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黑帽悬猴正强化行为训练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王绪.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双抗体
夹心ELISA检测方法建立[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11.
[2]陈小娇,张妹,陈文平.禽白血病净化中胎粪检测方法的研
究[J].山东畜牧兽医,2023,44(2):11-13.
[3]张桂枝,龙瑞艳,徐明国,等.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水平传播
的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20,56(2):1-4,8.
[4]严专强,刘洋,王占新,等.两种抗原ELISA试剂盒用于禽白
血病检测的效果比较[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198.
[5]许玉静,李翀,韦景平,等.禽白血病P27抗原检测样品采集
及处理要点[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7):12.
[6]李雪.鸡白血病与马立克氏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农业灾
害研究,2016,Z1(191):5-13.
[7]胡璇,温贵兰,张喜懿,等.禽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
兽医,2021,45(1):36-40.
[8]王惠欣.免疫测定中内源性蛋白质干扰的相关问题探讨
[J].黑龙江医药,2010,23(6):970-972.
[9]黄飚,唐炜,金坚.免疫分析中的干扰物及其排除[J].标记免
疫分析与临床,2004(3):177-179.
[10]蒋利君,黎宇,戴盛明.异嗜性抗体对免疫测定干扰的研
究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1):68-72.
圈养黑帽悬猴正强化行为训练探讨
黄长羚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福州350012
摘要2022年3~5月,福州动物园开展了对圈养黑帽悬猴(Cebus apella)的正强化行为训练工作,主要包括方便日常管理和医疗救治的定位、移动、展示身体配合体表检查、笼内脱敏等训练内容,有效减少疾病诊疗或换笼等管理操作时的强制性保定、麻醉和驱赶等,降低动物的应激性,增强动物个体的正向心智刺激,明显提升动物福利。

文末对训练中的实践经验展开探讨,期望能为业内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黑帽悬猴正强化训练笼内脱敏动物福利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23)03-0019-04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behaviors in Cebus apellas
Huang Changling
(Fuzhou Zoo Management Office,Fuzhou350012)
Abstract From March to May2022,Fuzhou zoo carried out positive reinforcement behavior training for captive Cebus apellas,mainly including targeting,movement,display of body for surface examination,desensitization in cages and some other trainings which can fa鄄cilitate daily management and medical treatment,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mpulsory restriction,anesthesia and forced movement during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such as veterinary treatment operations or cage change.It can reduce the stress of animals,enhance the positive mental stimulation of individual animals and greatly improve animal welfare.At the end of the paper,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raining,hope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work of Cebus apellas.
Key words Cebus apella Positive reinforement training Desensitization in cage Animal welfare
正强化行为训练是通过正向奖励的手段,让动物通过自主学习,按照指令主动配合完成目标行为的一种训练方法,可以在多方面提升圈养野生动物的福利,是现代动物园开展行为管理的必要内容之一[1-3]。

本文以一只充满警惕心的黑帽悬猴为主训对象,训练员借助正强化行为训练技术,让它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增加动物配合饲养管理操作的期望行为,降低动物的应激性,提高动物福利。

文末对行为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展开探讨,期望获得的点滴经验能为业内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物种介绍
黑帽悬猴(Cebus apella),也叫黑帽卷尾猴,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卷尾猴科(Cebidae),是CITES附录II中的保护物种,分布于北起中美洪都拉斯、南到南美中部的狭长地带[4]。

栖息于海拔2700m 的潮湿热带森林,群居动物,由8~15只黑帽悬猴组成小群。

主食水果、种子和昆虫。

黑帽悬猴对捕食者非常警惕,占主导地位的雄性通过发出警报声来保护自己的族群免受掠食者的伤害。

2基本情况说明
福州动物园的黑帽悬猴共有6只,圈养在两个长6m×宽4m×高4m可互通的半开放笼舍内,游客站在1.5m远的围栏外参观。

因前期饲养环境和强制性换笼操作等原因,黑帽悬猴对人类警惕性强,表现鸣叫示警、高处躲避等应激反应。

饲养员投食时,不会主动靠近接取食物,而是等人离开后,慌张
地捡取地上食盆里的食物,并迅速回到高处躲避。

参加正强化行为训练的3只黑帽悬猴个体信息见表1。

表13只参训黑帽悬猴的基本情况
3制定训练计划
3.1训练目标经讨论,归纳出以下两个训练目标:(1)建立信任关系:黑帽悬猴与训练员同处一个空间的情况下能直接从其手里取食且不慌张。

(2)增加期望行为:增加动物配合饲养管理操作的期望行为,降低动物的应激性,提升动物福利。

3.2训练方案及说明应用正强化行为训练,教授黑帽悬猴学习新行为,配合饲养员工作。

本次正强化行为训练遵循塑行的“渐进达成”方式开展[5],计划采用如下主要步骤:(1)降低黑帽悬猴对人类的警惕性,建立信任关系,在与训练员同处一个空间的情况下,能直接从其手里取食且不慌张。

(2)对A进行行为训练,A能够按照训练员指令完成定位、移动、配合体表检查等新行为。

(3)A、B能够进笼取食且不慌张,实现笼内脱敏。

3.3训练场地选择黑帽悬猴右侧笼舍参观面作为定点训练面。

因黑帽悬猴平常都在左侧笼舍活动,右侧笼舍活动较少,其他成员(特别是C)的干扰性更少,所以右侧笼舍更适合作为单独训练A、B的场地。

3.4训练用具铁丝笼(笼尺寸:长75cm×宽
个体标识性别个体特征
A B C ♀


3周岁幼猴,性格活泼
失明的成年雄猴,对外界声音格外敏感
猴群首领,强势,会驱赶弱者取食
表2黑帽悬猴训练流程
训练步骤目的完成标准过程耗时(d)
1.定位+强化次级强化物
提升动物
专注力,熟悉
训练信号
减少动物因疾病诊
疗或换笼等管理操
作时的应激性
训练员发出口令“来”,引导A来面前(动物与训练员隔笼)接受
训练。

动物就位后每按下一次响片从腰包里给它一份随机食物。

最后,训练员拍手示意训练结束,并饲喂终末奖励物。

4
2.目标棒脱敏训练正确对待
目标棒
A不抓、咬目标棒,
允许目标棒触碰鼻尖
向A展示目标棒,尝试用目标棒触碰鼻尖,当A不抓、咬目标棒,
并允许目标棒触碰鼻尖时按下响片,并给它一份奖励物。

4
3.移动训练跟随目标
棒移动到
指定位
A能跟随训
练员指令来
到指定位置接受
行为训练,C不
捣乱训练
训练员强化A用鼻尖主动触碰目标棒的行为,并逐渐增加距离,
发出口令“来”,直到A能从左侧笼舍走到右侧笼舍的指定位置。

训练前先在左侧笼舍定点给C奖励物,训练中如果C来打扰训
练,则暂停训练并发出口令“走”,直至其离开。

训练结束后在左
侧参观笼同个位置给C终末奖励物,让它明白打扰训练员训练
也不会有食物,不打扰训练员训练,训练结束后自然可获得更好
吃的食物。

5
4.展示身体配合身体
检查
A能根据训练
员不同手势,展
示身体四肢等部位
A根据训练员不同手势,展示身体四肢等部位。

如训练员左手握
拳时,A用左手掌触碰目标棒;训练员右手摊开时,A用右脚掌触
碰目标棒;训练员拇指及食指做打开状时,A张开嘴巴。

A每完
成一个动作并保持3s以上,按一次响片给它一份奖励物。

14
5.适应铁丝笼消除A、B
对铁丝笼
的警惕性
A、B主动靠近
铁丝笼
前期,A视线有看铁丝笼就按下响片,给它一份奖励物。

中期,把
食物放于笼子周围,A、B能在响片鼓励下完成取食。

后期,A、B
须主动靠近笼子才按下响片,给它一份奖励物。

5
6.笼内脱敏
减少动物
因疾病诊疗
或换笼等
管理操作时
的应激性
动物能在笼内
等待3s以上
前期,训练员发出口令“来”,利用食物的吸引,只要A、B愿意探
头,将吻部伸进笼内,就可按下响片,给它一份奖励物。

中期,A、B
必须要让身体部位越大面积进入笼内,才能得到奖励,可以从只
有吻部进入给予奖励,到头部进入给予奖励,再到前脚进入给予
奖励,再到腰部进入给予奖励,直到全身进入才给予奖励。

后期,
当A、B主动进入铁丝笼,并等待3s以上,才给予奖励。

本阶段
奖励在笼内进行。

如果动物对当下步骤感到明显不安,就退回上
一个步骤。

10
7.更换训练员
饲养员接手
训练,保证
训练的持续性
饲养员能独立
开展行为训练
训练员逐渐退出训练过程,由饲养员接手训练,饲养员与动物建
立信任关系,能独立完成以上训练步骤,并开展新的训练。

14
53cm×高50cm,门洞尺寸:长9cm×宽7.5cm)、目标棒、响片、装食物的腰包或不透明的袋子等。

4期望行为训练过程
4.1建立信任关系训练员每天饲喂黑帽悬猴1~2次,前期动物能隔着笼子从训练员手里取食,看到训练员不发出报警声,不出现应激反应。

后期训练员进入笼舍内,黑帽悬猴群适应与训练员同处一个空间下,明白训练员不会伤害它们,不造成威胁,能近身从训练员手里取食且不慌张。

该过程耗时14d。

4.2确定初级强化物本次训练的初级强化物是食物。

将用于强化的食物分成两类:一是从日粮中选取黑帽悬猴优先取食的食物作为一般奖励物,如香蕉片、花生、葡萄干等;二是选用不在日粮中,黑帽悬猴又格外喜欢的食物如葵花籽作为完成较高难度训练或训练结束的终末奖励物[5]。

4.3确定次级强化物本次训练,将响片的“啪嗒”声作为次级强化物。

正式展开训练前,趁动物尚未刻意出现行为,先教导它次级强化物的重要性,让响片的声音与真正的强化物(食物)产生联结,然后观察动物是否已经理解这是示意“很好”的讯号。

做法是将切成小块的食物放在腰包中,按下响片后向目标个体投喂一份食物。

训练数次后,可观察到它们听到响片后,表现出停格一下的反应,然后开始寻找真正的强化物[6]。

4.4开展期望行为训练简要训练流程见表2。

5讨论
5.1充足的训前准备训练计划应提前制定,了解目标动物的经历、性格、行为,确定训练目标;对目标动物的日常行为进行预观察,确定期望行为,预估需要脱敏的器物或事件;根据动物个体的不同状况(在群体中的地位、性格、身体状态等因素)量身定制训练方案,不同个体采取差异性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方法;预想行为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拟定解决方案,以便在动物出现不配合训练、提前做出期望行为、长期无进展等情况发生时作出有效应对[5]。

5.2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2.1次级强化物使用的频率在开展训练过程中,训练员除了掌握使用次级强化物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外,还要注意次级强化物使用的频率。

在完成较大难度的训练项目中,可适当增加次级强化物的频率,提高动物参训的积极性和信心。

例如在移动训练中,训练员如果采取训练对象A直接从甲点到达较远的乙点,最后再给次级强化物的方式,很可能出现训练员在乙点持续等待,A在原地徘徊的情况。

有效的方法是动物朝正确方向前进的过程中,多给予次级强化物,告诉它“你做对了,继续前进”;但另一方面,次级强化物一旦建立起来,便必须谨慎使用它,以免减低它的效用。

例如只有在想强化动物某项行为时才用次级强化物(如词语“真棒”),若只是单纯想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不必使用次级强化物。

5.2.2训练结束的时机无论是每回训练时还是每回训练的不同阶段(改变训练下一个行为时),都应该要保证在训练进展顺利时结束训练。

因为训练对象通常对最后达成的行为记忆深刻,所以训练员必须确定最后一个行为是值得强化的好表现。

但通常训练员见到三四个好反应时,常会兴奋过头而要求动物一做再做,设法重现佳绩,但这会使动物倦怠,行为变差,甚至出错,接着训练员就会进行纠正,态度不知不觉变差,动物也失去耐心,最后甚至搞砸训练。

所以训练员必须见好就收,哪怕只是进步了一小步,这样不仅能强化动物对最后一个较好行为的记忆,而且能维持动物对训练的信心。

若是当次训练并不顺利,没有较好的表现,也可以创造条件,例如在训练结束前给动物一些一定可以获得强化的简单练习,让它的记忆对本次训练整体是被强化的、开心的。

5.3训练对象B的特殊性B是失明的黑帽悬猴,对外界声音格外敏感,在黑帽悬猴群中属于比较弱小的地位。

训练伊始,它高度警惕,听到脚步声就会不安,迅速撤离躲避。

但第一次按下响片并给予奖励成功实现后,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很多。

通过前期训练,让B把响片声与食物联系在一起,它与训练员也自然建立了信任关系,明白脚步声不代表敌人,而是美食。

也因为失明,所以没有视觉的冲击,对铁丝笼的排斥度要小很多。

它的笼内脱敏训练要比A简单很多,对它而言只是在响片的引导下,找到奖励物的过程。

也正是因为B的“无惧”,鼓励了A,加快了A的训练进展。

笼内脱敏训练前期,A看到B这个猴群中的弱者都能从笼内全身而退,自然增加了自信心,所以B进笼获取到食物后,A也会跟随B步伐进笼。

训练后期,A、B无形中形成竞争关系,会争先恐后地进笼接受训练获取奖励物,因为每天训练用的奖励物是定量的,对方吃到的多了,代表自己获得的就会少。

A、B的成功又激励了猴群其他成员,到训练末期,甚至另外2只黑帽悬猴也敢进笼了。

无形中,B成了该项行为训练的催化剂。

5.4饲养员的重要性福州动物园的黑帽悬猴之所以对人类警惕性高,并表现一系列应激行为,究其
原因,是饲养不当。

黑帽悬猴早期的饲养环境是在封闭的室内,无法跟游客接触。

当时的饲养员与动物间缺少互动,只是单纯的喂食,所以动物与饲养员间并没有建立信任关系。

再加上强制性更换笼舍造成的心理创伤,导致了后期黑帽悬猴群对人恐惧、应激。

因此,要想将此次行为训练的效果真正应用于后期饲养管理中,关键还是要靠饲养员的巩固和强化。

饲养员要在日常与动物的良性互动中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开展训练与丰容工作,把提高动物福利落到实处。

6结论
经过两个多月的正强化行为训练后,黑帽悬猴与饲养员已成功建立信任关系,能主动到饲养员身边,直接从其手里取食且不慌张。

黑帽悬猴A、B实现笼内脱敏。

黑帽悬猴A已学会根据指令进行定位、移动、展示身体配合体表检查等新行为。

以正强化为核心的动物行为训练,现已成为全世界动物园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饲养、方便兽医诊疗以及增强动物个体的正向心智刺激等方面均发挥着独特的作用[7]。

而训练工作的前提是信任,因此,饲养员在平日的工作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加强与动物的良性互动,建立动物个体与饲养员之间的信任关系。

训练是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动物与饲养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希望每只圈养动物都能拥有一位亦师亦友的饲养员。

致谢本次黑帽悬猴正强化行为训练得到了福州市动物园陈霖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参考文献:
[1]雷钧,卫泽珍,刘珑,等.黑猩猩正强化行为训练探讨[J].野生
动物学报,2019,40(4):182-186.
[2]Prescott M J,Bowell V A,Buchanan-Smith H M.Training
laboratory-housed non-human primates,part2:resources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raining programmes[J].
Animal Technology and Welfare,2005,4(3):133-148. [3]崔媛媛,卫泽珍,刘珑,等.圈养象正强化行为训练探讨[J].安
徽农业科学,2020,48(13):102-105.
[4]渠畅,赵丽娜,程鲲,等.圈养环境下黑帽悬猴行为时间分配
和活动节律[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2):279-284.
[5]陈霖.正强化行为训练在圈养山魈行为管理中的应用[J].
野生动物学报,2021,42(4):1138-1143.
[6]Pryor K.Don't Shoot the Dog!The New Art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M].台北:商周出版社,2012:21-22.
[7]崔媛媛,卫泽珍,刘珑,等.群养猎豹的正强化行为训练[J].野
生动物学报,2022,43(1):215-219.
不同抗生素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
吴佳玲漳州市龙海区榜山畜牧兽医站福建漳州363100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抗生素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对患有猪支原体肺炎的保育猪进行分组治疗,并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表明,四种药物的疗效从最佳到一般的顺序为: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治愈率分别为80.0%、66.7%、53.3%、20.0%。

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最佳,如果猪场再度发生类似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应该优先考虑选用这两种药物。

关键词保育猪猪肺炎支原体喘气耐药性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23)03-0022-02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antibiotics on 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Wu Jialing
(Zhangzhou Longhai District Bangsha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Fujian Zhangzhou363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antibiotics on mycoplasmal pneumonia,florfenicol,tilmicosin,tylosin, tiamulin were used to group and treat pigs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and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separat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efficacy of the four drugs,from best to average,was:tiamulin,tylosin,tilmicosin,and florfenicol,with cure rates of80.0%,66.7%,53.3%,and20.0%,respectively.Tiamulin and tylosin have the best therapeutic effects on mycoplasmal pneumonia.If symptoms similar to mycoplasmal pneumonia occur again in pig farms,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using these two drugs. Key words Nursery pig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Breathe Drug resistance
猪肺炎支原体又被称作猪肺炎霉形体,在空气中,以气溶胶为载体,其表面的黏附蛋白定殖于猪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顶端[1]。

本试验对患有猪支原体肺炎的保育猪进行分组隔离饲养,探究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四种抗生素对猪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