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5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教师教学案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在理清层次的基础初步背诵第三自然段。

2、结合语言文字深入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能体会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板书:刘备)胸怀大志,迫切地希望得到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他两次前往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但
都没有见着。

第三次去,终于如愿以偿,把诸葛亮请出了山。

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的呢?谁能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说说!
(板书:诚心诚意)
3、刘备对诸葛亮的心到底有多诚,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细体会。

二、精读,感悟刘备形象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
2、3自然段,把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争取找得又全又准。

2、画好的同学同桌相互看看画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画这些句子的原因,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3、交流: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①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

谁来做张飞嚷一下?从这个嚷字我们可以读出张飞这时候什么心情?(很生气)他为什么生气?一起做回张飞大声地嚷一下!
②张飞本是为大哥着想,想让大哥少跑一趟,但刘备听了却很生气,他生气的又是什么呢?男生读。

追问:刘备生气的是什么?(张飞对诸葛亮的无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诚心)
③同学们,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
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

”但此时刘备却为了一个乡野村夫斥责自己誓死相随、桃园结拜的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地尊重啊!自练对话。

④一二组读张飞的话,三四组读刘备的话。

是呀!捆得来诸葛亮这个人,可捆不来他的心哪!张飞不懂,可刘备知道。

还有吗?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同诸葛亮见面。

请大家再轻声读读这部分,看看哪些词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和尊重?
交流中相机引导:
▲“下马步行”“半里多路”:刘备为什么要下马步行?
(补充:古代对地位高或特别尊敬的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刘备在半里多路处就下马,诸葛亮能看见吗?(不能)不能看见仍下马步行,可见刘备是真心真意尊敬诸葛亮。

▲“轻轻敲门”:读中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礼貌。

连敲门声都轻轻的,流露出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呀!
▲“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为什么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怕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事)
▲“恭恭敬敬”:
①“恭”字下面部分其实是“心”。

读词“恭恭敬敬”,“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呢?
②读到这个词你好像看到刘备怎样站着?全体起立,你们做回刘备,恭恭敬
敬地站给老师看看。

想想怎样的神情,怎样的姿势可以充分体现你对别人的尊敬。

(补充:古人在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特别尊敬的人面前不仅会流露出庄重、谦逊的神情,而且站立时会略低头微弯腰。

刘备对诸葛亮无比尊重,就流露在这看似平常的“恭恭敬敬”中。

)读恭恭敬敬
③刘备是皇叔,是统帅着几千人马的首领,而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平民百姓而已,但刘备却是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可见刘备的诚心诚意。

当时刘备已47岁,诸葛亮才27岁,长辈对晚辈其实不用那么尊敬的,但刘备还是恭恭敬敬地等候,刘备真的非常诚心哪!
▲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连台阶都没上,可见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

▲轻轻地走进去:刘备很有礼貌,怕打扰诸葛亮
▲“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①看看刘备这一站站了多长时间?“半晌”是多长?(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个时辰”又是多久?(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加起来起码站了三四个小时,近半天时间哪)
②描述情境,相机引读:
读了这两个词,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前隆中草堂前那感人的一幕(配乐):早春的隆中,春寒料峭,诸葛亮在草堂温暖的榻上午睡,而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半小时过去了,“刘备还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张飞在门外看看没有动静,探头一看,呀大哥恭恭敬敬地站着,而诸葛亮还躺着没醒,不由得火冒三丈,冲进来嚷着要到屋后放火,看
他起来不起来!刘备急忙把张飞拦在屋外,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刘备仍然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两个小时过去了,刘备依旧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三个小时过去了,刘备依然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③刘备恭恭敬敬地站了这么长时间,足可见刘备的诚心诚意。

▲“快步”:一见诸葛亮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从“快步”你又体会到什么?(很兴奋,特别急切)
自读,读出刘备的诚意和尊重。

配乐齐读。

4、指导背诵第三节中写刘备的语言
⑴这部分内容我们不但要读好,还要争取能背诵。

我们看看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这样先理清顺序,背起来就能有条有理。

(相机板书: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快步走进)
⑵学生读读背背
⑶师生合作背诵“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刘备就……)
刘备乃大汉皇叔,一方诸侯,有身份有地位,连曹操也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个。

可47岁的他却对一个只有27岁、当时只是一介草民的诸葛亮恭恭敬敬,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等诸葛亮醒来才拜见。

看来,刘备渴望诸葛亮这位大贤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这一份诚心诚意足可以感动诸葛亮。

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20年后,刘备已死,诸葛亮还在他的一篇名《出师表》中提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他说(配乐诵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从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你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得到的是什么?(诸葛亮的感激)是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刘备赠我情哪!
过渡:那诸葛亮是怎样帮助刘备的呢?读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

三、略读,感悟诸葛亮形象
1、交流: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是“茅塞顿开”呢?读读后面半句话。

(2)“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告诉我们“茅塞顿开”是一种什么感觉?(一下子明白了)
(3)刘备原来不明白什么?(群雄纷争,我想统一中国,可是我很弱小,怎么办?)
(4)于是,(引读:诸葛亮分析了——)
有人说:“书生论武事,大都纸上谈兵。

”可是诸葛亮却说得头头是道,当时的天下(出示群雄割据图),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西方扩展自己的地盘,然后逐步统一中国。

看(出示三国鼎立图),这就是刘备后来建立的“蜀汉”,它与魏、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当时诸葛亮的这番话使得刘备茅塞顿开。

读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刘备是什么?(鱼儿)诸葛亮是什么?(水)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什么?(鱼儿离不开水,刘备离不开诸葛亮)
是呀!再大的鱼,没有了水,又有什么用呢?
(2)补充: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打了不少胜仗,实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你们知道有哪些胜仗?(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以二十条船借来曹军十几万支箭;火烧赤壁:诸葛亮借来东风,烧得几十万曹军溃不成军;巧设空城计,只用二千五百个老弱病残的士兵,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精兵;还有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降姜维……)
(3)这真是——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诸葛亮真是一个旷世奇才呀!(世上无人能比的奇才呀!)读好这个词。

(4)有了诸葛亮,刘备真是如鱼得水,能不高兴吗?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心情。

2、初步感悟借景喻人的写法
(1)复习背诵: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写隆中秀丽景色的一段话,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片美丽的景色。

(2)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景色秀丽宜人。


现在你再读读,看看除了写景色秀丽,是否还有什么别的用意?
(3)交流中点拨、总结:是呀,诸葛亮就像等待机会腾飞的卧龙,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青松、溪流和翠竹也象征着诸葛亮高洁的品
格。

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秀丽的景色。

四、总结:
1、同学们,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心,邀请到了一位千古奇才;“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不仅打了很多胜仗,而且最后辅助刘备建立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正是: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鱼得水创大业,
孔明幸会明主出山辅佐大展宏图扬美名。

五、作业
短期作业: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长期作业:在一个月内读少儿版《三国演义》读一读,搜集诸葛亮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语言
8、三顾茅庐轻轻走进
恭敬等候动作
快步走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