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政治必修课件第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整合梳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8.正确理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的统一
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它包括(bāoku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 又称为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即个人的自我价值,又称为索取。要全面 理解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③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 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gòngxiàn) 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由于社会历史条
件的复杂,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很难
准确表示出不同人的价值,而个人对社会的 贡献(gòngxiàn)则是比较客观的可靠的标志。
④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贡献(gòngxiàn) 处于主导地位,只有为社会作贡献(gòngxiàn) ,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 贡献(gòngxiàn),贡献(gòngxiàn)越多,价值越 大。
第十四页,共31页。
4.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gēnběn)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gēnběn)动力。社会发 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成功。
第三十页,共31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成才之路 ·政治。也充分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特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6.正确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xuǎnzé)的一般标准、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这是价值判断
No 和价值选择(xuǎnzé)的一般标准。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促进(cùjìn)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 吾买尔;
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 呦;
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 官东;
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以及全体 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感动中国从2002年以来每年评选一次,始终以 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坚持鲜明的价值 导向,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 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推动形成崇德尚义、见 贤思齐的良好风气,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 神史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来自全国各地, 身份各异,却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事迹。
第十五页,共31页。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 (jiējí)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 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 会变革的。
第十六页,共31页。
5.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 关系
2 核心归 纳
3热点透 析
第四页,共31页。
网络构建
第五页,共31页。
第六页,共31页。
核心归纳
第七页,共31页。
1.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xiāngduì)独立性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不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意识 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如我国目前 的封建迷信思想。二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 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 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 的作用。
成才之路 ·政治 (zhèngzhì)
人教版 ·必修 (bìxiū)4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31页。
第四单元 (dānyuán) 认识(rèn shi)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二页,共31页。
第四单元 (dānyuán) 知识整合(zhěnɡ hé)梳理
第三页,共31页。
1 网络构 建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gòngxìng)感 动通过获奖者不同事迹的个性体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获奖者身份各异是 个性,但都有感人事迹共性(gòngxìng)。
(2)感动中国人物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
场上,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
(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 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gēnběn)观点。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 、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gēnběn)观点。价值 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gēnběn)观点。
②范围不同:世界观的外延最大,层次最高 ,具有统率意义。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热点透析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热点材料] 感动中国 2016年2月14日20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
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bō chū)。由此,2015感动 中国人物名单随之揭晓。他们是:热心公益的磨 刀老人吴锦泉;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第十一页,共31页。
联系:①矛盾双方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②生 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最终影响生产力。当上 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反之,则束缚(shùfù)生产力的发 展,阻碍社会的前进。同样,生产力决定生产 关系,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③两 对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 会形态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始终,制约 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充分证 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特征,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归根到 底要取决于共31页。
2.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 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8.正确理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价 值的本质在于贡献,贡献越多,价值越大
Image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第十二页,共31页。
3.唯物史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1)历史(lìshǐ)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
践的主体,是历史(lìshǐ)的创造者。这是无产阶 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 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概括地说, 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 而奋斗。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信群众是 前提,依靠群众是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 奋斗是目的。
第十三页,共31页。
(3)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 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 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发展 (fāzhǎ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七页,共31页。
(2)联系:①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 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反过 来又会影响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决定 价值观,世界观发生变化,价值观也会随之 发生变化。反过来,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 又会使科学的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
(2)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十页,共31页。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 质。个人才能的大小影响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 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 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 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 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 变。
第十页,共31页。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jīngjì jīchǔ)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两种关系所处的统一体不同。②两 对矛盾相互作用的具体内容不同,得到的规 律不同。
(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 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 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 也可能是先进的。
第八页,共31页。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个 时代(shídài)的社会意识总是与以前时代(shídài) 的社会意识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1)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价值是从人的需要与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中 引申出来的,人生价值也必须通过(tōngguò) 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明。因此, 我们首先要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 ,二者相互区别,不能等同;另一方面,二 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 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生存离 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的各种 条件,个人只有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才能成 长。
问题链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来自全国各地 ,身份各异,却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事迹。 ”请运用矛盾(máodùn)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 结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并结合感动中国人物
第二十九页,共31页。
[答案] (1)①获奖者身份各异是矛盾的特殊性 ,事迹感人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 指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在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 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 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以坚定的 信念、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在劳动(láodòng)中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己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①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关系来看,只有(zhǐyǒu)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人类社会的存 在和发展总是取决于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增长;社会要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 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 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作贡献,并且贡 献要大于索取,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个人
(2)我们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 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 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shèhuì)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等是作出正确价 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具体标准。
第十九页,共31页。
7.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 件。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 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 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 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chéngguǒ),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 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③人生观与价值观相互影响。正确的人生观 ,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和社会的整体需要 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以形成 科学的、合理(hélǐ)的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
第十八页,共31页。
6.正确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 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
(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 原则,一是要自觉遵循社会(shèhuì)发展的客观 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这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
8.正确理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的统一
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它包括(bāoku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 又称为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即个人的自我价值,又称为索取。要全面 理解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③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 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gòngxiàn) 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由于社会历史条
件的复杂,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很难
准确表示出不同人的价值,而个人对社会的 贡献(gòngxiàn)则是比较客观的可靠的标志。
④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贡献(gòngxiàn) 处于主导地位,只有为社会作贡献(gòngxiàn) ,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 贡献(gòngxiàn),贡献(gòngxiàn)越多,价值越 大。
第十四页,共31页。
4.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gēnběn)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gēnběn)动力。社会发 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成功。
第三十页,共31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成才之路 ·政治。也充分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特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6.正确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xuǎnzé)的一般标准、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这是价值判断
No 和价值选择(xuǎnzé)的一般标准。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促进(cùjìn)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 吾买尔;
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 呦;
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 官东;
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以及全体 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感动中国从2002年以来每年评选一次,始终以 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坚持鲜明的价值 导向,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 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推动形成崇德尚义、见 贤思齐的良好风气,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 神史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来自全国各地, 身份各异,却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事迹。
第十五页,共31页。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 (jiējí)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 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 会变革的。
第十六页,共31页。
5.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 关系
2 核心归 纳
3热点透 析
第四页,共31页。
网络构建
第五页,共31页。
第六页,共31页。
核心归纳
第七页,共31页。
1.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xiāngduì)独立性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不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意识 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如我国目前 的封建迷信思想。二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 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 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 的作用。
成才之路 ·政治 (zhèngzhì)
人教版 ·必修 (bìxiū)4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31页。
第四单元 (dānyuán) 认识(rèn shi)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二页,共31页。
第四单元 (dānyuán) 知识整合(zhěnɡ hé)梳理
第三页,共31页。
1 网络构 建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gòngxìng)感 动通过获奖者不同事迹的个性体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获奖者身份各异是 个性,但都有感人事迹共性(gòngxìng)。
(2)感动中国人物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
场上,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
(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 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gēnběn)观点。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 、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gēnběn)观点。价值 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gēnběn)观点。
②范围不同:世界观的外延最大,层次最高 ,具有统率意义。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热点透析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热点材料] 感动中国 2016年2月14日20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
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bō chū)。由此,2015感动 中国人物名单随之揭晓。他们是:热心公益的磨 刀老人吴锦泉;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第十一页,共31页。
联系:①矛盾双方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②生 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最终影响生产力。当上 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反之,则束缚(shùfù)生产力的发 展,阻碍社会的前进。同样,生产力决定生产 关系,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③两 对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 会形态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始终,制约 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充分证 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特征,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归根到 底要取决于共31页。
2.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 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8.正确理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价 值的本质在于贡献,贡献越多,价值越大
Image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第十二页,共31页。
3.唯物史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1)历史(lìshǐ)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
践的主体,是历史(lìshǐ)的创造者。这是无产阶 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 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概括地说, 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 而奋斗。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信群众是 前提,依靠群众是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 奋斗是目的。
第十三页,共31页。
(3)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 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 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发展 (fāzhǎ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七页,共31页。
(2)联系:①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 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反过 来又会影响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决定 价值观,世界观发生变化,价值观也会随之 发生变化。反过来,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 又会使科学的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
(2)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十页,共31页。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 质。个人才能的大小影响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 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 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 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 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 变。
第十页,共31页。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jīngjì jīchǔ)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两种关系所处的统一体不同。②两 对矛盾相互作用的具体内容不同,得到的规 律不同。
(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 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 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 也可能是先进的。
第八页,共31页。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个 时代(shídài)的社会意识总是与以前时代(shídài) 的社会意识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1)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价值是从人的需要与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中 引申出来的,人生价值也必须通过(tōngguò) 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明。因此, 我们首先要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 ,二者相互区别,不能等同;另一方面,二 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 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生存离 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的各种 条件,个人只有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才能成 长。
问题链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来自全国各地 ,身份各异,却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事迹。 ”请运用矛盾(máodùn)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 结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并结合感动中国人物
第二十九页,共31页。
[答案] (1)①获奖者身份各异是矛盾的特殊性 ,事迹感人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 指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在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 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 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以坚定的 信念、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在劳动(láodòng)中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己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①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关系来看,只有(zhǐyǒu)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人类社会的存 在和发展总是取决于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增长;社会要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 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 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作贡献,并且贡 献要大于索取,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个人
(2)我们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 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 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shèhuì)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等是作出正确价 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具体标准。
第十九页,共31页。
7.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 件。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 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 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 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chéngguǒ),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 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③人生观与价值观相互影响。正确的人生观 ,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和社会的整体需要 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以形成 科学的、合理(hélǐ)的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
第十八页,共31页。
6.正确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 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
(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 原则,一是要自觉遵循社会(shèhuì)发展的客观 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这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