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措施范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措施范本《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用来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法律法规。

它旨在确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的制度和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职业病防治法》中的主要制度与措施。

一、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
1. 责任制度: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有职业病防治责任,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明确责任人,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职工的健康。

对于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活动,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改造或者停止使用。

3. 职业病危害告知: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告知,告知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职业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知识。

4. 入职体检:用人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职业病危害较大的岗位和特殊工作环境的岗位进行定期体检。

5.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掌握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 职业病危害评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卫生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和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7. 事故报告和调查:用人单位应当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及时报告职业病安全事故,并组织进行调查,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再次发生。

二、加强职业病监督管理
1. 政府监督管理: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政策措施,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政府负责组织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掌握职业病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政府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4.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建立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服务。

5. 职业病报告和统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上报职业病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和致残人数,政府负责统计职业病的发病情况,监测职业病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监管与执法
1. 执法监督: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执法监督。

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落实进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治措施进行监督。

2. 惩罚措施:对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将依法予以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等。

3. 职业病防治检查:劳动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防治检查,发现问题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整改。

4. 法律救济措施:劳动者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违法行为或不当处理有权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职业病防治法》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措施范本,通过完善职业病防治的制度和措施,可以实现对劳动者的健康权益的保护,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