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教师的使命\责任和宽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职校教师的使命\责任和宽容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

世界在变,生活在变,观念在变,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在变。

党和国家顺应时代潮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重点加强职业教育。

也就是说,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有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高中、中专挑选后才进入职校的,比起其他同学而言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又有一些学生抱有一种消极的“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更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就是“对话”。

作为教师,对他们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高压教育,要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不应是说教性的,而应是双向的、交互作用的对话。

对话应是开放性的。

真正的对话不在于要证明一种立场的正确性,而是要把不同观点联系起来,从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对方的思想而扩展自己的眼界。

因此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恰恰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寻求真知。

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授无知的学生,而应更多体现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

教师应更多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人,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成为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

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正的倾听和接纳对方。

以真正平等的方式在课内外进行交流,把学生当作朋友,了解他们的喜好,听懂他们的聊天内容,最好能参与他们所玩的游戏和活动,这样一来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再进一步获得学生信任,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尊重、真诚,他才会真正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教诲,接受教师的影响。

从而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我往往不着急继续将课堂内容讲下去,而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的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通过倾听,加强了我对他们的了解。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教师更要学会宽容,经历过太多“不敬”事件。

在处理“不敬”的尺度上,我认为宜宽不宜严。

因为“不敬”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更应该把握好尺度。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振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基础。

课堂氛围必须是宽松的、自由的,而只有宽容才能创造这种和谐气氛。

宽容的真谛就是尊重差异,所以宽容尤其体现在教师对待处于边缘地位学生的态度上。

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内心更渴望被尊重、被理解,由于自卑,他们往往自我封闭,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宽容,他们才会对教师和同学敞开心扉,接受帮助,而冷漠和歧视只能使他们感到更加孤独、无助,失去进取的勇气和动力。

因此,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在知识和行为上的错误,理解、帮助而不是打击学生。

师生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交往关系,而交往的追求就应是一种相互理解。

十七八岁的职校生,心理发展处于一种“边缘人”的不稳定状态,处在一种“小孩”和“成人”之间的矛盾地位上。

他们强烈要求在各方面与成人进行“公平交换”的心里意识。

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无
法理解,那么连单纯的知识传授都难以成功,而且教育的意义不是在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于引起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的追求。

因此,只有相互间的理解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实现理解要求教师创造积极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使学生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教育。

同时理解应该是相互的,学生也应该体谅教师的辛苦,信任教师,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

因此理解必须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宽容交往的基础上。

教师的工作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教师以怎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记得文学大师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待我们去开发,等待我们去点燃他们创造世界的希望之灯。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个体差异、生活阅历、成长过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这就需要教师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理想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既孕育了人才之果的尊贵,又饱绽着桃李之花的甜蜜,更覆盖着成熟的娴静。

成就事业,既需要执著者赴汤蹈火的勇敢,也需要义无反顾献身者的忠诚。

这就是教师的事业,这就是教师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