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悲剧形象-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悲剧形象
1949年,年仅35岁的话剧家阿瑟·密勒推出了话剧《推销员之死》,该剧连续上演700多场而经久不衰,获得了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戏剧奖和纽约剧评家奖。

《推销员之死》取材于阿瑟·密勒17岁时创作的微型小说《悼念》,主人公威利·洛曼是纽约一家服装公司的推销员,他认为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他的工作与儿子,但是他当了30多年推销员未实现出人头地的愿望,他儿子比夫34岁了,也没找到一份像样儿的工作。

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下,威利最终选择了自杀。

该剧以普通人的“现代悲剧”探讨了美国国民价值观的问题,展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生存的无奈与荒诞性。

一、威利的人生悲剧
威利是华格纳公司的旅行推销员,威利有自己的梦想——在商业界大展身手,并获得社会的尊重。

为此,他勤奋工作,经常开车往返各州推销货物,并建立了自己的推销网络,给老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威利不仅相信自己能在推销领域挖掘出“金矿”,对儿子也充满期望,认为很有橄榄球天赋的大儿子比夫一定会成为橄榄球明星,给家庭带来巨额财富和莫大荣誉。

年轻的时候,威利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一天之内到波士顿进行六七次登门推销,但是现在他年迈体弱,每天进行一两次推销就疲惫不堪了。

35年的奔波奋斗并未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威利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已63岁的威利心力交瘁,他不相信自己能开车,不想继续推销的旅程,就回到布鲁克林的家中”,“他觉得回家的感觉真好,家中能找到一些慰藉心灵的东西”,当威利提出调动办公室工作的要求时,老板并未批准他的要求,而是无情地将他解雇。

这位“优秀”的旅行推销员,一生忙忙碌碌却一无所获,最后“像一条老狗似的被扔进坟墓里”,只能靠佣金度日,并不得不向他最讨厌的查莱借钱。

残酷的现实和梦想的破灭使威利身心疲惫、精神焦躁,常生活于回忆与幻想之中,开车、走路、工作时精神常难以集中,几次萌生自杀念头,但威利的梦想并没有完全破灭,他仍对自己以及两个儿子心存幻想,他想以撞车自杀的方式获得两万美元的赔偿金,以帮助儿子实现他未能实现的“美国梦”。

对威利来说,死亡不仅是解脱生活折磨的最好方式,也是证明自我价值与获得家庭威望的最佳途径,因为他觉得他死后会有许多人为他送葬,人们会客观、公正地评价他的价值,儿子们会为他的辉煌事业和生命价值而感到骄傲;同时,比夫会用那两万美元赔偿金进行创业,并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完成他未完成的“美国梦”。

二、威利的家庭悲剧
威利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他情感丰富,有血有肉,勤奋工作,热爱家庭,体贴妻儿,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力求为儿子们做个好榜样,为妻子和儿子们带来更大的幸福。

虽然威利的地位卑微、贫困潦倒,但他始终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没有收入时就想办法借钱交给妻子,决不让妻子过拮据的生活,
但威利也有小人物爱面子、图虚荣的缺点,他总是夸夸其谈、白圆其说,用过分夸饰、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家人,使家庭总是弥漫着虚伪的气氛。

威利不仅是一位在商界摸爬滚打、苟延残喘的普通推销员,还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事业的失败使威利产生了一种挫败感,他要将一切梦想都寄托于儿子身上,他对儿子有着很高的期望。

希望儿子们能有辉煌的前途、伟大的事业。

大儿子比夫JF B,-J候就非常讨人喜欢,每当父亲回来时,他总是尽力帮父亲擦洗汽车;高中毕业时成绩不及格,他非常懊悔和内疚,认为“这不仅是自己的失败,也是对父亲的打击”。

同时,比夫英俊潇洒、身材健美,是学校体育明星,在橄榄球比赛中独领风骚,有三所大学愿为比夫提供奖学金。

可以说,比夫是威利的骄傲和希望,也是他的生活支柱和精神寄托,他认为比夫是“个人魅力”和“人缘好”的代名词,如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他想让比夫成为橄榄球明星,然后在商界大展身手。

但威利的思想认识和方式并不恰当,他认为个人事业成功取决于人的容貌、身材、青春等人格魅力,以及是否拥有好人缘,他不重视儿子的品德教育,也没有教育儿子知识、品德、诚实的重要性,甚至威利还将儿子的缺点看成优点,如伯纳德说比夫数学成绩较差时,威利却不以为然,盲目认为儿子“进入商界要比伯纳德强过五倍”;当儿子在课堂上搞恶作剧时,他反而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当儿子偷了学校的橄榄球时,威利对儿子说:“教练说不定还会为你的创造性行为而向你祝贺呢。

”在父亲的娇纵下,比夫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如考试时抄袭伯纳德的试卷,难以摆脱偷盗恶习。

威利用自欺欺人的方式蒙骗自己,教育儿子,最后使儿子变得善恶、美丑、好坏不分,迷失了生活方向。

当威利在波士顿旅馆与别的女人偷情的事情被儿子比夫发现后,威利那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轰然倒塌,父子关系彻底破裂,比夫大声嚷道:“你这个骗子!你这假正经的骗子!你这骗子!”从此以后,比夫放弃了暑假补习,告别了学校,橄榄球、大学等与他彻底无缘。

比夫的行为深深刺痛了威利,使他的家庭理想彻底破灭,他再也无法兜售自己的“美国梦”,为了获取儿子的谅解并找回自己的尊严,威利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杀之路。

三、威利的社会悲剧
威利的悲剧之所以能在美国民众中产生强烈共鸣,是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小人物的个人悲剧,还是整个美国社会的悲剧。

曾经的美洲大陆是带给无数人梦想的地方,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涌向这个自由、民主、平等且充满机会和财富的大陆,从落基山脉的淘金潮、西部牛仔的传说,到东方投机商人的故事,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国梦”。

同时,美国也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度,主流强调进取、冒险、奋斗,认为成功就是强者和英雄,失败是宣布个人尊严破产的判决书,这种个人主义精神驱使人从事创造性工作,并成就了一批又人的“美国梦”。

美国主流社会也一直宣扬:美国是“梦想的国度,机会的乐土”,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都能依靠勤奋工作、努力奋斗、精明做人来成就自己的梦想。

事实上,许多人辛勤劳碌了一辈子仍然一无所获,威利就是“美国梦”的追随者和受害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