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导游线路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导游解说词
云舍简介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梵天净土、武陵之巅、生态江口,来到梵净山下,桃源人家,有‚中国土家第一村‛美誉的云舍土家山寨,我是你们今天在云舍游览观光的讲解导游XXX,大家叫我小X就行了。
希望大家在云舍玩得开心如意。
云舍,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太平河畔的江梵公路东侧,距江口县城仅7公里,是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的一个行政村,共462户人家,1784口人。
全村以杨姓土家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3.7%以上,是我省批准的第一个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文件形式明确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
云舍作为梵净山区聚族而居的土家民族村寨,在漫长的历虫进程中,与外界联系较少,地域的偏僻和思想的封闭,使这里较多地保留了土家人的民族习惯和风俗特点,成为梵净山区土家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土家语中,‚云舍‛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云舍的山水林洞奇景变幻,别具一格。
在这里,山是突出而耀眼的自然景观,庞大的山体连绵起伏,高低错落,形态各异,有的似骏马奔腾,有的像银燕欲飞,有的似游龙昂首,有的像鲲鹏展翅。
在这里,水给这庞大的山体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不仅有宛若碧天垂素的高山飞瀑,也有青山翠岭间犹如银练飘飞的小溪大河。
它们是山间流动的旋律,有的柔情缱绻,春意缠绵;有的咆哮奔腾,气势磅礴。
在这里,美丽迷人的自然
生态令人流连,青山翠竹,茂密森林,河岸垂柳,清新诱人,爽心悦目。
在这里,暗河交错纵横,溶洞星罗棋布,经数亿年形成的溶洞奇石,景象万千,可谓一步一景,别有洞天。
秀美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不仅养育了勤劳善良的云舍土家族人民,也孕育了云舍丰富多彩的神奇故事和美丽传说。
仙人洞位于云合土家族村寨东北约一公里的山腰有个山洞叫仙人洞,相传是铁拐李等八仙居住过的地方。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梵净山一带本是一片汪洋大海,浩瀚无垠的海水连接天际,红云笼罩的梵净山金顶如蓬菜仙岛在波涛翻滚的海浪中飘摇。
一天,预约过海的八仙之一铁拐李逢经此地,见万顷碧波中有一石柱隆起,遂架起渡海的葫芦,朝石柱而去。
快到石柱前,只见周围红云缭绕,祥光四射,令人眩目。
铁拐李不禁内心惊叹,心中有以此为家不愿再往东海之意。
在东海边上等了许久的吕洞宾,韩湘子等众位仙人迟迟不见铁拐李赴约而至,以为是铁拐李腿脚不便故而来迟,直到数月仍不见铁拐李人影,众仙才着急起来。
于是,吕洞宾倡议西行寻找铁拐李,众仙人各显神通朝西而来。
八仙在悠悠然中沿太平河来到了云舍附近,见此处青山涌翠,云遮雾绕,遂惊奇中歇息打住。
进得云舍后,见一洞门斜开,便进洞以避风雨。
起初洞内暗淡无光,愈往里便隐约见奇,微光中只见洞内石柱攀天,钟乳累累,远赴祥光朗照,灿若白昼。
于是众仙各取所需,建楼搭台,安心住下,精心修炼。
后来,八仙经艰苦修炼,仙道均炉火纯青,于是离此而去,传道讲术、云游八方。
现此洞虽无仙人居住,但仙人楼,打坐台、葫芦石等仍历历在目。
好了,我们马上就要到云舍了,希望大家能够去亲身感受和体
验,云舍秀美的山川和淳朴的民风,一定会令你旅途愉快!
云舍田园风光——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将要通过这条村级油路前往云舍。
眼前这条河叫太平河,发源于梵净山,到江口县城与发源于梵净山另一条河闵孝河相汇注入锦江河。
太平河是江口的母亲河,沿途群山起伏,林木幽深,风景秀丽,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云舍村位于美丽的太平河畔,自然也占尽了太平河美丽的风光。
这里青山环护,流水潺潺,平畴沃野,气候宜人,是非常适合人居的一块风水宝地。
数百年来,云舍人世代于此生息劳作,享受着这里的田园野趣,也享受着这世外桃源般的美丽风光。
杨氏宗族文化墙——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云舍的一面文化墙,上面介绍的主要是杨氏起源及迁徙史。
关于杨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四种:(一)出自‚姬‛姓。
以国为氏。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於唐邑(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
‛(二)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
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甘肃仇池山)。
‛(三)出自北魏姓‚莫胡芦‛氏。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後改为汉字单姓‚杨‛。
(四)出自‚扬‛姓。
以邑为氏,古时有
‚扬氏邑‛。
云舍杨姓最早是由荆楚一带迁来。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古代巴人的一支就沿辰水逆流而上,入居梵净山区,成为这一带最早的土著居民。
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土奠洞蛮首领、诚州刺史杨再思第七世孙杨再西,率其儿子杨政强领兵开发省溪、宙逻(今太平)等地,并与当地土著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交往、融合、通婚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自己单一的民族特点,成为梵净山区土家族人的先民。
杨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在台湾排名第十。
杨姓出自姬姓,出自西周。
周宣王姬静之子尚父,被周幽王封在一个名叫杨的地方,建立了杨国。
到春秋时期,杨国被晋国所灭,杨国的后人就以国为姓,从此姓杨。
而晋国灭杨以后,将杨分给了晋武公的孙子突,突被称为‚羊舌大夫‛。
突的孙子叔向,生了个儿子叫伯石,字食我。
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
杨石于晋国六卿之乱时被杀,他的后裔逃到弘农、华阴,逐渐发展,成为现在杨姓的最主要的一个支派。
云舍土家族人是城州刺史杨再思的后代,现云舍杨氏族人神龛上书弘农堂,则见杨再思即为杨石之后。
土家白虎崇拜——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云舍村土家人灯笼上、旗幡上印的白虎,是土家人的图腾崇拜。
在我国,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特别是少数民族图腾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在江口,羌族人崇拜羊,以羊为图腾;仡佬族人崇拜竹,以竹为图腾;
土家族人则崇拜白虎,以白虎为图腾。
传说土家族祖先廪君死后变成白虎,于是在土家族傩文化祭祀活动中就有了祭白虎的习俗,并把白虎作为自己民族的重要符号,表现在祭祀活动和建筑绘画之中。
牛车——牛车是云舍土家族人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工具,农耕劳作用牛车,运输柴草用牛车,出行交往也要用牛车,牛车成了云舍一大特色。
现在,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云舍逐渐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牛车作为一种乡间交通工具仍然受到土家人的钟爱。
特别是游客来此,坐上牛车,在这青山绿水间巡游,体验一下回归大自然的情趣,也不乏为一项非常惬意的享受。
拦门酒——这是云舍村土家拦门礼,是云舍土家人迎接客人的重要礼节。
云舍土家人是一个非常好客的民族,每逢客人来临,他们就会成群结队、敲锣打鼓、浩浩荡荡来到寨门边,拦门、对歌、施礼、敬酒、迎客,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水车——这是云舍的水车。
水车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在我们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云舍水车与其他地方水车不同的是,结构简单,但却非常适用。
特别是把它置于乡间路旁,就会使人感到有一种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到云舍古朴的韵味和淳朴的民风。
抽水筒——这是云舍土家人农业生产用的抽水筒,其内部结构原理与我们现在见到的轮胎气枪差不多。
在古代,云舍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就是凭借抽水筒或水车。
如今,这种灌溉工具虽然已经被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所替代,但零星留下的这些简陋设备,仍然是云舍众
多历史风物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各位游客朋友如感兴趣,可以亲自体验一下。
土法造纸坊——这是云舍土家人的土法造纸作坊。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云舍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支柱之一,古法造纸一直为村民所钟爱,而这一宝贵的传统工艺也伴随着云舍村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
云舍村海拔1500多米,山高岭险,竹林茂盛,村中神龙潭、村前太平河,流水欢歌,终年不竭。
清康熙年间,云舍先民就看重了这一方风水宝地,搬迁至此,造纸谋生,造纸工艺也代代相传。
神龙潭——神龙潭又称云舍泉,俗名龙塘、犀牛塘,为下降泉,泉眼极底,为一暗河出口。
神龙潭有两奇:一是深不可测。
村里过去曾有30多名青年人,各拿一箩筐绳索,将其连接成长绳,绳头绑一大石沉入潭中,欲测其深度,但未见其底。
二是能预报天气。
《贵州通志》记载:‚云舍泉在(铜仁府城)省溪北十里。
岁旱,祈祷即雨。
‛《铜仁府志》称:‚云舍泉(省溪司)北十里,岁旱,血涂之,即雨。
‛此泉水涨落一直是当地天气变化的前兆。
久晴,此泉涨潮,不几日便会下雨;久雨,此泉落潮,不几天便转为晴天。
神龙潭泉水平均每秒流量1.44立方米,PH值7.4,水温15—20℃,细菌总数22,仅为国家饮用水标准的五分之一,水流量大,水质优良,甘甜可口,自古以来就是云舍村土家人生活饮用和农田灌溉的生命之源。
龙潭河----这条河是云舍龙潭河,发源于云舍村的神龙潭,经云舍村从北往南流入太平河,全程0.18公里,称为世界上最短的河
流。
龙潭河虽然很短,但流水常年不断,常年温差较小,水温始终保持在10-20℃左右,既适合农业灌溉,又适合特种养殖。
云舍冷水鱼养殖场,正是依赖这一条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和可观的效益。
云舍古巷道——云舍土家民居古建筑群,是云舍的主要景观之一。
现存土家桶子屋12处,其建筑布局和规模都堪称古民居建筑的精品,其蜿蜒曲折的巷道,既给人曲径通幽、一步一景之感,又具有很好的战争防卫功能。
据说在明清和民国时期,梵净山土匪猖獗,但却未敢进犯云舍,云舍古寨迷宫般的建筑布局,为云舍的平安起到了重要作用。
土家桶子屋——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云舍著名的古建筑‚桶子屋‛。
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术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
一般来说,云合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楼子。
有的四围相连,中间空出,形成四角天井。
桶子屋多为砖木结构,院子和阶檐用青石板铺就,四固是青石为脚的砖砌高墙,侧视呈梯状,皆有飞檐。
一般阶檐和石墩皆有精美浮雕,楼栏窗棂,多有镂空术雕,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无不栩栩如生。
太平河观光步道——各位游客,我们走的这条路,是太平河旅游观光步道。
太平河旅游观光步道,从云舍起到黑湾河风雨桥止,全程25公里。
沿着太平河步道游览,太平河美丽的自然风光会令你驻足流连,两岸绿柳,田野庄稼,清澈河水,乡村农舍,四围青山,
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一道道清新怡人的神秘境界,如潮水奔涌,似清风徐来,好不惬意。
这里沿途有数不尽的农家院落,累了,你可以走进任何一家‚农家乐‛,休息打住,尽情享受农家的热情和豪爽。
这里有玉液琼浆般的太平河,热了,你可以躺在河里清热解乏,或者租一条橡皮伐,来一个太平河漂流,在有惊无险中感受这里山洞苍翠和水的柔情。
仙人洞——仙人洞位于云合土家族村寨东北约一公里的山腰,是个半封闭溶洞。
洞口高约3米,宽约5米。
进洞约10米转弯后,延伸为穹窿状,空旷地平,极少石柱石笋;二厅为穹状顶,顶部滚圆,间有钟乳,似宝灯,尤如‚千丘田‛,四周有少量石柱石笋,壁上有石华,宽10米,似瀑布;三厅穹顶完整无隙,有零星石柱支撑,四周石柱成林,钟乳垂吊,石华亦颇有发育;四厅有石柱似千层石塔,高接厅顶。
从四厅到‚仙人楼‛有陡壁相连,从‚仙人楼‛到尽头约180米,顶部光整平坦,地面平整松软,楼口石柱成株,石幔悬垂,钟乳累累。
仙人洞除主洞外,尚有支洞,洞厅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奇景变幻,似天界迷宫。
目前此洞尚未开发,除少数探险者涉足外,游客尚知之不多,其较高的旅游价值正等待着有识之士予以开发。
随着我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仙人洞‛一定会成为黔东大地上展示我省溶洞奇观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水井湾——水井湾的井水是云舍村大寨组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泉水清洌,甘甜可口,傍山而涌,终年不竭。
沿此泉依山而上500米有溶洞,周围茂林修竹,景象变化万千,气候宜游宜居。
传说
有仙人来此,居而不返,所以谓之‚仙人洞‛,此泉即为洞中仙人取水之地。
这虽是传说,但水井湾美丽的风光、怡人的环境在庇佑云舍土家人的同时,也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带来的福音,云舍也因此真正不愧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土家婚俗表演——这里是云舍的土家婚俗表演场,等一下我们将要看到云舍的土家婚俗表演。
为了让大家了解云舍土家人的这一习俗,我先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在云舍土家族婚俗中,男方家要经过请媒人提亲、‚烧大香‛放炮订婚、拜年、讨年庚、过礼等一系列礼仪后,才能在女方办‚花圆酒‛这一天,组织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在押轿官的带领下,一路吹吹打打奔女方家而来。
但到了女方家的朝门前,却不得不驻轿歇步,因为女方礼官早安排族人用一张大方桌子把朝门拦住了。
一个要进,一个要拦,就这是土家婚俗中最有特色的‚拦门礼‛,也就是双方礼官先生讲礼数、比口才。
男方礼官比赢了方得进门,否则只能从桌子下面钻进去。
迎亲队大花轿抬进女方家后,阁楼上新娘早已身穿露水衣、露水裙,头戴红搭帕,由两个女人搀扶出房来到堂屋,举行辞拜祖宗仪式。
此时,娘家的女子在阁楼外以帕掩面,唱起‚哭嫁歌‛。
随后,新娘的哥哥系上背亲布,把新娘背至轿内。
此时,最忌新娘双脚沾地,新娘的嫂嫂用一双新鞋把新娘的旧鞋换下。
新娘上轿后,响过三声礼炮,礼官高喊‚起轿‛,鞭炮与鼓乐齐鸣。
轿夫抬轿出门,一路颠簸,将新娘接至男方家,拜堂成亲。
哪两位游客有兴趣,可以亲自体验一下。
土家风情歌舞节目——(云舍景区开业后,每天上午11点,下午3点各有一场演出,导游在演出前向大家介绍一下节目内容。
目前要打造的节目有:土家摆手舞、花(茶)灯、毛古斯、傩戏傩技等)“毛古斯”——是云舍土家族人摆手舞活动中与摆手舞间隙进行的一种有故事情节的表演活动。
其形式为:演员十多人至二三十人不等,一人饰老毛古斯,代表土家族祖先;其余饰小毛古斯,代表子孙后代。
他们全身捆着稻草,头上扎有棕树叶子拧成的五根辫子。
‚毛古斯‛表演内容主要以反映生产生活为主,情节简单,动作原始,基本上是照搬生活。
“傩堂戏”——又称‚傩戏‛,是武陵山脉土家族地区流传较广的一种古老戏剧,也是云舍土家族村寨一种常见的祭祀活动。
‚傩堂戏‛是以面具,歌、舞,道自等为表现手段,在装鬼扮神的戏剧因素基础上,逐步加入世俗的人物、情节和娱人成份而形成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戏剧。
云舍傩堂戏唱词通俗、道白风趣、唱腔简单,多用锣鼓伴奏,主要道具有牛角、司刀、持卜,开山刀等。
“摆手舞”——是云舍土家族的一种大型舞蹈。
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等。
‚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彭公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云舍土家族的大摆手活动非常热闹,有‚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的说法。
花灯——又称‚茶灯‛,常出现在春节到元宵节之间。
玩花灯是土家人新年的传统习俗。
每年春节后,土家人自觉清闲,便以玩灯自娱,花灯是他们自娱的主要形式。
花灯主要用蔑扎纸糊,多绘花草或白虎等图案,里面点蜡烛或油灯,近年来也有用电灯的。
玩灯时还要跳灯和打金钱杆,一旦一丑,配以伴唱和锣鼓之声,显得热闹非凡,情趣盎然。
土家敬酒歌-----云舍土家敬酒对歌,是云舍土家人的待客习俗。
客人来土家做客,席间土家妹子就会端着酒碗前来敬酒。
敬酒时土家妹子要唱敬酒歌,其内容有祝福客人平安的,有表白倾慕之情的,如果客人对不上来,就只得喝酒,直到大醉。
有的客人自然不胜酒力,便以歌代酒。
于是,你唱我和,歌声此起彼伏,整个席间充满了欢快而热烈的气氛。
家仙——又称‚香火‛、神龛,是土家人在家祭祀神灵和祖先的地方。
在云舍土家族中,家仙要书写祖先和神灵牌位、姓氏堂训等内容。
即家仙最上方为堂训‚弘农堂‛,依次‚天地君亲师位‛,现基本写成‚天地国亲师位‛。
其次是杨姓历史名人、迁徙经过、大小神灵之位,两边书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常)明万岁灯‛或‚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
土家服装——云舍土家族人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彩。
男装:青壮年男子头包青布帕,上装穿无领或矮领布扣‚对襟衣‛,下装穿短而大的白色裤腰抄扎裤,不穿内裤,提起裤管就可小便。
干
活时在腰问系上腰带,抽烟的人还在腰带上插上吹烟杆和其他烟具。
最原始的烟具是吹烟杆、火链,火石、火草和自制的烟丝等。
每逢赶集或走亲戚,在腰间束上装钱和装烟具的绷肚串袋或达链子袋。
干活时光脚穿自做的草鞋,在家休息时一般穿自做的纳底布鞋。
老年人喜穿长衫、布鞋,布袜。
女装:头包青丝帕,上装穿无领或矮领、袖大而短的‚腕襟衣‛,其袖口,衣边上一般绣有栏抒花边,胸前挂一围腰,围腰上绣有比较讲究的装饰图案,如云钩、蝴蝶、喜字、万字格花边等。
下装以青、黑布料为裤腿、白布为腰的短而大的抄扎裤。
脚上缠裹脚,幼小时就开始把脚缠成具有‚淑女‛风范的‚三寸金莲‛,穿上自做的绣花布鞋,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显出旧社会独特的女人形态。
据说,这是旧时男人控制妇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有钱人家的妇女还佩戴耳环、手镯、项圈、银链等饰物。
未婚姑娘留长辫,血头绳捆扎,已婚妇女挽成发髻,插上发瞢。
童装:小孩头戴狗头帽、猫头帽,风帽等,帽上一般绣有各种精美图案,如万字格等,帽搪上挑有‚长命富贵‛、‚福禄寿喜‛等字样,并镶有银质的十八罗汉、刀叉剑戟、响铃等。
颈上戴项圈,胸前挂长命锁,皆为银质。
有的身上还挂猪牙、黑桃果等作避邪吉祥之物。
尤其是走亲戚,对小孩的装束打扮特别讲究。
金头脑壳山——
梵净山第一脚庵遗址
云舍农家乐——云舍农家乐是土家人充分利用自身居住条件办起来的积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场所。
云舍数十家农家乐,无论你走进哪一家,你都会享受到云舍美味可口的农家菜,
民风浓郁的农家乐。
特别是云舍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会让你终身难忘。
云舍人居住在平坝地区,粮食以大米为主,油料以菜油、猪油为主,肉食类以自养的猪、牛、羊、鸡,鸭、鱼为主,蔬菜种类繁多,一年四季都有,约50多个品种。
云舍人饮食特点丰富多彩,饮食资料和种类达100余种,其中最著名的有红耙、糍耙、米豆腐粑,泡罗卜、酢罗卜、酸罗卜,酸茄子、酸豇豆、酸面辣子,泡辣子、糟辣子、糍耙辣子,面肉、扣肉、回锅肉(俗称三大碗),这些饮食充分展示了云舍土家人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味。
简单的一些土家话,如‚毕兹卡‛等——用于教游客学,增加旅游的情趣感
‚妇女‛叫‚女般家‛
‚男人‛叫‚男般家‛
‚怎么‛是‚囊们个‛
‚如果‛是‚喊起‛
‚媳妇‛是‚右客‛
‚用力,加油‚是‚嘿气‛
‚非常‛是‚老火‛
‚拖沓‛是‚裸连‛‚皮扯‛
‚我想‛说成‚我蔑‛
‚什么‛是‚墨子‛
‚开头‛是‚起先‛
‚前面‛是‚当门‛
‚不好‛是‚拐了‛
‚自己‛是‚国人‛
‚不相信‛是‚儿哄‛‚鬼撒‛
‚胡说‛是‚嚼牙包骨‛
‚上面‛是‚皮头‛
‚地方‛是‚囊场‛好象清坪那边囊门说啊!!
‚老虎‛是‚老斧‛
‚东西‛是‚枪阔‛,
‚我想‛还有一种说法是‚欠‛,好久没回家,硬是好‚欠‛细娃他妈!
‚鼓捣起‛有很多意思啊,有时候表示没有经过别人同意硬来,有时候表示没有找到方法瞎弄;
‚搞俩(lia )哒‛表示事情没办成,黄了的意思。
‚硬是乖‛表示好漂亮的意思;
‚扩到起‛如果这个"扩"读一声的话表示把事情或是东西先放在一边;
‚嘎嘎‛应该是外婆外公的意思吧;
‚拐拐‛表示有点坏;
‚奈呆‛表示脏的意思
‚嘎嘎‛还有一种意思是肉,可能有的地方这样念。
‚吹牛‛是‚日北‛
‚拐拐‛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弯路。
比如说那条路好多拐拐,就是说那
条路弯很多
‚这样‛是‚庆过‛
‚那样‛是‚浪过‛
‚怎么样‛是‚囊给的‛
要是在‚屋头‛(房子里)请客‚搓一邓‛(吃一餐)我手头没得钱打散儿哄
日嘛你们借得到点的话我岗岗儿就还散
我勒过人 lia白归lia白
我还墨到打叫下面是卡卡
‚太黑‛是‚黑区马拱‛
莫把水搞"sai"哒,或者莫搞"婆"哒!
哄小孩子吃饭是说‚mang mang",说哪个人傻是‚壮棒‛‚250‛
黑的我一趴扑,屁股都抖齐哒
‚爸爸‛叫‚老汉‛
‚姨妈‛叫‚姨LIANG儿‛
‚姑姑‛叫‚LIANG LIANG‛
‚戳箕‛‚箩蔸‛‚烟蔸‛
打谷子的工具叫‚哒斗‛
‚产‛他一耳屎指‚打他一耳光‛
还没‚归一‛指‚完成‛
这才是‚牵蔑‛指‚开始‛
‚囊给多‛就是‚这么多‛
‚莫扯皮拉今‛的‚莫‛--‚不要‛‚扯皮拉今‛指打架、吵架、闹矛盾
‚西耳夫皮‛好象是有点调皮的感觉
‚郎搞嘛‛‚怎么办‛
用力想脑壳都想痛哒!还是想不出来!指‚动脑筋‛
‚渣腰八卡‛指‚肢体动作‛一种不雅观的样子
‚一瞎二鼓‛指有点欺骗、威胁
‚有哈数了‛指‚有把握了‛
你们说得‚莫囊们刮独‛(不要太吊蛮、狠毒)
砍脑壳的‚背万年时‛(倒霉一万年)的网吧把我搞得‚伤神‛(伤脑筋)
有些‚哈里日气‛(傻瓜)的细哇就是在我‚当门‛(前面)喝烟
搞得我‚汗水四平扑‛指出汗很多
我还想‚日决‛(骂人)人
有些男般家也是
打扮得‚怪迷日眼‛的
‚意古稀奇‛
‚达达一扑爬‛(摔交)
我们那里是说拽(zhuan.读一声)哒一爬扑。
也叫搭扑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