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精品教案课题液化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
2.能运用液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尝试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应用.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液化:(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使体积减小便于贮存和运输,气体液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会变模糊,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眼镜变模糊是因为眼镜上蒙上了水汽.
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化.
进行新课
汽化和液化现象及应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蒸锅使用时里面发生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蒸锅中的水烧开后大量地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蒸格、装食物
的餐具、食物和锅盖就会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对蒸锅不断加热,开水就不停地变
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放热,食物就弄熟了.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
备课笔记
进行新课
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制冷剂).液态的
制冷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冷冻室的管子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然后汽化的蒸气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
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
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我们家中用的液化石油气,
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瓶的.还有我国“长征三
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
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举
例子解释吗?
生:液化过程要放热.例子:100℃水蒸气的烫伤比100℃开水烫伤更严重,因为
100℃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板书: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露也是由空气中
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而不是小冰晶熔化而成的;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能液化,单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并不能使所有的气体液化,有些气体必须采用降低
温度和压缩体积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它们液化.
答案:C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
液滴产生,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
生1: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生2: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酒精才被液化.
板书: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备课笔记
易错提示:
“白气”是水蒸气遇
冷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
水蒸气是气体,人眼是无
法直接观察到的.“白气”
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
高温物体呼出水蒸气遇
冷液化形成的;二是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课后·知能演练
一、基础巩固
1.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
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
刘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
绘制了温度与时间关系
的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
B.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
吸收热量
C.水温未达到100 ℃是
因为停止了加热
D.将水从90 ℃加热至
沸腾,总共用时10 min
2.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
灌溉工程,长期为新疆绿
洲居民所利用,其结构示
意图如图所示。
坎儿井输
水部分采用暗渠,主要是
为了()
A.防止冬季封冻
B.
减少水蒸发
C.获取清洁水源
D.
减少工程量
3.冬天,密闭的窗玻璃上
会蒙上一层“雾气”。
下列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液化和汽化的相关知识,知道气体液化的两种形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知道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希望大家能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热现象.这节课就学到这.
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76“练习与应用”】
1.解:绿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露珠消失是因为露珠汽化为水蒸气.
4.解:不能.因为从冰箱中取出的一瓶水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壁的表面.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壁而发生液化,所以用毛巾一时擦不干.
难题解答
【例2】(四川内江中考)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解析:夏天,开空调的室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放热而液化,即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而冬天,开空调的室内温度高于外部温度,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放热而液化,即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答案:B
教学反思
在讲解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时,让学生了解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经历信息处理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对“雾气”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雾气”属于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过程要放热
C.此过程是汽化现象
D.“雾气”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4.右图是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实验时的情境。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撤去酒精灯,水很快就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5.夏天人吹电风扇会感觉比较凉快,是因为人体汗液________,若将显示为3
6.8 ℃的体温计也放到电风扇前吹风,体温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二、能力提升
6.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麻花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B.蒸汤包是通过水蒸气液化吸热蒸熟的
C.冻豆腐的制作经历了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
D.开大火能使正在沸腾的火锅汤温度升高
7.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有一玻璃杯,玻璃杯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玻璃杯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和玻璃杯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玻璃杯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玻璃杯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三、思维拓展
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甲乙丙
(1)小明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温水后再加热,在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 ℃后,小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到水沸腾。
沸腾持续3 min后停止读数。
时
间
/mi
n
0 1 2 3 4 5 6 7 8
温
度
/℃
9
9
2
9
4
9
6
9
8
9
9
9
9
9
9
在第7 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水的温度应为________℃。
(4)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________(选填“C”或“D”)图。
(5)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方温度较高,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
(6)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课后·知能演练】
1.A解析: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正确。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
由图知水温升高到97 ℃后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水的沸点为97 ℃,水正在沸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
度不变,故C错误。
由图知将水从90 ℃加热至沸腾,总共用时7 min,故D错误。
2.B解析: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温度比外界低,可以降低水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小水的蒸发,故B正确,A、C、D错误。
3.B解析:雾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要放热,“雾气”出现在窗玻璃内侧,故A、C、D错误,B正确。
4.不变吸热
解析: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5.蒸发吸热不变
解析:夏天人吹电风扇会感觉比较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汗液上方的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若将显示为36.8 ℃的体温计也放到电风扇前吹风,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故体温计示数不会改变。
6.C解析:由于食用油的沸点比较高,所以麻花在食用油里面炸得金黄,故A错误。
液化过程是放热的,故B错误。
冻豆腐的制作经历了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豆腐受冻里面的水凝固成冰,受热时冰熔化,形成气孔,故C正确。
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开大火不能使正在沸腾的火锅汤温度升高,故D错误。
7.D解析: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杯的水从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D正确。
8.(1)B(2)68(3)99(4)C(5)液化(6)水的质量较大
解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所以其温度为68 ℃。
(3)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第5 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 min的温度也是99 ℃。
(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D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C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5)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
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6)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较大,水的初温太低等。
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