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通过一组术后病例的临床随访和颈椎动态
第 )期
陈维善 " 等%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 + / ‘
探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术后 !线 片 分 析" 颈椎稳定性的变化 # $ 资料与方法 $ % $ 一般资料 & ’ ’ (年 )月 * + ( ( (年 )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采用单开门 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 其 ,例 " 实际随访 中+ ’例资料不完整或失随访 # ’例 # 男) 女& 年龄 / 平均 ) +例 " .例 # ’ *. )岁 " +岁 # 病程 & 平均 & *. /个月 " )个月 # 随 访时 间 * 平均 + 发育性颈椎 & + (个月 " ,个月 #病理类型 0 管狭窄症 + 颈椎退变继发椎管狭窄症 1 .例 " + 例# $ % 2 手术方式 颈后正中 3 *4 + & 切 口# 沿 棘突和椎板剥离两侧椎旁肌 " 达侧块外 缘 # 3 / 5. 部分切断附着 3 部分切 + 棘突的颈半棘肌止点 # 棘突 # 全部病例 作 3 椎 板 成 形 术" 左 除3 / 5. / 5. 侧 开 门" 右 侧 铰 链" 开槽部位位于小关节内侧 缘" 开门间隙约 & 开门后 3 棘突 % ( *& % )6 7# / 5. 基部用 & 颈半棘肌 # 铰 (号丝线固定于右侧头 8 尽可能修复颈半棘肌 3 链侧无须植骨 # + 棘突止 点 # 术后负压引流 1 颈围固定 /个月 # ,9 " 临 床 评 价 对 本 组 病例行术前一周和终 $ % :

N ? @ @ A B C D @C E A? F G H I J K L AM G A I O D D PQ H RK D G S H J C TD IU C H V K S K C TD @W A P L K B H S U G K I A
* " * " * " X YZ [ \] ^ _ ‘ a b X YZ [ c^ d ^ b e fg ‘ a h i] b! j k l m l n o p qr s s t u t v w l qxo y z t w v u { o u u l | l o s}l q t * " " $ % % % & " ’ n v u m n t l p n l y ~ k l xv p | { k t p v ! t v p |" p t # l $ y t w % & k o ’# (M ( * V ) A B C K L A * h_ + , .+ ‘ ]] / / ] 0 + h / + ‘ ]] d 1 a b _ ^ 2 ]h 1 ] b h h 3 4 a 5^ b h 1 4 a _ + .h b_ + a 6 ^ 4 ^ + .h / ( V J C P H B C . ( * &0 0 ] 3 2 ^ 0 a 4 _ 1 ^ b ] 7A C E D O J 3/ + ] 3 h 1 ] b h h 3 4 a 5^ b h 1 4 a _ + ., a _ ] _ h / 0 ] 3 2 ^ 0 a 4 _ 1 ^ b a 4 _ + ] b h + ^ 0 5. ] 4 h 1 a * 45h . " ! 1 23 + ‘ .i] 3 ]/ h 4 4 h i] -, 1/ h 3a 2 ] 3 a 8 ]) b + ‘ _ X ] 3 2 ^ 0 a 4 a d ^ a 4 _ . 51 + h 5_ b ] , 3 a 4 / , b 0 + ^ h b a 4 ^ + . * * * _ 0 h 3 ^ b 8_ . _ + ] 5’a b -. b a 5^ 04 a + ] 3 a 40 ] 3 2 ^ 0 a 4_ 1 ^ b ]e 3 a ./ ^ 4 5_i] 3 ]] 2 a 4 , a + ] -1 ] 3 a b -1 h _ + . ( 4 . 5 6 a _ , 3 8 ] 3 . 9 A J : S C J * ‘ ]a 2 ] 3 a 8 ]^ 51 3 h 2 ] 5] b +3 a + ]ia _, b -+ ‘ ]8 h h -a b -] d 0 ] 4 4 ] b +3 a +ia _ 7 4 . # 6. * ‘ ]b , 56 ] 3h / 0 a _ ] _i^ + ‘^ _ + ^ b 0 +h 3_ ] 2 ] 3 ]0 ] 3 2 ^ 0 a 4 a d ^ a 4 _ . 51 + h 5_^ b 0 3 ] a _ ] -a / + ] 3+ ‘ ] ! . % $ ’ . * _ , 3 8 ] 3 . 89 % 32 ] 3 a 8 ]1 h _ + h 1 ] 3 a + ^ 2 ]0 ] 3 2 ^ 0 a 4 0 , 3 2 a + , 3 ]^ b8 3 h , 1i^ + ‘_ ] 2 ] 3 ] 3a d ^ a 4 _ . 51 * ! & . ) ;7 . 5 ’ ! $ 5 . ) ;4 . 7 ’ + h 5_ ia __ 5a 4 4 ] 3+ ‘ a b+ ‘ a + ^ b8 3 h , 1i^ + ‘b h b ]h 35^ b h 3a d ^ a 4 _ . 51 + h 5_ ! . % $ ’ . * 89% * ‘ ] 3 ]ia _b h_ ^ 8 b ^ / ^ 0 a b + _ + a + ^ _ + ^ 0^ / / ] 3 ] b 0 ]6 ] + i] ] b+ ‘ ]_ ] 2 ] 3 ^ + .h / 1 h _ + _ , 3 8 ] 3 .0 ] 3 * ! . % 5 ’ . * 2 ^ 0 a 4 a d ^ a 4 _ . 51 + h 5_a b -1 23 ^ 51 3 h 2 ] 5] b + 4 ] 2 ] 4 8<% * ‘ ]3 a b 8 ]h / ] d + ] b _ ^ h b / 4 ] d ^ h b5h * + ^ h bh / + ‘ ]5^ 4 ]a b -4 h i] 3 1 a 3 + h / + ‘ ]0 ] 3 2 ^ 0 a 4 _ 1 ^ b ]a b -+ ‘ ]0 ] 3 2 ^ 0 a 4 _ 1 ^ b ]0 , 3 2 ]^ bb ] , + 3 a 4 1 h _ ^ * * * ! . % 5 ’ . ( * + ^ h ba / + ] 3 _ , 3 8 ] 3 .i] 3 ]_ 5a 4 4 ] 3+ ‘ a b+ ‘ ] _ ]h /6 ] / h 3 ] _ , 3 8 ] 3 . 89 % W D I B S : J K D I * ‘ ]h 1 ] b h h 34 a 5^ b h 1 4 a _ + .h / 0 ] 3 2 ^ 0 a 4 _ 1 ^ b ]a 5a 8 ] _+ ‘ ]_ + a + ^ 05] 0 ‘ a b ^ 06 a 4 a b 0 ]h b+ ‘ ]_ a 8 ^ + + a 4 1 4 a b ]a 4 * . + ‘ h , 8 ‘^ + ; ] ] 1 _+ ‘ ]. b a 5^ 0_ + a 6 ^ 4 ^ + .h b+ ‘ ]_ a 5]1 4 a b ] (X = :> :g = :g :> ] 3 2 ^ 0 a 4 2 ] 3 + ] 6 3 a ] _ , 3 8 a 5^ b ] 0 + h 5. 1 ^ b a 4 0 a b a 4 _ , 3 8 + a 6 ^ 4 ^ + . a b 85h + ^ h b <A T= D P O J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
1 < 法; 术后得分 5 术前得分 E # 改善率 FA G A & . 5
2 % 2 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 术后颈部轴性症 状分级与术后颈椎中立位 !线片弧度关系见 结果提示 " 术后颈部轴 性症状 明显或 严重 表/ " 的 病 例 颈 椎 生 理 弧 度 较 小" 而无明显症状者颈 椎生理弧度较大 #手术前后颈椎动态 ! 线片测 量结果见表 1 手术前后上颈椎伸屈 N " CO 无 下颈椎伸屈 N 术后 3 显著性变化 " CO 减小 # / 5. 中立位 8 过伸位和过屈位弧度均小于术前 # 手术 前后均未发现椎体间前后活动超过 /77 的病 例 #术前在 3 区域存在椎间临界异常活动者 1 5术后 1例消失 " 仅存 +例 # 术前 颈椎反 屈 -例 " 畸形 /例 " 术后 增加为 )例 # 对 ! 线 片逐一 分 析 后 发 现" 所有病例术后颈椎弧度及运动范围 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 但没有颈椎完全僵硬者 # 表 / 术后颈部轴性症状与颈椎中立位 ] 弧度的关系 A ^_ E [
颈轴性症状 =级 ?*@ 级 优 & / & 良 & 1 & & 可 1 差 + / 小计 / Z [ Z \检验 " U
部轴性症状根据症状轻重分为三级 0 颈肩 =级" 颈肩明显酸胀 " 颈项易疲劳 > 无明显症状 > ?级" 颈肩严重疼痛 " 极易疲劳 " 需用颈围 # 神经 @级" 功能评价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A & .分 B CDE
$ " ) @ 症 的 临 床 疗 效" 国 内 外 已 有 较 多 报 道? 但该 "
收稿日期 () % % $ * % $ * % # 修回日期 () % % $ * % + * ) % 作 者简介( 陈维善! 男" 博士"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 $ & , ) -’ " 床骨科工作 .
术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 / 本
=级 术前 术后 ) ( A . + % ) IE / / A 1 . % , IE ?级 & ’ A + . % ) IE / & A 1 1 % ’ IE @级 ( A ( IE ) A . % + IE
+ 检验 " K( % ( & S U
表 + 术后颈部轴性症状与 B CD 改善率的关系 A 例E
/ < 访时颈部轴性症状分级 ; 和神经功能评价 # 颈
+ 计算 # 计数资料 S 检验 "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 计 检验 # 量资料 T
2 结

2 % $ 临 床资 料分析结果 B CD 评分 平均改 善 率 其 中0 优 + 良 + 可 & , % ) I" ’例 8 )例 8 (例 8 差 )例 #优良率 . , % / I#手术前后颈部轴性症 状 分级见表 & # 术后颈部轴 性症状 各级的 病例 数与术前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 手术后 颈部轴性症状分级与 B CD 评 分 改 善 率 关 系 见 表+ 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 " 表 & 手术前后颈部轴性症状分级 A 例E
A) ) ) A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陈维善 陈其昕 徐少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浙江 杭州 # ! $ % % % & ’
要 (目的 ( 研究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 方法 ( 对, &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 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 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 0 神经功能变化 ! 和颈椎动态侧 1 23 评分 ’ 位片 / 结果 ( 术后 1 优良率 7 术后出现明显或严重颈部轴性症状 4 . 5 6" 4 . # 6/ 23 评分平均改善率 , 的病例较术前增加 ! 术后有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 较无明显颈部轴 . % $ ’ : & . ) ;7 . 5 ’ 89% 性 症状者颈椎弧度 ! 小! 颈 部 轴 性症状 分级 与 1 $ 5 . ) ;4 . 7 ’ . % $ ’ : 89 % 23 评 分 改 善 率 两 者 差 异 无 显著性 ! 手术后中下颈椎伸屈运动范围及中立位颈椎弧度减少 ! 结论 ( 单开门 . % 5 ’ / . % 5 ’ / 8<% 89% 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虽然保持了颈椎矢状面的动态稳定性 " 但损害了该平面的静态力学平衡 / 关键词 (颈椎 = 外科学 :椎板切除术 :椎管 = 外科学 :稳定性 :运动范围 中图分类号 (> , 4 $ . 5 文献标识码 (3 文章编号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