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19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题-18页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2013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测试
高二生物 2014.1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A卷 [必修2] (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个题目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40题每题1分,41—4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2.等位基因位于
A.DNA的两条链上 B.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⑤授粉后套袋隔离发育⑥授粉后不套袋自然
发育
A.①④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4.纯种的甜玉米和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子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
上述结果说明
A.甜玉米是显性性状 B.非甜玉米是显性性
状
C.非甜玉米和甜玉米是共显性 D.非甜玉米和甜玉米是不完全显性
5.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
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6.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接连生下了3只小白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7.让黄色非甜玉米(YYTT)与白色甜玉米(yytt)杂交获得F
1
(两对基
因独立遗传),再让F
1自交获得F
2
,若在F
2
中得到黄色甜玉米150株,
其中纯合植株约为
A.0 B.50 C.100 D.150 8.对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种类有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9.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
同源染色体上,F
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
1
自交后F
2
的基因型种类数分
别是
A .4和9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10.下图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 对a 为显性、B 对b
为显性。
哪两个图示的生物体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
因型
A .
C . 11.某一牵牛花植株与红花阔叶牵牛花植株(AaBb )杂交,其后代表现
型为3红花阔叶:3红花窄叶:1白花阔叶:1白花窄叶,此牵牛花
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
A .aaB
B 、白花阔叶
B .aabb 、白花窄叶
C .AaBb 、红花阔叶
D .Aabb 、红花窄叶
12.家兔体内脂肪的颜色受遗传基因的控制。
某同学选择健康的黄脂家
兔和白脂家兔各分成两组进行研究,饲喂方法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A B D C
根据实验结果可获得的结论是
A.家兔的脂肪颜色是由食物中色素决定
B.黄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可遗传的突变
C.白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变异
D.产生黄脂是受基因和食物中色素的共同影响
13.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一对夫妇,父亲患红绿色盲,他们有4个孩子,其中1个男孩正常、2个女孩为携带者、1个男孩为红绿色盲,则母亲是
A.不携带红绿色盲基因B.红绿色盲患者
C.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D.无法确定
14.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精子中,有1个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15.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A.马蛔虫受精卵 B.鸡肝脏 C.小鼠睾丸 D.洋葱表皮
16.人的精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A.23对、46个、92条 B.46对、46个、92条
C.23对、23个、92条 D.46对、23个、46条17.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A.44,XX B.44,XY C.22,X D.22,Y 1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19.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
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20.有关双链DNA 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一条链A 和T 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 和T 的数目也相等
B .若一条链G 的数目为
C 的2倍,则另一条链G 的数目为C 的0.5
倍
C .若一条链的A:T:G:C =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D .若一条链的G:T =1:2,则另一条链的C:A =2:1
21.有关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分子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B .DNA 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 .碱基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 的基本骨架
D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 的基本骨架
2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A ≠G 时,双链DNA 分子中,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A .1≠++T G C A
B .1=++
C T G A C .1=++C G T A
D .1=++C
G C A 23.下列物质由大到小的层次关系是
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24.DNA 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
①均需要酶和模板的参与②均可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
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均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5.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是指
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④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
个相邻碱基
⑤转运RNA上一端的三个相邻碱基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⑤①③ B.⑥②④ C.⑤①② D.⑥②③
26.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27.由一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总会有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28.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B.基因突变总是有利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发的突变多是定向的
D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9.右图甲表示某野生型果蝇一条正常染
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序列,乙、丙是两只
变异类型果蝇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序
列。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是等位基因
B .乙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 .乙、丙发生的变异类型均可用显微镜检测
D .乙、丙果蝇发生的变异不可遗传
30.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包括6个染色体组,它的单倍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 .3
B .7
C .14
D .21
31.取基因型为AaBb 的水稻的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再用
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的水稻植株中
A .1/4为纯合子
B .全部为纯合子
C .1/4为杂合子
D .全
部为杂合子
32.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宝
眼 毛 甲 眼 毛
丙 宝石 乙 宝 眼 毛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D.八倍体小黑麦的单倍体体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33.下列各组遗传病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血友病 B.21-三体综合征、红绿色盲
C.多指、唇腭裂 D.原发性高血压、猫叫综合征34.人类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发病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有一定关系,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35.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A.① B.④ C.①③ D.②④
3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的作用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37.在农田中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其药效会下降。
这是因为A.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定向变异
B.杀虫剂诱发害虫突变产生出抗药性个体
C.杀虫剂选择并保留了害虫中的抗药性个体
D.杀虫剂超过了有效期
38.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出现地理隔离 B.出现生殖隔离 C.出现可遗传的变异D.发生突变
39.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
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70%、30% B.50%、50% C.90%、10% D.80%、20%
4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4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性状的传递规律B.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C.基因的传递规律D.染色体的传递规律4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顺序是
A.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联会→着丝粒分裂
B.联会→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
C.联会→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
D.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
43.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产生的变异对生物体都不利D.都能用显微镜观察
44.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
A.…—T—A—G—… B.…—U—A—G—…
C.…—T—A—C—… D.…—T—U—G—…45.“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人体细胞内的24条染色体,这24条染色体是
A.随机抽取的人类的24条染色体
B.体细胞中全部的常染色体
C.22对常染色体中各一条和X、Y染色体
D.精子或卵细胞中全部的染色体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6.(7分)手汗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应基因用B、b表示),对该病的患者进行了家族系谱分析发现,部分患者的双亲均未
患手汗症,其中一个患病家庭的系谱图如下图所示。
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染色体性遗传病。
(2)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其致病基因来自。
(3)3号个体若与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婚配,子代发病率为。
(4)在对患者家族的调查中发现,双亲均为杂合子的家庭理论上后代发病率应为,但双亲是杂合子而子代不患病的家庭很难被调查到,因此调查得到的这类家庭的发病率往往(高于/低
于)理论值。
47.(7分)右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处于 分裂 期。
(2)该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此时期每条染色
体中有 个DNA 分子。
(3)据图可知,该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之间发生了
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同源染色体 的时候,此时的一对同
源染色体又叫一个 。
48.(5分)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的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 。
(2)实验的第二步是用 侵染细菌。
(3)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 。
(4)实验结果出现了沉淀物放射性很高的现象,说明噬菌体的 侵入了细菌体内。
经检测发现子代噬菌体中也出现放射性,证明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49.(5分)右图为DNA 分子(片段)平面结构模式
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
上清液 的放射 性很低 沉淀物 的放射 性很高 第三步:在搅拌器中搅拌,使在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第二步 第一步 第四步 离心 离心后
叫 ,其中2是 。
(2)DNA 分子中3与4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
该过程遵循 原则。
(3)DNA 分子复制的方式是 。
50.(7分)图甲、乙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细胞中某些生理活动的实验,
图丙为一生理活动的模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实验模拟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图所示过程在细胞内主要发生在。
(3)碱基①②③分别为 ,碱基④⑤⑥分别为 。
(4)要完成图乙所示过程,除图中的条件外还需加入 和 。
51.(8分)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基因型为AaBb
(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通过A 产生的花粉粒基因型有________
种。
C 是指利用 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了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形成,使
个体Ⅱ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个体Ⅰ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
占 。
(3)若要尽快获得优良的纯种(aaBB )品种,则应采用上图中
丙 甲乙
植物 粉单倍体幼卵细A 受精个体Ⅱ 个体Ⅰ B F C E
(用字母表示)过程进行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52.(5分)玉米有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等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有白化苗、抗病矮秆(乙)和不抗病高秆(丙)等。
将乙与丙杂交,
F
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杆,选取F
1
中抗病高秆植物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过相关试剂处理
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
请回答:
(1)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是为了提高,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抗病矮秆和不抗病高秆,说明该变异具有
的特点,对上述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
失了一个片段,因此基因不能正常,功能丧失而无
法合成叶绿素。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53.(6分)燕麦颖片颜色由B、b和Y、y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控制。
B和Y基因分别控制前体物质转变为黑色色素和黄色色素。
黑色色素存在时,能够遮盖黄色,使燕麦颖片表现为黑色,如图1。
将
黑颖(BBYY)和白颖(bbyy)燕麦杂交,F
1
均表现为黑颖,如图2。
图1图2
请回答问题:
(1)F
1
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F
1自交获得F
2
,F
2
表现型有____________种,其性状分离比为
____________。
(3)将F
1
与白颖燕麦杂交,后代中黑颖燕麦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有一黄颖燕麦自交,后代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则此黄颖燕麦的基因型为。
B卷 [综合测试](共20分)
一.选择题(每个题目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每题1分,共5分)
54.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酵母菌等样品进行成分分析。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样品都含有水、蛋白质和DNA
B.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淀粉的是玉米组织
55.右图为某真核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
号代表各种细胞结构。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具有结构4和14,可判断为植物细胞
B .结构5与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有关
C .结构13是细胞生物具有的,病毒中没有该结构
D .结构12是细胞内运输物质的通道
56.死海中的盐浓度为23%左右,若某人在死海中游泳较长一段时间,则
此人体表细胞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质壁分离
B .细胞胀破
C .细胞液浓度增大
D .细胞质中水分流失
57.下图是某同学根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结果
绘制的曲线。
其中能够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58.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动物体内的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全能性 B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C .细胞分化只存在于胚胎发育早期
D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对不正常发育的适应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59.(7分)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 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
加入过氧化氢酶 加入Fe 3+ 未加酶 平衡点 t 0 时间 A 平衡点 t 0 时间 B 加入过氧化氢酶30℃ 未加过氧化氢酶0℃ 平衡点 t 0 时间 C 加入过氧化氢酶pH=7
未加过氧化氢酶pH=5.5 平衡点 t 0 时间 加入过氧化氢酶 未加过氧化氢酶
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其中实线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与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阶段。
(2)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 mg/h。
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
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移。
(3)乙图中用的量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图中c点表示。
60.(8分)哺乳动物的精子发育成熟经历了复杂的历程,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此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精子是由(器官)中的精原细胞发育而来。
该细胞不仅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还可以通过_________分裂不断补充细
胞数量,下图中与此分裂方式相符合的图像有________。
如果加
入抑制DNA复制的药物,将使其停留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
(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此过程对应图______,此时细胞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比为_________。
由一个次级
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两个精细胞,这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_______(相同/不同)。
(3)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其细胞核被保留,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线粒体保留下来,因为线粒体是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可以为精子的运动提供能量。
A B C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