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报业形成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垄断报业形成的原因
一.垄断报业形成的原因
1,首先是政治上的需要2,其次是经济上的需要3,再次是报业自生经营上的需要
二.垄断报业的特点及形成状况
19世纪后期,同业间竞争和兼并日益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业基本上都置于垄断组织的控制之下。
垄断报业特征有两个方面其一:报纸的种数逐步减少,报纸的销量不断增大。
同一城市中,往往只有一家或几家报纸发行,但属于同一老板。
“一城一报”现象遍及大中小城市。
其二,报团日益膨胀。
各报团为了生存而兼并他报,为了发展而兼并他报,从而导致报团的规模不断扩大。
报团拥有规模巨大地技术设备,广告收入丰厚,下辖各报共同采访,共发新闻,以雄厚财力兼并资本少,规模小的报纸。
美国著名的报人约瑟夫.普利策(Jseph Pulitzer,1847—1911)是美国现代报业创始人,倡导“新新闻学”1883年,他领导的《纽约世界报》成为美国现代报纸的开端。
美国第一个现代报团是斯克里普斯报团。
美国的北岩勋爵(1865-1922)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创始人。
他在1896年创办的《每日邮报》是英国现代资本主义报纸的开端。
北岩1896年创办的《每日邮报》,该报迅速获得成功。
伦敦和外地报纸群起仿效。
它被认为是英国的大众化报纸的典型,该报的出版使英国报业进入一个划分大众化报纸与高级报纸的新时代。
19世纪末,英国报业在便士报的刺激下,空前发展,在此过程中开始出现报业垄断组织。
英国第一个报团是北岩创建的,《每日邮报》是该报团的起点。
以此为雄厚的资本,他又创办《每日镜报》(1903)收购《观察家报》(1905),1908年他从沃尔特家族购入《泰晤士报》大部分股份。
北岩报团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报业垄断组织,北岩本人也被称为“舰队街的拿破仑”(伦敦舰队街曾是英国报业与出版中心)
法国报团出现于一次大战之后,远远迟于美,英,德三国,其报团规模也不如上述国家,原因在于一方面法国报业商业进程化慢,商业报纸与“政党报纸”长期并存,难以形成大型的报业垄断组织,另一方面外省报纸实力雄厚,质量高,独立性强,致使巴黎大报向外扩张困难,不易于形成报团。
这一时期出现的早期报团。
这一时期法国出现的早期报团都是工商企业收购报纸而成,报团依附于企业,控股的报纸也不多。
主要报团有普鲁沃斯特报团,科蒂报团等。
现代报业及传媒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是报业发展中的重要转变时期。
突出的表现是报业集团在各国出现,实力雄厚的报业巨头通过兼并收购等市场行为,形成报业“巨无霸”,在言论日趋集中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垄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报业扩展到杂志,图书出版,特稿辛迪加,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领域。
第三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
出现了跨媒介,跨行业,跨国,跨地区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及传媒集团。
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对报业的控制
一.通过报团实行控制
报团,及报业集团,又称报系,一般指19世纪末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因竞争和垄断加剧,由一个资本家或董事会联合一些报刊,电台,电视台组成集团。
美国新闻学上解释是,一家报业公司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叫做“报团”.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较之早期的报团,现代垄断集团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出现传播集团,联合集团,连锁董事,跨国公司等形式。
如美国最大的报团甘乃特报团拥有日报数量82家,星期日报数量63家。
在西方国家百分之七八十的报纸属于报团所有。
二,通过通讯社,特稿辛迪加等机构控制报纸的内容
特稿辛迪加是一种垄断组织,像托拉斯一样,又叫稿件通讯社,是国外一种类似通讯社机构,向报刊,电台,电视台供应专题特写,专栏文章,连环画,图片和民意调查的垄断组织;稿件广泛博杂,包括社会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医药,时装,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等。
此外,还有诸如家庭布置,失恋对策等专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向报纸出售新闻通讯社所不经营的各种货色。
同样,特稿也向电台和电视台出售各种录制好的各类专门节目。
特稿辛迪加起源于19世纪末叶。
三.通过广告控制报纸的经济命脉,进而影响报纸的编辑方针
《纽约时报》市场部负责人曾表示:“报纸销路的收入只够油墨钱,报纸发财是靠广告收入”资本主义报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积烈竞争,归根结底是为了争夺广告这个财神爷。
按照美国新闻学的说法,广告是报纸的血液,报纸自然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发行量,因为销量大才能吸引广告,提高广告价格,销量大小和广告价格高低成正比。
因有求于广告,于是新的弊病出现了:一方面广告客户成为掌握报业的主人,吃了人家的嘴软,报纸在为民说话及独立性上大打折扣,这点也为西方有识之士所担心,另一方面,报业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为了获取广告的青睐,想法吸引受众的眼球,于是大肆炒作,捕风捉影,以致违反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的现象屡屡发生。
结果,报业与总统作对,但得听命于广告客户,也不敢得罪整个工商界。
可以不买政府的账,甚至与总统作对,但得听命于广告客户,也不敢得罪整个工商界。
四.无形的思想控制
(一)内容和思想方面
(二)信息时空占有方面
第四节对垄断新闻事业认识与评价
对垄断持肯定态度者一般认为,垄断消除了竞争,并非一件坏事。
因为没有竞争,报纸之间就大可不必用耸人听闻的,煽情主义的手法去兜售新闻。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报纸内容的水准,同时也能有
利于报纸对各种消息,意见作平衡的报道。
也有人认为,报纸所有权的集中,使新闻媒介企业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雄厚的经济实力能使报社更易于更新技术设备、培训教育人才、扩张消息搜索网络。
有的学者认为垄断无害,既不降低报纸质量,也不威胁出版自由。
美国新闻传播业著名学者雷蒙德·尼克松认为:报纸的好坏决定于出版人如何。
他说:“出版自由和民主制度的最大敌人不是‘垄断’,而是办报的旧传统。
”尼克松认为报团资金雄厚,有财力提高它所拥有的各家报纸的质量;而它们如果是分散经营的地方报纸,就无力做到了。
同样,新闻事业巨头认为,垄断性的新闻工具是经济上能独立、能抵制政府干预的自由报纸。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董事长、甘乃特报团前主要负责人之一约
翰·伯赛尔为垄断较好,他认为:新闻出版机构分散,容易让政府牵着走,干对政府有利的事。
只要有强大的集权的政府存在,就必须有强有力的、经济上独立的自由报纸。
有的学者认为垄断威胁出版自由。
在他们看来,报业垄断的发展,将会带来无穷的祸害。
他首先表现为对新闻自由的危害。
新闻自由要求新闻来源多样化,而垄断使新闻出自一家。
垄断报团的老板可以控制一个地区的新闻,使公众没有选择的余地,从而“限制了意见范围和争论领域,助长千篇一律并迫使人们接受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准则,从而有可能对那种对民主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多元化构成严重威胁”。
他们或建议新闻事业加强“社会责任”或主张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报业垄断固然危害出版自由,但是现代社会却需要巨大的大众传播机构。
因而解决之道在于改进巨大的大众传播机构的工作,使之不危害出版自由,为现代社会服务。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自由与负责的报刊》的报告中提出:报刊本身,公众和政府三方面共同改进报刊关于传播问题的方案。
认为报刊应负担起消息和意见的公开传递者的责任,这一责任既需要公众的帮助又需要公众的监督,政府可以采取新的法律手段来制止滥用出版自由等等。
如美国政府制定了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从政策法规上进行调控和干预。
当年全国广播公司(NBC)(1926年成立)
有两个广播网:红网,蓝网。
1941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制定了一条联营条例(也称“反垄断法”)规定:一个组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只能经营一个广播网。
1943年蓝网出售给爱德华诺布尔,成立了美国广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