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阅读《济南的冬天》让我们陶醉在美丽的山水风景之中,让我们感动着老舍先生那充满爱意与赞叹的心情,那么作者是怎么来具体描写心目中的“宝地”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相信你们仔细品读之后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二、文本细读
1.作者在文章开头用了什么写法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对比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明确: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3.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各突出什么特点?
明确:阳光照耀下的山——温静或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或淡雅。
4.第3段和第4段的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高到低
由里到外
5.济南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除了写山,作者还写了水,阅读第5段并思考:作者写水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绿、澄清、空灵的水晶蓝
自下而上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展现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修辞手法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明确:“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拟人的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2、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明确:“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明确:比喻,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
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4、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明确:“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5、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明确: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
“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
6、山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明确: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7、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雪。
明确:两个“卧”字将村庄的形态写得活灵活现。
8、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不忍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它要助长水藻“绿的精神”(蓬勃生机),帮它焕发;它钟爱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它“忍不住冻上”。
四、写作特点:
明确: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作者的深厚感情无不通过这些手法加以体现。
此外,由景物而产生丰富的联想。
谋篇布局层次井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五、拓展探究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领略了冬天的济南美景,感受到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老师最希望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和老舍先生一样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美,用美好的心灵去抒写美,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