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及激励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及激励效应
目的为了加强护理工作质量,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完善护理绩效考核制度,让绩效与工作内容相互联系,稳定护理人员工作心情,从而使临床护理服务得到优质提升。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神经外科的32名护理人员做实际调查,通过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同时,选取在该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25例,对比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为84.0%,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5.6%,实施后优于实施前(P<0.05)。
结论在责任制护理模式下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不仅可以使护理服务变得更加规范,还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整体提升,让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这对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绩效考核;满意度;实施效果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1],医疗护理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注重患者身体、心理、情绪等全面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责任制整体护理就是这种全面的护理模式,它是以患者为主体的一种新型制度,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感受更优的护理服务[2]。
文章对该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的32名临床护士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的32名护理人员做实际调查,被调查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小22岁,最大46岁,平均34.6岁;按照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类,19名为大专、13名为本科;平均工作时间为10年,其中,护士长工作时间>25年,有3名助理護士(N1)工作年限不到1年,19名初级护士(N2)工作时间为3~7年,6名中级护士(N3)7~10年,5名高级护士(N4)工作10~18年。
对比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时间等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优化护理资源对该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资源优化[3],实行动态管理措施,具体安排流程如下:①排班过程中,为了展现患者与护士的个人需求,对科室的整体护理做出弹性排班规划。
整体神经外科大病区总共是84张床,分5个组,1组1~7病房,2组8~10病房,3组11~13病房,4组14~20病房,5组9楼1~8病房。
(正常班)责任组长及连班助理护士早7:30-11:30、下午14:30-17:30;(白班)连班护士7:30-19:30;夜班护士19:30-次日7:30;各班提前10 min床头交接班,连班护士是不固定的。
组长在自己的责任区不仅管理病房,还主要负责监督与指导本组连班护士的护理工作。
每组在正常上班期间由一名高年资护士与一名低年资护士共同完成护理工作,责任组在中午12:
00-14:00期间,由4名护士共同担负病房的护理工作。
夜班护理工作由两名护士完成。
1.2.2 建立激励方案建立全新的激励工资分配方案[4],将每月护理奖金的20%~30%拿出来作为绩效考核奖励基金。
奖励基金也就是奖金,它体现了一种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原则。
按照该科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实施同工同酬原则,多劳多酬原则,将平均分配的“大锅饭”制度取消,将科室20%~30%拿出来作绩效奖,将一线护理人员手工护理的部分工作量进行奖励,也就是说,分配制度以接近患者、为患者服务为优先,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工同酬的奖励原则指的是[5],无论是在编护士,还是合同护士,都享受一样的考核标准。
在同一科室中,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技术职称等条件均相同的在编护士与聘用制护士的奖金与休假都是一样的。
实行奖励工资重新分配制度,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建立不同的系数,工龄、职称可以体现在基本工资中,根据护士层级(N1~N4)给予不同等级的系数。
然后对各职位护士的工作量进行统计,按件计算数量,如:静脉采血、肌肉注射算作一次。
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护士的奖励工资=全科奖励工资总额/全科奖励工资总分×各岗位总分÷各岗位工作总量×个人工作总量,充分展现了动态化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多劳多酬,按劳分配的奖励原则。
1.2.3 分级管理考核责任组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特殊情况下上报护士长后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处理,一般情况可自行进行处理。
为了合理分配资源,让各个层级的护士都能发挥自身优势,通常根据工作时间、学历要求、专业技能等方面对护士进行分级管理。
在考核过程中为了培养他们的主动服务精神,增强优势护理服务的积极性,在没有护理差错、事故的情况下,暂时不进行扣罚。
1.3 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满意度,并对其结果进行记录。
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主动性、风险意识等方面,每项内容分为3个选项,分别是“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记做“4分、3分、2分、1分”,总分为20分。
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一般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的护理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x±s)代表其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其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为84.0%,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5.6%,实施后优于实施前(P<0.05)。
见表1。
3 讨论
2010年2月,原卫生部颁发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方案,它要求医院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建立了护理绩效考核制度,依据护理人员不同工作内容,结合医院各项生产要素及成本指标,将住院患者床日数、入出院人次、用人费用、用料费用等项目作为护理人员绩效奖金的计算基准。
当护理工作量达到相应标准时开始给予绩效奖励。
病区内绩效分配依个人出勤班别、护理时数及分管患者护理级别数、护理质量等计算绩效奖金。
这种绩效考核模式对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科学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该项考核制度虽然涉及了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及效率,然而在医院层面没有涉及到患者的危重度、病区工作压力、科室性质等,也没有与医院战略目标相结合,在科室层面没有涉及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难度、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具有相对局限性,暴露出了绩效分配和考核的短板,因而伤害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制约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另外绩效考核实行百分制,无加分项,并且不与职称晋升、评优等关联,不能充分激发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新型绩效考核体系是由院长成立并领导的绩效管理办公室,聘请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参与,就整个医疗机构的战略目标制定护理单元的战略目标,即细化为目标式关键量化指标(KPI)。
KPI的制定与要求和责任紧密相关,可以使护士明确其自身责任,使之按考核指标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
绩效考核体系可作为有效的护理激励手段新的绩效考评办法能够体现不同病区病种之间所蕴涵的技术、风险、效率与责任,使考评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更具科学性。
逐步建立起以正强化激励争创优良业绩为主,辅以适当的负强化以约束不良行为的绩效考评体系,绩效分配向风险高、上夜班、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倾斜,强调工作量、技术含量、工作质量,实现了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奖励原则,真正发挥绩效奖金的正面激励作用,护理价值与自身能力得到体现,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提高了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在管理上体现了目标一致原则。
综上所述,在责任制护理模式下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不仅可以增强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使护理服务变得更加规范,还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整体提升,让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这对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应推广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刘瑞红,陈蓉,万晶晶,等.关键绩效指标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2):225-228.
[2] 熊莉娟,刘义兰,王玉梅,等.护理岗位绩效管理的实践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6,31(13):41-44.
[3] 郭玲,王克芳,程秀菊,等.护士工作量统计模型的研发与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5):15-19.
[4] 程秀菊,郭玲,郝凯军,等.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6):2016-2019.
[5] 喻露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科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5):129-130.
(收稿日期: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