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搭配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
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衣服搭配的生活经验。

【学习目标】
1.学习简单的搭配,了解和掌握解决简单搭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
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尝试用搭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化繁为简以及数学符号化的过程。

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善于合作、思考和倾听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来源于
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重点: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有序组合与搭配方法。

难点:知道搭配与乘法的关联。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活动:全班同学跟老师握手。

(1)老师进行无序重复的握手。

(2)个别学生有意见。

(3)学生想办法如何不重复不遗漏每位同学。

(4)学生思考回答:一排排的握手,一行行的握手,按顺序握手等等。

2.导入课题:搭配问题。

(板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课件慢慢出示小丽的妈妈为小丽精心准备了衣服。

(1件上衣和3条裙子) 2.提问: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搭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3种)
3.课件出示又增加的一件上衣。

4.提问:此时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先让孩子思考30秒。

5.动手操作:有图片的同学可以利用图片摆一摆,没有的同学可以自己画一
画或者写一写,看看有几种搭配方法。

温馨提示:不管用什么方法,尽量简洁!
6.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找到学生不同的多种搭配方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展示探究成果:(1)文字叙述。

(2)图片摆一摆。

(3)图片连线。

(4)文字连线。

(5)序号连线。

(6)无序摆一摆。

2.学生逐一讲解自己的表示方法。

3.教师通过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找到最优的表示方法。

4.总结规律:搭配种=上衣数量×下衣数量。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小结:我们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有序的思考做到不重复,无遗漏,又通过算一算验证了,2件上衣3件下衣共有6种搭配方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巧妙地搭配可以让我们的衣服穿出不同的风格,合理的搭配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有营养,智慧的搭配可以转败为胜,不信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田忌赛马》师提出要求,请学生课下讨论《田忌赛马》中田忌取胜的最佳方案是什么?【板书设计】
搭配问题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搭配问题》学情分析
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解决“任意搭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思维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

为此我设计了以搭配衣服等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把握搭配的知识。

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搭配问题》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有序的搭配,部分优生能用算式直接计算组合数,学生在学到一些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课堂当中,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在课堂中教师虽有对学生的发言只做评价,不做知识解释的意识,但是庄老师对学生还是扶得太多,不敢放开。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

《搭配问题》教材分析
本部分知识意在培养学生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体现“有序思考”的价值。

衣服搭配问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由此情境引出数学中的有
序组合问题,原来比较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组合问题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呈现了摆一摆、列举、画图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合作探索”部分,教材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展示学生的探究过程,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就应有序地思考的策略。

这样设计,使学生经历了“无序——有序”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搭配问题》评测练习
1、动物园的入口处有一扇密码门,这道门的密码是由9、6、3、1这四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你认为密码可能会是哪些数?
2、贝贝的早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3、豆豆从家到超市有几条路可以走?
《搭配问题》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搭配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搭配标准的方法。

在教学的时候,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后,借助搭配衣服的生活情景,首先和学生交流,“搭配衣服应该怎么选择?”学生举手争先发言,明确出搭配时要有上衣和裙子。

有的说按照一件上衣和任意一条裙子搭配的;有的说一件裙子和任意一件上衣的……然后进行了总结,使学生知道同一类的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搭配整理。

整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还是自主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

《搭配问题》课标分析
课标在学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参与数学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通过实践活动,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