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I II ABSTRACT ..............................................................................I II 一、绪论 . (1)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
1.选题缘由 (1)
2.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2)
1.国内研究综述 (2)
2.国外研究综述 (2)
(三)研究方法 (3)
1.问卷调查法 (3)
2.案例分析法 (3)
3.观察记录法 (3)
4.文献研究法 (3)
(四)相关概念界定 (4)
1.小班幼儿 (4)
2.生活自理能力 (4)
3.现状 (4)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4)
(一)被试的选择 (4)
(二)调查结果 (5)
(三)数据分析 (6)
1.年龄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6)
2.性别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7)
3.主要看护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8)
4.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9)
5.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10)
(四)研究结论 (11)
1.年龄越大,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1)
2.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男孩子 (11)
3.主要看护人对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影响 (11)
4.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影响 (11)
三、案例分析 (12)
(一)家庭影响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 (12)
(二)性格差异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12)
(三)幼儿园干预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13)
四、对策与建议 (13)
(一)尊重年龄差异,尽早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3)
(二)注重性别差异,加强培养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 (14)
(三)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14)
五、研究反思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摘要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作为一个个体,发展其独立性的第一步,3~4岁是幼儿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初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进餐、穿衣、如厕、盥洗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得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受年龄、性别、主要看护人及其学历、以及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的影响等结论。

家长和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年龄、性别的差异,家园共育,共同养成,以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ABSTRACT
Self-care ability is a basic ability of people. Self-care ability of children is the children as an individu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first step. 3 to 4 years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children's preliminary training of self-care ability and cultivate good habits. This research mainly adopt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level of young children self-care ability, analyze self-care ability of children's life situation,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fant self-care ability in eating, dressing, toileting, and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 influence the toilet etc.,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is affected by age, gender, principle caregiver and thei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rearing attitude.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ild's age, gender differences, family education, and jointly develop,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Key words: small class children;self-care ability;current situation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在健康领域中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也提到过“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做的,千万不要代替他做,应当让他自己做”[3]。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幼儿的年龄与其可塑性是形成反比的,即幼儿年龄越小,他的可塑性也就越强,对于各种教育也更容易接受,那么这个时候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就相对容易了些。

3~4岁是幼儿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初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对周围的一切跃跃欲试,已经慢慢有了“我自己来”的强烈愿望。

[4]因此,对于幼儿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家长和幼儿园一定要予以重视,要因势利导,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幼儿来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提高他们与同伴交往、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016年9月12日至2016年11月18日期间笔者在南京市某幼儿园实习,因此此次研究是以该幼儿园为例,通过平常对幼儿的观察以及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试图了解目前这个阶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对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方式。

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方法,并在日常活动中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作为一个个体,发展其独立性的第一步,为幼儿参与以后的各种活动提供了基础。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和机会,对幼儿今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教育部颁布,2001-07-02.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教育部颁布,2012.
[3]陈鹤琴.《家庭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吴仙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培养策略》[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1994-2015).
后的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推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本研究中所用的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问卷,可为今后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

笔者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在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后,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为幼儿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可能丰富一些关于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教育的研究。

(2)实践意义
本次研究主要从幼儿和家长两方面入手,通过运用问卷法与观察法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能让家长、幼儿园对小班幼儿现阶段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了解,对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期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祁晓芳,《2—3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分析》(2001),她对2—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做了一些分析,她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这方面做了一些分类,并对22位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2—3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很差的,她将原因归结于家庭,认为是家长态度的问题,并从家长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苏琴,《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2007),强调要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教师要抓住关键时期,因材施教,发展幼儿的独立性。

[2]在了解幼儿的自理能力后建议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要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办法,而且家园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以此来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王春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2008),主要从研究的缘由与目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含义与基本目标,培养的方法与实施途径,以及培养的成效与反思来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3],本篇文章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值得借鉴。

2.国外研究综述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我们需要
[1]祁晓芳.《2-3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分析》[J].幼儿教育,2001(5).
[2]苏琴.《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
[3]王春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练习中增加动作教育这一课程,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动作教育的课程也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并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美国教育家Maloney在《教子方略》中提出,让孩子及早独立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他认为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的成长,自理是所有的基础,应该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去获取对他们有效的经验、教训。

在英国的学前教育中有些教育机构会把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作为具体教育目标之一,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社会、独立、教育、情感这四大技能,其中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确切相关的正是社会与独立两大技能。

因此,在英国的学前教育中对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是比较受重视的。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又称“问卷法”,是指在原有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以书面形式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以及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如是否自己吃饭、大小便、穿脱简单的衣物、整理玩具等,以及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想法、要求等。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分析法”,是指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

在本论文中,笔者选取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在面向小班幼儿进行研究的同时,密切关注个别幼儿的发展情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对比,最终得出结论。

3.观察记录法
观察记录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笔者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幼儿一日活动的观察,如幼儿的用餐、如厕、穿脱衣服鞋子、整理玩具等情况,实录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自理情况,并进行分析。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教育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笔者搜集了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介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状的文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由本研究借鉴。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是指3—4岁的儿童,按照年龄来划分的话,在幼儿园里是属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托班除外),在本研究中主要对象是小班上学期的幼儿,是刚进幼儿园三个月左右的孩子。

2.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就是要亲自处理自己或身边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它是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生活所必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1]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能力,自己处理一些生活上的事情,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笔者主要是研究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幼儿在自己所在的年龄阶段内具备的一些生活技能,照料、管理自己的能力,包括幼儿自己独立进餐、穿脱衣服鞋子、整理衣服、自理大小便等等。

3.现状
现状是指当前的状况,在本课题中指的是当前该幼儿园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水平,包括在幼儿园的情况以及在家的情况。

除此以外,幼儿间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情况,以及当前家长对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抚养态度和方式。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在南京市某幼儿园中选取小班幼儿100名,采用问卷法来探索小班幼儿实际的自理水平以及不同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并通过回收问卷来统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此得出结论。

(一)被试的选择
南京市某幼儿园共有5个小班,笔者在每个班随机抽取20名幼儿,共100名小班幼儿作为被试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笔者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82%。

将幼儿的年龄按照出生年月来划分,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出生者为月龄最大组,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出生者为中间组,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出生[1]孙雁.《3-5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2.
者为月龄最小组。

经统计得出,在有效被试中月龄最大组有37人,中间组有31人,月龄最小组有14人。

有效被试的月龄和性别具体情况如下:
表2-1 小班幼儿基本情况表
(二)调查结果
笔者向南京市某幼儿园100名幼儿(82名有效被试)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以此调查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对调查出来的数据初步的进行统计以及分析,通过调查实际了解小班幼儿现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分别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主要看护人及其文化程度,以及家长的教育教养态度等方面来探索它们对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笔者在统计数据时对家长的部分选择进行量化,选择“A”选项得2分,选择“B”选项得1分,选择“C”选项得0分,计算出有效问卷各自的总得分、平均分。

本研究统计了有效被试中选择“A”选项的人数,并计算出所占比率,即达成率,部分结果见表2-2:
表2-2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水平情况
根据表2-2,我们可以了解到现阶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技能所掌握的情况。

在“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穿脱鞋子”、“自己褪裤子大小便”几个方面小班幼儿掌握得较好,均超过半数,在“进餐”、“穿脱衣裤”、“折叠衣服”、“拉拉链和解纽扣”几方面的自理能力较弱,比例较低。

在上表中达成率超过50%的仅有四项,可见,目前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属于较低水平。

(三)数据分析
幼儿的年龄、性别、主要看护人及其文化程度、以及家长的教育教养态度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随之呈现出不同的水平。

1.年龄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82名幼儿自理技能达成(选择“A”选项)的得分按照月龄分成三组,月龄最大组有37名幼儿,中间组有31名幼儿,月龄最小组有14名幼儿,统计结果见表2-3:
表2-3 不同月龄幼儿自理能力的得分情况
月龄最小组14(17.08%)112 8
图2-1 不同月龄幼儿自理能力情况折线统计图
从表2-3、图2-1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月龄不同,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生活自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不一样。

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也会逐渐有所提高。

2.性别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在82名有效被试中男孩有49名,女孩有33名,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男孩、女孩各自生活自理技能达成(选择“A”选项)的得分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4:
表2-4 不同性别幼儿自理能力的得分情况
性别人数总得分平均分
男孩49(59.76%)548 11.18
女孩33(40.24%)496 15.03
图2-2 不同性别幼儿自理能力情况条形统计图
根据表2-4、图2-2,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幼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49名男孩自理能力的平均分为11.18,33名女孩自理能力的平均分为15.03。

由此可见,女孩生活自理技能的掌握水平明显高于男孩。

3.主要看护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根据调查,主要看护人包括他们的学历对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在有效被试中,主要看护人是父母的有54人,主要看护人是祖父母的有24人,主要看护人是保姆的有4人。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不同看护人的幼儿生活自理技能达成(选择“A”选项)的得分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5:
表2-5 不同看护人与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情况
看护人人数总得分平均分
父母54(65.54%)792 14.67
祖父母24(29.27%)196 8.17
保姆4(4.88%)56 14
其他0(0.00%)0 0
从表2-5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看护人是父母的幼儿自理能力的平均分最高,为14.67分,主要看护人是祖父母的幼儿自理能力的平均分最低,为8.17分,主要看护人是父母和保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不大。

由此可见,主要看护人的不同对幼儿生活自理能
力还是存在较大影响的。

在82名有效被试中,主要看护人的文话程度也有所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6人,大专学历的有4人,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有16人,初中学历的有6人。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不同学历的看护人其幼儿生活自理技能达成(选择“A”选项)的得分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6:
表2-6 不同学历看护人与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情况
学历人数总得分平均分本科及以上56(68.29%)808 14.43 大专4(4.88%)48 12 高中及中专16(19.51%)160 10 初中6(7.32%)28 4.67
根据表2-6,很明显的我们看出主要看护人学历不同,其幼儿的自理能力也会不同。

看护人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其幼儿自理能力的平均分最高,为14.43分,看护人是初中学历的,其幼儿自理能力的平均分最低,为4.67分。

可见,主要看护人学历越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强。

4.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也涉及了相关问题,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见图2-3:
图2-3 问卷Q21调查情况饼状统计图
根据图2-3,我们可以了解到有63.41%的家长在家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做事情的能力,29.27%的家长偶尔会培养幼儿独立做事情,还有7.32%的家长则不会。

可见,大部分家长还是会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做事。

对此,笔者也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在家长不同的教育抚养态度的影响下幼儿生活自理技能达成(选择“A”选项)的得分情况,结果见表2-7:
表2-7 家长不同的教育态度与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情况
家长的教育态度人数总得分平均分是52(63.41%)784 15.08
偶尔24(29.27%)212 8.83
否6(7.32%)48 8
从表2-7中可以看出,家长在家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做事情的,幼儿自理能力的平均分最高,为15.08分,家长在家中偶尔或者没有培养幼儿独立做事情,幼儿自理能力的平均分都较低。

由此可见,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不同,幼儿生活自理的发展水平自然而然也会有所不同。

5.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提出了“从几岁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合适”这样一个问题,经过统计,结果见图2-4:
图2-4 问卷Q22调查情况饼状统计图
从图2-4中可以看出家长认为3~4岁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最为合适在有效
被试中占56.10%,认为3岁以前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合适的占24.39%,认为4~6岁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合适的人数最少,占19.51%。

可见,大部分家长还是认为3~4岁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最为合适的。

(四)研究结论
1.年龄越大,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其年龄成正比,即幼儿的年龄增长,其生活自理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生理、心理也不断发展,小肌肉发展逐渐完善,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另外家长对于幼儿的要求也会有所增加,会提供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这样幼儿就能掌握越来越多的生活自理技能。

2.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男孩子
性别不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不同,总体而言,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普遍高于男孩子。

这跟性格的不同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女孩子比较温顺,相比男孩子,女孩子会更愿意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里女孩子也会更积极主动地给老师帮忙,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要高于男孩子。

3.主要看护人对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影响
主要看护人对幼儿的发展,包括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幼儿的主要看护人有三种:父母,祖父母,保姆。

有65.54%的幼儿他们的主要看护人是父母,这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高。

有4.88%的幼儿主要是由保姆看护,这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由父母看护的幼儿相差不大。

另外,有29.27%的幼儿主要是由祖父母看护的,这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些长辈重教轻养,只负责孩子的身体健康,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过于溺爱,怕孩子受苦受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期下来,孩子也逐渐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想法,他们不能好好锻炼自理技能,因此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4.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

”[1]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幼儿园,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因此,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家长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在家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做事,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就能得到锻炼的机会,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反之,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会发展迟缓。

[1]陈睿祎.《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J].都市家教,2012,(10):132.
三、案例分析
笔者在实习期间重点对所在班级的6名幼儿(男、女各3名)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观察,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将这6名幼儿分成三组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家庭影响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
案例1:开心在班上可以算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的一个女孩子,她可以独立进餐,可以独立穿脱衣裤、鞋子,包括拉拉链和解纽扣,能够自己折叠衣裤,在家里入睡前也会将自己的衣服裤子折叠整齐,在幼儿园里也会愿意并主动帮助老师一起收拾整理玩具。

开心的生活自理水平发展的比较好很大程度上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她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在她下面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作为家里的姐姐,父母对她的期望也会比较高,相应地,对她管得也会比较严格,要求也比较高。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开心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得较快,自理技能也会掌握得较好。

案例2:蕊蕊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愿意吃饭,一到吃饭时间就会不停地哭闹,不能独立地穿脱衣裤,午睡的时候需要老师陪在身边才肯入睡。

这些表现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蕊蕊是家里的独生女,家里的条件比较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很宠她,什么都不舍得让她做,甚至走路都会抱着她、背着她,以致于蕊蕊各方面的生活自理技能都得不到锻炼,不能照料好自己,自理能力较差。

开心和蕊蕊都是女孩子,但她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较大。

开心的父母对她比较严格,会让她独立做事,所以她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好。

相反,蕊蕊的家人对她比较宠溺、爱护,舍不得让她自己动手做事,所以她的生活自理水平比较低。

可见,家庭环境、家庭教育都会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性格差异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案例3:小宝是一个很外向、开朗的男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好,能够独立进餐,吃饭不磨蹭、不撒饭,能够独立穿脱衣裤,还会自己折叠衣服。

他性格外向,愿意帮助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帮助别人的同时让自己的自理技能得到了锻炼,还能够主动地跟老师学习一些新的自理技能,这些也让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

案例4:一一是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子,吃饭的时候总想要人喂他,不愿意自己吃,穿脱衣裤都要老师帮忙,叠衣服也不愿意自己动手,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差。

小宝和一一的性格正好相反,小宝外向的性格能让他更愿意自己动手操作,更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性比较强,所以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更快地得到提高。

而一一性格比较内向,自我意识比较强,这也让他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会新技能,而且内向的人会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