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吴中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住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qiè)▲意②应(chou) ▲③言简意(gāi) ▲④(jùn) ▲工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在秋日和旭的阳光里,红叶偏然,它们飘落在粼粼的波光里,但枫树并未因叶零落而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②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

(苏轼《_______》)
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陈涉世家》)⑦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⑧故曰,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给“水足迹”下个定义(不超过40字)。

(3分)材料一:国家水足迹是指生产该国居民消费的物品和提供服务所需的水资源总量,包括用于农业、工业和家庭生活的河水、湖水、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供作物生长的雨水。

国家水足迹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生产和提供用于国内生产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量为内部水足迹;而消费进口物品产生的足迹为外部水足迹。

材料二:区域水足迹就是指一个地区用于生产和消费的水资源的总量,1999年我国水足迹达到13,040亿立方米,在区域上,南方和北方地区各占50%。

材料三:个人水足迹是指一个人用于生产和消费的总水量。

如,一杯标准杯的咖啡需要
大约140升水,种植过程是最消耗水的部分。

一个标准杯有125毫升,意味着为了制造一滴咖啡需要超过1100滴水,一杯咖啡的水足迹大约是140升水。

又如,一个100克的苹果的“水足迹”为70升,一杯咖啡的“水足迹”为140升,而一个汉堡的“水足迹”是2400升。

5.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5分)
(1)格列佛在某个国家的首都发现有一个人腰里缠着蓝色的丝线。

请说说,格列佛在哪个国家旅游时看到的?那个人的身份如何?他腰里的蓝色丝线是怎么来的?(3分)
(2)飞岛国惩治反对者通常采取温柔或强硬的手段,请你简单说说这两种手段分别是怎样的。

(2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6—9题。

(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欲穷.其林
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如令徒属.(《陈涉世家》)
C.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D.缘.溪行
缘.坡植牡丹勺药(《于园》)
7.陶渊明在《桃花源诗》里有“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之句,选文中与之呼应的是哪一句子?(2分)
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所言,陶渊明仅用“如此”替代,根据前后文内容,你认为“如此”理所当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3分)
9.作为一个高尚的隐士,刘子骥本来过的就是隐居不问世事的生活,可他“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的兴致从侧面表现了什么?(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4分)
庾(yǔ)公①乘马有的卢②,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③而移于他人哉!昔孙树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

效之,不亦达④乎!”
①庾公:庾亮,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河南鄢陵西北)人,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
②的卢:骏马,性烈。

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

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③不安己:危害自己④达:旷达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

②效之,不亦达乎!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相关文字,完成11—13题。

(7分)
(甲)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

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

我身体很好。

买卖也好。

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

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

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

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乙)父亲赶紧走去。

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

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

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11.所选片断哪两个细节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
12.结合两个选段内容,请回答于勒为什么不愿意回到哈佛尔的亲人身边?(3分)13.结合选段内容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8分)
沉住气,成大器
①所谓“沉住气”,就是能够冷静地面对现实;所谓“成大器”,就是成为能担当重任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普通人与成大器之人,除了在勤奋、天资、机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之外,面对人生种种际遇,能否沉住气,宠辱不惊,也是二者的一个重要区别。

特别是一些所谓大器晚成者,在他们走向人生辉煌之前,都有沉着面对现实、长期奋斗的经历。

如此看来,沉住气者,方能成大器。

②入生犹如连绵的山脉,有峰峦也有沟谷。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_______。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苹果公司原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的人生信念,他凭着iphone、ipad产品的畅销实现了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

但正是这样一位影响全球的天才,也曾
陷入长达近11年的人生逆境。

在这段人生逆境中,他遭遇了三次重大的挫折。

先因决策失误而被董事会赶出自己创立的公司,接着因开发NEXT电脑没有销量而被人嘲笑,后来又因他对皮克斯公司产业定位不准而成为市场的笑料。

但在逆境与挫折面前,乔布斯能够沉住气,坚守人生信念,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终于使得皮克斯的电脑动画大获成功,最终以丰厚的资产与超人的智慧,重新回归苹果公司,引领苹果实现了“改变世界”的梦想。

③当然,人生不都是困境,也有坦途。

身处坦途,只有保持冷静和低调,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走向最终的成功。

在2011至2012赛季的CBA联赛上,北京金隅男篮以创队史的13连胜开局!但主教练闵鹿蕾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要求队员戒骄戒躁。

一次训练课上,他把发挥出色的新人朱彦西叫到身边问:“还知道自己姓什么吗?”小米老实地回答:“姓朱。

”这时闵鹿蕾告诫弟子:“别以为赢了几场球就觉得自己不姓朱,姓‘牛’了。

”正是这种冷静低调,使他带领这支“没有国手,没有NBA强援、没有顶尖主教练”的“三无球队”,顽强拼搏,最终首夺CBA总冠军。

闵鹿蕾之所以能将一支“三无球队”打造成为冠军球队,就是因为他能正视自己,放平心态,持之以恒地拼下去。

所以说,面对成绩沉住气,才能认清自我,产生持续奋斗的动力,最终成大器。

④生活中,有时诱惑会不期而至。

面对诱惑沉住气,才能坚持原则,葆有一份美德,最终成大器。

当红明星孙红雷在没有出名之前,曾婉言谢绝了著名导演姜伟请他出演一部大片角色的邀请,原因只是他此前已经接下另一个导演的角色。

姜伟导演虽有些失望,但却不由地赞叹:“此人懂得舍利取义,演技又好,将来想不红都难!”后来孙红雷果真凭借高超的演技成为了中国最有魅力的男明星。

孙红雷面对诱惑时能够沉住气,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利益,守住了做人的信誉,虽有小“失”,而终获大“得”!
⑤一个人,不管在低谷还是在山脊,要想始终如一地做到沉住气,就要不断加强修养,锤炼意志,做到身处逆境不气馁,取得成绩不自满,面对诱惑不心动,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作为,成大器。

14.阅读第②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

(2分)
15.阅读第③段,简要说明本段是如何得出“面对成绩沉住气,才能认清自我,产生持续奋斗的动力,最终成大器”这个结论的。

(3分)
16.下面材料,能够证明文中哪一个分论点,简要说明理由。

(3分)
【材料】
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昌邑县令王密为报答杨震的提携之情,想赠送十斤白银给杨震,并且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地离开。

后来,为官清明的杨震,官至宰相,成为东汉名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16分)
小巷里的惊蛰
①古城的标志有时不是塔,也不是桥,而是那横一条竖一条的巷子。

古城的古是因为还留置着祖宗的印迹。

那巷子是斑驳的老墙隔起来的,长长的,深深的,人一进一出,就出入在历史和现代之间了,于是小巷也就有了文化的气象,唯独在这里能触摸到城市惊蛰的表情。

②三月了,城市的巷子没有迷失时间的方向,那爬山虎,贴着墙,悄无声息游荡在那户人家的老窗上,那是木格子的花窗。

爬山虎细小的卷须是春天里城市最早的嫩芽,它其实还是一小泡水呢。

清晨,路过,你就会觉得,那就是一滴纳须弥的翡翠露。

城市的小巷宣告春
天的来临,就是那老窗格上最初的一滴翡翠绿,它如新生的婴儿初醒的呵欠,它还想睡,但闻着春雷,就决定不睡了,他睁着小眼看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③一场春雨后,小巷尽管没有一天一地的太阳,石板缝里的苔藓却溢了出来,有的沿着老墙根,还沽沽
..地往上冒,仿佛地底下藏着一个古老的春天一般。

那个古老的春天,在墙上垂直铺开,那细细的绒绒的软软的嫩嫩的样子,再出色的画家,任他用多少滕黄也难以描摩
出来的。

哦!小巷闻到了惊蛰的春雷,春天就打翻
..在了墙上。

④城郊有着铺天盖地的梅,城里寻梅赏梅的人,驾着车去看梅海,我一直觉得那是一种大众的生活方式,热闹,让劳累后的松弛融在梅海里,这种浩大繁盛的气象,也是不错的。

但春天的诗意常常不在人海里,而在小巷中。

踩着棉软的布鞋,踏着青石板路,你走在小巷里,藏着的小门小户里,却有着别外的气象,颠着脚尖透过朴素的用砖瓦拼凑的花窗,你就看到了一剪老梅。

要命的是,那剪奇崛的老梅正在伸向窗外诱你呢,你还听到了蒋云仙的弹词开篇,你心襟神摇了,于是再痴痴地颠一下脚尖。

你看到了,小院里的老人正搬了个杌子,坐在小凳上喝着绍兴花雕呢,几口花雕穿心过,两朵红梅脸上开。

真要命了,你意识到了,整天忙忙慌慌乱乱的,原来你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于是你的心也在惊蛰后突然不再蛰伏起来,你发现,原来小门小户里,也有大气象的。

不说别的,单说那剪老梅,也说不定就是沈三白或金圣叹植的呢,说不定还入过仇英的画,祝允明和唐寅醉酒时对它笑过呢。

于是小巷里也就充满了传奇。

⑤传奇的小巷,祖传的老房子,透着股书卷的旧气。

小巷里,汽车进不去,小贩也很少光顾,住着的人可以遐想外面就是田园的风光。

当霓虹灯把城市的高楼泼染得活力四射的时候,拥有仕途经济的人常常忘却了白天和黑夜,于是城市就没有了春天,城市成了一个没有季节的机体,所有的功能便紊乱了,文化在这里有符号,却没有了内涵。

闹市里的我们被四围的生活挤压得已经听不到春天的声音。

那时候,小巷却保留着城市文化的萌芽,保留着这个城市的姓氏和脾性。

水袖里的昆曲,三弦琵琶里的弹词,就是这个城市春天里的惊蛰之声。

这些个声音,让我们在红尘中苏醒过来,能唤起我们寻找这个城市的根。

⑥城市古老的巷子中,是谁突然闯进了,俚俗地吆喝着“阿要磨剪刀”,又是谁让盛唐的桃李一并开放。

谁家的女人惊蛰了,过早地穿上了香云纱的旗袍。

惊蛰的女人,走在小巷里,怎么走都是一首诗,要是摇在闹市中,那可是人潮中一瞥惊鸿……
⑦于是小巷在惊蛰里非同凡响。

17.本文写了城市小巷惊蛰时节哪些景物?(4分)
18.请用学过的方法品析一下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19.第③小节中加点的词语表现力非常强,请说说用得好在哪里?(3分)
20.文章第④小节说“整天忙忙慌慌乱乱的,原来你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请问“这样的生活”具体指怎样的生活。

(3分)
21.结合全文分析“小巷里的惊蛰”这个标题丰富的内涵。

(3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

(60分)
请以“通往家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