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宗法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2002年底,著名导演X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
为此,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秦始皇作为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A.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D.留下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对
4.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
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5.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 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 D.内阁制的形成6.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
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 C.秦朝、唐朝 D.唐朝、明朝
7.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 B.《旧唐书》 C.《宋史》 D.《元史》
8.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年)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设立内阁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9.右图为中英《某某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考察其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意图的是
A.割占某某岛 B.赔款2100万元银元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10.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人进入20世纪。
”这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是指
A.《某某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条约》
11.“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该诗反映的斗争应该是某某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下面对该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取得了反抗斗争的完全胜利
B.清政府积极配合,军民共同抵抗外敌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
D.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12. 2000年9月,圆明园青铜牛首等三件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年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导致他们流失国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13.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某某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14.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
A.使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B.使中国完全丧失国家主权
C.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15.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同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 B.某某 C.某某 D.某某
16.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某某《新闻报》上发表
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
对该漫画表述不
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17.关于中共一大,说法正确的是
①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②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③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④提出进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8.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某某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某某某某国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说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20.“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A.合作一分裂
B.分裂一合作一再分裂
C.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
D.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一又合作
21.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
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距该事件发生大约
A.97 B.77 C.37 D.17
22.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3.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该会议
A.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殖确立党的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4.1947年X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25.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下列节日的由来,与近代中国某某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其显著的特点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体现了人民某某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下列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初步建立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③它适应中国的国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在1954年前,中国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某某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9.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
A.1997年B.1999年
C.1982年D.1954年
30.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某某回归祖国②澳门回归祖国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某某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某某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某某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
……过了这一天,某某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
”
(1) 材料中的“这一天”具体是指哪一天(年、月、日)?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
国列强的占领的最终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爱国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某某。
”
(2) 请判断邱逢甲的《春愁》写于哪一年?“割某某”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领导某某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邱逢甲)。
(6分)
材料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某某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某某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解决某某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37.(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2分)这一事
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
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2)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2分)
材料三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破除传统陋习方面的三项措施。
(6
分)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2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 33题14分,共计40分。
)
31.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6分)
(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4分)
(3)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4分) 32.(1)具体时间:1997年7月1日。
最终事件:澳门回归。
(4分)
(2) 时间:1896年;条约:中日《马关条约》;领袖:徐骧、X永福。
(6分)
(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分)
33.(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某某临时政府成立)。
(2分)
从专制走向某某的发展趋势。
(2分)
(2)某某某某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分)
(3)剪辫、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
(写出其中三项即给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
(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