到了漂亮的姑娘,心里就喜欢得不得了。
我跟我的小伙伴说起这个的时候,小伙伴笑着说:“哈哈,这就像我们班的男生看到漂亮女生就会害羞一样呢。
”真的是呢,爱情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那么让人心里小鹿乱撞。
这让我觉得,古人的感情和我们现在也没多大差别啊。
《诗经》里的诗还很有画面感。
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一片白茫茫的芦苇,露珠在上面像小珍珠一样,一个人在对岸若隐若现,这就像一幅画。
我就想象自己站在那片芦苇丛边,努力地想要看清那个“伊人”到底是谁。
我问爸爸:“爸爸,你说这个人最后找到那个他想找的人了吗?”爸爸说:“这就留给我们自己想象啦,有时候这种求而不得的感觉也是一种美呢。
”从《诗经》里,我还能看到古人对生活的态度。
不管是快乐的事,还是忧愁的事,他们都能用诗表达出来。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写日记一样,只不过他们的日记写得可美啦。
我们现在遇到高兴的事就会笑啊跳啊,古人就把这些高兴写进诗里,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要是遇到不好的事,像战争之类的,也会在诗里表达出悲伤和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读后感
张冰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后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五百年诗词之沉淀,三千年历史之光阴,传承儒家之文化,在如今喧嚣世间,如一弯清泉,净姝心之空灵。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
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
初夏的清晨,阳光明亮而柔丽地从树叶间轻盈落下,碎碎地铺满翻开的《诗经》书页里,异常美好。
年少时候,觉得《诗经》就是一部爱情的诗歌,汉、溱、洧、淇之水,透彻清凉,我欲淌之;蕙、兰、芷、蘅之花,招展美丽,我欲采之。
在优美繁密的诗句中穿梭,遥望先古河流两岸的男女,他们的欢笑与泪水,幸福与怨恨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诗经》中那么多的爱情真挚而生活化,没有呼喊着伟大与高远,但那些朴实无华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
《关雎》中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热切追求;《汉广》中男子对游女的盼望与留恋;《击鼓》里流传千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还有《木瓜》里不分贵贱的真爱馈赠,都是凡人真实的恋情,字里行间,朴素之美尽现。
爱情之外,还有那个时代的劳作与智慧。
伴随坠落的星辰,先民们耕种、狩猎、祭祀、园艺、婚嫁等,这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
《诗经》就是那个时代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经》的言辞是一幅幅质朴淡雅的国画中最美的注脚。
或是月光如水的夜晚,或是弥漫芳香的田园,或是那丛丛纤尘不染的植物,莫不失古朴的意蕴。
《诗经》的艺术形象,清纯简约,没有任何粉饰,却深深烙印在人的心里。
应该感谢《诗经》这部诗歌总集。
在高楼大厦灯火通明的现代社会中,当我们开卷深读《诗经》,一下子就回到了星点零落的古代村落。
穿越过三千年的漫长时光,我们依然可以感触到先秦诸民的生活。
阡陌尽头的那个古朴小村,有鸡鸣狗吠,也有男女谈情说爱的身影,在水一方的“伊人”,逾墙的“仲子”,贻我彤管的“静女”。
战事来了,便有了建功立业的豪情与驰骋沙场的雄姿,绵长的黑夜给思妇留下望穿秋水的悲凉,那一个个翘首盼望君归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成为梦中的期许。
《诗经》中的男女是幸运的,他们生活在最朴素的地方。
推门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与河流让人心旷神怡。
这片广阔的精神天地弥漫着清香,和风习
习,人们采摘着植物,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与希望。
生活的每一个片段都能够唱出歌来,成为歌谣,也许这就是最高境界的诗歌,不加修饰,却吟出最纯粹的旋律。
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在田野花草间,步行于美妙的大自然,聆听纯美的歌声,执笔飞速记下每一个音符。
《诗经》这部记载着周朝到春秋时期长达五百多年岁月的诗歌总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而至,满载着远古意蕴,袅袅娜娜地走来。
远古的和风拂过心灵,感受这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在喧嚣的世界里,涤荡出清澈的乐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词总是以其独特的力量打动着我们心灵深处最感人的琴弦。
而诗词最永恒的生命力不是那些华美的辞藻、绚烂的景致,而是沉吟至今仍不褪色的情感。
悠游于最美的诗词,在诗词中开释心灵,静享当下的愉悦。
《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盼望着教育部门把《诗经》中更多的诗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