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跟踪检测 苏轼词两首 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苏轼词两首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故垒.(lěi)磊.落(lěi)
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
B。
饥馑.(jǐn)谨.慎(jǐn)
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
C.伦.理(lún) 沦.落(lǔn)
腈纶.(lún) 羽扇纶.巾(lún)
D。
莽.原(máng)欺罔.(wǎng)
茫.然(máng) 竹杖芒.鞋(máng)
解析:选B A项,“累赘”的“累"应读léi;C项,“沦落”的“沦"应读lún,“羽扇纶巾”的“纶”应读guān;D项,“莽原”的“莽”应读mǎng。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
..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同“花”,花白.
C。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
已而
..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
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
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名句默写.(6分,任选6句,每句1分)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10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5.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表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却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6。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10分)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7.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8.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面对道路坎坷的描述,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9~10题。
(10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9.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早春。
黄莺刚能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10。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上阕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下阕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
劝导人
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三、表达交流(15分)
11.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苏轼的诗句,使其成为一个文段的中心句。
(5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座山,视角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和观点。
比如泰山,你可以说它有地质科学价值——岩层比较古老,太古代的变质岩层是地球最古老的岩石,距今已有25亿—28亿年;你可以说它有文化价值——从古到今,留有大量的石刻书法和诗文;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宗教之山,有道教、佛教建筑,有佛经,有道士;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帝王之山,当你站在泰山之巅,看到群山如拱,你就知道历代帝王为何那么喜欢到泰山行封禅大典……所以,你关注的角度不同,对一座山的注解就会不同。
12。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5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
下联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3.某中学准备进行“唐宋诗歌欣赏”和“唐宋散文欣赏”的小课题研究。
请你在小课题研究的论证会上以学生代表的身份讲一段话,鼓励同学们积极进行课题研究。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语言生动、形象;③不少于50字。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唐宋时期的诗歌、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两座高峰:诗歌似酒,醇香四溢;散文如茶,香飘万里。
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在散文的花园中寻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