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TOC分析步骤20070716

合集下载

总有机碳分析

总有机碳分析
,产物由切换阀导入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测量室, 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浓度。
由以上两次测得的结果,按公式(1)计算,便 可求出TOC之值。
精选ppt
13
图2 TOC分析仪流程
精选ppt
14
三、使用与维护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1)总碳(TC)标准液
称取2.125g干燥的邻苯二钾酸氢钾,放入容量 瓶中,然后再加入蒸馏水至1L溶解,此液浓度 为1000mg/L。以此为原液,可根据需要,稀 释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液。
TOC = TC-IC
(1)
对总有机碳的测定,就是此原理进行的。这种仪器 60年代问世,在测定水质有机污染中占主导地位。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精选ppt
7
精选ppt
8
二、基本原理和结构
(一)原理
目前广泛应用的测定TOC的方法是燃烧氧化-非色 散红外吸收法。
原理:将一定量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 900-950℃温度下,以铂和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 铬为催化剂,使有机物燃烧裂解转化为二氧化碳, 然后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CO2含量,从而确 定水样中碳的含量。
因为在高温下,水样中的碳酸盐也分解产生二氧 化碳,故上面测得的为水样中的总碳(TC)。
精选ppt
(2)无机碳标准液 称取7.00g干燥的碳酸氢钠,放入容量瓶中,再
加蒸馏水至1L溶解,此液浓度为1000mg/L。 以此为原液,可根据需要,稀释成不同浓度的 标准液。
精选ppt
15
(二)注意事项
1. 进样时,宜先作TC测定,后作IC测定。样品必 须摇匀。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原理方法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原理方法

下面针对T‎O C仪器的‎测定原理、TOC分析‎方法及分析‎的步骤进行‎介绍。

一、TOC仪器‎的测定原理‎总有机碳(TOC),由专门的仪‎器——总有机碳分‎析仪(以下简称T‎O C 分析仪‎)来测定。

TOC分析‎仪,是将水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并且测定其‎含量。

利用二氧化‎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从而对水溶‎液中总有机‎碳进行定量‎测定。

仪器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因此这种T‎O C分析仪‎广为国内外‎所采用。

TOC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进样口、无机碳反应‎器、有机碳氧化‎反应(或是总碳氧‎化反应器)、气液分离器‎、非分光红外‎C O2分析‎器、数据处理部‎分。

二、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按测定TO‎C值的不同‎原理又可分‎为差减法和‎直接法两种‎。

1.差减法测定‎T OC值的‎方法原理水样分别被‎注入高温燃‎烧管(900℃)和低温反应‎管(150℃)中。

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

经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从而分别测‎得水中的总‎碳(TC)和无机碳(IC)。

总碳与无机‎碳之差值,即为总有机‎碳(TOC)。

2.直接法测定‎T OC值的‎方法原理将水样酸化‎后曝气,使各种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驱除后,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但由于在曝‎气过程中会‎造成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因此其测定‎结果只是不‎可吹出的有‎机碳值。

三、水样中TO‎C的分析步‎骤1.试剂准备(1)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基准试剂(2)无水碳酸钠‎:基准试剂(3)碳酸氢钠:基准试剂(4)无二氧化碳‎蒸馏水2.标准贮备液‎的制备(1)有机碳标准‎贮备液:称取干燥后‎的适量KH‎C8H4O‎4,用水稀释,一般贮备液‎的浓度为4‎00mg/L碳。

TOC分析原理范文

TOC分析原理范文

TOC分析原理范文TOC(Theory of Constraints)分析原理是由以色列物流专家、管理学家埃利亚胡·戴戈尔(Eliyahu M. Goldratt)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

TOC分析原理主要着眼于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通过优化瓶颈环节来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效能和产能。

TOC分析原理的核心是强调理论约束的作用。

理论约束是生产过程中最限制整个系统产能的瓶颈。

而生产过程中的约束环节或设备称为瓶颈,它限制了整个生产线的产能。

在TOC分析中,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瓶颈环节的优化上,以便提升整个系统的效率和产能。

1.识别瓶颈:通过分析生产过程和数据,确定制约整个系统产能的瓶颈环节。

这可以通过利用管理工具如流程图、价值流图、作业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

2.优化瓶颈:一旦瓶颈环节被识别出来,就需要制定针对瓶颈的优化策略。

这可以包括改善设备效率、提高工人技能水平、调整生产布局等。

优化的目标是通过消除或减少瓶颈环节的限制,增加生产系统的产能。

3.调整其它环节:在优化瓶颈环节的同时,要确保其它环节的顺畅运行,以保持整个系统的协调和平衡。

这可能需要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流程的再设计等。

4.管理库存:TOC分析认为,库存是系统效率的衡量指标之一、库存过多会导致资源浪费,库存过少则可能引起瓶颈环节的停工。

因此,在TOC分析中,需要合理管理库存,确保准确的库存水平以满足生产需求。

5.重复优化:TOC分析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一旦瓶颈环节被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瓶颈。

因此,需要不断识别新的瓶颈,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这使得TOC分析成为一个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TOC分析原理的优点在于它强调整个系统优化,而不是只考虑局部的改善。

通过识别和优化瓶颈环节,TOC分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系统的产能和效率。

此外,TOC分析还鼓励管理层思考和探索可能的限制和瓶颈,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它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整体系统的优化,而不是片面追求局部的改善。

TOC仪器分析及仪器操作

TOC仪器分析及仪器操作

TOC仪器分析及仪器操作一、liquiTOC 操作指南开机顺序1、开启PC + Printer2、开启自动进样器3、开启 liquiTOC主机,等待仪器初始化结束4、进入liquiTOC 软件5、开启载气:设定气体钢瓶的减压阀的第二级表的压力指示0.1-0.12MP(1.0-1.2 bar)此时,PC机压力显示:0.95-1.0 bar 流速:200 ml/min (TOC mode)6、仪器检漏Option/Diagnosis 使用仪器专用的轮式夹,观察流速显示为零.7、仪器升温:催化剂加热炉:800℃测定前的检查仪器准备状态程序:♦Maintenance intervals o.k.? 仪器维护如何?(见主菜单)♦Gas on?气体的开启?♦Pressure and flow rate display o.k.?压力和流速是否正常?Pressure 约0.95 bar压力Flow rate MFC and FM流速: 200 ml/min. (TOC积分时,需一稳定的流速)♦Drying tube still enough capacity?干燥管至少1/3未消耗♦Syringe and sample loop air-free?注射器器和螺旋管无气泡?♦IR signal small and stable? IR信号小而稳定?♦Furnace to nominal temperature? 加热炉设定温度催化剂炉温:800℃, 反应炉:反应炉温:<90℃♦Water and acid stock o.k.? 水和酸的储量正常吗?♦单击标志“I”进入自动操作样品测试(参照纯化水检测SOP)二、liquiTOC 维护(maintenance)介绍在菜单“Options / Maintenance / Intervals(选择/维护/间隔)中,有10个不同维护项目详细说明。

对每个维护项目,限定值和实际计数能被定义。

toc分析仪的使用步骤及检测流程

toc分析仪的使用步骤及检测流程

toc分析仪的使用步骤及检测流程英文回答:The use of a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alyzer involves several steps and follows a specific testing process. Here is a breakdown of the steps and the detection flow:1. Sample Preparation: Before starting the analysis, it is important to prepare the sample properly. This may involve filtering the sample to remove any particulate matter or solid impurities. It is also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the sample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system being tested.2. Calibration: The TOC analyzer needs to be calibrated before each analysis to ensu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sults. This typically involves running a calibration standard of known TOC concentration and adjusting the instrument accordingly.3. Injection: Once the sample is prepared and the analyzer is calibrated, the next step is to inject the sample into the instrument. This can be done manually or automaticall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analyzer. The sample is typically injected into a combustion furnace or an oxidation chamber.4. Combustion/Oxidation: In this step, the organic carbon present in the sample is oxidized or combusted to produce carbon dioxide (CO2). This is achieved by subjecting the sample to high temperatures and/or chemical oxidation.5. Detection: The generated CO2 is then measured usinga detection method such as non-dispersive infrared (NDIR) spectroscopy. The concentration of CO2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sample.6.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concentration of CO2, the TOC analyzer calculates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the sample. This is often expressed in units ofparts per million (ppm) or milligrams per liter (mg/L).7. Data Analysis: Once the TOC content is determined, the data can be further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This may involve comparing the results to regulatory limits or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Trends and patterns in the data can als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system being tested.8. Reporting: 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e TOC analysis should be documented and reported. This includes recording the sample details, analysis parameters, and the calculated TOC concentration. The report may also include any relevant observations or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中文回答:使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涉及几个步骤,并遵循特定的检测流程。

toc理论傻瓜式排产法可以量化的管理学

toc理论傻瓜式排产法可以量化的管理学

TOC理论傻瓜式排产法——《可以量化的管理学》TOC根据工序总用时公式创立了 TOC理论傻瓜式排产法,用来简化TOC理论的应用,即使不懂TOC制约理论的人,也可以根据此方法对生产进行排产,从而普及TOC理论的使用,增加系统的有效产出。

此排产法采用倒推是方法,逐步确定瓶颈开始时间,投料时间,投料速度和承诺交货期。

给出此排产法的步骤以及各步骤的说明,并且给出编程逻辑,以方便读者将其通过程序或EXCEL实现。

TOC理论傻瓜式排产法也可以称为广宇生产排产法或者Gavin'sScheduling Method6-102 图 6-102TOCTOC理论傻瓜式排产法步骤1)绘制生产流程图,标出每道工序速度。

2)确定订单交期,需求数量。

3)确定瓶颈和非瓶颈,计算极限交货期和交货缓冲。

4)确定瓶颈后工序用时。

5)计算瓶颈工序总用时,确定瓶颈工序开始时刻。

6)计算瓶颈缓冲。

7)计算瓶颈缓冲交货期,确定投料开始时刻。

8)确定投料速度。

9)计算承诺交货期。

10)将上述数据填写到生产流程图中,方便查看。

案例:客户需要公司明天17:00交货,产品数量为15个,产品型号为A产品。

如何排产才能保证按时交货又不过早生产呢?案例分析:如何使用TOC理论傻瓜式排产法进行排产,从而保证明天17:00可以生产完15个A产品呢?我们将使用TOC理论傻瓜式排产法进行解析。

1)绘制生产流程图,标出每道工序速度。

这个工厂的生产流程有A、B、C、D、E、F这6道工序,每道工序的速度依次为5分/件、6分/件、15分/件、9分/ 件、20分/件和10分/件,向A工序投料,从F工序加工完就是产成品(如图6-103所示)。

图 6-103第一步绘制生产流程图2)确定订单交期,需求数量。

订单的交货期为明天的17:00,订单数量为15个。

画出一个时间坐标轴,在17:00处标出交货时刻和交货数量(如图 6-104 所示)。

图 6-104第二步确定交期和数量3)确定瓶颈和非瓶颈,计算极限交货期和交货缓冲。

第7章 TOC分析步骤20070716

第7章  TOC分析步骤20070716

第七章TOC-V 实验步骤内容1. 标准溶液的制备2. 样品预处理3. 仪器分析准备4. 仪器操作步骤5. 固体样品测量组件SSM-5000A1标准溶液的制备TOC 测定的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KHP)用于TC 标准 碳酸钠用于IC 标准碳酸氢钠用于IC 标准TC 标准的制备1000 ppm TC标准溶液(1)邻苯二甲酸氢钾(KHP)在105—120℃下干燥约1小时,在干燥器内冷却。

(2)准确称量2.125g 。

(3)溶解后装入1L容量瓶中。

(4)加零水至容量瓶标线。

(5)密闭并在4℃下保存。

溶液可稳定2 个月。

IC 标准的制备1000 ppm IC标准溶液预先在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小时;碳酸(1)碳酸氢钠NaHCO3CO3预先在280—290℃下干燥约1小时,在干燥器内钠Na2冷却。

(2)准确称量碳酸氢钠3.50g及碳酸钠4.41g。

(3)溶解后装入1L容量瓶中。

(4)加零水至容量瓶标线。

(5)密闭并在4℃下保存。

溶液可稳定2 个月。

TN 标准的制备1000 ppm TN标准溶液在不高于105-110℃干燥3 小时,(1)硝酸钾KNO3在干燥器内冷却。

(2)准确称量硝酸钾7.219g。

(3)溶解后装入1L容量瓶中。

(4)加零水至容量瓶标线。

(5)密闭并在4℃下保存。

溶液可稳定2 个月。

TC 和TN 标准的制备100 ppm TC和100 ppm TN(1)1000 ppmTC标准溶液和1000ppmTN标准溶液各100ml装入1L容量瓶中。

(2)加25ml的2MHCl(最终浓度0.05M)。

(3)加零水至容量瓶标线。

(4)密闭并在4℃下保存。

溶液可稳定2 个月。

2M HCl的制备(1)取浓HCl(约37%,相当于12 M)50mL,加入250mL蒸馏水,即稀释6倍。

混合均匀。

(2)转移溶液到250 ml 瓶(标准附件)中。

(3)加盖盖紧。

25%(w/w)H3PO4的制备(1)将浓H3PO4(85%,比重约1.69)稀释5倍。

TOC教程

TOC教程

TOC教程第一篇TOC概述1. TOC释义2. TOC的形成历史和发展现状3. 关于TOC的创立人和发展者:Goldratt4. Avraham Y.Goldratt研究机构第二篇TOC的前身:最优生产技术1. OPT的主要概念1.1. 瓶颈(Bottlenecks)与非瓶颈(Non-bottlenecks)资源1.2. 按物流对企业的分类2. OPT的九条原则2.1. 九条原则2.2. 实施OPT的要求及条件3. OPT的计划与控制──DBR系统3.1. OPT的计划与控制步骤3.2.“鼓”、“缓冲器”和“绳子”3.2.1.“鼓”3.2.2.“缓冲器”,又称“缓冲”3.2.3.“绳子”4. OPT软件系统4.1. OPT软件产品4.2. OPT软件的工作原理第三篇TOC理论体系1. TOC基本概念1.1. 企业目标和衡量标准1.2. 约束(Constraint)1.3. 产销率(Throughput)1.4. Jonah2. TOC五大核心步骤3. TOC的思维流程(Thinking Process,简称TP)3.1. 概述3.2. 关于TP的进一步理解3.3. 工具介绍3.3.1. 现实树3.3.2. 当前现实树(CRT)3.3.3. “消雾法”3.3.4. “未来现实树”3.3.5. 负效应枝条3.3.6. 必备树3.3.7. 转变树4. 小结:五大核心步骤与思维流程5. TOC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5.1. 链条分析5.2. TOC与企业决策5.3. 双赢(Win-Win)的解决方案5.4. TOC是求得持续改进的系统级方法5.5. TOC的营销观念第四篇TOC实施案例案例1: 福特汽车公司电器分部案例2: Bethlehem钢铁厂案例3: 英国的一家幼儿学校案例4: 南非的SilvaCel纸浆厂案例5: 民航公司的餐品供应第五篇TOC有关资料1. 学习TOC理论的框架2. 有关TOC的书籍第一篇TOC概述1. TOC 释义TOC是英文Theory of Constraint的首字母缩写,中文译作"约束理论"。

TOC分析原理学习课程

TOC分析原理学习课程
CxHy (4x y)OH* xCO2 (2x y)H2O
• 对复杂及高分子量的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很低。 如颗粒状有机物、药物及蛋白质。所以,不适用于TOC 含量高的样品,如原水、 废水、 工艺用水及洁净度认证。
• 由于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为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样品
中的无机碳应在样品注射进紫外反应器前除去(NPOC
纤维素 • 日本工业标准(JIS)K 0805使用酒石酸、1,10-
菲咯啉、 谷氨酸和丙醇
22
第22页/共54页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五十一分。
有机化合物
乙醇 柠檬酸
丙酮 4-氨基苯磺酸
D-葡萄糖 4-氨基安替比林 2,4,6-三(2-啶)
1,3,5-三嗪 1,10-邻二氮杂菲
甲基橙 十二烷基硫酸钠

+碳酸(H2CO3)
25
(HCO3-)
第25页/共54页
+碳酸氢根离子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五十一分。
水中IC的形式
第26页/共54页
26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五十一分。
水中IC的电离平衡
27
第27页/共54页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五十一分。
IC 测定
样品注入到含有酸(如磷酸)的反应室中。
46.29 1.063 2.3
44.07 0.8985 2.04
46.45 0.8944 1.93
46.86 0.3338 0.71
加热-过硫酸盐(HP)
浓度
SD
CV
(ppm)
38.45 0.9805 2.07
34.38 1.721 2.36
46.82 3.672 4.68

TOC 介绍

TOC 介绍

/book/export/html/1163
2008/5/12
TOC理论
第 8 頁,共 48 頁
h/1163
2008/5/12
TOC理论
第 9 頁,共 48 頁
现状图-讨论稿(3)
一次跟一次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深入,一开始还发觉有些项目列得有些拗口,改到最 后,看见的都是事实,问题的原因也都是“常识”,或者叫低级错误。
/book/export/html/1163
2008/5/12
TOC理论
第 10 頁,共 48 頁
/book/export/html/1163
2008/5/12
TOC理论
第 6 頁,共 48 頁
/book/export/html/1163
2008/5/12
TOC理论
第 7 頁,共 48 頁
现状图-讨论稿(2)
今天跑了个五公里,吃饱喝足了,再说正事。昨日阿懒兄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对这个现 状图做了精辟的评论,今天上午我逐条对照,越看越明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说这是TOC现状图,其实,这幅图更像是我对现状的认识,因为有些推论是根深蒂固 了,所以想都不想就悉数画上。阿懒兄旁观者清,指出问题后,我方才发现,自己的那 些假设很多都是错误的,要么不够充分,要么以偏概全,要么被细节淹没。究其原因, 呵呵,也不是我特别笨,而是这幅图极有功效!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公司现状弄个清清楚楚,看看还有多少的错误假设。一年到头 了,总要总结一下,更重要的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新的一年! 回到正题,来看看这幅图吧,它一定还不够完美——因为我只修改了一部分。
说服流程 – 6 个层面
A 问题 B 方向 C 方案 D 负面分支 E 障碍 F 说不出的担心

TOC分析仪

TOC分析仪

TOC分析仪TOC分析仪一、开机:1.打开氧气瓶,使压力在0.4MPa左右(左阀门),一会要降下来,再调,但测定开始后就不动了,以免影响基线。

2.打开TOC分析仪电源开关。

3.打开电脑开关。

4.将矿泉水瓶与白桶水(稀释样品)中的水换成新水。

5.双击TOC-Control V桌面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双击Sample Tab Editor,打开TOC-Control V sample table窗口。

6.连接TOC分析仪与Computer:在左侧栏中右击TOC图标(测固态样品时则右击SSM图标),在下拉菜单中选择connect→use setting on POC系统自检,初始化完成后,窗口自动关闭。

7.机器预热:基线自检在右栏中右击TOC,选择background monitoring,弹出对话框后显示燃烧管温度,仪器自检及基线情况,基线稳定时间约为40min,待基线稳定后,关闭对话框。

二、测标准曲线:1.新建→Calibration Curve→OK→下一步→下一步→Analysis:NPOC/ICFile:输入存储文件名→下一步→Acid:20→下一步→Injection:50uL IC为270uL→选(1)后点add输入浓度梯度→下一步→完成若先测样后测标曲:halt出现escape received F0 机器停响,小窗口自动关闭→connect→点about communication断开连接关闭→空白建cal(标曲)2.选中首个样品条→Insert→Calibration Curve→选择刚才新建的标线文件名→start(绿色灯塔)start前先换样Normal 手动换样Continion 自动连续stand by→一直测水时用Nonstop medel 第一个后自己停测完后把绿色灯塔点灰3.开始测定标准系列先换样(轻摇)→next→start若数据不好repeat,测完关sample窗口三、测水样:1.点新建→sample run→OK→general information→确定→选“另存为”的文件名→保存2.跑水(1)选中1→Insert→Sample→Edit parameters manually→下一步→选择要测的参数若选TC:下一步→选工作曲线→打开→下一步→选实验参数:units:mg/L Ectionvolume:50uL /270uL→IC of Injection 2/3;SDmax(绝对偏差):0.100;CV(变异系数):2%,of washes(清洗次数,每做完一个样,仪器自动清洗):2次→下一步→此时参数已设置完成acid addition:2.0 插入标线2.2步(2)选中1 copy,paste(3)单击连接(黄色闪电图标)→对话框单击use setting on POC等待初始化至窗口自动消失→单击“开始”(绿色灯塔)→OK→start四、关机:Stop/Halt 关闭sample窗口Instrument→maintence→washing→select flow lines:off line TC port →washing 6-7次→closeinstrument→stand by→shut downinstrument→stand by→close关程序,关机,关氧气瓶想看哪个,点哪一行,点“目”sample最小化,点开即可,看打开→选“文件型名”(*,cal)选标曲名,即可看DOC标线:1.称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钾2.125g(预先在105-120℃,烘1h,冷却1h)2.以少量milli-Q水溶解,全部转移到1L容量瓶中配DOC储备液(1000mg c/L)3.移取25mL储备液至500mL容量瓶中配成使用液(50mg c/L)4.配1-5mg c/L的标线分别移使用液0,2,4,6,8,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为0,1,2,3,4,5mg c/LDIC标线:1.称碳酸氢钠(预先在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h)3.50g和碳酸钠(预先在280-290℃下加热1h,在干燥器中冷却)4.41g,溶于少量milli-Q水中2.将溶液全部转移到1L容量瓶中(1000mg/L),加MQ水保存标准溶液时,应密封瓶口,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尤其是DIC 溶液配10,20,…50mg/L,移1,2,3,4,5mL至100mL容量瓶中3.HCl: (5:1 ) 2mol/L 250mL。

水样中TOC的分析步骤

水样中TOC的分析步骤

水样中TOC的分析步骤TOC=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量来表示,称为总有机碳。

TOC 的测定类似于TOD的测定。

在950℃的高温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气化燃烧,生成CO2,通过红外线分析仪,测定其生成的CO2之量,即可知总有机碳量。

水中TOC的监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若相当多的有机污染物存在于水中,将直接影响水体的质量,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危害,因此水和废水的监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中水体中总有机碳(TOC)含量的检测,日益引起关注。

它是以碳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TOC的测定一般采用燃烧法,此法能将水样中有机物全部氧化,可以很直接地用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

因而它被作为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针对TOC仪器的测定原理、TOC分析方法及分析的步骤进行介绍。

ATOC仪器的测定原理总有机碳(TOC),由专门的仪器——总有机碳分析仪(以下简称TOC分析仪)来测定。

TOC分析仪,是将水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并且测定其含量。

利用二氧化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从而对水溶液中总有机碳进行定量测定。

仪器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因此这种TOC分析仪广为国内外所采用。

TOC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进样口、无机碳反应器、有机碳氧化反应(或是总碳氧化反应器)、气液分离器、非分光红外CO2分析器、数据处理部分。

2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按测定TOC值的不同原理又可分为差减法和直接法两种。

1.差减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水样分别被注入高温燃烧管(900℃)和低温反应管(150℃)中。

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

TOC的思维流程(TP)

TOC的思维流程(TP)

TOC的思维流程(TP)TOC的思维流程(TP)一、思维流程(TP)概述思维流程(TP)严格按照因果逻辑,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改进什么?(What to change?)改成什么样子?(What to change to?)怎样使改进得以实现?(How to cause the change?)第一个问题类似于五大核心步骤的第一步:“找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

”由于五大步骤往往应用于这样的情况:即约束并非来自一个具体的资源实体,所以就没有一些现成的摆在那里的证据(如在制品)来告诉你哪些是约束。

因此,你只能先摸清楚系统的现状是怎样的,此时用到的逻辑结构图就是“当前现实树”(Current Reality Tree)。

建立此树并非是一件易事,但一旦成功完成,就自然得到了第一个问题“改进什么”的答案。

接下来便是“改成什么样子”的问题。

直观上这个问题已表述得很明白,但要回答它还是应该遵循以下两个步骤:找出克服当前约束的突破点;确保解决方案所产生的结果不会是乱上添乱。

“消雾法”(Evaporating Cloud)可以用来突破当前约束企业的主要冲突,“未来现实树”(Future Reality Tree)用来确认当前面对的不如人意的状况确实能够用这个突破法来转变成令人满意的结果。

而实施这些改进措施会出现的那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可以用“负效应枝条”(Negative Branches)来表示。

如果这些负面影响可以避免,那么你就可以确信这个解决方案的结果不会是乱上添乱,你也就知道了应该改进成什么样的结果,即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就该解答问题三了。

简单说就是,让那些将与这些转变直接相关的人来制定实施转变所需的行动方案。

能动的“思维过程”要把那些受转变最大的人包括在内,企业应主动去征求这些人的意见,看他们认为什么会阻碍企业推进这一改进过程。

要发动工人集思广益,保证最初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做到上述几点,实施计划就基本成型了。

TOC的主要技术工具(doc7)

TOC的主要技术工具(doc7)

TOC的主要技术工具一、思维流程分析法TOC理论最终就是要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的最佳配合,对约束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余的环节相继地与这一环节同步。

一种管理思想总是需要相应的管理技术的支持。

思维流程(Thinking Process,即TP)是TOC主要的工作方法之一,思维流程有以下主要的技术工具:现实树(Reality Tree)现实树工具用来帮助人们认清企业现实存在的状况。

现实树是因果图,分为当前现实树(Current Reality Tree, CRT)和未来现实树(Future Reality Tree, FRT)。

现实树的建立要严格遵循若干条逻辑规则,从“树根”开始,向“树干”和“树枝”发展,一直到“树叶”。

“树根”是根本性的原因,“树干”和“树枝”是中间结果,“树叶”是最终结果。

对于当前现实树来讲,“树叶”是一些人们不满意的现象,“树根”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或核心问题所在。

而在未来现实树当中,它的“树根”是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案,“树叶”是最终人们想看到的结果。

当前现实树(Current Reality Tree, CRT)描绘当前现实树(Current Reality Tree, CRT)时,即要回答“改进什么”时,我们往往是从可以得到的例证开始着手,即系统中明显地存在着的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发货拖延、库存超标等,总称为“不良效果”(Undesirable Effects,简称UDE)。

值得注意的是,UDE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们只是一些表面现象。

通过绘出将这些不良效果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关系图,可以大大有助于找到真正的问题症结所在,它们就显示在这个逻辑图的最低部。

消雾法(Evaporating Cloud,EC)消雾法用来以双赢(Win-Win)的方式解决企业中的冲突。

此法的得名是由于企业中的冲突像一团团的云雾一样,人们往往不能很清楚地说出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些冲突。

消雾法就是要驱散那些弥漫在冲突周围的混淆和含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也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称之为“注入”。

Toc教学大纲模板

Toc教学大纲模板

《微观经济学》TOC教学大纲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一、课程描述二、课程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微观经济主体在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要求使学生掌握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分析方法,强化和拓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手段。

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

本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参阅课外文献资料,课堂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课后共同完成小组作业和模块单元评估以及课后作业。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课堂教学: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一方面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规范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教会学生能把抽象的理论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微观经济学难点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课堂讨论:学生课堂提问、表达个人观点,分组讨论教师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由教师给出规定时间进行课堂演示或进行小组汇报。

教师针对个人发言或小组报告情况进行补充及点评。

课后作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每模块布置作业一次,学生独立完成。

六、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建议)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1、小组课堂讨论及小组汇报,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发言、讨论、汇报情况打分,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2、课后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完成质量打分,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3、课堂考核,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考核情况进行打分,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4、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等,占课程总成绩的40%;5、课堂考勤,教师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可在上述四项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课程总成绩进行加分或扣分,加分或扣分总额不超过课程总成绩的10%。

企业决策指导工具---TOC思维流程

企业决策指导工具---TOC思维流程

企业决策指导工具——TOC思维流程培训课程◆进行过许多革新与改善,成效却不显著?◆四处救火,疲于奔命,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信心满满地实施项目,却总会发生意外?◆渴望通过沟通实现双赢,结果却是妥协或双输?课程起源: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 制约法) 是以色列籍物理学家和企管大师高德拉特博士 (Dr Eliyahu Moshe Goldratt)所发明的一套企业管理方法。

TOC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策略,针对企业的大难题,提供一系列突破性的解决方法。

TOC指导企业决策人员如何找出运作上的“瓶颈”(或称“制约”Constraints),及如何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源(资金、设备、人员等),使企业在极短时间内达致运作及盈利上的显著改善。

TOC包含一系列逻辑工具,称为TOC思维方法(Thinking Processes),以及由之而引申出来的、针对企业各种问题的应用专题系统。

TOC思维流程为各级机构科学决策行动方案提供科学保障,是各级决策人员不可多得的科学决策工具。

课程目的:通过TOC思维流程的学习与应用,让学员与企业掌握一套逻辑思维工具,通过系统、深入、全面的思考,使企业的决策、管理与考核以及销售、沟通与谈判等活动更加有效和成功。

TOC思维流程的主要作用:1.识别组织或个人的制约因素,抓住造成不良效应的根源,通过支点建立杠杆体系,撬动业绩的大幅提升;2.尊重利益相关各方合理需求,探讨潜在可能性,创造双赢或多赢解决方案;3.将交流与讨论导向逻辑和理性,使交流更加充分和深入,便于达成共识,避免情绪对立导致的冲突或紧张关系;4.对决策或变革面临的障碍及可能造成的不良结果在事前充分识别,策划并设计出相关应对措施,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5.合理排定相关行动计划,便于进行项目管理,确保解决方案的稳健实施;6.记录并不断丰富组织的相关逻辑、知识、经验与技能,形成系统、清晰、明了的动态知识库,便于不断补充和完善,易于保存和传播。

TOC理论运用报告

TOC理论运用报告

目录一、TOC简介 (1)1、TOC的概念 (1)2、TOC应用的发展 (1)3、TOC的理论要点: (1)4、TOC方法实施的一般步骤: (2)二、研究公司简介 (3)三、研究公司现状与流程描述 (3)1、曲线锯的生产流程介绍 (3)2、曲线锯生产线价值流程图解析 (4)四、运用TOC聚焦五步骤解决问题 (6)1、找出系统的制约因素 (6)2、决定如何挖尽制约因素的潜能 (7)3、令其他一切迁就以上决定 (7)(1)生产布局方面: (7)(2)生产线平衡方面: (7)(3)算例分析 (9)4、为制约因素松绑 (10)(1)运输工具配备 (10)(2)设备维护、保养 (10)(3)沟通 (10)(4)提升生产力 (10)(5)改善品质 (10)5、回头 (10)五、总结 (11)六、参考文献 (11)七、附件:小组成员及完成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TOC简介1、TOC的概念“TOC制约法”(Theory Of Constraints )是以色列籍物理学家和企管大师高德拉特博士所发明的一套企业管理方法。

其管理方法的关键词是“Constraints”,即“制约”。

其理论的核心在于:整个系统的绩效通常总由少数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就是系统的制约因素。

TOC理论就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TOC理论称之为"约束",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一一消除这些约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2、TOC应用的发展TOC首先是作为一种制造管理理念出现。

TOC最初被人们理解为对制造业进行管理、解决瓶颈问题的方法,后来几经改进,发展出以"产销率、库存、经营成本"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逐渐形成为一种面向增加产销率而不是传统的面向减少成本的管理理论和工具,并最终覆盖到企业管理的所有职能方面。

TOC五大核心步骤

TOC五大核心步骤

TOC五大核心步骤为了切实地实现系统改进,TOC提出了识别并解决“约束”的五大核心步骤,即:第一步,找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

企业要增加有效产出的话,一般会在以下方面想办法:o原料(Materials):即增加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投入;o能力(Capacity):如果由于某种生产资源的不足而导致市场需求无法满足,就要考虑增加这种资源;o市场(Market):如果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市场能力过剩,就要考虑开拓市场需求;o政策(Policy):找出企业内部和外部约束有效产出的各种政策规定。

第二步,寻找突破(Exploit)这些约束的办法。

此时要给出解决第一步中所提出的种种问题的具体办法,从而实现有效产出的增加。

例如,若某种原材料是约束,就要设法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充分利用;若市场需求是约束,就要给出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的具体办法;若某种内部市场资源是约束,就意味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这个环节始终高效率生产。

当我们要突破某台瓶颈设备利用率不高这个约束时,要采取的行动包括:1.设置时间缓冲。

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

即在瓶颈设备紧前工序的完工时间与瓶颈设备的开工时间之间设置一段缓冲时间,以保障瓶颈设备的开工时间不受前面工序生产率波动和发生故障的影响。

缓冲时间的设置,与前面非瓶颈工序波动的幅度和故障出现的概率及企业排除故障恢复正常生产的能力有关。

2.在制品缓冲。

多用于成批生产类型。

其位置与数量确定的原则与方法同(1)。

3.在瓶颈设备前设置质检环节。

4.统计瓶颈设备的产出的废品率。

5.找出出废品的原因并根除之。

6.对返修或返工的方法进行研究改进。

第三步,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服从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

这样,才可以实现系统其他部分与约束部分同步,从而充分利用约束部分的生产能力。

正是这一点,使得TOC不单单是一种制造理念,而是一种管理理念或经营理念,可以应用于营销、采购、生产、财务等企业经营各方面的协调。

为简明起见,我们还是以一个生产过程内部协调为例:如果流水线上的一台机器是约束,那么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时间缓冲,来保证流水线上其他生产环节对这台机器的供给能够满足这台机器的生产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TOC-V 实验步骤内容1. 标准溶液的制备2. 样品预处理3. 仪器分析准备4. 仪器操作步骤5. 固体样品测量组件SSM-5000A1标准溶液的制备TOC 测定的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KHP)用于TC 标准 碳酸钠用于IC 标准碳酸氢钠用于IC 标准TC 标准的制备1000 ppm TC标准溶液(1)邻苯二甲酸氢钾(KHP)在105—120℃下干燥约1小时,在干燥器内冷却。

(2)准确称量2.125g 。

(3)溶解后装入1L容量瓶中。

(4)加零水至容量瓶标线。

(5)密闭并在4℃下保存。

溶液可稳定2 个月。

IC 标准的制备1000 ppm IC标准溶液预先在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小时;碳酸(1)碳酸氢钠NaHCO3CO3预先在280—290℃下干燥约1小时,在干燥器内钠Na2冷却。

(2)准确称量碳酸氢钠3.50g及碳酸钠4.41g。

(3)溶解后装入1L容量瓶中。

(4)加零水至容量瓶标线。

(5)密闭并在4℃下保存。

溶液可稳定2 个月。

TN 标准的制备1000 ppm TN标准溶液在不高于105-110℃干燥3 小时,(1)硝酸钾KNO3在干燥器内冷却。

(2)准确称量硝酸钾7.219g。

(3)溶解后装入1L容量瓶中。

(4)加零水至容量瓶标线。

(5)密闭并在4℃下保存。

溶液可稳定2 个月。

TC 和TN 标准的制备100 ppm TC和100 ppm TN(1)1000 ppmTC标准溶液和1000ppmTN标准溶液各100ml装入1L容量瓶中。

(2)加25ml的2MHCl(最终浓度0.05M)。

(3)加零水至容量瓶标线。

(4)密闭并在4℃下保存。

溶液可稳定2 个月。

2M HCl的制备(1)取浓HCl(约37%,相当于12 M)50mL,加入250mL蒸馏水,即稀释6倍。

混合均匀。

(2)转移溶液到250 ml 瓶(标准附件)中。

(3)加盖盖紧。

25%(w/w)H3PO4的制备(1)将浓H3PO4(85%,比重约1.69)稀释5倍。

(2)比如取50ml磷酸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零水定容到容量瓶刻度。

(3)转移溶液到250 ml 瓶(标准附件)中。

(4)加盖盖紧。

过硫酸钠溶液(用于湿法)(1)将60g过硫酸钠与15mL磷酸溶于纯水中。

(2)加水至500mL 。

刚配制好时,空白值高。

若作高灵敏度分析,建议使用前先在阴凉、黑暗处保存24小时。

磷酸溶液(用于湿法)将100mL分析纯浓磷酸(85%),用纯水稀释至总体积500mL。

2样品预处理采样收集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收集到洁净的玻璃容器中,容器带有合适的密封箔片,避免有机物质污染样品。

灌满采样容器,尽可能减少顶部空间样品储存在2-5℃的冰箱中,避光样品的保存样品在1 周之内分析尽可能立即分析样品。

避免储存。

防止氧化或细菌的滋生样品应该避光和防止被大气中的氧气氧化样品应该在4o C保存如果预期可能会有细菌活动或如果分析将在2 小时以后才能进行用HCl酸化到pH 2分层的样品如果样品有漂浮的有机物质,在分析之前不要混合样品充分混合的样品或者仅有机层本身,就可能超过TOC 仪器的测定范围并损坏催化剂在把样品加入到TOC分析仪中之前,用户必须确认哪一层是水带悬浮固体的样品各种分析方法(1)如果不关心悬浮固体和样品容器内的沉积物,则仅分析上层清液。

(2)过滤样品和测定DOC。

(3)在分析中连续搅拌样品,例如用电磁搅拌器。

电磁搅拌器是ASI-5000(A)和ASI-V的选购件。

带悬浮固体的样品(4)细的固体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样品中,形成均匀的样品。

(5)对包含颗粒的样品溶液,采用悬浮颗粒组件,其配管尺寸较大,防止流路的堵塞。

(6)如果沉积物是纤维状的或含有重的泥浆,则使用固体进样装置。

含酸、碱和盐的样品500ppm以上的酸、碱和盐类样品会加速仪器的损耗。

样品应该稀释到低于5%(推荐稀释到0.1%)使用普通灵敏度的催化剂(如果可能)固体样品TC 和IC 测定中,液体样品可分别直接注入到燃烧管或酸样品室中。

然而,固体样品(如泥浆)需先放在陶瓷舟中,然后把陶瓷舟放入加热样品室中。

在固体样品IC 测定时,样品也放在陶瓷舟中。

先加酸到样品中,然后再放到加热的样品室中。

酸TC 测定IC 测定高灵敏度分析通常0.5 ppm(500 ppb)或更低注意事项:使用高灵敏度催化剂。

避免分析高浓度样品,即使分析低浓度样品也要避免相同的催化剂既分析碱性的或酸性的样品又分析含盐的样品。

使用NPOC,因为TC-IC 方法误差大。

使用新鲜的纯化水制备标准/样品。

在测定之前,执行5次以上的酸化水(2-3滴1MHCl/100 ml)测定,稳定系统以期获得稳定的峰。

TC 和IC 的氧化室正常灵敏度的Pt 催化剂担体铝珠上0.5% 铂TOC 分析:500 ppb 或更高高灵敏度的Pt 催化剂石英棉上0.5% 铂TOC分析:< 500 ppbIC 反应溶液25%(w/w)H3PO4稀释50 ml 85% H3PO4到总体积250 ml自动进样器ASI-V用于TOC-V 系列三类样品容器容量可用于各种类型样品24 ml ×93 (正常样品)40ml ×68 (正常和低水准TOC)125 ml ×24 (超纯水)自动进样器样品容器的密封下列样品分析的容器应该密封:NPOC 分析IC 分析POC 分析低浓度样品(约10 mg/l)碱性的样品(pH 7 或更高)样品组成中包含挥发性有机碳氢化合物大量的样品,需要长的分析时间样品容器的密封除了使用提供的盖子,也可使用其他市售的产品,例如Parafilm对ASI-5000(A)正常灵敏度的试样瓶和所有TOC-V 容器,切割密封片到约25 ×25 mm对ASI-5000(A)高灵敏度试样瓶,把密封片放在瓶顶并盖上塑料盖NPOC分析酸化在分析之前可用户手动加入酸,也可用自动进样器加入酸。

鼓泡酸化样品的鼓泡可在外部执行,也可通过仪器本身经由采样管或自动进样器执行。

TOC-V 测定NPOC自动或用ASI-V 进样,内部注射器可执行样品的鼓泡样品入口稀释水鼓泡气体酸TC 燃烧3 仪器分析准备填充TOC标准催化剂(1)在燃烧管中塞入两片铂网;(2)用催化剂填充杆加入一层约5mm的石英棉;(3)装入TOC标准催化剂,约100mm高度。

填充TOC高灵敏度催化剂(1)在燃烧管中塞入两片铂网;(2)将燃烧管的开口与催化剂圆柱形容器开口对在一起;(3)用催化剂填充杆将催化剂从催化剂圆柱形容器的另一端推入燃烧管;(4)装入两管催化剂,最后催化剂高度为130mm。

填充TOC/TN催化剂(1)在燃烧管中塞入两片铂网;(2)用催化剂填充杆加入一层约5mm的石英棉;(3)装入TOC标准催化剂,至距离燃烧管顶部140mm的高度;(4)装入少量的陶瓷纤维盖住催化剂;(5)用催化剂填充杆轻压,使陶瓷纤维的高度为10mm。

连接燃烧管(1)将填充催化剂的燃烧管细端从上向下,放入电炉中间;(2)如图,将燃烧管的细端插入型铁锁中,调整型铁锁的底部与仪器底板小于1mm,然后用手拧紧型铁锁;连接燃烧管(3)将燃烧管的顶端,插入样品注射器的底部开口;(4)如图,拧紧螺钉,固定样品注射器。

冷却器排水瓶加水排水瓶必须注水,以防止载气从排水管中溢出。

(1)去掉排水瓶的橡皮帽;(2)从固定夹子上取下排水瓶;(3)加入纯水至瓶侧排水管的水平;(4)盖上橡皮帽;(5)放回固定夹上;(6)确认冷却器排水管伸到排水瓶的底部。

加湿器加水为保证高灵敏度分析的高分析精度,载气必须加湿。

(1)去掉排水瓶的橡皮帽(2)由加水口加入纯水,至瓶侧“Hi”标志。

IC反应器吹扫气流调节(用于湿法)(1)打开仪器前门。

(2)从样品表编辑器下,打开[维护]>[调吹扫气流速](湿化学)。

(3)在弹出窗口中点击[开始]。

(4)旋转吹扫气调节旋钮,至流速为200mL/min。

(5)调节后,点击[停止]键。

(6)点击[关闭]。

4 仪器操作步骤(1)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2)打开载气阀门。

高纯空气,流速150ml/min。

(3)打开计算机。

(4)打开TOC-Control V软件的主菜单。

(5)使用New System功能建立需使用的系统;若已经建立则跳过此步骤。

(6)从TOC-Control V软件的主菜单中打开Sample Table Editor。

(7)联机Connect。

(预热时间约30分钟。

)(8)若要作标准曲线,则先从New中选Calibration Curve建立标准曲线模板;若要作未知样品,则先从New中选Method,建立方法模板;(也可以不在此建立,从Insert插入Sample,然后使用其他标准曲线的参数设置或手动设置。

)若要作控制样品,则先从New中选Control SampleTemplate,建立控制样品模板。

若已经建立好所需模板,则跳过此步骤。

(9)打开新的样品表。

从New中选Sample Run,建立新的样品表。

软件自动给出新的样品表名。

(10)根据测定需要,从Insert中插入Calibration Curve 、Sample 或者Control,分别对应测定标准曲线、未知样品,或者控制样品。

(11)软件联机,点击。

(12)点击Start,开始测定。

(13)从View中选择Sample Window,可实时看到样品出峰情况。

(14)实验结束。

结果自动保存。

(15)关机。

从Instrument 中选择Standby,确定后载气立刻停止,可以关闭载气阀门。

炉内自动降温,半小时后仪器电源自动关闭。

TOC 测量方法总结TC 、IC 、TN 三条标准曲线NPOC 标准曲线(使用TC 标准溶液,0、400ppb 两点校准)TC 、IC 两条标准曲线标准曲线TOC=TC-ICTN TOC=TC-IC NPOC (当TC ≈IC ,及TOC 低时)TOC=TC-IC NPOC (当TC ≈IC时)测量方法720℃680℃680℃炉温同时测TC/TNTN:0.1−−4000ppm20ppb ~25,000 ppm 150ppb ~25,000 ppm 测量范围TC/TN 高灵敏度催化剂普通催化剂催化剂类型5 固体样品测量组件SSM-5000ASSM-5000A载气SSM-5000A载气:高纯氧气流速:500mL/minSSM-5000A与TOC-V必须同时通气 TOC-V CPH:高纯空气150mL/minTOC-V WP:高纯氮气200mL/minTC分析准备TC分析准备将镊子用电炉或气灯烧至尖端发红。

样品舟900℃下,20分钟。

陶瓷纤维900℃下,20分钟。

石英玻璃滤纸600℃,20分钟。

IC分析准备IC分析准备将样品舟泡在2-3M盐酸中,1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