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1. (4分) (2019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通过歌词描写表现出荆轲蹈死不顾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
(3)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中写到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望岳》中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道出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其他 (共1题;共5分)
2. (5分) (2020高一上·金山期末) 依据《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说说如何理解“涟漪效应”。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3. (16分) (2019高三上·呼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

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

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

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

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

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

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

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

但如果都是暴力、
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

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

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

”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 . 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 . 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 . 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 . 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 . 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 . 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 . 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 . 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 . 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 . 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4. (17分) (2017高二上·遵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围墙
陆文夫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

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早晨,开碰头会。

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

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

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

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

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

”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支光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

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

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

马而立忙得飞飞,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

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直奔杂货店。

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

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

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

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

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下去。

这一觉睡得很沉,很甜。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
准备。

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

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

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

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立的手脚这么快!
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

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帮着寻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衫湿透,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评说这围墙很美很美。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蒙蒙眬眬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赞不绝口。

会议便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

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

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会场进进出出,忙得飞飞,不知道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围墙获得了建筑专家众口一词的赞誉,各派代表人物马上转为夸耀自己的贡献,这生动地刻画出这些人见风使舵、无功请赏等丑行。

B . 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

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

对马而立的相貌衣着产生疑虑的都是一些有责任心,热心公共事务的人。

C . 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

D . 倒塌的围墙两天建成了,受到设计所内一些人的批评指责,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较高的审美水平。

E . 小说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通过挑毛病来彰显自己专家身份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

(2)马而立有哪些性格特点?写吴所长等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尾寓意丰富,请你结合全文,陈述你对寓意丰富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空山凝云颓不流”中的“颓”字有什么独特之处?
(2)
分析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表现音乐的特点与情感的变化。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6. (15分) (2019高一下·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
B . 数罟不入洿池数:数量
C . 斧斤以时入山林斤:斧子
D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 弃甲曳兵而走
C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 . ①弃甲曳兵而走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 . 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
D . ①则移其民于河东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

因为他在饥荒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 . 孟子借“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说明了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争相逃跑的问题,就可以使自己的国民增多。

C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D . 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还要注重发展文化教育,使百姓接受教育,懂得礼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②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 (13分) (2019高三下·宁波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至于不孚之病信任
B . 即门者持刺入名帖
C . 闻鸡鸣,即起盥栉梳头
D . 间道经其门操小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置杯焉则胶
B . 则起而入之抶而仆之
C . 长者谓仆能之乎及其所之既倦
D . 得无厌其为迂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时“相公”,可以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也可以指审相、贵族青年,或泛指官吏。

“南面召见”中的“南面”,是面朝南方的意思。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

B . 作者在文中具体而微地描绘了一个小官僚两次向掌权者干谒拍马的过程,揭示了当时所谓“上下相孚”的黑暗腐朽的政治生态。

虽没有从正面议论。

但是批判的力度更猛烈。

C . 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以讽刺的笔法,描绘出小官僚在肮脏的环境里等待的屈辱和进谒之后得意洋洋的姿态,通过对比,揭示了其卑鄙丑恶的灵魂。

D . 宗臣作为“后七子”的突出代表,其文笔简洁流畅,犀利生动。

本文通过自画像,展现了自己耻于干谒、刚正不阿的骨气,但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免也有听天由命、过于迂腐的缺陷。

(4)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②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8高三上·建平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往往会抱怨时间不够,可有时候又想方设法“消磨”时间。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1-1、
1-2、
1-3、
1-4、
1-5、
二、其他 (共1题;共5分)
2-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3-1、
3-2、
3-3、
4-1、
4-2、
4-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5-1、
5-2、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7-5、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