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启化学之门
【学习目标】1.能认识初中化学常用仪器
2.要记住药品的取用和基本实验操作的规则
3.能说出检查简单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药品的取用
(1)“三不”原则:不能;不能;不能。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取用: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也不要,要放在容器内。
(4)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取,放入试管时,要做到。
②粉末:先使试管倾斜,把用(或)将药品送入试管。
③定量取用:用来称取。
(5)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放,标签,瓶口与容器口。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滴加时,滴管要“”。
③取定量:用取。
2、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仪器的连接
橡皮管、塞子、玻璃导管等的连接,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即管口或塞子先用,连接时应插入。
注意往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因为这样容易压破仪器。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①如图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先将______放
图一图二图三
入水中,再用_______握住试管外壁或用
__________微热,导管口有______冒出后,移开_______或熄灭__________,若导管中水面_________,并形成一段_______的水柱,则不漏气。
②图二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是。
③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三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二、探究与释疑
1、试管为什么用玻璃制成而不选择陶瓷呢?蒸发皿为什么用陶瓷制成而不选择玻璃呢?
2、在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你还知道漏斗有什么作用?你能画出防倒吸的装置吗?
3、扬州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四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酸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④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凯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请回答:
(1)指出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第个考题;
(3)以下是小凯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凯得了3分。
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
;
(4)仅用上述
仪器(药品另
选),也能完成
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若增加 (填一种玻璃仪器名称)还能组装成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三、总结与反思
化学实验中经常存在一些“先”和“后”的操作步骤,你能说出那些?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CO2验满B.收集O2 C.滴加液体 D.测溶液pH
3、下列关于气密性检查的装置及描述错误
..的是()
A B C D
4、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防止未反应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下图中
装置中可以吸收氨气(液体均为稀硫酸)。
5、下列实验操
作中,能达到
实验目的的是
()
A.过滤B.加热液体C.除去CO中的水蒸气D.量取9.3mL液体
五、课后训练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B.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看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C.实验室制氧气时,先用分液漏斗将双氧水加入锥形瓶巾,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两种无色溶液混合前后,插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
3、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③氧气的制取和收集。
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
I .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甲同学抽到的考题是("填序号);实验前甲同学发现其
中缺少了一种药品,该药品是;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另选药品,也能完成另一个考题的气体制备,其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乙同学抽签并完成实验后,监考老师要他回答如下问题,请你帮他回答。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右图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错误操作是,烧杯的实际质量是 g。
(砝码分别为50g、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