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点的呈现方式:最常见的是在文章开头;在结尾 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 纳出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 反问句、疑问句、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也就是 说论点必须鲜明的提出来!肯定的陈述句
• 关于论据。
• 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 事实论据即作者在文中所举的事例,一般以名人的
角度: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4、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 议论文的考点及题型:
• 关于论点:找出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或用自己
的话归纳中心论点(很少)。
• 注意以下几点:
• 有的文章论点不止一个,要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的关系,也可以是 递进的关系,但都服从中心论点。
• 关于小说(记叙文)。
掌握小说的文体知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 地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 三要素。
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 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所活动的历史背景、 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
• 考点及题型
• 1、梳理故事情节。 • 2、认识人物形象。 • 3、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 4、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 • 5、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 • 6、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 7、品味小说的语言。 • 8、对小说的艺术技巧,如构思、结构的布
局、情节的设置等加以评价。
• (9)、摹状貌
• 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 描摹,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表现 了………的内容。
• (10)、引用 • 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用(诗词、名言、
俗语、谚语、故事、)说明事物的特征,增 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 4、说明文的语言 •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说明语言是说明文考察中考察几率最高的。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有两种题型: • 一是某某词语能否删除或去掉?为什么? • 规范答题:第一步判断:(能或不能,一般 是不能。)第二步分析:某某词语原来是什 么意思,去掉以后,句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步小结:注意要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入手。
• 链接题的做题步骤:
• 1、阅读链接材料,分析和原文的链接点(即相关的内容) 2、分析链接材料与原文的关系: 对比 类比 3、分析链接材料对原文起的作用 :一是加深对原文内容 的理解 ;二是对原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 4、审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看是从几则中概括共性,还 是选一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链接材料的 内容,还须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 (3)、列数字
•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准确 客观的说明……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 的事物具体直观。
• (4)、作比较
• ①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②把……和……进 行比较,在对比中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形象。
• (5)、下定义
•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下了定义, 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 (6)、打比方
• ①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②形象而生动的 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 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体可感。
• (7)、画图表
• 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 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 一目了然。
• (8)、作诠释
•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 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 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 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 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 9、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情节类题型:
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依次加以概括。 3.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 关于人物形象的题型:
1.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如:本段写于勒, “我”,“父亲”和“母亲”,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 什么作用?
• 第二版块的复习
• 2014年中考文言文变化是:
• 一是课内外分值均等,17分左右,课内外各占 8—9分,加大课外考查的分值,课内外语段的长 度、难度相当;
• 二是考试范围的变化:删去《孙权劝学》《观 潮》,增加《满井游记》。
• 三是考查的细节有变化,如翻译的得分点为重要 虚词、句式、内容;选择判断题的考点除了一词 多义外还包含文言现象:活用、古今异义、通假 等。
• 4、名著的考察范围为9部。
• 20xx的变化为:分值增加到5—6分左右; 题目为两小题,一题是选择判断题,含课内 文学常识,与2013年没有变化。一题是填 空、简答题,考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细致阅读。
• 复习时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材上的 导读要细致阅读,二是注意梳理重要情节, 主要人物及与主人公接触较多、对主人公影 响较大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事件。注意进 行9部综合性的练习,整理一些题目让学生 练练。(文学常识)
• 3.《中考说明》上列出的课内文章是复习的 重点,在全文复习的基础上做好语段的练习。 经典文章语段练习的覆盖面要全。散文是关 注的重点。
• 4、拓展练习所选语段尽量从近两年来的各 省市中考阅读语段中筛选。
• 5、建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 关于说明文
• 知识梳理 • 1、说明对象:文章要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事理,
事例居多,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 道理论据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引用名人的言论、
名言和在文中为论点服务的论述性的语言。 • 题型一般以补充论据为主,即补充事实论据和道
理论据。 • 补充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 注意所选题材的一致性;注意所证明的论点的一致
性;注意语境句式的一致性;注意所选题材古今中 外的问题;注意所选的一定是名人的事例或名言。
• 题型以课内外比较阅读为主。 • 注意:比较点的把握。
• 近几年徐州市中考课内文言文考查篇目: • 2009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 2010年《隆中对》 • 2011年《醉翁亭记》 • 2012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2013年《记承天寺夜游》
• 课外文言文复习是重点
• 以《13年新航标》为依据,练习中补 充的语段一要注意难度和长度(略长、 略难);二要注意与课内链接,因为解 释中出现的词语大多为课内接触过的; 三要注意课内外比较阅读在内容、主题、 作者、体裁等方面要有一致性;四是补 充一些篇幅略长的文章。
• 5、默写的范围为课标附录上的50篇。
• 注意名句默写;注意重点句的默写;注意理 解性默写;注意绝句、律诗的连续四句默写。 注意错别字。
• 这部分失分的原因有两点:记不牢,书写错。 “记不牢”用“勤”“反复”来治,将古诗 文的背诵默写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零星检 查和整体测试相结合。“书写错”的对策则 是要学生端正态度,高度重视。注意同音字 和笔画细节,如“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洲” 写成“州”;“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啄” 字少写一点;不写草字,全写楷书;写后要 逐字检查。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建 议
中考语文解读
• 第一版块
• 1、字音字形。题型:已选择判断为主。范围:以 1—6册教材中的生字词为主,以《14年中考新航 标》及第一轮复习时整理的课内字词为练习,适当 补充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易混易错的字。注意方法指 导,不要加大学生负担。
• 2、小语段的复习,重在病句的梳理分析、词语的 灵活运用(根据语境选择词语)、语言运用(如仿 写、续写句子等)等方面的训练。建议分块训练, 以便学生掌握考点及做题的要领。
• 5、说明文的结构:
• (1)总分式:
•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 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 (2)递进式:
•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 析。
关于议论文
掌握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的角度与方法:
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
• 2、说明顺序 一般可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例子,确切
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具 体形象。
• (2)、分类别
• 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条理清晰,脉 络分明。
• 二是某某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方法: (1)结合本义,即适当分析该词的意思, 如“几乎”意思是表示估计,不确定。(2) 结合原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对原句的内 容适当的加以解释扩展,突出该词在句中的 作用(3)结合说明文特点,即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征。
• 按照语言特征分成两类:平实说明; 生动 说明。
第三版块的复习
• 2014年中考课内现代文考查的变化: • 删去《安塞腰鼓》《在沙漠中心》《范进
中举》 • 课内分值大约6分左右,大约2题。 • 近几年徐州市中考课内现代文考查篇目: • 2009年《我的母亲》; • 2010年《大自然的语言》; • 2011年《敬业与乐业》; • 2012年《社戏》; • 2013年《看云识天气》;
(5)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使所
论述的道理更严密、更精辟
• 关于论证的层次(方面)。
如果是几段文字,要分别概括出每段的中 心;
• 如果是一段文字,则要看这段文字可以分 几层,每层的中心是什么, 每段或每层 的中心,就是作者论证的方面或角度。
• 开放性题目
• 题型: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答题要点:文章内容,生活实际,自己感受,缺一不可。 要诀: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 的一句话) + 生活中(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 + 我认为 (对以上两点的自己的看法)
• 复习建议
• 分小说(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 四个版块复习。
• 每个版块的复习,都要重点落实对学生进行 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及解题规范 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各类文体的考点、题型、 题量、分值,明确各类题型的答题要点、要 求,极力克服盲目、随意、凭感觉答题的不 良习惯。同时要强化审题训练,养成认真审 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读懂、想透、写明。
33首古诗词的鉴赏
《14年新航标》大都涉及到了,考查的内容 主要是思想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词 句赏析等方面,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
在《14年新航标》的基础上再补充或变换一 些题目,因为全部考原题的可能性太小。理 解透每首诗
近几年徐州市中考古诗词鉴赏篇目:
• 2009年《钱塘湖春行》;2010年《春望》; 2011《渔家傲.秋思》;2012年《使至塞 上》;2013年《饮酒》
• 第二种题型是直接在文中找出论据,并指出其作 用。
• 关于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使所论述 的道理具体可感、真实可信。
(2)比喻论证:把……比作……,使所论述 的道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对比论证:把……和……作对比,突出 了…使所论述的道理更充分、更深刻,
(4)引用论证:引用了……的话,使所论述 的道理更深刻,。解题时应抓住题干 中的关键词“过渡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补写出 这个过渡句。做题前要细读小语段前后的内容,分 清前后的关系是顺承、递进还是转折,然后依据具 体内容作答。
• 例三:仿写。注意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 综合探究题
• 一般是给材料,大致从三方面出题: 让学生分析、筛选、提炼信息;对材 料进行概括整理;根据材料或联系自 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建议及意见。
• 值得注意是语言运用题:
• 学生在解题时读文匆匆,没有真正理解小语段及题 目要求就匆忙作答,极易出错。
• 例一:“根据语境”续写一句话。所谓“根据语 境”就是在提醒学生,人物的“话”是在何种情况 下说的,这也是答题的关键词。“根据语境”要求 注意前后文的内容,因为在前后文中就能找到暗示 的话。这类题大多是对短文主旨的考查,读懂文段 是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