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杰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试题
2013.11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星宿(xiù) 谂知(shěn) 蜗角虚名 疾风劲草(jìng)
B.城垣(yuán) 旧醅(pēi) 酩酊大醉(mǐng)
C.缧绁(xiè) 枯槁(gāo) 游目骋怀 长歌当哭(dàng)
D.栏(shǔn) 祚薄(zuò) 陨身不恤 呱呱而泣(g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
B.这些方格绿网在切割直线道路后,增强了空间的进深感,与中国传统园林的障景法殊途同归。
C.我们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百年、千年,甚至万年。
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无可厚非。
D.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过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时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回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B.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基因组的差异与调节基因的环境不协调而引起的,所以,要与我们的基因建立起和谐关系,善待自己。
C.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见的到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小吃店天花板上的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弘扬传统孝道,体验亲情,学会感恩”大型报告会将于2013年11月26日在校大礼堂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作演讲。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________。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5.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6汉字,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近日,康杰中学正在举办“汉字拼写技能大赛”,请你每句不少于七个字。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7~12题。
(25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 ?使……较量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日夜相击于前 圣人不凝滞于物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 余扃牖而居
D.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9.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3分)
(1)庄子当能。
(2)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3)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4)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5)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6)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3分)
(2)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3分)
(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12用“/”为短文断句(4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5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4(1) ,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
(2)真的猛士, , 。
(鲁迅《念刘和珍君》)
(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4)是日也,天朗气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9分,每小题3分)
汝窑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位于河南临汝。
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临汝一带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
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
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
汝窑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的成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汝窑有两部分,其一是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出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口。
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
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
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15下列对 “汝瓷”或“汝窑”的表述,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汝瓷”于公元605 年,隋炀帝在大业初年置临汝为汝州之时。
B“汝瓷”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超过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其器型规整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
C“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本是在烧成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无意识的缺陷,后来却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装饰。
D“汝窑”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民窑的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耀州窑影响,属耀州窑系,不属于汝窑系。
16下列属于“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最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北宋官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现今汝瓷传世品更是稀少,全世界仅存65件。
B.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C.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 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D.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和世人。
1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商彝周鼎是商周的青铜礼器,十分珍贵,能与商彝周鼎比贵的只有汝瓷。
B.通过发掘品中存在与现存的65件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以及一些可行的实物依据,古陶瓷研究人员得出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就是宋汝官窑口的判断。
C.判断一件瓷器是否宋官窑汝瓷,“香灰色胎”、“细小而规整的支钉痕”、“釉面开裂纹片”“天青色”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D.随着研究人员对汝窑址进行的一次次发掘,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相继出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将成为历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8分)
马寅初:兄弟我很硬朗
堂堂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讲话这样开头:“兄弟我今年73岁……”其后他大讲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冷水浴的乐趣,甚至在火车上也必弄桶凉水来冲洗,“凉水一激,汗毛孔里的泥垢就出来了。
”
这是北大老校友回忆当年初入北大,听马校长讲话时的情形,他们的感觉是“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情和不加修饰的直率。
”而他们看见马校长,第一印象是:“身体出奇的棒,当时他年已古稀,虽然鹤发稀疏,却有红润的童颜。
他仍常常在假日到西山去爬山,还常年坚持洗冷水澡,在北京冬天那寒风刺骨的河岸上,老人家光着身子往冷水里跳。
” 马寅初的儿子马本寅告诉记者,父亲1961年以80高龄回故乡嵊县视察,由于洗冷水澡而患上肺炎,才终于停止了这个习惯。
此前,北大开大会批判马寅初,会议开始了很久,他不来。
派人去“请”来了,他搬张椅子坐在台前泰然自若。
台下有人喊口号,他很镇静地说:“我这个人每天洗冷水澡,不管多冷的天都不怕。
现在天气并不冷,给我洗热水澡,我就更不在乎了。
”
马校长搬张椅子坐在台上讲桌旁的场景,北大师生并不陌生。
遇有领导人或文化名流来校讲演,他常常这样,以便随时和主讲人交流。
一次,国家体委某副主任来北大讲话,按常理,马寅初不用陪同,可他不但往讲桌旁边一坐,而且不断插话,越说越有劲,最后干脆喧宾夺主地批评起一个人来,说这人不爱体育锻炼,身体很差,这样重要的会议他竟然不来听讲。
被批评的是历史系主任翦伯赞教授。
有当时在场的学生回忆,马校长这番背后的“人身攻击”让大家哑然失笑
,“眼前浮现翦教授那清瘦、文弱的身影,再看看马校长壮硕的姿容,也真感到马校长的话有点道理。
”
当年,北大所有的刊物和全国各地的报纸猛烈批判《新人口论》,马寅初却拒不检讨,坚决不写检讨文章,照常笑眯眯地出入北大燕南园住所,“圆圆一张脸像弥陀”。
所以董桥曾撰文,“让今人学学马寅初的硬朗”。
这种“硬朗”自然存在于北大学生的回忆中:“马校长这块硬骨头实在难啃,让他屈服,没门;逼他自杀,妄想!”
在1958年屡遭点名批判期间,马寅初说:“我总想以行动教育学生,我总希望北大的10400名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便低头。
”1960年,在“马寅初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声中,这位不妥协的学者终于被迫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撤离燕南园,回到东总布胡同的旧宅。
不久,他又被免去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不能再公开发表文章。
从此,马寅初在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上消失了。
马寅初曾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家里很冷清,很少有人来拜访。
但在如此境况中,马寅初根据大量的农村实际调查,写出100万字的《农书》。
他坚信“这部书现在虽然不能出版,但不等于永远不能出版”。
孰料“文革”开始,马寅初不得不痛下“与其让别人烧,不如自己烧”的决心,整整一藤箱,几十卷的《农书》手稿,在作者亲手点燃的火中灰飞烟灭。
马寅初的硬朗由来已久。
1927年北大校庆时,他发表《北大之精神》演讲:“……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
,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
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既牺牲主义也。
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
研究者称,马寅初在20世纪50年代“单枪匹马”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与“北大之精神”若合符节。
有一本关于北大校长的书,写马寅初的那篇,标题赫然是——“为真理而死,壮哉!为真理而生,难矣!”
(转自《北方新报》2012年3月19日,有增改)
18.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在批判大会上,马寅初镇静地谈论“冷水澡”和“热水澡”,泰然自若地应对,表现了他对这场运动的嘲讽,以及面对打击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B.马寅初在一次报告会上喧宾夺主地批评历史系主任翦伯赞教授不爱体育锻炼,身体很差。
作者记叙这件事,意在说明马寅初是一个爱护身体,注重体育锻炼的人。
C.文革之初,马寅初新手将一百多万字的《农书》烧毁,是他对社会现实无奈妥协的体现。
D.作者截取了文革前后马寅初生活中的点滴故事来描述他的形象,介绍他的精神,正遵循了“典型环境中典型形象”的文学创作原则,将文学性和历史性巧妙地结合。
19. 马寅初的“硬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
20. 简要分析这篇人物传记的叙写思路。
(4分)
21. 对于马寅初的不妥协,本文却赞扬他“与‘北大之精神’若合符节”,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不识时务”,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作简要阐述。
(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0分)
读懂材料,结合材料确定立意。
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参考答案
一、(20分)
1.A(BCgǒo,D殒)
2.B异曲同工
3. A(B项句式杂糅 C项 赘余 D 项 歧义)
4. C 5、D 6、略(5分)
二、7. A【解析】谋,图谋。
有所图谋
8. C【解析】 都是连词,表修饰。
A.介词,前一个“在”,后一个 “被”。
B.前一个代词,代“自夜相击”的情况;后一个结构助词,“的”D.前一个“以”,介词,用;后一个当因为讲。
9. D【解析】[1]“庄子当能”是别人的看法。
[2]句说的是庄子不接受贿赂。
[6]所说的陈述对象是“大王”。
故应选D。
10.B 解析:A项只是庄子的说法,不一定是事实。
C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
D项对本文主旨理解有误。
主旨应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
11.(1)(3分)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2)(3分)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
(3)(3分)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来遨游在无穷的宇宙之中,他还要依赖什么呢?
12(4分)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
13(1)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4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5. 【C】依据在4段4、5行(A错,“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北宋”;B.“超过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应为“以前”,“其器型规整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 应为“支钉痕”。
范围扩大,张冠李戴D.“不属于汝窑系”。
)
16. 【A】(只有A项是主要原因,依据在,2段2行)
17. 【B】依据在5段2、3行(A.无中生有,从“只有”可知;C.“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说明“天青色”并不是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依据;依据在5段5、6行D.“说法将成为历史”没有依据。
依据在2段)
18.(4分)A,D(每点2分)
19. (4分) 批判他时,他搬张椅子坐在台前,泰然自若。
②北大所有的刊物和全国各地的报纸猛烈批判《新人口
论》,马寅初却拒不检讨,坚决不写检讨文章,照常笑眯眯地出入北大燕南园住所。
在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后,根据大量的农村实际调查,写出100万字的《农书》。
他坚信“这部书现在虽然不能出版,但不等于永远不能出版”。
1927年北大校庆时,他发表《北大之精神》演讲。
(每点分,点即可)
20. (4分) 先是写马寅初身体强健、热情和不加修饰的直率。
他常常洗冷水澡,批判大会上久请不来,来后泰然自若,开大会常常搬张椅子坐在台上讲桌旁又经常喧宾夺主地发议论。
(2分)
接着叙写他在遭到批判、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又被免去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之后的硬朗、不屈服(1分)最后再引研究者和一本书的话语高度评价马寅初的精神(1分)。
21. (6分)合理陈述观点(2分),结合文本阐述理由两条(每条2分)。
22.(60分)
作文立意
一类立意,人应当有所害怕有所敬畏。
如,改造自然应有所敬畏,为官掌权应有所敬畏,为人处世要有所敬畏,不越雷池、不睬底线、不闯禁区……(如果一个人没有畏惧就可能疯狂;如果一个团体没有畏惧,这个团体就可能走向灭亡。
一个国家也一样。
)学生如果写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不怕挫折困难权势等,不符合材料的思想倾向,按三类作文给分。
参考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
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
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我就)赠予他千金。
”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肯接受。
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是这样。
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
”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
”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
”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
”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
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
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
”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
”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
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
”赵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
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试。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
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
”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
”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
:“我的剑长短都适应。
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
”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
”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
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
”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应民意而安定四方。
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
”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
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
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
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
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
”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