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阳市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专题报告
一、沁阳城市绿地现状概况
长期以来,沁阳城市建设过程对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重视不够,城市公园只有两处,一处为沁园,为市级公园,由市政府管理,另一处为天鹅湖公园,由覃怀办事处管理。

沁园公园面积过小,设施简单,较难承担起城市公园的职责。

天鹅湖公园由于城市建设的蚕食,公园用地越来越小,公园目前以水面为主,陆地面积过小,且湖水污染严重,公园面貌较差,活动范围很小。

除公园外,沁阳建成区中尚有零星的小块绿地和道路绿带,除太行路西侧的绿带养护较好外,其余基本上为自然形成的小片绿地。

沁阳市建成区现有绿地面积为23.0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10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82%,人均绿地面积为0.83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为13.7%。

显然,沁阳建成区城市公共绿地严重不够,城市生态绿地分散且面积不够、防护绿带不健全,城区绿地不成系统,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偏低等。

二、规划指导思想
沁阳市现状公共绿地匮乏且不成系统,对沁阳城市综合环境的影响是明显的。

2001年对城区降尘的监测结果表明,降尘月均浓度范围值在17.28——34.98(平方公里·月)之间,超过国家推荐标准0.39倍。

但更为关键的是,因为地表植被稀少,地表植被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涵养的作用十分微小。

因此,本轮规划在绿地系统的规
划布局方面着重解决主城区及周围地区成片绿地过少的问题。

本轮总体规划中对绿地系统的规划指导思想为:充分利用现有空地成片布置公共绿地;城市公共绿地与防护绿地相结合,共同组成城市绿地系统。

三、规划结构
1.规划城市外围生态绿地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相结合,创建园林城市式空间结构。

2.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立体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

3.合理布置城市公共绿地,同时结合城市对外出入口的城市景观形象塑造,规划建设城市合理而适宜居民生活的休闲空间。

4.严格控制沿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城区段和旅游景观路两侧建设,规划形成完整、延续的生产防护绿地。

四、规划指标
规划城市绿地总面积为367.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的16.39%,人均绿地面积为18.39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283.1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12平方米,生产防护绿地面积为84.58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23%,人均生产防护绿地面积为3.91平方米。

规划市区范围内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五、用地规划
1.城市生态环境绿地
中心城区北侧为沁河,东西南三侧地势平坦开阔,规划城市外围的高产良田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保留,成为中心城区周围的大面积开敞的生态绿地。

中心城区北面至沁河防洪堤规划考虑建设生态绿化带,作为城区的景观背景及生态林地,增加城区的环境容量。

规划结合建设大型蓄水池工程建设郊外生态森林公园,既改善城区外部环境,又为城市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2.城市公共绿地
规划城市公园11处。

保留沁园,扩建天鹅湖公园,新建城市公园9处。

新建水南关公园。

该公园以植物多样性为主题,建成以植物园为主要形式的主题公园,可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植物学实习教育的基地。

新建位于沁园路、太行路、长城路、河内路四行城市道路围合区域的花卉公园。

该公园以四季花卉为主题,为附近的市民广场增色。

结合护城河及护城河绿带新建西关公园、东关公园和城北(路)公园,与天鹅湖公园一起构成护城河绿色圈层,为古城风貌增色。

结合总干河两侧绿化带的建设点缀4片公共绿地,使这条绿化带景观更加丰富。

总干河北侧绿带平均宽度100米,由于其连续性和面积较大,作为城市公共绿地来进行建设。

规划众多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是人们最容易接近和利用的绿地,美化城市街道,局部加大面积建设为小公园。

3.城市生产防护绿地
规划建设沿总干渠南侧30米宽生态防护林带,规划在居住生活区与工业区、仓储区、物流中心、大型市场用地间建设100米宽的生产防护林带。

规划城市高速公路入城线、中心城至西万镇、西向镇的旅游景观路两侧建设30米宽的景观林带。

六、景观风貌规划
1.城市景观特色分析
(1)山体景观
以神农山为代表的太行山脉横亘于沁阳城北,其与沁河一起作为沁阳城的大背景使沁阳城市坐一山一水之南,构成沁阳城市外围的天然佳景。

葱郁而苍劲的山体在城中人们视线所及之处,成为人们闲暇郊游时的极佳场所。

(2)水体景观
水体作为城市景观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在沁阳市城市总体布局中有相当重要的体现。

沁河擦城蜿蜒而过,长远看应该成为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人工环境连接的媒体。

但沁河目前水文条件比较差,尚不能起到其应起到的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还应在养护好现有水体的基础上开辟一定的水体来改善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环境,创造有活力的满足多元化的城市职能需求的滨水空间,同时保护挖掘古城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使沁阳再现城市特有的历史文脉和风貌。

(3)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的平面结构、高度结构影响着城市空间的量感、天际线、空间比例以及空间的感觉品质。

沁阳城市的街廓空间由沿街建筑界面、路面的连续状态、活动尺度、界面类型等组成。

城市中的开放空间指广场、公园、道路、开敞空间等。

城市中的方向指认系统包括逻辑的方向指认系统如:地区名称、道路名称、门牌编号、公交线路、社会各层次认同的地区意义等。

形象的方向指认系统如:路牌路标、广告招牌、高楼地标、名胜古迹、街面特质、喷泉雕塑、远眺景点等。

(4)城市建筑
建筑的形体、色彩、肌理等物质性的实体要素。

形体构成可以理解为点、线、面、体诸元素,由可以化解为尾顶、墙面、出挑、柱式、入口、台阶、地面等各种构件。

色彩在某种情况下更容易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5)城市街廓设施
街廓设施指的是城市中除了建筑物之外的一切地上物。

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分为:具有实用性的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烟灰缸、公交站亭、地下通口人行天桥等。

具审美性的行道树、花坛、喷泉、雕塑、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以及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这些街廓设施的功能并不是独立的,往往是复合的。

街廓设施可以塑造路径或城市开放空间的特色,使空间引发活动,使活动强化空间。

它可以塑造活动空间,强调空间的运动感与滞留性。

(6)城市活动景观
城市中的公共活动是城市灵魂的体现。

城市中的公共活动主要包括休闲活动(如晨练、散步、逛街、饮食、棋艺、垂钓等)、节庆活动(如春节、元旦、国庆等法定节日;元宵、端午、中秋等民俗节日)、商业活动(如商店、超市、餐饮酒楼、娱乐场所等)、观光活动(主要对观光游客而言)。

2.沁阳城市景观结构规划
沁阳城市景观总体结构可概括为“一环、两带、两轴、两中心”。

(1)一环
指规划的沁阳城区外围环路外侧的30米绿化带。

该绿化带应保持其一定的连续性,绿带的建设应根据实际条件宽窄适宜,也允许建设少量建构筑物。

(2)两带
指沿总干渠两侧和沿防洪堤建设的两条生态绿化林带。

该两条绿化带视具体条件沿带点缀一些成片的休闲绿地,以增加绿化带的景观效果。

(3)两轴
指由太行路、怀府路构成的城市主要景观轴。

太行路以现代建筑风貌为主,充分体现沁阳城市现代化气息。

怀府路的建设则要充分体现出沁阳城的历史文化风貌。

(4)两中心
指城市的公共设施中心和沁阳古城。

与两轴一样,公共设施中心应充分体现沁阳城的现代化气息,而古城区则要充分体现沁阳城的历史文化风貌。

3.重要城市景观要素的设计
(1)城市“大门”
沁阳的城市大门主要是指高速公路入城干道等。

由于入城干道是从外部进沁阳城最主要的入口,它将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第一重点,它能给人以强烈鲜明的印象。

(2)城市空间主轴线
对世界上一些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构图加以分析,可以发现不少城市空间之所以让人震撼是由于存在一条城市空间景观主轴线。

这条中轴线有古典严谨的,如北京的长安街等,也有现代自由的。

日本很多战后重建的城市,如广岛、名古屋、札幌等市中心都布置一条百米宽的中央绿化带,绵延数公里,作为主轴线,以此为骨架来组织城市空间构图。

沁阳城市空间主轴线应当由太行路和怀府路来担当,太行路贯穿城市南北,又穿过城市中心区,且路幅宽阔,线型笔直,目前沿路建筑较少,对城景观的高等和营造有较强的可塑性,完全有条件使其成为城市的空间主轴线。

怀府路作为城市东西向发展轴,连接沁阳新旧城区,能体现出沁阳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也具备城市空间主宰的作用。

(3)城市广场
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包括各种中心广场、交通广场、集散广场、纪念广场。

有些实用功能强,有些精神功能强,是城市空间重点处理对象。

对于沁阳的城市结构而言,城市广场应结合城市中心区地段设置,广场的设计要仔细研究广场的功能、服务对象、尺度等关系。

规划确定城市广场结合行政中心建设,其功能为市民休闲广场
与市政广场相结合,以更好地营造城市中心的气氛。

(4)城市小品
城市小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城市景观环境特色,对于城市小品也应予以足够重视,如雕塑、喷泉、水池、街钟、灯柱、牌坊、旗杆、画廊、花架等等,利用城市小品或其他要素来丰富城市空间,提高空间艺术效果。

(5)特色景观区域
景观区域的特性使人们可以将大的城市或地区划分为自己能辨认或认同的分区。

不同的区域特征产生了城市的多元化。

大致被市民认同的区域具有相似的城市建设风格、密度、环境、居住者、工作者等等。

因此,应通过规划控制区域总体风格、范围、高度要求、环境要求等。

(6)重要视廊、视域
重要的景点、地标之间或其前部需要留出充足的观赏空间,即展示空间,需要通过视廊、视域的控制达到,其目的就是不遮挡。

通过规划提出控制视廊的端点、宽度等范围、视域的角度、高度等。

4.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象
(1)引导城市高层建筑的建设
沁阳市目前高层建筑的分布较少,且基本上属于“分散式”,秩序性不强,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选址,宜在开阔的公共活动中心,空阔的大道及河道旁。

高层建筑建设要形成良好的外部空间,合适的街道广场尺度,舒展的个体形象,避免造成视觉混乱、阳光遮挡、风
压过强等不良后果。

高层建筑宜形成组群,反映出不同功能特征,建造新的高层建筑也要从城市景观角度出发,对产生的效果要进行周密计划。

因此,沁阳市的主要高层区应该在两个地带予以引导。

首先是城市中心区,包括行政中心和商留金融中心的建筑宜以厅局级高层为宜。

其次,作为城市标志性景观大街的太行路两侧亦应布置适当的高层建筑群,以利于城市良好的空间轮廓线的形成。

(2)完善城市街道轮廓线形象
由于街道通常穿越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受观赏区域的限制,事实上有很多场所可供欣赏街道的全段轮廓线。

而在每一个分区中,建筑形象组群和轮廓特征则是可感知的。

因此,对主轴线两侧,如太行路、怀府路、河内路等,进行城市轮廓线形象的研究,主要针对它的分区、分段感受性,从分区特征来考虑,构成轴线大道的几个区段各具特色并相互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