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指导点拨、感悟升华。

教学思路:
自主预习——检查预习情况——交流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感情升华——积累背诵
前置性作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誉、陡、屏、宾、屹、卧。

理解枝干遒劲、盆景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找出描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句子,在诵读基础上,感受黄山松的奇
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黄山松树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山视频
2、谁来说一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古代有个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奇景,真是名副其实啊!看,松林耸立,怪石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云雾迷蒙,像海不是海,像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

可是“人们却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的松树
板书课题: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生:黄山松奇在哪里?
5、过渡:有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呢?
生:引导学生说出读书去解决
二、交流前置作业
采用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学习
1、、读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同学赶快交流一下吧,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组长汇总修改
3、小组选派代表交流
4、评价交流优秀代表,鼓励为主。

三、教师点拨梳理:(板书)
1、识写字
2、词语
3、句子
4、分段
5、文章内容、感受
四,总结下课
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下节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五、板书设计:
迎客松
黄山奇松陪客松
送客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欣赏黄山四绝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1、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作业。

2、小组或代表汇报自主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并重点指导“誉、屹、卧”的写法。

(2)有关词语和问题理解。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老师提问:四绝是什么?指名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啊,人们对它更是(“情有独钟”)。

(看书上插图或课件)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再次走进黄山,感受它们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一)、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
(二)、出示自学要求:(1、你最喜欢什么松?2、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它的奇特之处,请划出来。

3、读出奇特之感)(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1.迎客松
(学生说出书中哪幅是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枝干遒劲”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其生命力的顽强。

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

那你们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造句吗?
迎客松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

③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这幅图,这从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啊?(像)正是因为太像了,所以它才叫作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

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停顿),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④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


同学们,学到这,你愿意把迎客松的样子留在脑海里吗?(愿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指名回答,背下来),那我给大家一点时间,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渡: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我们就好像已经到达了玉屏楼下,欣赏着迎客松的风姿,那么在迎客松的旁边还有那些松呢?(生答:陪客松、送客松)
2.陪客松
(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什么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看近景)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3.送客松
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形成的”)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④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

(指名读)
4.有没有谁已经把黄山奇松的美景都记住了呢?我要请他来说一说。

(结合图片,指名背诵第二自然。

)同学们。

黄山的奇松多美啊,它们无愧于这个“奇”字。

(板书: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1、“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2、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3、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影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4、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5、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7、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

(齐读)
8、质疑:学了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总结全文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

(出示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六、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松树。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热情欢迎
三大名松陪客松陪同欣赏奇
送客松依依不舍
教学反思:
本课是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一篇佳作,教学中我紧扣题目中的“奇”字,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

如:描写迎宾松,抓住“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来体会它的生命力强、形态美,进而感受它的热情好客。

“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主要理解它的高大、形态独特之特点。

但教学中还由于资料准备太少,孩子们缺乏情深体验,感受不够深刻,老师讲述多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