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就业指导课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291期2014年9月(下)
Total.291
September 2014(C)
摘要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机制,使大学生能在就业市场上一往无前,成功求得自己满意的岗位。
文章主要分析了开展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现存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能力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Liu Chenjiao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universities are implementing employment guidance to solve university students'difficult employment,establish correct ideas of employment,and construct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a-bility cultivation system,in order to help them find their satisfac-tory jobs.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ertinently propose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employment guidance;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ability
这些年以来,大学生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之一。
一方面大学生面临着毕业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如这般冰火两重天的大学生就业情势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更高的竞争力,提升综合素质,是各大高校都要努力思考的。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机制,使大学生能在就业市场上一往无前,成功求得自己满意的岗位。
1开展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择业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人的职业决定的,也决定了他对于社会的贡献以及其自身的职业发展。
因此,择业是人生关键选择之一,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和成就至关重要,一旦稍有偏差,可能会有严重影响。
人的大部分时间都会放在工作上,因此,若是所从事的职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与自己的能力相副,就会潜心投入其中,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尽可能创造职场上的成就;但若是自己所从事的职
业并不是兴趣所在,那么就不会将精力放在其上,没办法获
得事业上的成功和个人职业的发展[1]。
高等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就要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使大学生对择业有全方位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在毕业后的求职路上能够一往无前。
1.2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整
大学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阅历尚欠、涉世未深,对国情和社会没有充分深刻的理解,因此不能够客观、科学地认识和判断自己到底适合怎么样的岗位,在面对丰富多样的岗位的时候免不了眼花缭乱、手足无措,或是朝秦暮楚、高不成低不就。
高校通过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客观地认清现实,理性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优缺点、利和弊[2]。
使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抓住难得一遇的机会,找到一个自己喜欢、中意并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从此踏入社会,健康成长。
1.3有利于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当代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招生报考投档率,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学生毕业就业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外,一个大学生的背后往往牵涉到一个甚至是几个家庭,因此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也关系到一个家庭能否美满、幸福,最后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个具有长远影响的社会问题[3]。
2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根据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数据:大学生认为在众多的就业影响因素中,由重要到无所谓的排序依次为工作能力、相关专业知识、实习经验、目标的执行能力。
由此可见,工作能力、相关专业知识、职业规划等因素对于大学生最终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针对报告中显示出的特点,从中我们总结出了几点对于毕业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2.1职业目标不清晰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将高考作为自己奋斗的唯一目标,但没有真正发觉自己的性格与兴趣。
在进入大学之后,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就业能力提升动力不足。
多数同学毕业面临选择时,没有较大的自信心,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4]。
从2013届毕业生的统计情况中我们就能发现,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准备考研,但只有不到10%的学生考上研究生,考研失利的
作者简介:刘陈姣(1988—),女,江苏宜兴人,贵州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
基于高校就业指导课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培养探析
刘陈姣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贵阳55001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4)27-0205-02
205
. All Rights Reserved.
同学被迫再次走上求职的道路,没有独立的思考过程而盲目跟风,加之就业能力不足,只能够随意找一个平平的工作暂时解决就业的问题,质量不高,稳定性不强,不能够保障长远的职业发展。
2.2就业期望偏高
大学教育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大学生已经不是个热门群体,但是大多数家长还是有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想法。
不少“90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传统,认为“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一味倾向一二线城市、薪资水平高的岗位[5]。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毕业之际希望能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工作,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工资或是得到更快的晋升;超过八成的学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性质的时候,将目光放在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上,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愿意去乡镇、中小企业等偏远地区工作。
2.3专业技能储备不足
一方面由于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之后,大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加,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仍然没有跟上脚步,教学条件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各类教学实践场地无法满足教学授课的需要,校方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足。
仅仅以某工科院校的“机械设计创新能力训练”课程为例,由于学校的实验场地和设备的不足,在总人数为150人的机械专业内,仅仅有30个名额可以选修这门实验课。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读书并不是唯一出路,也无法决定最终的职业选择,进而部分学生将精力放在了网络游戏和恋爱中,荒废了学业,在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上都有所欠缺,知识应付考试过关,影响到了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3基于高校就业指导课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
3.1不要一味盲从就业市场导向
由于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各高校都纷纷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但是校方的重视不代表将就业放在第一位置,而是帮助学生树立有限就业市场导向的理念。
从高校的四大职能来看,涉及就业工作的项目主要有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此外两项基本职能是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
此外,就业工作这项系统工作并不能靠学校一己之力完成,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家庭和学生个人等多方通力配合和协调。
最后,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配合市场的发展方向,但是也不能一味跟着市场走,那将会走上另一种极端,这种教育对学生有害无益。
因此,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既要明确市场的发展动向,也要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为基本出发点,强化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市场需求接轨,满足企业对员工的需求。
3.2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培养理念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全程化的系统工程。
就业指导需要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生涯,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积极调动全校学生,营造全员参与的学习、生活氛围。
全程化就业指导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积极谋求各资源的有利配置和积极调动。
它的实施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发,并不是一个部门、一个院系之内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动员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就业
指导人员、辅导员等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不仅仅在大四的时候教学,还要在大学四年中的每一年进行;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就业指导,并不是应付一时技能技巧,或是临时抱佛脚地为了就业而指导,要将就业指导看作是一门知识文化课来教授,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培养理念。
3.3构建与就业能力内容相对应的实践体系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阶段式的循序渐进,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实践体系,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来安排不同层次的实践教育。
比如说:一年级的时候主要开展以德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教育。
通过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主要开展以实践为主的“社会工作调研”。
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开展相关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促进社会实践体系的充实,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四年级的时候主要开展以就业为主的“专业实践”。
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行业,安排校企合作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在就业指导的工作中融入专业学习、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等部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4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队伍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并不以专业为界限,综合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指导工作。
因此,急需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教学队伍来负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无法满足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导致专业化的教育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思政教育老师充当或是兼职老师任教,难以体现专业化的教学目标。
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比如说:从辅导员或学生工作干部中精心选拔,也可以从社会上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就业信息的行政人员中选拔。
这些人员对于学生的专业特色、个人特质,以及当今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有着较为详细的了解。
此外,从相关部门聘请专业的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就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的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来。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择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整,有利于高校的长足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但是当前,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着职业目标不清晰,就业期望偏高,专业技能储备不足等问题。
因此,通过树立有限就业市场导向的理念,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培养理念,构建与就业能力内容层次相对接的实践体系,建设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队伍等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江苏高教,2012
(5).
[2]刘志林,孙小弟.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J].甘肃科技纵
横,2009(38):4.
[3]咸宁.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1,2
(9):1.
[4]邵林霞.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开展就业指导工作[J].宁波大红
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
[5]吕秋薇.浅谈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就业指导[J].科技经济市场,2011
(3).
编辑李少华
创业就业
206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