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三物理内能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初三物理内能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含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B. 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不增加
C. 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用锯条锯木板,克服摩擦做功,消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A错;
B、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会从保鲜室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 错;
C、炎热的夏天,周围的水蒸气遇冷(雪糕)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错;
D、寒冷的冬天,室内水蒸气骤然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上形成冰花,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一是做功,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等;二是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液态的水.(3)水蒸气骤然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叫凝华.
2.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坚持在睡前用热水适当泡洗,可以增强体质。

脚刚放入热水中,脚的内能变化以及变化方式分别是()
A. 减小,热传递
B. 增大,热传递
C. 增大,做功
D. 减小,做功
【答案】 B
【解析】【解答】脚在热水中,由于温度不同,热水的内能传递给脚,则脚的内能增大,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故答案为:B.
【分析】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吸收热量的物体内能增大。

3.厨房中的物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
B. 利用煤气煮饭是因为煤气热值较高、污染小
C. 筷子夹食物,筷子是省力杠杆
D. 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来冷却食物【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炒菜时,菜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而四处飘逸,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
B、煤气热值高,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烟尘等,也有少量的污染物形成,只不过污染较小,故B正确;
C、用筷子夹菜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C错误;
D、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用水冷却食物效果好,故D 正确.
故选C.
【分析】(1)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根据煤气的热值和燃烧产物判断.(3)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4)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
4.关于分子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
B.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 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分子的体积很小,量度单位是10﹣10m,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A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符合题意;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解答即可.
5.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铜<c铁),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更高的是()
A. 铁块
B. 铜块
C. 一样高
D. 不确定【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因为铁块和铜块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
公式Q=Cm△t得,△t=可知,比热容大的物体降低的温度小,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故铁块升温小。

所以铜块的末温就高。

A、C、D不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理解即可,注意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 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C.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答案】 D
【解析】【解答】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可能是热传递,A不符合题意;
B.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温度反应组成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不能说热量多,C不符合题意;
D.内能是物体内左右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内能是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影响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7.下列属于扩散现象并且扩散速度最快的是()
A. 春天天空的沙尘暴
B. 加盐的辣白莱变咸
C. 厨房炒菜,满屋飘香
D. 雨水打湿衣服
【答案】 C
【解析】【解答】A.春天的沙尘暴是固体运动,不是分子,A不符合题意;
B.加盐的菜变咸,是分子运动,但不够快,B不符合题意;
C.厨房炒菜时闻到香味,是分子运动,且分子运动较快,C符合题意;
D.雨水打湿衣服不是分子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宏观体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力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 水平地面静止的汽车所受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挂在树上的苹果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静止在桌面的文具盒所受重力和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没推动箱子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A不符合题意;
B、水平地面静止的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汽车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

B不符合题意;
C、挂在树上的苹果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静止在桌面的文具盒所受重力和桌子对它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9.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题4图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 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 试管口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汽
【答案】 B
【解析】【解答】A、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故A错误;
B、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正确;
C、热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反了,故C错误;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热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白气”不是气体,是液化成的小水滴。

10.用同一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A. 1∶2
B. 1∶4
C. 1∶1
D. 2∶1
【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像知道,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AB段温度升高40度,用时2min,CD段温度升高20度,用时4min,即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所以吸收热
量之比为1:2,所以由Q=cm△t知道,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4,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体熔化过程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反应物体吸热相同,根据物体温度变化和所用的时间,计算物体的比热容的关系.
11.关于分子动理论、内能和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绵能被轻易压缩,说明海绵分子间间隔很大
B. 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固体悬浮颗粒)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C.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D. 飞轮转速为2400r/min的四冲程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20次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绵之间的空气被挤出了,与分子间隙无关,A不符合题意;
B、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因此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有关系,因此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越大,C 不符合题意;
D、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即每秒钟转40圈,完成80个冲程,做功20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有关系.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
B. 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
D. 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铁块中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由Q放=cm△t可知,放出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降低的温度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故A错误;
B、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内能,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正确;
C、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燃料的质量无关,例如一堆煤和一块同样煤的热值相同热值就是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情况无关,故C错误;
D、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但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故D错误.故选B.
【分析】(1)根据Q放=cm△t分析放出热量与温度的关系;(2)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内能;(3)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3.小明同学在家洗澡时,接触和应用了不少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A. 电热水器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器
B. 热水淋在身上感到暖和,热水与皮肤之间发生了热传递
C. 浴室内的镜面上常有一层水雾,是液化现象
D. 使用沐浴液时室内充满了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电热水器工作时,消耗了电能,产生了热量,因此电热水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电器;故A错误;
B、热水的温度高于人体的温度,当热水淋在身上时,热水与皮肤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所以身上感到暖和;故B正确.
C、浴室内的镜面上的水雾是由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一层小水滴,故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使用沐浴液时室内充满了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用电器都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不同的用电器利用的能量不同;(2)当两个物体间有温度差时,物体间就会发生热传导;(3)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4)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4.如图所示,几种热现象的实验中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 图乙所示木塞被冲出时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C. 图丙所示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图丁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甲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是只有引力,故A 错误;
B、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误;
C、根据图中冲程中火花塞点火和活塞向下移动的特点,可以判断这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此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2)木塞冲出过程也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3)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做功、压缩和排气,其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还有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5.下列各项,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正确排列的是()
A. 中子、生物体、分子、质子
B. 质子、原子、分子、生物体
C. 原子、分子、生物体、夸克
D. 分子、质子、原子、生物体
【答案】B
【解析】【解答】因为生物体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所以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正确排列的是:质子、原子、分子、生物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的。

16.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远处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就感到暖和,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C. 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答案】C
【解析】【解答】A. 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酒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搓手时,我们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B不符合题意;
C. 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C符合题意;
D.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
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C.比热容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D.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7.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下压活塞时,活塞对封闭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 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这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在该冲程中,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暖器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对活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18.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B. 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
C.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热量
D.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即温度不一定升高,A不符合题意;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C不符合题意;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若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D错误,符合题
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19.如图所示是一款新款跑车,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疾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给跑车提供动力的是压缩冲程
B. 跑车的冷却剂用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 急刹车时车轮发热是因为地面与轮子发生了热传递
D. 气流偏导器上方较平直,空气流动速度较慢,压强较大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在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热机工作提供动力;故A错误;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故B错误;
C、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轮胎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内能;故C错误;
D、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气流偏导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弧形凸起,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气流偏导器下方的路程大于上方的路程,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偏导器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压力;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属于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
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从偏导器上下方空气在相同时间,经过的路程不同,流动速度不同入手,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
20.下列关于热、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其热值
B. 只要燃料充分燃烧,就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 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的效率高,燃烧质量相同的燃料甲柴油机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变成有用功的能量比乙大
D. 铝的比热容大于铜,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热量后放在一起,热量由铜块传给铝块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热量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故A错误;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减少热损失,都可以提高热机效率,所以如果燃料充分燃烧,损失的热机增加,热机的效率可以提高、也可以不变、也可以降低,故B错误;
C、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高,说明燃烧质量相同的燃料甲柴油机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变成有用功的能量比乙大,故C正确;
D、根据Q吸=cm△t,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比热容大的物体,降低的温度多;因为C铜<C铝,所以铝块降低的温度少;因为铝块和铜块初温相同,所以铝块的末温高,铜块的末温低,二者接触,热量将从铝块向铜块传递,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2)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比值越小,热机的效率越低;(3)知道铝块和铜块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t知道,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所以铜的温度变化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