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专业发展讲座
孙淑华
怎样进行教育科研,应掌握哪些治学方法和策略?
(一)教育科研认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教育科研不是教育教学的附庸,更不是“空中楼阁”。
教育科研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全部,是我们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的即时提升和记录。
教育科研只有根植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我们的专业成长需要,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彰显它的价值,焕发它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教师要进行教育科研,开展课题实验与研究,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从发现、解决即时问题,思考平常的学校、课堂生活现象入手;要富有创新意识,从优化自己的现实教学环境、教学行为、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开始,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成绩,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目标。
我们基层教师,尤其是处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要突出其本质特征:行动研究。
我们是课堂教学生活、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者,我们要即时记录自己观察经历的点点滴滴,做好过程资料的记录整理、提炼思考和分析,从中发现本质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形成一套方法层面的知识和结论,以更好地指导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我们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常带有叙述性特征,较少议论、论证。
更多的是教育叙事、教学记录,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笔勤、脑勤、眼勤”。
教育科研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本质特征是求真、求实。
我们记录整理的过程性资料和数据,务必做到准确、真实无误。
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让思考变成一种乐趣,让读书、写作成为一种常态生活。
要勇于创新实践,敢于迎接挑战。
创造性意味着个性化和有效化。
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治学研究习惯,创造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模式。
要锤炼自己鲜明的专业品格,不断巩固自己的理论功底,提升理论视野,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多年来的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成功=读+写+思=勤+恒+自信。
我总结了教育科研20字决,愿与广大同仁分享:勤于读书;长于思考;乐于动笔;善于整理;勇于实践。
我笃信两个理念:能力在于训练;知识在于积累,文化素养是在知识的积累、沉淀中形成的。
(二)专业发展实践与感悟
1 要有点钻劲、挤劲和韧劲
真正学点东西,搞点研究,须有雷锋“钉子精神”,具备钻劲、挤劲和韧劲。
下面有两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故事启迪(一):鹅卵石的故事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
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
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
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
倒完后,于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
称赞完了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学生:“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启示?”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讲的不就是时间管理吗!”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
”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心灵感悟:对于学习生活中的事件,我们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
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对于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事件也应如此处理。
也就是
平常所说的处在哪一年龄段要完成那一年龄段应完成的事,否则,时过境迁,到了下一年龄段就很难有机会补救。
人的一生是一个时间过程,人的生活是一段时间空白,如果不能被有意义的事情侵占,就会被琐屑、无意义的事情填满。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
故事启迪(二):自己不放弃,谁能放弃你
也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原一平是谁,但在日本寿险业,他却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被乡里公认为无可救药的小太保,最后成为日本保险业连续15年全国业绩第一的“推销之神”。
最穷的时候,他连坐公车的钱都没有,可是最后,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毅力,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23岁时,原一平离开家乡长野开始去东京闯荡。
初来乍到的他没有工作经验,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身高只有145厘米。
原一平在东京找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
一天,原一平按照报纸上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一家保险公司,见到了负责招聘的主考官高木金次。
高木金次随便看了一下他的简历,用不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还不到柜台高的原一平,便继续翻阅文件,仿佛原一平不存在似的。
但是原一平并不自卑,他打断了高木金次,开始介绍自己,“主考官先生,我叫原一平,是来应聘贵公司业务员的。
”
“你胜任不了,推销保险的工作太难了,你还是回去吧!”高木金次连头都没有抬一下,仿佛是对着空气在说话。
高木金次的极度轻蔑激起了原一平骨子里永不服输的本性,他感觉自己的力量瞬间充满了全身,原一平大声地问道:“那么请问,在贵公司工作,需要做出多少业绩?”
高木金次依然用傲慢的口气对原一平说是每个月至少要一万元的任务量,仿佛这个数字就可以让原一平退却。
“好,那我可以推销两万元。
”高木金次见这个矮个子这样自信,勉强答应了。
于是,原一平开始踏上了推销保险的路。
每天晚上,他只能在公园的长凳上休息,凌晨5点钟,他就吹着口哨,在水龙头上喝两口水,然后用剩余不多的钱买两个包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十几天过去了,他的工作一点起色都没有,没有一个人买他的保险,可是原一平一点也不失望,他相信自己会成功的。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原一平也和经常来公园的人熟悉了。
其中
一个人对原一平非常好奇,在这样的的窘境,原一平却过得很开心,而自己事业可以说成功,却一点都不开心,便好奇地与他攀谈起来。
原一平说起了他自己的故事,这个人被感动了,最后他买了原一平的一份保险,这也是原一平的第一笔业务。
而这个买原一平第一份保险的人就是三业联合商会的会长。
平时,他最讨厌保险了,他公开说过保险行业都是骗钱的。
因此,他买了保险的事很快就成了新闻。
新闻争相报道,原一平对事业的那一份乐观感动了整个东京的人,同时也超额完成了任务,整整10万的订单,创下了明治保险公司的最高纪录。
原一平后来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感慨地说:“当我在最艰难的时候想,我自己都不放弃自己,那么谁能放弃我?这就是支持我坚持下来的理由!其实好多人就是自己放弃了自己,才会终生遗憾。
”
在好多时候,当我们埋怨机会绕过自己的时候,也正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机会。
自己都不放弃自己,那么谁能放弃你?
2 要有创造、创新意识。
(1)不满足于现实,有开风气之先的勇气。
对于那些从不愿意尝试的人来说,任何事情看起来都是不可能的。
我推销遵崇的一种实践哲学:成功=尝试+努力。
例证:为什么一些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和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得却很成功和出色呢?像魏书生、支玉恒、贾志敏、翟杰。
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受过学校专业训练,可以不受任何模式先入为主的影响,没有任何框架和限制,才可以大胆地出新、创造和运作。
他们不受任何习惯思维的干扰和束缚,凭借的是个人的生命经验、生活经验、成长感悟和认识,凭借的是个人对规律的摸索和运用。
有些东西可以规范,有些东西不可以规范,比如人的思想、性格和情感,人的思维方式。
所以,没有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2)要有优化、不同常规的想法。
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效率的关键,是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有效的学习内容,强化有效的学习行为,减少无效劳动和形式主义的东西。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考的自由还给学生。
如果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他们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我们要激励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