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次周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周练六十九
1.《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这则材料反映了
A.实行抑商政策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地位重要D.对“市”严格直接管理
2.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3.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均田制的颁布 B.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4.西方国家每年举行盛大活动以纪念“哥伦布日”。

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呼吁拉丁美洲人不要庆祝这个节日,称哥伦布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带给拉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是长达150年的“种族屠杀”,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 B.加强了世界联系
C.扩展了工业文明 D.冲击了美洲的传统社会
5.“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重。

”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7.下列不属于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A.英国实行议会改革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中国等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英国通过“不流血政变”取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8.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朝、商朝 B.商朝、周朝
C.夏朝、商朝、西周 D.西周、春秋、战国
9.战国时期,促使黄河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是()
A.政局相对稳定 B.北方自然条件更优越
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 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
10.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影响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B.美、德等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C.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D.英国的经济实力急剧下降
11.阅读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图中所揭示的历史信息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的海外市场急剧萎缩 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12.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都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兴起 B.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催生新的审美倾向
13.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信息是
A.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B.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D.夏商周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14.图为广州亚运会奖牌(海上丝路) 的正面,有人在解读其设计时说“如果不写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支离破碎,暗然失色,不堪入目。

”以下关于古代广州对外贸易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B.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C.元朝时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D.清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特许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5.宋徽宗赵佶亲手在《碧桃蝶雀图》上题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

此诗评价的是
A.棉纺织技术的先进 B.缂丝技术的精湛
C.得到“丝国”美誉 D.绘画技艺的高超
16.“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口口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
A.西汉 B.唐朝C.北宋 D.清代
17.图为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出土的牛尊,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铸造的年代最早应该是在
A.夏朝B.商朝 C.春秋D.西汉
18.“当发现新航路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

”这位英雄就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9.下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明州、登州是唐代著名的大城市。

由此可以获取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经济中心不再是政治中心 B.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C.扬州和广州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D.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20.《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唐朝人王建的诗《汴路即事》中云:“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对于这两则史料的分析,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汴路即事》中提到的“草市”是诗人想象的产物②《唐会要》记载中的“市”应该是指“草市”
③《汴路即事》反映出唐代“草市”大多在水运方便之处
④两则史料相互矛盾,说明唐代“草市”存在与否仍有争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1.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黄金是哥伦布踏上美洲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22.唐时期的知识分子有可能经历的事情,包括
①空闲之余茗茶品葡萄酒②参加科举考试,向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生活
③空闲时可以逛夜市④访朋问友,吟诗作画⑤平时可以看看杂剧,吟吟散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⑤
23.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

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

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明末清初开始出现西学东渐②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渴望了解中国文化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24.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
“鞭打春牛”。

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

据考证,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

这一习俗反映了: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C.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达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25. 17世纪中期英荷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荷兰是殖民帝国 B.《航海条例》的颁布C.英国实力强大 D.英国想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26.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7.关于下列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并推广
B.从耦犁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经相当完善并为后世沿用
C.铁犁牛耕是唐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D.耕犁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民的技术创新
28.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他把西班牙国旗,高插于那个海岛之上,……前后共来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

”材料中的“他”应是指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9.南宋的《都城纪胜》记载,当时临安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30.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31.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

32.瓦特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对旧机械的革新。

从此得到广泛应用,解决了的动力问题。

填空题:
33.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34.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在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

税制改革首先发生在齐国,管仲采取的措施。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照田亩实数收税。

35.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和。

36.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江南和。

37.元明时期,先进技术的推广,使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元代制瓷业承前启后,开始进入生产时期。

38.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也是“雄富冠天下”。

39.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便于中耕的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2分)
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回答问题。

(12分)
40.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2分)
41.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42.材料二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4分)
43.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44.(26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国际贸易成为联系各地区、各国家的重要纽带,并对国家力量的消长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阅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从_____地区转移到______地区(填写相应的字母)。

(1分)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对荷兰的影响。

(6分)
45.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

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

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
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

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27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15分)
4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2)本堂课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7分)
组别、时期 材料 结论
第一组 15、16世纪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
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

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

——哥伦布《航海日记》
世界逐渐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第二组 19世纪中期 世界强国英国在1846年和1849年先后废除了谷物条例
和航海条例,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和一些国家签订
了贸易协定:希腊(1837年)、土耳(1838年)、波斯(1836,1857年)、中国(1840,1842年)、日本(1858年)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不平
等贸易体系形成
第三组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开通,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

铁路网密布全球,洲际铁路开通的有:1869年美国横贯
北美的大铁路与太平洋铁路接轨;1903年俄国西伯利亚
大铁路;世界通讯网形成。

60年代,有线电报的使用已经越出国界;70年代,电话开始使用;1901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

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

20世纪初期,
全世界已由200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

——麦克尼尔《世界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A
7.D
8.C
9.C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16.C
17.C
18.C
19.D
20.C
21.C
22.B
23.C
24.D
25. B
26.C
27.B
28.C
29.B
30.C
31.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2.蒸汽机、工业革命
34.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35.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36.山西;龙门碣石以北
37.松江;彩瓷
38.扬州
39.汉代,曲柄锄
40.秦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2分)
41.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6分)
42.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
而逐渐瓦解。

(5分)
4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3分)
44.⑴B,D
荷兰: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立荷兰共和国。

(1分)在航运业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控制东西方商路。

(3分)建立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成为欧洲最富庶的资本主义国家。

(2分)
⑵《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的条款。

(2分)
国民革命展开,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2分)
帝国主义国家运用走私等手段破坏中国的税收财政。

(1分)
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得国家独立。

(2分)
⑶对苏贸易额比例上升,对西方贸易额比例下降。

(1分)西方敌视中国,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2分)不利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分)
⑷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下降。

(2分)综合国力加强,科技进步迅速。

(2分)增强了国家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分)
45.(1)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

(2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答案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

(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

(0分)
(2)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

(6分)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

(3分)
20世纪初英荧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

(1分)
英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其他答案。

(0分)
(3)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

(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

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

(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其他答案。

(O分)
(4)(15分)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

(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

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O分)
46.(1)①第一组、第三组。

(1分,错一个不给分)
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每组2分,共4分。

如:第一组可增加的材料: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或者,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民族商业贸易扩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第一组也可修改结论:欧美联系加强
第三组可增加的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文化交流与撞击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或者,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广大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第三组也可修改结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交流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使各地区商品种类增多,商业贸易扩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或者: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分)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分)列强在全球扩张,世界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供应市场和商品倾销市场,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1分)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广大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