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期幼儿绘画特点及指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期幼儿绘画特点及指导方法初探
提要图式期是儿童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感受的时期。
本文从图式期幼儿绘画的特点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图式期幼儿绘画的具体指导方法,从而引导幼儿大胆作画,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促进心智和谐发展。
关键词图式期幼儿绘画特点及指导方法
一、引文:
幼儿的涂涂画画,从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图式期,经历了自我表现的三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幼儿的眼、手、脑协调发展并日趋成熟,并能用符号式绘画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随着幼儿见多识广起来,他们的绘画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当幼儿进入图式期,其绘画内容已与周围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又与涂鸦期和象征期
的画有着明显区别。
孩子们已不再以绘画过程的动觉活动的快乐感为主,也不再仅满足于符号作为物体象征的图形图,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反映周围事物。
他们作画用笔用色大胆、不加修饰,形象极为简练概括,带有夸张,甚至加入自己对表达对象的幻想成份。
那是人类幼稚阶段的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一种孩子们纯真思想的真情倾诉。
然而,他们的绘画常常被家长和老师所忽视。
家长和老师更关注的是一张画是否画得逼真,画得好看,而忽视了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生活、体验。
当代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精辟地指导出:“在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系统里,强调了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
感受力都必须均衡发展,便能开发每一个人的潜在创造力。
”因此,寻求一种适合图式期幼儿绘画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二、图式期幼儿绘画的特点:
(一)以自我为中心,主观色彩强烈
图式期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受主观情绪支配,很大程度上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凡是自己知道的或认为重要的就大肆渲染,对细部特征更是浓墨重彩、精心描绘;对那些自己不知道的或自认为不重要的部分就寥寥几笔,或者干脆就省略了,因此画出来的画主次反差强烈、详细分明、主观色彩浓厚,带有显著的“画其所知而非所见”的特点。
这一特点也与该年龄段孩子对事物认识程度相一致。
(二)擅用拟人手法,画面童趣盎然
图式期幼儿很有绘画灵感和创作冲动,总喜欢把自己对外界的认识或自己感兴趣的人、事和物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它表达出来。
在图式期儿童画里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灵性,哪怕是自然界的一切都被赋予人类社会的诗情画意,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因此,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这些童话故事,构造出妙趣横生的童话世界。
如苹果会变成小虫的家、小动物坐上火车去郊游、太阳公公、月亮婆婆与小朋友做游戏等。
这种赋予世上的一切以生命和人的特点,充满着非凡的想象力和稚拙的童趣。
(三)用色大胆、构图极富创造
在图式期幼儿绘画中没有成人那样多的清规戒律和构图法则,怎样想就怎样画。
正因为没有框框,才有流畅的线条、巧妙的构图、生动有趣的画面。
在用色上更是不受固有色的限制,他们不懂得色彩的冷暖,全凭自己的喜好,随意地用鲜艳、强烈的色彩抒发自己的感情,将画面渲染得五彩缤纷。
图式期幼儿绘画构图生动、用色大胆、收放自如、富有创造力。
(四)观察周围事物,记录自己的生活
图式期幼儿的作品大量地是表现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抒发的是他们的情绪、情感,把自己在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喜、怒、哀、乐,通过手中的画笔渲写到作品中去。
在作画的过程中他们是自由的、张狂的、无拘无束的。
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是最真实的,观察也是仔细的,因此作品反映的也大多是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记录、内心感受。
三、具体指导方法
(一)改变不良的传统数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范例示范多”、“牵引多”等特点,教师总是力图规范幼儿思维和学习行为,他们拿着一笔一笔到教,幼儿跟着一笔一笔地学。
作为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审美情趣和心理感受的优秀作品,使幼儿在感情和审美情趣上吸收营养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将其作为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让幼儿进行纯技能、技巧的系统训练,就违背了幼儿自身心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必然束缚和抑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认为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我们不要直接教他们怎
么画,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创造,将自由与创造的权利和乐趣还给幼儿,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受。
幼儿看世界有他们独特的视角,他们画起人来也许只画一个人的一个大头、头上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其余他都没看见,身体有时仅用一条线来表示。
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让他们把头和身体按比例画好,更没有权利去改正他们的作品。
因此,教师的知道绝不是要求幼儿“照我的意思去做”,相反,教师的指导恰恰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如何引导他们坚决而自信地“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我在主题为“我的2008”的美术活动中,首先让幼儿讨论:你看过奥运会吗?奥运会有那些项目的?你对哪些项目感兴趣?然后请幼儿自己作画,只要是围绕主题,任其发挥,几乎班上每一个孩子对这次谈话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都有着收看奥运的经历,他们积极地创作着,作品新颖、独特,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图为一6岁女孩颜可嘉的作品,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正在平衡木上锻炼身体,有的在倒立、有的在做侧身翻、远处有小朋友在跑步,中间有一个孩子还从平衡木上摔了下来,那些正在做各种动作的小朋友那个得意劲儿洋溢在脸上,一目了然。
这幅画表现了小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切身感受。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创造意识
为了摆脱简单的“临摹”式的教学方法的束缚,调动图式期幼儿创作积极性,发挥创造力,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显得有为重要。
这样怎么安排有趣的游戏成了自然的选
择。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能充分激发每个孩子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活动中,我较多的运用做做玩玩将故事猜谜语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例如:在主题为《丽丽的怪帽子》的美术活动中,我一开始便以语言故事导入:丽丽买了一顶用树枝编成的帽子。
突然有一天天下起了大雨,丽丽的帽子上长出了嫩树并结了许多草莓。
丽丽去森林玩,把帽子上结的草莓分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吃。
丽丽又去海边游泳,帽子掉了下来被海水冲走了,孩子们被故事深深吸引,踊跃参与讨论,设想着故事的结局。
最后,他们拿起画笔,一幅幅生动有趣内容各异色彩纷呈的绘画作品跃然纸上,整个活动完整有序。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相象,无拘无束地自己所想的,他们的创作激情得到尽情释放。
(三)感悟生活经验,画出更美画卷
随着图式期幼儿的活动范围的拓宽,情感体验也丰富起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激励孩子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把自己的视觉和相象中的景象,用画笔把它创作出来。
如下图所示5岁的可可是个快乐的小姑娘,整天笑眯眯的。
画中的小女孩就是她自己,可爱的大眼睛,长长的发编,穿着一条红裙子,正在和妈妈玩拍手的游戏,画中的白云、大树用线随意流畅肯定。
自如的运用绘画形式表现了孩子生活的一个侧面。
没有亲身的体验和仔细的观察是不可能画出这样的好作品的。
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幼
儿大胆去画自己的生活,以最大的宽容去承认欣赏肯定他们的画。
让孩子们在相当自由的空间内画出更新更美的画卷。
(四)协调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绘画教学作为幼儿自我表现的一种活动应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体的发挥。
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发展实际,让自己主动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更应从一个绘画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儿童
绘画的引导者帮助者倾听者。
用“童心”去想他们所想,看他们所看,感他们所感,体会孩子们的绘画心声,在与幼儿合作和交往中,引导他们自发地进行绘画表现。
例如:“我们真快乐”这一美术活动,首先我启发孩子们说:“你觉得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你会觉得这是最快乐的事?”“我们把你快乐的事画下来好吗?”孩子们在接受了这番语言导入后,积极地投入到创造之中。
6岁的柴年小朋友画了“学游泳”的画,画中小朋友们在欢快地游泳,有的在仰泳、有的在给同伴加油,小朋友的脸上笑嘻嘻的,小鱼也在水中游动着,仿佛也在为小朋友加油,真是很有意思。
对于图式期的幼儿,我们要大胆地鼓励他们画自己的所思所想,
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至于画中所表现的一切,无论是真实的,幻想的还是荒诞的,都不要轻言好坏美丑。
其实这些在我们成人眼里未必完美,还很稚事,不合情理的作品恰恰是最纯真的,最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所表现出来的相象力和创造力也是一般成人难以企及
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们在绘画整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经验已经远远超过了绘画本身的意义,我想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