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班牙历史看_民族国家_的形成与界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国家
从西班牙历史看 民族国家 的
形成与界定
秦海波
内容提要 民族国家 是一种国家形式,同时也是近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政治属性的民族,可称为 近代民族 。

它与其他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属性的民族有明显区别,主要特征在于: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主权国家,而不像自然属性的民族那样不是大于一个国家就是小于一个国家;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能属于任何个人或其家族。

它诞生的标志不是 国家统
一 而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19世纪以前,国家统一之后所产生的往往是中央集权的专
制王朝国家,而不是民族国家,它们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西班牙国家统一后,立即通过海外征服和王室联姻等途径迅速膨胀成为一个超级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人成为它的 主体民族 ,但国家主权却属于来自外族的君主。

它那时不是民族国家,而是封建王朝国家。

直到19世纪初,随着反抗拿破仑占领的独立战争,西班牙的近代民族意识才被唤醒,才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西班牙 主权 领土统一 王朝国家 王室联姻
事实上,民族属性(nation-ness)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活中最具普遍合法性的价值。

因而,有关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问题的争论始终是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等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

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它们做出了种种不同解释,莫衷一是,问题的复杂程度使严谨的辞书编纂者都不将 民族国家 作为词条纳入工具书。

法国著名学者德拉诺瓦在研究中指出: 民族是存在的 但并不确切地知道它是什么 类似的情况还有时间、生命、死亡。

德拉诺瓦将民族分成许多种,其中也包括作为 近代政治民族 的民族国家。

休 塞顿-华生说: 我被迫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为民族下一个 科学的 定义。

面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再加上 民族国家 提法在字面理解上的模糊性,使得广大史学工作者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吉尔 德拉诺瓦著,郑文彬、洪晖译: 民族与民族主义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0页。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第3页。

在从事具体国别史研究时产生了许多困惑和混乱。

于是大家普遍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即看到领土统一了,就认定形成了民族国家。

也就是说,以 领土统一 、 政治统一 、 国家统一 等作为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好像民族国家概念可以用这类 统一 来界定一样。

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例。

法国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研究法国史的学者对民族国家的理解应当是比较清晰的,但混乱状况仍然未能避免。

沈炼之先生主编的 法国通史简编 设有 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节,在那里作者以 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 作为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 。

类似观点同样出现在陈文海先生的 法国史 之中。

但是,德拉诺瓦指出: 法国革命因其大众性与自觉意识,而成为近代政治民族的开端 民族,以其最抽象和最具体的形式,在法国和欧洲建立起来。

认为大革命才是其民族国家建立的标志。

关于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内流行的观点多集中于1492年驱逐摩尔人、统一 国土 ,最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齐世荣主编、王加丰著: 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 。

该书第一章便命名为 民族国家的形成 ,其中谈到西班牙时作者指出: 光复运动的另两个主要中心阿拉贡王国和卡斯提王国 为了强化中央王权和集中的统治 1469年两个国家正式合并,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 对这时期西班牙的君主来说 最有意义的是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这是向外扩张、建立帝国的先决条件。

然而如今西班牙国内主流观点却认为,西班牙民族国家形成于拿破仑占领之后 。

这与笔者的观点大体相同 。

可见,在民族国家的界定和形成方面有必要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理论,用以纠正以往在历史著述中的混乱情况。

本文拟以西班牙的历史为主要例证,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讨论 民族国家 的界定,首先应当对 民族 进行界定。

这个问题困扰学术界几百年,至今没有定论,致使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说清楚的命题。

然而,即使是时间、生命和死亡,它们虽然也神秘莫测,人们却可以比较准确地使用这些概念,不会出现混乱。

所以,我试图避免对 民族 本身做过细的分析和比较,而仅从一些最明显却最容易被忽视的角度来观察它,仅就其大貌做一分类,并尽量清晰地将 民族国家 剥离出来。

事实上,当今世界的民族可以分为三种:1.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民族; 2.小于一个国家的民族,包括我们常说的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譬如我国有56个民族;3.大于一个国家的民族,
29
从西班牙历史看 民族国家 的形成与界定
沈炼之主编: 法国通史简编 ,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3页。

陈文海先生用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代替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断言发生在中世纪中晚期。

陈文海: 法国史 ,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第123 138页。

吉尔 德拉诺瓦: 民族与民族主义 ,第10 11页。

齐世荣主编、王加丰著: 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 ,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 13页。

胡安 帕布洛 福西、霍尔迪 帕拉福克斯: 西班牙1808 1996。

近代性的决战 (J uan Pab l o Fus i y J ord i Pal afox ,E s pa a:1808-1996.E l Desaf o d e l a M od e rni d ad.),马德里1998年版,第19页。

见秦海波: 西班牙民族的统一和近代化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学术论文集 第五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 115页; 西班牙民族的诞生 和 强大王权压制西班牙民族意识 , 中国民族报 2007年4月6日、13日。

30世 界 历 史 2008年第3期
譬如德意志、斯拉夫和阿拉伯等。

一般说来,民族是基于地理、人种、宗教、文化等等许多主客观条件,在历史长河中逐步 天然 形成的,其源头大约可以追溯到最为久远的年代。

这样产生的民族可以说是自然属性的民族。

大于或小于一个国家的民族便是这种自然属性的民族。

可是,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民族却不是这样。

它主要是政治(或政治 经济)意义上的民族,并且只是一个近代的历史范畴。

它是以主观条件为主,在文艺复兴之后,尤其在启蒙运动之后,伴随着人权和民主的观念而产生的近代事物,是在从 君权神授 到 主权在民 的斗争过程中诞生的。

法国大革命首先明确地提出了主权属于民族的观念。

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或口号,除了自由主义之外,还有民族主义。

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一向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实际上那也正是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也正是近代民族国家或政治属性的近代民族普遍崛起的时代。

相当于一个国家的近代民族,其规模尽管是历史形成的,却往往是基于地域完整,社会和经济管理便利,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基本一致或没有重大冲突或可以相互包容、忍让、和平共处,以及领土安全容易得到保障等因素而决定的。

换个角度说,其规模至少是在便于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而,可以认为其规模是由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

所以,这种民族的大小往往不同于原先的自然属性的民族。

有时是若干自然属性民族相联合,有时是一个较大的自然属性的民族分成了两个以上的独立的相当于一个国家的近代民族。

如果说,大于或小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是自然属性的民族,那么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民族则具有近代政治(或政治 经济)的属性。

这样,民族又可根据属性分成两种:自然属性的民族和近代政治属性的民族。

我们姑且把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属性的民族称为近代民族。

提倡和拥护并为其诞生和发展而奋斗的可称之为近代民族主义,其活动、其民众动员等等就是近代民族主义运动。

主权问题对于近代民族主义是至关重要的。

近代民族主义通常都尽一切努力寻求自己的主权,使自己的主权得到认可,并力争有效地掌握和行使之。

一般说来,当一个或多个联合在一起的自然属性的民族(或者是某一个大的民族中明显具有独立地理因素的一部分),具备了近代民族意识,并通过种种方式努力争取掌握自己的主权 无论是从外来统治势力手中争取,还是从封建专制君主手中争取,便从政治上产生了一次近代民族主义运动。

这种运动一般产生于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所以大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性质。

而当它一旦拥有了自己的主权,并为行使主权和管理社会,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器,便产生了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也可以比较简单地说,近代民族主义的关键是争取掌握主权,成为一个拥有独立国家主权的民族;而一旦拥有了主权或主权得到了认可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近代民族,其所在国也就成为了民族国家。

语言对政治属性的民族并不像对自然属性的民族那么重要。

它甚至还不如地理因素来得重要。

语言完全不同的若干自然属性的民族可以共同组成一个民族国家,而分散在相距遥远的不同地域的同一个自然属性的民族却不能组成一个共同的民族国家。

由于性质不同,所以在对民族进行界定时必须将相当于国家的近代民族剥离出来。

同理,在对作为民族的近代民族国家进行界定时也不适用一般的民族标准。

当代国际秩序建立在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之上。

要维护世界和平就不可以混淆政治属性的近代民族与自然属性的其他民族间的区别。

萨达姆就是例子,他
混淆了阿拉伯与伊拉克、科威特之间在民族概念上的区别,才会堂而皇之地出兵 收复 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

如果以某个自然属性的民族历史为借口,不断提出领土要求,其结果只能是国际军事冲突甚至战争。

而且,如果忽视各类民族间的这种区别,一国之内的种种民族矛盾也必然日益激化。

试想,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国内每一个民族都提出独立的主权要求,哪怕是类似要求,那么这个国家还怎能有一天的安宁?除了四分五裂它还有什么前途?

现在人们使用的 民族国家 ,是 nation -state (民族 国家),而非 national state (民族的国家)。

说明它既是民族也是国家。

也就是说,民族国家具有双重身份:拥有国家主权的近代民族和主权属于民族的近代国家。

或者说,它既是产生于近代的政治意义上的民族模式,又是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确认主权属于全体公民的国家模式。

民族国家是民族的一种类型,或一种类型的民族,是近代的、政治的民族。

斯大林的著名论断: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不是普遍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所指的正是这样一种民族,即作为近代民族的民族国家,或作为国家的近代民族。

他后来曾经解释说: 世界上有不同的民族,有一些民族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发展起来的,当时资产阶级打破封建主义割据局面而把民族集合为一体并使它凝固起来了。

这就是所谓现代民族。

斯大林可能是出于政治实践的需要提出这种民族定义的。

它作为对民族的普遍定义显然不够全面,但观察到有这样一种民族却是十分正确的。

这就好比白马非马之辩。

政治属性的民族不能混淆于自然属性的民族,但政治属性的民族的确也是民族。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 我们所用 民族 一词历来不仅适用于发展水平不同的民族集团,而且适用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民族集团 在欧洲各国, 民族 这个概念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是欧洲近代史的特点 由于我国和欧洲各国历史不同,民族一词的传统涵义也有区别。

进而他提出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表述的主张。

但事实上,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民族都是有不同类型和性质的。

在他的 多元一体 中,作为 多元 的国内各民族是民族,作为 一体 的中华民族也是民族,只是它们性质不同。

应当强调,政治属性的民族其实正相当于近代主权国家,而自然属性的民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小于一个国家就是大于一个国家。

真正单一民族的国家在当今世界是非常之少的。

在那种极少见的情况下,既然民族和国家浑然一体,那么它们也就具有双重的属性。

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都是 多民族国家 ,说明一个政治属性的民族可以包容多个自然属性的民族。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民族分为不同层次。

上述 三种民族说 同样让人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

笔者最初提出这一
31
从西班牙历史看 民族国家 的形成与界定
斯大林全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4、300页。

斯大林全集 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88页。

费孝通: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1978年9月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组会议上的发言) ,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1期。

视角的时候所使用的也正是 层次 的提法 。

但现在看来这不仅是层次问题,而应当提升到 性质 的高度。

因为,如果仅仅是层次问题,那么应当可以找到对它们进行统一界定的办法,但如果是性质不同就没有必要再作这样的努力了。

既然性质不同,界定起来就不应使用同一的标准。

正如德拉诺瓦所形容的,它们有 人种的与公民的 之分。

对前者,界定的标准应当偏重在血统、文化、信仰、风俗等等方面,而对后者界定的标准必定集中于政治方面。

德拉诺瓦指出: 徇着美国和法国革命的足迹,出现了(自古代历史来看,应说是回归)一个主要依公民和民众为参照的标准。

这一标准以大众民主为前提,民主越是巩固,此标准就越是有效。

同时,这一标准与历史(民族的兴起与灭亡)、人口(所有的民族都是融合的,不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纯粹的人种)的事实并不抵触 按照公民的标准,一个政治民族建立于由普选所表达出来的自由认可。

过去那种以 国家统一 、 领土统一 、 政治统一 为 民族国家 产生标志的做法,事实上也是以政治为衡量标准的。

这种选择一个标志的做法是学者们在治史实践中所普遍采用的,它最大的好处在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问题是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标志,而这一类 统一 所标志的往往不是民族国家,而是王朝国家,从此就 开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时代 ,即绝对主义王权国家。

绝对主义王权国家并非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模式,而绝对主义王权国家却是 与过去封建等级君主制不同的封建君主制 ,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佩里 安德森指出: 绝对主义国家的统治就是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代封建贵族的统治。

这一统治的结束标志着封建贵族阶级权力的危机,资产阶级革命的来临,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

他在这里所说的 资本主义国家 事实上正是我们讨论的民族国家。

封建的绝对主义王权国家不应被列为民族国家是由其固有特征所规定的。

佩里 安德森对绝对主义国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 民族主义 一类的思想观念与绝对主义的内在特性格格不入。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主权是属于专制君主及其王室私人所有,而他们事实上并不具有民族性,或者说并没有民族归属感。

对他们来讲,并非自己个人属于某个民族,而是某个或某些个民族属于他们个人。

增强家族权势、扩大王室领地是他们 天赋的 和首要的使命,他们的主要政绩并不来自能否使治下民众富足而是能否增加王室的领地和财富。

N a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Nati o,是动词N ascor(出生、产生、源自)的一种名词形式,而它的另一种名词形式Natura则指向大自然。

可见N atio更强调出生地点,即主要指同一地方出生的人。

拉丁文中还有一个类似的词是Gens或G enus(出身、家系、族系、种类等),它更与生育有关,更强调血统,譬如人类就是Gens hum ana。

对王朝国家的专制君主来讲,重要的是后者而非前者。

G ens可以改良,办32世 界 历 史 2008年第3期
见秦海波: 民族问题随笔 , 世界史研究动态 1993年第10期。

吉尔 德拉诺瓦: 民族与民族主义 ,第42 46页。

吉尔 德拉诺瓦: 民族与民族主义 ,第44 45页。

沈炼之主编: 法国通史简编 ,第94页。

克里托弗 希尔: 关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 ,转引自佩丽 安德森: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佩里 安德森: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第26页。

佩里 安德森: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第23页。

法就是联姻。

于是在那个时代,联姻便成了扩大王室领地的捷径。

有人讽刺这方面最成功的哈布斯堡王族: 让别人去战斗吧!汝,幸运的奥地利去结婚吧!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曾援引 一段稍作简化了的哈布斯堡家族后期君主拥有的头衔 来印证这种联姻的结果:
奥地利皇帝;匈牙利,波希米亚,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加利西亚,罗德美利亚,与伊利里亚之王;耶路撒冷等地之王;奥地利大公;托斯卡纳与克拉科夫大公;洛林,萨尔茨堡,史地利亚,卡林西亚,卡尼奥拉,与布科维纳公爵;特兰西瓦尼亚大公;摩拉维亚边境伯爵;上下西里西亚,莫德纳,帕尔玛,皮亚琴察,与瓜斯地拉,奥斯维茨和萨托,泰申,福里奥,拉古萨,与扎拉大公;哈布斯堡与蒂洛尔,基堡,哥兹,格拉地斯卡伯爵;特兰托与布利琛公爵;上下络斯茨与伊斯的利亚边境伯爵;霍恩姆斯,费尔得克奇,布莱根茨,索能堡等地之伯爵;的里雅斯特领主;卡塔罗与温地斯马克领主;伏伊伏丁那与塞尔维亚大公 问题是,谁能想象把这些地方都连在一起能够组成一个近代民族即民族国家?
王朝国家, 它的合法性源于神授,而非民众 毕竟,民众只是臣民(subjects),不是公民(cit-i zens) 由于国家是以中心(cen ter)来界定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是交错模糊的 这必然导致无数的随时爆发的流血冲突与王朝战争。

那时的专制君主们无不以武功卓著为荣。

武力征服是他们扩大领土的传统而正当的途径。

且问,征服而来的土地,无论它坐落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无论它的原住民有着怎样的文化背景,这些原住民能够与王朝中心地区的居民共同组成一个民族国家即近代民族吗?
王朝国家领土的来源,以及国家主权归君主个人所有的事实,还导致了一个更为严重的结果,那就是国家形态的极度不稳定。

君主不单可以通过战争和联姻随时无限制地扩大他的国家,也可以完全凭个人意志将他的国家一分为二、为三、为四,为若干。

这在当时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这样的例子在欧洲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最著名的是查理曼帝国的分裂,它的疆域曾经西临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和波希米亚,北达北海,南抵意大利中部,查理曼去世后不久,公元817年,他的继承人虔诚者路易就将帝国分成三份,给了三个儿子。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国王阿方索三世(838-910年)死后,他的王国也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致使国家一分为三。

莱昂-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德一世(1039 1065年)死后也将国土分成三份,分别留给他的三个儿子。

无论如何,只要主权属于个人及其家族,拥有主权的君主就有权决定国家的前途,甚至是国家的存亡。

这里不妨再举一个葡萄牙的例子。

在15世纪末还通过 托尔德西拉斯条约 与西班牙平分世界的葡萄牙,却在1580年被并入了西班牙,直到1640年才利用西班牙疲于 三十年战争 (1618 1648年)之机,发动起义,重获独立,以致葡萄牙的历史在1580 1640年竟然出现了间断。

而被吞并的缘故就是,刚刚被扶上王位的恩里克国王(1578 1580年在位)无后又痴迷宗教,对世俗没有了兴趣,便力主将王位让给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他是葡萄牙前国王曼努埃尔一世 1469 1521年 的外孙)。

在王位合并的时候,菲利普二世提出一份纲领,允诺确保葡萄牙贵族的利益,并在行政治理方面为葡萄牙留下足够的特权 。

这些在他有生之年都做到了。

但这只是他个人的诚信,并不能保证
33
从西班牙历史看 民族国家 的形成与界定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第21页。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第21页。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第20 21页。

J .H.萨拉依瓦: 葡萄牙简史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 200页。

以后历代国王都严格遵守,毕竟主权属于他们个人。

中央集权的王朝国家相对四分五裂的中世纪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其弊端也不胜枚举,关键是内部政策及行政机构混乱而不统一,其中也包括税、赋等等。

专制君主很难一视同仁地对待他的每一块领土上的居民,各种政策的制定更不是以有利于当地发展为出发点。

结果构成了一国之内不同民族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可见,中央集权的王朝国家并不是民族国家。

不过,它却是通往民族国家的重要途径。

在最典型的例子中,它为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牢固基础,譬如在英国和法国。

在王朝国家的身上可以看到近代民族的影子。

近代民族的情感和意识在王朝国家中孕育。

西班牙学者把1492年半岛统一到1808年拿破仑占领之间的三百余年称作 prenac i o na l (预备民族)时期 ,是有道理的。


笔者主张放弃过去那种以 国家统一 、 领土统一 为判断 民族国家 产生标准的做法,认为那只是为某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所需的应当是找到其历史中某一比较成功的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或特点的重大事件,在该事件之后国家主权被承认既不属于教廷、教会等神权势力,也不属于某君主个人或其王室,而是属于民族(人民)。

这样才可以断定这里形成了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以西班牙为例,如果按过去的方法做出判断,即认定1492年领土统一就形成了民族国家,那是没有说服力的。

西班牙所处的伊比利亚半岛在古代罗马人眼中是世界的尽头,若干土著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第二次 布匿战争 (公元前218 前201年)使这里变成了罗马帝国的行省(初为两个省,后来有若干次改变)。

罗马帝国崩溃,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土地构成了西哥特人独立国家的版图。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渡海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

从此,这里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种文明共荣,而且与阿拉伯诸政权一齐发展起来了若干基督教王国,先后崛起的包括阿斯图里亚斯、纳瓦拉、莱昂、加利西亚、巴塞罗那伯国、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和葡萄牙等。

基督教诸国在同阿拉伯人的斗争中,起初是声称要恢复西哥特王国,后来随着欧洲十字军的兴起,改为强调收复基督教的土地。

所谓 光复运动 所 复 的不是国而是教 。

这一时期,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主要因宗教不同而相互区分为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

人种的区别刚好与宗教区别相近似,即穆斯林主要是阿拉伯人后裔及阿拉伯人的混血后裔,基督徒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进入之前的居民后裔,犹太教徒自然就是犹太人。

当今西班牙居民仍然使用的几种主要语言 主要是西部从北到南的葡萄牙语(即现今的葡萄牙语和西班牙的加利西亚语)、北方中部的巴斯克语、北方东部(但包括东南部的巴伦西亚)的加泰罗尼亚语 、中央高原及其以南的卡斯蒂利亚语(即如今人们所熟知的西班牙语),以及当初阿拉伯人及34世 界 历 史 2008年第3期
何塞 路易斯 德拉 格兰哈等: 民族主义和自治区的西班牙 (J os Lu is de la G ran j a,J u st o B era m end,i Pere Angu era:L a E s pa a d e l os nacionalis mos y l a s au tono m as.),马德里2001年版,第13页。

哈维尔 图塞尔等: 西班牙历史 (Jos -Lu i s M art n,C arlos M art n ez Sha w,J avi er Tusel,l H istoria de E spa a),马德里1998年版,第82 126页。

但如今巴伦西亚人并不承认所用的是加泰罗尼亚语,而声称是独立的巴伦西亚语。

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很多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